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桃花源記》陶淵明</p><p>1.《桃花源記》中 描寫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芳草鮮美,落英繽紛。</p><p>2.《桃花源記》中從環(huán)境的角度寫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p><p>3.《桃花源記》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狀態(tài):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p><p>4.《桃花源記》中寫出桃花源社會風(fēng)尚的句子: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p><p>5.《桃花源記》中桃花源人“皆嘆惋”的原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p><p>6.《桃花源記》中桃花源人“遂與外人間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p><p>二、《小石潭記》柳宗元</p><p>(1)《小石潭記》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如鳴佩環(huán)</p><p>(2)《小石潭記》文中側(cè)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p><p>(3)《小石潭記》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怡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p><p>(4)《小石潭記》描寫溪流曲折悠遠(yuǎn)的語句:斗折蛇行,明滅可見</p><p>(5)《小石潭記》小石潭流水淙淙,樹蔓青翠,魚兒在清澈的潭水中暢游,面對如此美景,遭貶而游歷于此處的柳宗元卻感到:凄神寒骨,悄愴幽邃</p><p>(6)《小石潭記》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與朱元思書》一文中的“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寫出了水的清澈見底,透明可愛,魚兒自由游弋,似與人們相樂的情趣。</p><p>三、《關(guān)雎》</p><p>1、起興的句子是: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參差荇菜,左右流之。</p><p>2、全詩的綱目,統(tǒng)攝全詩的句子或表現(xiàn)小伙子一般都喜歡美麗而賢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p><p>3、最能體現(xiàn)全詩的精神,抒發(fā)求之不得的憂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p><p>4、《關(guān)雎》中的男子由“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聯(lián)想;“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抒寫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抒寫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悅心情。</p><p>四、《蒹葭》</p><p>1、成語“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詩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p><p>2、用蕭瑟冷落的秋景起興,渲染凄清氣氛,烘托惆悵心情的詩句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p><p>3、描寫男主人公追尋之路艱險、漫長的詩句是;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洄從之,道阻且右。</p><p>4、表現(xiàn)他雖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詩句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p><p>5、《詩經(jīng)·蒹葭》中于濃濃的秋涼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p><p>五、《式微》</p><p>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詩人遭受統(tǒng)治者的壓迫,夜以繼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p><p>六、《子衿》</p><p>1、“青青子衿”,“青青子佩”,一句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寫出了其相思縈懷之情。</p><p>2、“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內(nèi)心獨(dú)自,則通過夸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詩人強(qiáng)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p><p>3、運(yùn)用假設(shè)語氣、讓步的姿態(tài)做出強(qiáng)烈反問的兩句是:“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縱我不往,子寧不來?”</p><p>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p><p>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達(dá)作者送別友人時曠達(dá)胸懷和真摯友情的詩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p><p>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來鼓勵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幾千年人們心聲的名句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p><p>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敘將別之時,氣勢宏偉,已寓不必傷別之意,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調(diào)的詩句是: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p><p>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勸慰友人不要哀傷,表達(dá)出詩人豁達(dá),爽朗的胸懷的詩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p><p>5、表達(dá)作者勸慰友人不要做兒女之情句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p><p>八、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p><p>1、《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寫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是闊大的詩句是: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p><p>2、詩中通過工整對仗表現(xiàn)洞庭湖壯觀景象的詩句是: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p><p>3、《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是從眼前景物觸發(fā)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希望對方予以引薦的詩句。是: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p><p>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詩人借了古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做一番事業(yè)的愿望,只怕沒有人引薦的詩句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p><p>九、《北冥有魚》 </p><p>1、文中以奇異的想像、夸張的筆法,描繪了鯤的變化和鵬的展翅翱翔的畫面的語句是: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p><p>2、成語“鵬程萬里”,比喻前程遠(yuǎn)大。這個典故出自《北冥有魚》,鵬憑借海運(yùn)和強(qiáng)大的風(fēng)力飛到南海這一理想的境地的句子是: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p><p>3、作者舉現(xiàn)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實例與大鵬鳥的“海運(yùn)將徙”作對比,形象地說明任何事物都有所憑借的句子是: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p><p>4、中描繪鯤鵬體形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雙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達(dá)三千里,奮飛直上九萬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來也并非逍遙,因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p><p>5、面對高遠(yuǎn)蔚藍(lán)的天空,作者不僅想到如果大鵬鳥飛到九萬里的高空向下看會是什么樣的呢?