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走進敦煌~夢圓莫高窟

飄然

<p class="ql-block">  時光如梭,轉眼即失,但一些經典在我心中永不消逝,回憶多年前的一個十一小長假,我懷揣一顆激動的心,和親朋好友自駕、千里迢迢來到敦煌。</p><p class="ql-block"> 走進莫高窟,深深感受到1600多年前先人的智慧與文化,博大精深。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它坐落在甘肅河西走廊西端、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它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經歷16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新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圣地。近代發現的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比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 在莫高窟,我們體驗了一次最純粹的心靈之旅。為了保護壁畫和塑像,洞窟內不許拍照,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對不能用相機記錄這樣一次難得的經歷而深感遺憾,但是能夠理解。一進入窟中,所有的遺憾都被感嘆和震撼所取代,聽著講解員的聲音,眼睛跟著微弱的手電亮光,那些色彩斑斕的壁畫和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的人物彩塑,帶著各個不同時代的特征,在我們面前一一展現,讓安靜的洞窟里不時的傳出驚嘆聲。非親眼所見絕不知壁畫是如此之精美,那一尊尊的大佛經歷千年的風塵依然威嚴、雋美,就連我這個不信佛的人,在一刻間都不禁惘然臣服于佛的氣息。在黑暗里,仿佛所有的感官都調動起來,去感受莫高窟的過去,聆聽莫高窟的現在和未來。可惜當時只開放了部分洞窟,參觀結束之時,有意猶未盡之感。</p> <p class="ql-block">  10月5號夜宿敦煌,城中的飛天高高在上,反彈琵琶伎樂天。我靜靜的望著她,她彈奏的什么曲?我想,她一定彈奏著敦煌千古事,她的輝煌,她的悲涼,她的滄桑……</p><p class="ql-block"> 6號告別了敦煌,告別了我長久以來的一個夢,這個夢終于圓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清代的大牌坊,飛檐翹角,紅柱綠瓦,頗顯大氣。牌坊的匾額東面的“石室寶藏”,西面的“三危攬勝”題字,以及牌坊中間的屋檐下風字牌上的“莫高窟”三字,均為郭沫若先生墨跡。為什么清代的牌坊會有郭沫若先生的墨跡呢?這個牌坊有故事,有興趣的話可以再了解一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國現存最早的莫高窟單層亭閣式木塔,經典建筑藝術的傳承實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景區小牌坊上是郭沫若題寫的“莫高窟”三個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96窟外景(俗稱九層樓),紅色木構,窟檐高達45米,是一座雄偉壯觀的九層樓閣,莫高窟最大的建筑,也是莫高窟標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96窟(九層樓)門板上斑駁的人物畫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窟外開始脫落的墻皮和壁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窟外墻壁上褪色的彩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窟外墻壁上的飛天彩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17洞窟和唐代敦煌著名高僧洪辮塑像(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17洞窟內北壁原有一尊禪僧的塑像,這是晚唐時期為紀念著名高僧洪辯而建的影窟,不知從何時起塑像被搬走,這個洞窟成了堆放經卷的地方,又不知是何原因,這個洞窟又被封閉了。1900年6月2日,這個經洞被一個叫王圓篆的道士知道,從此藏經洞就屢屢遭受劫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17洞窟(藏經洞)和王道士像。(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進第17窟,可見一個兩米左右見方的洞窟,它就是莫高窟有名的藏經洞。莫高窟在近代曾遭受多次劫難,特別是1900年6月22日,一個被埋藏達900多年的神秘洞窟~藏經洞被發現,轟動了世界。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敗無能,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特定歷史背景下,消息傳開后,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美國人華爾納、俄國人鄂登堡等人先后來到莫高窟,盜走大批文物。從此,莫高窟在朔風中顫栗,藏經洞在痛苦中呻吟。來敦煌的外國人滿載而歸,他們看著莫高窟得意忘形的大笑起來。這是有史以來最慘重的文化瓜分,有3萬多件珍貴文物流散到10多個國家,5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于中國國家圖書館。離開17窟時,人們心情沉悶,聲聲嘆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方探險隊在盜竊搬運莫高窟的文物(下載圖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敦煌文物盜竊犯美國人華爾納(下載圖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書寫和整理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哀嘆古時之官府羸弱和不爭、痛恨西方強盜的野蠻行徑,提醒自己更加不能忘記歷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親朋好友在敦煌藏經洞陳列館前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陳寅恪先生說“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 敦煌文書的流失,是中國文物流失的一個代表和縮影,而百年敦煌文書的滄桑史,折射著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的百年歷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670號經卷《添品妙法蓮花經觀音普門品》 西夏。