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題記:</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隨著時光已轉了一大圈了,人也老了,許多舊事也開始慢慢地走失了。但兒時的往事記憶,卻隨著年齡的增長,愈來愈清晰,漸行漸遠時常浮現在眼前。</span></p><p><br></p><p><br></p><p><br></p><p>記得,那是1959年,我7歲,跟隨父母從東北鞍鋼全家搬遷到湖南湘潭。</p><p><br></p><p>早在1958年,為了建設毛主席家鄉湘潭湘鋼,全國的鋼鐵建設大軍就巳從袓國四面八方匯聚湘鋼了。</p><p><br></p><p>父親在東北鞍鋼二礦工作,作為鞍鋼支援湘鋼留守人員,結束了這邊工作,才能動身前住湘鋼。所以,我家比別人晚一年到的湘鋼。</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span></p> <p>在湘潭,我家住在岳塘湘鋼泉心塘生活區第49棟樓。泉心塘是湘鋼新建的生活小區。</p><p><br></p><p>一幢幢紅磚紅瓦二層小樓,室內樓上全鋪的是半尺寬兩米長,刷了紅油漆厚厚的實木地板,樓梯也是用硬木材料制作的。</p><p><br></p><p>記得樓下地面當時沒鋪地板也沒鋪水泥,大概過了半年才打成水泥的地坪。</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湘潭岳塘區)</span></p> <p>父親參加工作早,當時大小還是個干部,按家庭條件,我家可以分配住有木地板的樓上。</p><p><br></p><p>但母親卻不肯,說家里孩子多,蹦蹦跳跳,木地板響聲大,怕影響樓下住戶。</p><p><br></p><p>住一樓也好,前后都有空地,可栽花種菜。</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泉心塘49棟舊址)</span></p> <p>49棟樓有兩個單元,每個單元住8戶人家,整棟樓住16戶人家。</p><p><br></p><p>至今還記得每戶鄰居的姓名,尤其孩子多的家庭,我能叫出各家男孩子的名子。</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原泉心塘現改稱純沖塘)</span></p> <p>49棟一單元1號謝家,家里8個孩子,男孩老大謝鵬舉,老二謝鵬飛,老三謝鵬鶴,老四謝鵬威。</p><p><br></p><p>老二謝鵬飛在湘鋼子弟中學讀書,1966年紅衛兵大串聯時到四川江油來過我家(1965年,父親支援三線建設,我們全家從湖南搬遷到四川)。</p><p><br></p><p>后來聽說下鄉回了東北,七十年代趕馬車出了車禍,死在東北農村。當聽到這個消息,我十分沉痛,還難過了幾天。</p><p><br></p><p>樓上5號是韓家,韓科長家有5個孩子,男孩老大韓鵬,老二韓岐,老三韓光,老四韓濤。</p><p><br></p><p>老大韓鵬讀初中,小時候覺得他知識面很廣,懂得也多,能講出《三國》里的人物名子。</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純沖塘)</span></p> <p>16號馮家,我們叫馮叔,是轉業軍官。一條腿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受過傷,走路有點不便,但不影響他的形象。</p><p><br></p><p>他長相很像電影《英雄兒女》王芳父親王文清王政委,很有氣質。</p><p><br></p><p>馮叔喜歡拉二胡京胡唱京戲。有一個兒子叫馮建華,兩個女兒,叫馮麗娟和馮麗莉。</p><p><br></p><p>小女兒馮麗莉天姿聰慧,不但有天賦極高的好嗓音,而且還多才多藝,不知道后來長大是否走上文藝道路。</p><p><br></p><p>7號郝家,我們叫郝叔,三十多歲,轉業軍人,在湘鋼保衛部門工作。愛人在湘鋼職工醫院上班。有個兒子叫郝強。</p><p><br></p><p>郝叔人很和藹,喜歡給孩子們講故事。湖南的夏天特別熱,晚上大人小孩都熱得睡不著覺,坐在外面乘涼。于是孩子們都圍上來聽郝叔講故事。</p><p><br></p><p>有次在他家玩,他從抽屜里掏出一支真手槍,那是支锃亮54式手槍,教我們瞄靶打槍。男孩子都喜歡槍,何況又是真槍,高興的不得了。他還教我們槍的拆卸安裝,和怎么保護好槍的頂針,說頂針是槍的生命。</p><p><br></p><p>原來他是帶槍的人,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摸到真槍。</p><p><br></p><p>遺憾,后來他搬家湘鋼新一村去了。</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湘鋼新一村)</span></p> <p>49棟后面就是湘鋼二校。