<p>五山新華書店——人生杠桿的支點</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b></p><p>說起五山小鎮(zhèn),我在《茶山,風景那時獨好》里稍稍提過。從大的地理概況來講,它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北端的邊緣與南嶺最南山脈相匯合的地方。從小的地理環(huán)境來講,南起舊中山大學石牌坊開始直上大斜坡,上了一片小山崗之后再下一個小坡便一頭撞進五山小鎮(zhèn)。環(huán)顧五山四周,被華工華農的小山崗所環(huán)抱,像一個小小的盆地。盆地后面有一串山塘水系流經,甚是風水宜人。</p> <p>五山街景。 陳少鋒繪</p> <p>五山新華書店就坐落在剛進入五山小鎮(zhèn)的那個小斜坡底的十字路口,占據西北一角,也像五山一樣小巧玲瓏,占地百來平方米。除了擁有一扇拐角大門之外,就連一扇正經的窗口都沒有。處于拐角大門前的臺階,因為斜坡地形的原因而不得不將自己調整為一高一矮。臺階高的一側有八九級之多,矮的一側就只有三級。門前有兩棵千層白遮擋了來自東南方直射的陽光,斑駁的光影投射在書店的入口和乳黃色的墻壁上。整幢建筑低調親切。</p><p><br></p> <p>五山小鎮(zhèn)鳥瞰。 陳少鋒繪</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b></p><p>但你可千萬不要小看五山新華書店那個小樣甚至有點寒酸的外貌,它實在是一個扮豬吃老虎的角色,只要你稍稍接觸一下便會感覺到它宏大的氣場。</p><p>這其中之一源于它具有著得天獨厚的區(qū)域優(yōu)勢。文革時人們寫批判文章,舞文弄墨間常引用的一句話“廟小神靈大,水淺王八多”,用于形容五山書店就再貼切不過了。</p> <p>開篇描繪的五山新華書店被四面小山崗所環(huán)抱講的是地理概念,而更應提及的是它被四周的人文形勝所擁抱。在它的周邊擠滿了眾多國內知名的大專院校、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院所,他們全是“爺們”,這些也在我的《五山,那個年代那段碎閱.第一集》里介紹過。說他們是“爺們”吧,可在五山新華書店的眼里,他們都是“孫子”。在那個物質極其匱乏的年代,供貨商全是爺,買貨的全是孫子,明白了吧?</p><p><br></p> <p>如果說各大學及科研院所是如繁星般閃耀在五山銀河系里的話,那么五山新華書店就是他們的小太陽。在這個高深莫測的星空體系里,既有光年尺度下的宏觀場面,又有如火星來客般的沖撞,更有如甴曱般在極端惡劣環(huán)境下還能茍且的超生命體。如何提供各種巨大能量而又奇特的養(yǎng)分給他們,這就需要五山書店擁有超宇宙力的生命源泉了。</p> <p>五山新華書店。 陳少鋒繪</p> <p>每個學期各大專院校師生們所需天量的教材及教科書,加上各科研院所一起需要的外文書、影印書、資版書、中文期刊外文期刊等等聚合一起的書籍,門類齊全又數量巨大。其他諸如文藝類的政論類的和兒童讀物等等,只能算個零頭,因此呢五山新華書店每年的圖書銷售量都位列全廣東省前三名。</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b></p><p>五山新華書店氣場之大的另一個原因是里面的營業(yè)員具有精靈般超凡的本領。其中有幾位是我們華工華農子弟,如黃靈達、孔燕玲,其中一位我再熟悉不過的,她的名字叫林琦瑛。說起她,身材也如五山書店般小巧玲瓏,整天像天外來客般精神抖擻、利索精干,以她特有的三維度工作方式應對來自四維度時空扭曲型的靈魂問答和五維度無中生有型的無理取鬧。</p> <p>當其時,她是書店里負責為各單位圖書館、資料室以及教材科服務的,正好與我打交道。當時我在華工圖書館工作,與其說是一名圖書管理員不如說是一個搬運工。每周幾次定期騎著三輪車到書店進書,運回圖書館之后又一包一包地扛上四樓的采編部。圖書館每層樓高相當于通常樓高的兩層,也就是說我要將書一包一包的扛上六七樓。一個臭苦力有何資格直面如花似玉的林妹妹?太傷自尊了。所以每次去書店都不敢正眼看一下她。只要她的小手一揮,我就順著方向乖乖的埋頭苦干,內心那個自卑就不必說了。</p><p><br></p> <p>要知道林妹妹皇恩浩蕩所及的對象可不光是我,還有遠在崗頂的暨南大學和華南師范學院,更有遠在龍洞方向的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所、化學所、土壤所等等,這些全在林妹妹散發(fā)的引力波范圍之內。