經文為西夏文,出自莫高窟土地廟,共26頁半,每頁5行,每行10字,上有版畫,在敦煌藏經洞陳列館展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674號經卷《 妙法蓮花經卷之二十八 》 盛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敦煌常書鴻紀念館~敦煌第一任院長常書鴻先生塑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國后,我國對莫高窟進行了認真的維護和專業的研究,成立了敦煌研究院,研究院第一任院長常書鴻先生是我敬佩的人,在幾十年的艱苦生活中,他經歷了妻離子散,家破人忙的種種不幸和打擊,但他義無反顧,為保護莫高窟默默地奉獻著。他一生致力于敦煌藝術研究院的工作,被人稱為“敦煌的守護神”。這浩淼的工程經歷千年,傾注了多少代人的寂寞和艱辛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常書鴻先生在敦煌莫高窟簡陋的住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常書鴻先生小院里的千年古柏依然枝繁葉茂,綠郁蔥蔥,象征著老人家的靈魂不滅,精神永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常書鴻墓</p><p class="ql-block">1994年7月,遵照常書鴻生前的遺愿,家人將他的骨灰從北京帶到了遙遠的敦煌進行安葬,好讓他與守護了一輩子的莫高窟永遠相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敦煌研究院早期的磨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0月5號夜宿敦煌城,城頭的飛天高高在上,反彈著琵琶,婀娜的舞姿,仿佛莫高窟壁畫中的美麗仙子飛向了人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分喜愛莫高窟那些精美的壁畫和彩塑,我特意在敦煌買了敦煌研究院編、樊錦詩主編《中國敦煌》和樊錦詩,趙聲良著《燦爛佛宮》兩本書,認真閱讀,用時多天翻拍了幾十張圖片并附上注解,和大家共同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96窟《北大像》 初唐,石胎泥塑的大佛。洞窟里的主尊彌勒佛像依山崖而塑,高35.5米,倚坐姿勢,兩腿自然下垂,目光下視,給人以高大威猛的感覺,大佛的右手上揚,左手平伸。巨大的塑像在宏大的氣勢中不失細膩,是莫高窟唐代大型彩塑中的代表之作,“北大像”坐落在九層樓里。(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130窟《南大像》 盛唐。佛高26米,由石胎泥塑彩繪而成的大佛,前后歷時29年完工。大佛雄偉的身形倚崖而坐,雙腿下垂,雙腳著地,左手扶膝,右手“施無畏印”,頭部微俯,雙眼微合下視,略含笑意,神情莊重慈祥,是莫高窟唐代大型彩塑中的典范。(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130窟《南大佛 》局部 盛唐。(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148窟《佛陀的涅槃》盛唐。整窟都以涅槃經變為主題,西壁塌上石胎泥塑釋迦牟尼像,造像右肋橫臥,俗成“臥佛”或“睡佛”,頭南腳北,身長14.4米,釋迦牟尼雙目半閉,唇含笑意,表現出了釋迦牟尼涅槃時的安靜泰然和“寂滅為樂”的涅槃境界。“臥佛”身后的畫像是釋迦牟尼的弟子,表現的是他的弟子們看到佛祖涅槃時的不同狀態,有笑的,有悲傷大哭的,也有困惑等等不同的表情。(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158窟《佛壇上的涅槃像》中唐。表現了釋迦牟尼涅槃時的情景。這尊涅槃像,雙目半閉,唇含笑意,絲毫沒有凡人入臥終的痛苦和悲哀,相反猶如欣慰,滿意而入睡,整個形態,表情深刻地表現了“寂滅為樂”的涅槃境界。(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6窟 《舍利弗 》盛唐。46窟位于涅槃佛像雙足西側的舍利弗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佛經記載,佛涅槃時,他引火自焚,先佛入滅。在莫高窟,同一題材的壁畫有不少,但彩塑僅此一身。(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295窟北壁 《禪定佛》 北魏 。一個微笑讓全世界為之傾倒的東方女神,被譽為“東方的蒙娜麗莎”。是整個敦煌石窟彩塑的代表作品。坐佛高0.92米,波發高髻,臉面渾圓,耳大垂肩,挺胸收腹,體態端莊,比例適度,雙腿盤起,結跏趺坐在長方形須彌座上,雙手在腹前重疊作禪定狀。(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248窟 《靜謐的苦修佛像》 北魏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196窟 《大勢至菩薩坐像菩薩》 晚唐 。大勢至菩薩呈自在坐姿,袒露上身,膚色柔和圓潤。頸掛項圈,戴有項鏈、臂釧、手鐲,肩上斜披圣帶,左手撫膝、自然彎曲。右手上舉。下身著長裙,裙褶飾有圖案,自然流暢。面容輪廓豐滿,俊朗高貴,彎眉細目,兩眼微睜,唇角含笑。給人以親切祥和,雍容大氣之美感。(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328窟 《菩薩》 初唐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 人像彩塑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5窟 《彩塑一鋪》盛唐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5窟西壁龕內《主尊佛像 》盛唐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5窟佛龕人物彩塑《阿難 菩薩 天王》 盛唐。窟內現存塑像是莫高窟兩千多身彩塑中最精彩作品之一。(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5窟佛龕人物彩塑 《迦葉 菩薩 天王》 盛唐。是莫高窟兩千多身彩塑中最精彩作品之一。