湘鋼二校,始建于1959年春,屬于企業辦的湘鋼子弟學校。學生為泉心塘、新二村、鐵牛埠周圍的湘鋼子弟。</p><p><br></p><p>學校由四排油毛氈簡宜平房組成,前面有個足球場大的學校操場,操場地坪鋪的是泥土和砂石,下雨過后沒法使用。</p><p><br></p><p>前排一棟是老師辦公室,依稀記得蘺芭墻(竹子編的墻體,墻外抹的是石灰混泥土)上寫有:教育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白底紅字幾個大字標語口號。</p><p><br></p><p>湘鋼二校只有一至四個年級,五六年級讀書在湘鋼二分校。</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原湘鋼二校舊址)</span></p> <p>湘鋼二分校在湘鋼消防隊旁,離家比較遠,走路需半個小時時間。</p><p><br></p><p>上學時抄小路走,走湘鋼二宿舍后面,過條小河,再穿片農田,爬個小山坡就到學校了;走大路,經湘鋼新一村大門口(鋼場),再過新華書店,少年宮,蘇聯專家招待所,吳恒泰醬園,到消防隊就到學校了。</p><p><br></p><p>學校也是兩棟油毛氈簡宜平房,沒有操場,沒有食堂,學生上學自帶午飯。</p><p><br></p><p>我上小學五年級就是在這里讀書。</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通往原湘鋼二分校的岳塘路)</span></p> <p>說到湘鋼二分校上學,走大路要經過岳塘路上的新華書店。</p><p><br></p><p>提起新華書店名子,湘鋼的孩子和學生一定都熟悉。當年這書店在湘鋼岳塘算是個最大的書店,書店里有各類科技圖書和工具書售。</p><p><br></p><p>但我們這群小學生到這里來是奔著小人書(連環畫)的。一進門,兒童讀物玻璃柜里擺著新到的小人書,看得讓人眼饞,卻買不起。那時小學生口袋里沒有錢,只能擁擠在柜臺下隔著玻璃瞧著書的封面,望梅止渴而已。</p><p><br></p><p>那時想看小人書,只能到路旁擺連環畫書的地攤上,花一分錢看一本,連續看第二本都算奢侈。</p><p><br></p><p>那時兩分錢可以在我上學的湘鋼二分校,對面的"吳恒泰醬園",買二兩四川榨菜皮,自帶午飯學生有份咸菜吃比平時開水泡飯幸福多了。</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岳塘路新華書店)</span></p> <p class="ql-block">在湘鋼二校讀了五年書,有兩件最難忘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件是,上小學一年級期未考試時,語文考試卷上有道聽寫題,叫做:工人做工,農民種地。班主任語文老師一邊念聽寫題,一邊在教室里學生過道中走動,瞧見大部分同學都不會寫種地的"種"字。于是老師隨手把教室門關緊,在黑板上用粉筆寫了個大大的"種"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此,這個種地的"種"字,也永遠深深埋種在我的心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時至今日,真感嘆當年這位老師愛自已學生的表現,也太赤裸裸了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還記得這位小學女老師姓孫,當年二十歲左右,大眼晴,長發,高個子,很漂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時光荏苒,六十年過去了,今天,我仍然想念這位美麗漂亮的小學女老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件是,在湘鋼二分校上五年級時,一位叫歐耀光年輕的男老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鼓勵我好好學習,曾經送給我一本《作文題選》書。記得,屝頁上還寫有題字,落款是:你的老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受老師的關爰和書的啟蒙,我愛上語文課,更喜歡寫作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我被調到單位廠史辦,參加編撰《長鋼四廠廠志》的工作,並擔任副主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來,聽說歐老師在"文革"中受到了沖擊,患了抑郁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我衷心希望歐老師病已痊愈,晚年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現在的湘鋼二校)</span></p> <p class="ql-block">還記得小時侯,泉心塘49棟旁不遠處有兩個很大的水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天,周圍小孩都喜歡到塘里洗澡戲水。