至于華南農學院、省農業(yè)科學院、省機械學院等等就更是林妹妹們石榴裙下的“孫子”了。</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四</b></p><p>雖然林妹妹們指點江山,完全可以頤指氣使的,但她們“俯首甘為孺子牛”,一如既往地熱心為師生們服務。這里有林琦瑛參加1998年廣東省行業(yè)演講比賽的錄像為證,請大家欣賞:</p> <p>演講中提到的暨大書亭是五山書店職工為了照顧遠離五山的暨南大學師生而專門在暨大校園里開設的一個售書點。演講稿中提到的龍老先生是華工龍慶忠教授,是我國古建筑方面的泰斗。從林琦瑛所述我們能感受到五山書店營業(yè)員們,無論是服務于大教授還是服務于殘疾的小人物,他們都盡心盡責,小太陽圍繞著行星轉,繞反了喔。</p><p><br></p><p>大家都明白,隨著傳媒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知識的傳承會同步遞減,而靈魂的啟迪會同步遞增,林琦瑛聲情并茂的時光回放演講充分證明了這一點。</p><p>對了,她的演講還獲得了全廣東省亞軍呢!</p><p>1990年她參加全廣州市讀書活動演講比賽獲二等獎;參加廣州市文化局演講比賽獲一等獎。</p><p><br></p><p>利害了林妹妹!</p> <p class="ql-block">書,有著別的東西所沒有的特質,特別顯得高貴文雅,只要有它的存在,整個場所都會平添幾分尊嚴。五山新華書店是我心中的圣地。不光是我,五山地區(qū)生活著無數慣于數理邏輯推理的呆子們、蟄伏在無邊實驗田里鉆營的甲殼蟲們、自以為與航天器那般橫空出世的天馬們,他們無一不頂禮膜拜地前來五山書店朝圣。</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五</b></p><p>我記得還是小屁孩時,公仔書(小人書)是我們的至愛,常鉆進書店看去。要是你以為我們是去買嗎?那你就錯了,我們只能透著玻璃柜久久地注視著里面躺著的新來的公仔書的封面解解讒,然后依依不舍地離去。沒錢買呀,只能把整個書店當成新書櫥窗罷了。然后就是急匆匆地跑遍但凡有可能借到公仔書的“關系戶”那里借來看。借書時間有著最嚴格的規(guī)定,因為傳閱有著光速般的效率。</p><p><br></p><p>上新華書店看封面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但凡精彩的書都因為傳閱的次數太多太多以至于沒頭沒尾,越是好看的缺的頁數就越多。不光公仔書如此,小說等等也是這樣。記得《林海雪原》就是這樣,找遍所有版本基本上開篇己到了小分隊早己出發(fā),看到少劍波描寫白茹日記時又沒了幾頁,最令人牽腸掛肚的是結尾部份小分隊追到牡丹江跨鐵路追剿殘匪時就沒了結局。</p><p><br></p><p>唯一一次買新書是文革之初,聽說將有《歐陽海之歌》售賣,大家奔走相告連夜排隊,每人限買一本,買上的興高采烈,沒買上的垂頭喪氣。到了文革,滿書店盡是馬恩列斯理論書籍,《共產黨宣言》、《毛選四卷》、《小紅寶書》,那自不待言鋪天蓋地。更有什么《哥達綱領批判》、《聯共布黨史》等等那般天書擺滿了所有書柜,還有《資本論》。那時連吃飯的錢都沒湊夠,哪里有錢買得起那大部頭的書?說白了就是意識形態(tài)終歸斗不過意識肚皮。</p> <p>那時每個人都似乎成了理論大家,政治掛帥成了吞食一切的黑洞,獨立思考成了孤獨的外星人。唯一還有一點點文藝范兒的就屬《艷陽天》、《金光大道》了,還有魯迅雜文短篇什么的。不是還有一本《少女之心》嗎?那不屬于新華書店,是手抄本,在民間手口相傳,盛行的很,將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的我們看得耳熱心跳,而對于艷陽天里的焦椒紅那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正統大美人。</p><p><br></p><p>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我們所處的那個時代那樣,在書和生命間建起了最深切的關系。</p> <p>政府文件</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六</b></p><p>書店有一個重要功能是賣畫,那個時代最時髦的是宣傳畫,很有時代感。文革時基本是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全國山河一遍紅、工農兵昂首挺胸,還有八個樣板戲的劇照。他們都高高地屹立在書架之上。