(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5窟 《阿難》 盛唐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5窟 《菩薩 》盛唐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5窟 《迦葉》 盛唐(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297窟西壁 《羽人像》 北周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20窟 《菩薩》 隋(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35窟 《力士 》北魏(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彩塑一鋪》(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322窟 初唐(618~704年),距今約1300年的歷史,五代重修。塑像及壁畫為初唐原作。此小型窟,形制為殿堂式覆斗型頂,主室西壁的雙層龕,為隋朝到初唐流行的佛龕形制。(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322窟 《天王 》初唐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194窟 .《菩薩》 中唐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55窟中心佛壇《彌勒三會塑像群》 北宋 。這個洞窟的面積約為140平方米,高約9米,洞窟中心設背屏佛壇,壇上塑三組十身塑像,表現彌勒三會,是莫高窟宋代塑像中的精品。(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297窟西壁 《彩塑一鋪 》北周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19窟西壁龕 《釋迦佛》 隋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19窟 《菩薩與阿難》 隋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19窟 《菩薩與迦葉》 隋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288窟 《佛壇》 西魏 ,晚唐 五代重修。(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288窟部分內景 西魏 ,晚唐 五代重修。(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27窟,盛唐莫高窟第27窟上下式佛龕:此窟原為唐窟,但大部壁畫是在宋代重繪。覆斗頂的西坡中開一圓券龕,塑釋迦、多寶佛并坐,龕外懸塑兩尊供養菩薩,這一組塑像又在西壁的大龕之上,表示法華經變“見寶塔品”中釋迦與多寶佛出現于空中。西壁的平頂敞口內有坐佛一尊,形成上下式佛龕。(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275窟內景 《菩薩像》 北涼(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32窟 《彩塑一鋪》 西魏。第432窟最初開鑿于西魏時期,整座佛龕彩塑完好地保留了西魏原貌,且色彩清新,渾然一體。此窟中心柱北向龕上方三身影塑供養菩薩,高約0.35米,保存完好;均穿大袖長袍,作胡跪,合掌或持蓮蕾,面貌清瘦,神情恬靜,是典型的西魏風格。(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32窟 中心柱東向龕南側 《脅侍菩薩》西魏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32窟 《脅侍菩薩》西魏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332窟內景 盛唐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332窟內景 盛唐(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112窟壁畫《伎樂圖之反彈琵琶圖》,中唐。寫伎樂天伴隨著仙樂翩翩起舞,舉足旋身,使出了“反彈琵琶”絕技時的瞬間動勢。(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榆林窟第4窟內景 西夏 (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39窟西壁 《飛天》 盛唐(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9窟南壁 《飛天 》西魏(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305窟北壁 《飛天》 隋(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壁畫 《飛天》(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85窟南壁 《報恩經變親近品》(部分)晚唐(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23窟北壁西側壁畫 《雨中耕作》 盛唐 。再現了敦煌壁畫和魏晉墓畫像磚中的中國古代農耕智慧,訴說千年農桑發展變遷的軌跡。(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榆林窟第25窟北壁壁畫 《耕種圖》 中唐(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榆林窟第25窟北壁 《天龍八部》 中唐(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285窟南壁,《五百強盜成佛之作戰場面》西魏。(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65窟 《金剛曼陀羅》 元(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注:佛窟內翻拍的壁畫、彩塑圖片以及注解來自《中國敦煌》《燦爛佛宮》兩本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德县| 敦化市| 浪卡子县| 黄浦区| 黔西| 和田县| 望谟县| 鄂托克旗| 高州市| 那曲县| 景谷| 霍州市| 台州市| 乌拉特中旗| 南城县| 烟台市| 南阳市| 云和县| 双江| 南宁市| 万年县| 诸暨市| 河西区| 托里县| 雅安市| 上栗县| 伊金霍洛旗| 甘德县| 荔浦县| 温州市| 巴里| 苍梧县| 长岭县| 浪卡子县| 潜山县| 砚山县| 阳谷县| 阿城市| 谷城县| 景东| 依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