但孩子家長都不準允孩子下水,說這水塘是鍋底坑,淹死過小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孩子們為了躲避家長的視線,跑到離家較遠的一個無人區的大水塘(湘鋼俱樂部后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個水塘不是鍋底坑,淺水區深1米左右,深水區也不到2米,水面很寬,很適合孩子們學游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暑假期,每天這里都聚集有一二十個學游泳的孩子。玩到盡興時,水性好的幾個孩子會游到對面,悄悄爬上岸到農民地里偷摘茄子和菜瓜吃,有時被發現,驚慌地跳進水中逃之夭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湘鋼職工醫院)</span></p> <p>這種勝利大逃亡游戲,曾經我也參加過,現在想起來仍然覺得驚險刺激又好玩。</p><p><br></p><p>這里需要說明下,這個故事是發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國家三年自然災害時期。</p><p><br></p><p>那時是大人小孩都吃不飽飯的年代。記得過苦日子時,我還不滿10歲,曾經餓得跑到湘潭市三中小路叢林中採摘樹葉吃(一種灌木樹,當地人稱"甜葉",剛咀嚼時有點甜味,過后苦澀苦澀的,嘴巴一天都是麻木的)。甚至撿食過別人扔下的西瓜皮。</p><p><br></p><p>今天,事情雖然已過六十年了,但是回想起來,我依然不覺得丟人,我仍然認為那時童年是單純、天真、無邪的。</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原湘鋼單身職工宿舍,亦稱"拐角樓",現為湘鋼希望大廈)</span></p> <p>在湖南湘潭,湘鋼子弟印象最深最親切最熟悉的地方,應該是湘鋼俱樂部。</p><p><br></p><p>湘鋼俱樂部,六十年代蘇式建筑,外觀宏偉大氣,前面廣場也很寬闊,廣場上有兩朵潔白蘑菇傘形涼亭掩在兩旁樹林中,供游人小憩。</p><p><br></p><p>湘鋼俱樂部里有電影院,圖書館和體育館,是湘鋼人的文化活動中心。</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0年5月拍攝的湘鋼俱樂部)</span></p> <p class="ql-block">記得小時候,經常和小朋友到這里玩耍,到這里玩的小孩都持別調皮淘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為了逃票看電影,翻圍墻,爬窗戶,甚至貓個腰敢躲在陌生大人后面,從檢票口硬闖關。凡正只要能鉆進電影院里看到電影,什么花樣花招都玩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實,那時電影票價也就是一毛錢,不象現在看場電影動輒幾十元大片上百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過,那時工資低物價也低廉,白菜蘿卜才兩分錢一斤,平時又有誰家舍得給一毛錢看電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時最盼望過六一節,兒童節學校會組織學生包場看電影。至今還記得看過經典兒童電影《雞毛信》、《紅孩子》、《小鈴鐺》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說,美麗的湘潭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那里有我陽光燦爛流金歲月快樂的童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0年5月拍攝的湘鋼俱樂部廣場蘑菇傘涼亭)</span></p> <p>攝影:陳 剛</p><p>文字:初德超</p><p>編輯:初德超</p><p>2020年5月12日于北京海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保县|
应用必备|
中超|
措美县|
平谷区|
大洼县|
安多县|
上高县|
洛川县|
如东县|
自治县|
华安县|
丁青县|
五家渠市|
越西县|
玉屏|
赤壁市|
砚山县|
工布江达县|
富平县|
毕节市|
务川|
微博|
宣武区|
图片|
阿克|
遵义市|
耒阳市|
罗江县|
安塞县|
万州区|
上饶市|
桦川县|
绥芬河市|
霸州市|
会泽县|
邻水|
房产|
塘沽区|
始兴县|
临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