會不會也像我們看天空一樣呢?文中對天空的顏色成因進(jìn)行了探尋,并發(fā)出了疑問的兩句是: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p><p>十、《雖有嘉肴》</p><p>1、文中運(yùn)用類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類比“至道”,說明實踐出真知道理的句子是: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p><p>2、教學(xué)相長,指教和學(xué)互相促進(jìn)。語出自《禮記·學(xué)記·雖有佳肴》: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qiáng)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p><p>十一、《大道之行也》(《禮記》)</p><p>1、我國古代政治上最高的理想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p><p>2、說明了政權(quán)財富都屬于社會的全體成員,而不屬任何個人的句子是:天下為公。</p><p>3、體現(xiàn)了社會成員間應(yīng)當(dāng)建立良好關(guān)系的句子是:講信修睦。 </p><p>4、體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關(guān)愛的句子是:矜、寡、孤、獨(dú)、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p><p>5、寫出與《桃花源記》中“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意思相近的句子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p><p>十二、《馬說》</p><p>1、《馬說》的中心論點(diǎn)(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guān)系)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p><p>2、 《馬說》中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p><p>3、《馬說》中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p><p>4、 《馬說》中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p><p>5、 《馬說》中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p><p>6、《馬說》中對“食馬者”的無知發(fā)出強(qiáng)烈的譴責(zé)的語句是: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p><p>7、 《馬說》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運(yùn)用設(shè)問句表達(dá)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p><p>8、 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想到《馬說》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p><p>十三、《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杜甫</p><p>1、《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主旨句、表現(xiàn)詩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的詩句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p><p>2、《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詩中表現(xiàn)杜甫舍己為人的獻(xiàn)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決心的那兩句詩是: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dú)破受凍死亦足!</p><p>3、《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不僅濃墨渲染出陰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詩人凄惻愁慘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寫天氣變化的句子是: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p><p>4、與“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dú)破受凍死亦足!</p><p>十四、《賣炭翁》白居易</p><p>1.描繪了賣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p><p>2.描寫賣炭翁飽經(jīng)風(fēng)霜、孤苦伶仃的勞動者形象的詩句是: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p><p>3.描寫賣炭翁外貌的句子是: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p><p>4.表明賣炭翁貧困的句子是: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p><p>5.揭露了宮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p><p>十五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p><p>1、《題破山寺后禪院》中描寫幽靜的竹林,小徑,繁茂的花草樹木共同構(gòu)成了優(yōu)雅的意境的詩句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p><p>2、誦讀經(jīng)典詩文,可以怡情悅性,讀一讀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中“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讓我們在清幽的環(huán)境中享受內(nèi)心的安靜。</p><p>十六、《送友人》李白</p><p>1.詩中交代送別地點(diǎn)及環(huán)境的句子: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p><p>2.詩中借馬的蕭蕭長鳴,表現(xiàn)友人不忍離去的詩句: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p><p>3.詩中比喻友人離家遠(yuǎn)游,行蹤難定的詩句: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p><p>4.詩中借比喻的修辭手法來表達(dá)詩人與友人難舍難分之情的詩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p><p>十七、《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p><p>1、“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了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p><p>2、“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以象征手法,匠心獨(dú)運(yùn)地通過鴻的孤獨(dú)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dá)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p><p>3、“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p><p>十八、《卜算子·詠梅》陸游</p><p>1、陸游《卜算子·詠梅》中寫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堅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表現(xiàn)梅花高潔傲岸的句子是: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p><p>2、《卜算子?詠梅》詞人借寫梅花凋落的情景來表達(dá)自己至死不變的愛國之心的詞句是: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泽州县|
云梦县|
聂荣县|
郧西县|
尉犁县|
汶上县|
旅游|
修文县|
东源县|
永康市|
阳信县|
密山市|
施秉县|
成都市|
永春县|
通城县|
余姚市|
巢湖市|
西峡县|
任丘市|
昭觉县|
木里|
辽阳市|
郧西县|
鸡东县|
华宁县|
秦皇岛市|
和田市|
哈巴河县|
赞皇县|
迁西县|
凤冈县|
阜阳市|
呼和浩特市|
汝阳县|
侯马市|
双鸭山市|
潞西市|
盐源县|
吴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