毛主席永遠要面朝東方,要是掛錯朝西了就會被人舉報。</p><p><br></p><p>好搞笑的一件事是聽說華工師生去英德抗旱,標準行程里少不了到貧下中農家訪貧問苦接受再教育。一次來到一戶貧農家,只見破敗的墻壁上赫然貼著劉少奇的畫像,誰都不敢吭氣。那時劉少奇早被打倒,這位貧下中農居然還斗膽張貼叛徒工賊的像。于是一位膽子稍大的老師小心翼翼地說道:“老伯,你為什么不掛毛主席的像?”沒想到那位貧下中農指著劉少奇的畫像說:“這就是啊!”大家頓時啞口無言。山區(qū)里的人不識字又不知道毛主席的長相。</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七</b></p><p>七十年代我還在五山街道工廠當機械工,三天兩頭往五山書店鉆。《金屬切削》、《刀具》、《機床》等大多由東三省半月定期出版的小冊子是我的讀物。那時想像上大學還不如想像地球毀滅,人生目標就是當好一名機械工人。</p><p><br></p><p>另外使人常光顧書店的是每星期都有《每周新歌》小冊子賣。《革命歌曲大家唱》,到后來陸續(xù)出版了《戰(zhàn)地新歌》一、二、三集,我都買了。最興奮的是當付完錢后,營業(yè)員在書的扉頁上或者在封底上鄭重其事地蓋上一枚小紅章,宣告了從此以后這本書就是我的了,我也成了圖書發(fā)行員了。從此這本書就以我為出發(fā)點開始了它無盡的旅行了。</p> <p>我工作的地方——五山后頭茶地上被人們戲稱的屎坑工廠,它的確是利用荒廢了的公廁改造利用而成的。畫中遠景是五山小鎮(zhèn),池塘對岸是煤店。 陳少鋒繪</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八</b></p><p>時間來到了文革結束后的八十年代初,社會上下如同歐洲文藝復興一般,許多世界名著得以重見天日。巴爾扎克、莎士比亞、托爾斯泰、大小仲馬、司湯達等等一個個偉大人物排著隊擠進了五山書店,又一個個相繼被關在“牢籠”里。因為他們的書太過緊俏,以至于要走后門才能買到。于是乎書店里的圖書發(fā)行員們便把一個個高貴的靈魂鎖在柜里,遇到熟人才放他們出來。這種行徑似乎沒有遭到反對,大家只恨自己沒能巴結上林妹妹們。讀書人“偷書不算偷”,孔乙己的觀點深入人心,“讀書人走后門買書不算走后門”嘛。</p><p><br></p> <p>話說回來,為什么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一些書會被后人捧為名著而經久傳世?答案我講不清楚,但有一點我深信:文革那種不經大腦思考的泛政治化的狂呼亂叫僅僅是一種無厘頭的獻丑,任何所謂至高無上的道德企圖規(guī)范人世間哪怕最卑微的悲歡離合都屬于極端的無聊。</p><p><br></p><p>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那一波次沖擊波,讓被桎梏了十年的國人終于回歸到自由的空間里,得以重返當代思想文化最激蕩的風云歲月。</p> <p><b style="font-size: 20px;">九</b></p><p>伴隨而來的是恢復高考,書店里最暢銷的是上海出版的《中學數理化自學從書》,是一大系列呢。讀者從十二、三歲至三十幾歲。從此這一大批人就再也沒閑功夫想像地球毀滅的事了。</p><p><br></p><p>大學又重新煥發(fā)新生。據林琦瑛回憶有一年華工編寫的全國通用教材《建筑制圖》發(fā)行量巨大,主編朱福熙老先生每天都來書店“督戰(zhàn)”,使得那一年的她業(yè)績名列前矛。持續(xù)努力的她在1983年還榮獲了<廣州市最佳營業(yè)員>的光榮稱號,不得了啊!</p><p>那時的她可能不知道這本教材發(fā)韌于我父親的呢。</p> <p>五山街景。路左邊依次是新華書店、郵局、五山街文化站(圓穹頂建筑)、五山衛(wèi)生所、糧店。路右邊依次是車衣鋪、五山機電社、張和住宅、夾縫處為鋼筆維修檔、藥材鋪、早點檔、百貨公司。遠處是華農大門。 陳少鋒繪</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b></p><p>打那以后五山書店便一發(fā)而不可收,從此不靠組織豢養(yǎng)了。1986年來了一次裝修,大門兩側增加了櫥窗,開辟了小二層,書店不光賣書,還賣圣誕卡,繼而還賣音響磁帶,從無聲到有聲,從平面到立體,應有盡有,從此走上了多種經營之路,很受歡迎,書店從早到晚門庭若市。至此,五山書店從童真般的青澀開始進入了電光火石般的成長。先后開辟了石牌崗頂門市部、沙河門市部、員村門市部、東圃門市部。五山書店作為總舵主獨領風騷了十幾年。</p><p><br></p> <p class="ql-block">到了這個份上,林妹妹們該享福了吧。而林琦瑛深諳“福之禍兮所倚,禍兮福之所伏”的道理,當社會上的人們狂熱地向錢看時,林琦瑛卻像神秘冰凍的慧尾一樣掃過火紅燃燒的星球,然后消失在茫茫宇宙之中。其實她在重新默默地構建自己更為宏偉的價值體系和知識構架。可不是嗎,她到中山大學圖書館學系圖書發(fā)行專業(yè)脫產學習去了。1991年她走上了領導崗位,后來成為了廣州市古籍書店的大經理,還兼任集雅齋古字畫公司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是“我借春風伴人生,更攜秋水攬星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林琦瑛在1993年代表廣州市新華書店參加全省在廣東電視臺現場直播的業(yè)務比賽中獲得圖書知識比賽第一名!參加廣州市直工委在廣州市府演講比賽獲二等獎,還上了《廣州日報》!怪不得五山書店會這么成功,原來都是一群林妹妹高超的業(yè)務水平和熱心的服務所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就是那樣陽光!又那么低調!發(fā)小們從來都沒聽她說過獲得過什么榮譽,只是我在寫這個美篇時收集資料才仰望到有一顆我們從小就熟悉的星星巴眨巴眨地閃耀著迷人的光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那時的五山,就在此時五山新華書店平靜的地平線下,地獄之火正在悄然運行。</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一</b></p><p>時間來到了1998年,五山新華書店鬼使神差的進行了第二次裝修。不知道是否動了哪一個風水穴位,自那以后五山書店的日子似乎不再蒸蒸日上了。社會上銷售圖書的渠道開始五花八門,先是華工大門口開了一家南國書店專門賣建筑方面的書。我這時早已在華工設計院工作,所以經常光顧那里。書販子也多了起來,他們用手拖車拉著一大堆書服務上門,因此我就基本沒再上五山新華書店了。那時確實很忙,經常飛往全國各地,逛書店的機會就只屬于候機的時候了。</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二</b></p><p>再過些日子,五山修起了地鐵,還要拓寬馬路。這一折騰不要緊,一下子就要了五山書店的命。由于書店太小,馬路拓寬的紅線一劃,整個書店全在紅線之內,一點討價還價的余地都沒有,再加上那里又是地鐵口,即便能討個一星半點的價錢,也經不住地鐵口一張大嘴,連打牙祭都不夠。</p><p><br></p><p>唉,可憐的五山書店就這樣消失在茫茫宇廟星空里了。</p><p><br></p><p>它被拆的那兒當兒,我還真沒注意到,甚至沒想到與它一起照張留念照,亦或作一個告別儀式什么的。</p> <p>舵主一垮,各處分店也紛紛倒閉。時光荏苒,物欲橫流,眼前名利場的手一招,遮擋了詩和遠方。</p><p><br></p><p>過去的20年,互聯網漫天遍野撒上360度無死角的萬能大網,從電腦開始繼而手機,再繼而可能就進入芯片植入大腦的時代。面對撲面而來的新科技潮流,指望用幾張新款圣誕卡死命頂住那扇木制老朽的大門是徒勞的。</p><p><br></p><p>每個誕生于世上的事物都可能是獵手,但同時也都可能是獵物。造物主就是這樣設計世界的。</p> <p>應該理解時代進步總會拋棄一些東西,這不妨礙我們對往昔的懷舊。懷舊之所以產生是因為有了新的開啟,懷舊對標的是開啟,所以懷舊其實就是落腳于新的現在甚至未來的。這樣一來懷舊過后便可釋懷了。</p><p><br></p><p>但無論如何我還是很懷念那個年代的五山書店。毛主席親筆書寫“新華書店”四個金字鑲嵌在紅色的底板上,試問有哪一個行業(yè)的店鋪有偉人的題字?真沒有啊!</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三</b></p><p>對了,說了半天你可知道五山書店的全稱是什么嗎?盡管跟它相處了幾十年,還真不清楚它的正式店名,還是請林琦瑛告訴大家吧。五山書店的全稱是<廣州市新華書店石牌書店五山門市部>。請大家記住這個偉大的名字吧!</p><p><br></p><p>它走了。</p><p><br></p><p>當火紅的年代終被宇宙中最黯淡的黑洞吞食,保不準會有超新星的爆發(fā),重新點燃一片血紅,其中也許有一片血紅上面會閃耀著這些個字:廣州市新華書店石牌書店五山門市部。</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四</b></p><p>現如今,在開篇所描述的進入五山小鎮(zhèn)之前要翻過的那片小山崗已開通了隧道。</p><p>“忽逢桃花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臨近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時光隧道。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分鐘,豁然開朗,土地平闊,屋舍儼然,……”</p><p>咦,這好像是《桃花源記》,又好像不是,似是而非。這就對了,這是《桃花源五山記》也,說的是五山小鎮(zhèn)如世外桃園。其實對我來說,真正心靈深處的世外桃園是五山新華書店。</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五</b></p><p>現在我常常路過這里,也偶爾遇見到林琦瑛,她還是那樣精神抖擻英姿勃發(fā),渾身散發(fā)著青春活力,堅定的目光凝視遠方,疾步奔五山菜市場而去。</p><p><br></p><p>注視著林妹妹在逆光中漸漸遠去的身影,看不出曾經戴在她頭上的各色光環(huán),也沒幾個人了解她在新華書店近四十年如何兢兢業(yè)業(yè)的奉獻,如同現在沒多少人知道五山書店從民國時期便屹立在五山大半個世紀以及它的輝煌與落寞。</p> <p>林妹妹又在注視著遠方。</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六</b></p><p>“旭日東升,霞光霧靄,誦讀相聞。其中往來書生,男女衣著,悉如外星來客,怡然自樂。不知現在,只知末來……”。《桃花源五山記》還在續(xù)筆。</p><p><br></p><p>凡人們只是自以為是的認為在火紅斑爛的聚焦點處漸漸消失的林妹妹以及五山新華書店真的一去不復返,真的去買菜的呀。但魔鬼糜菲斯特也許知道真相呢。他說他看見了林妹妹邁上了五山新華書店一高一矮的臺階進去了,只留下斑駁的光影投射在書店的入口和乳黃色的墻壁上。糜菲斯特還猜測到她們和書店湊在一起說不定又去哪個星球體系構建一個前所未有的N維度的架構去了。</p><p><br></p><p>面對山顛下一望無際人類改天換地無比壯麗的場面,浮士德博士全然忘記了與魔鬼糜菲斯特訂下的要命契約,脫口喊出了:“啊,美好的時光,請你停留!”</p><p><br></p><p>是啊,誰不留戀那美好的時光!</p><p><br></p><p>“要每時每刻的去開拓生活,然后才能做生活的享受”。浮士德博士的肺腑之言感嘆的正是林琦瑛,也包括五山新華書店。</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七</b></p><p>而我卻還在嘮嘮叨叨:“五山新華書店是我樹立理想情懷的基石;是我賴以凌云飛翔的翅膀;是我艱難探索前行的密鑰;是我人生杠桿的支點;是我……”</p><p><br></p><p>喂喂喂,別再嘮叨了,知道五山新華書店確實影響了你的人生了,還是描寫一下書店本身吧。</p><p><br></p><p>哦,好吧。</p><p><br></p><p>“五山新華書店廟小神靈大,水淺王……”</p><p><br></p><p>喂喂喂,別再念下去了,什么“水淺王八多”,想不明白你到底是夸獎人呢還是在罵人?</p><p><br></p><p>這樣吧,把“王”字一豎去掉不就行了嗎?哦,對!變成“水淺三八多”,好貼切喔。</p><p><br></p><p>但仔細想想總還是覺得味道不對,碰到林妹妹還是說不清道不明。</p><p><br></p><p>哦,是的,真是的。</p><p><br></p><p>五山新華書店的歷史變遷就如星辰銀河懸在那深邃的夜空,她就在那里,但你就是數也數不清,道也道不明。</p><p><br></p><p>不過她卻充滿詩情畫意!</p><p><br></p><p>(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城县|
屏东县|
阿拉尔市|
津南区|
亚东县|
湄潭县|
榆社县|
广饶县|
南充市|
前郭尔|
新余市|
长沙市|
大化|
秦皇岛市|
平远县|
阳朔县|
纳雍县|
革吉县|
铜梁县|
谢通门县|
阜平县|
乌海市|
泰来县|
濉溪县|
衡南县|
平江县|
漳州市|
瑞丽市|
金沙县|
永新县|
大田县|
灌南县|
承德县|
和田市|
犍为县|
定远县|
吴桥县|
庆城县|
苍梧县|
金乡县|
宁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