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是你們這次“征文活動”最忠實的閱讀者之一,也是所有作者的忠實粉絲之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是石家莊二中的同齡學子。1962年8月底入學,1968年底下鄉。六年半的二中生活,同是小寶塔的中學,我和你們的學習、生活經歷基本相同。只是你們學校有游泳池,我們沒有;你們有海棠花,我們沒有。但我們有一大片麥子地和日式的三大合體院。在院子里的外走廊上常常掛滿了用線繩串起來的作文紙,優秀的作文展給我們創造了非常好的交流平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們用兩個月時長,133篇精美作品,在“尋找初心 我愛一中”的主題框架下,打開了記憶的閘門,掀開了青蔥歲月。65屆至68屆初高中八個年級同一時代的同學們所言所講所引發的感慨,我也感同身受。篇篇文章精彩絕倫,篇篇文章妙筆生花,篇篇文章文采飛揚,讓我入勝,讓我陶醉。我跟著你們笑,我跟著你們哭,我跟著你們一起回首往事,暢想未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一)最可親、可敬、可愛的老師</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你們的美篇中,有近一半展現的是一中高水平的教師隊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們教學有方,一絲不茍;循循善誘,以人為本。王老師徒手畫圓,標準無誤差;蔡老師幽默無比,你說:“挨嗒尺子”,我告訴你:“這是聶以噶”。既活躍了課堂,又讓學生掌握了知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們言談風趣,妙趣橫生;課上侃侃而談;課下瀟灑倜儻。紀老師課上既可以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又可以戛然而止,另辟蹊徑,引領同學主動學習,讓同學對學習興趣盎然;王老師則課上對同學循循善誘,課下又是乒乓臺上的玩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們冒雨騎車百里把通知書親自送到同學手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們犧牲休息時間做家訪,為了不讓一個同學掉隊,給同學爭取助學金,千方百計為學生解決各種困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們在地震、水災中,臨危不懼,把學生的生命放在第一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們在學生憂難中,慷慨解囊,解學生的燃眉之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們始終把教書育人放在了首位,讓浪子成才,讓人人成為國家棟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們是幸運兒,你們最先享受到了教改的成果。我最羨慕的是你們可以到階梯教室參加不分年級誰都可以享受的課外課。你們在那里享受文學的熏陶,聽了王宗澤老師的《劉邦和項羽》,還聽了高中語文老師的《黑掌柜》。你們開闊了眼界,知道了《無所不在的自然對數》。好羨慕你們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中之所以是當年全省最好的學府就是因為你們有最好的校領導,最好的老師。我在欣賞著一篇篇美篇時,愛上了海棠花,也愛上了一中,更愛上了你們的每一位老師。</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校園生活是你們寫的最多的內容。</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篇里記載了海棠園,大食堂,階梯教室,日式教室,小工廠,大操場,養豬場,游泳池......每處每點都留下了你們青春的腳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躍然于美篇上讓我心花怒放的除了大的國防體育運動,民兵活動以外,更多的是飽含同學情的小事情:爬樹逮知了,花棚甩撲克,開水燙臭蟲,抗震救災,方方面面,點點滴滴。“我考上一中了”,挑擔徒步70里和翻越大山200里來一中報到,讓我跟著落淚;“三兩大包子”讓我感嘆唏噓;“今天中午吃羊肉大包子”又讓我忍俊不禁;一說“天真無鞋”我就樂個不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篇最全面最詳實記述的是你們的游泳池。有近30篇美篇里寫到了游泳池。從游泳池的選址,設計,打井,引水,開槽,挖方,運沙,拉灰到修建等等。一直到上游泳課。篇篇都有詳實的記錄,篇篇都具體生動。由于你們的得天獨厚,以至于志云同學能把技藝傳授給她的弟弟,她的兒子,她的侄子,她的侄孫。這讓我讀著讀著,不得不浮想聯翩,感慨萬千。當然,大多數同學記敘的是從怕水到暢游,從膽小到壯志凌云。權連剛記敘的糗事讓人偷笑,趙青年后來暢游長江讓我為他驕傲。每看一篇都讓我這個旱鴨子跟著你們著急跟著你們自豪,最后又和大家一起為郭英的驚險獲救而驕傲無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如志云同學所寫,一中校園,不僅僅有朗朗的讀書聲,更有朝氣蓬勃的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泳池和體操架。風華正茂的學子們在校園里學習著知識,鍛煉著身體,盡情地釋放著青春活力。</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最可歌可贊的是師生情、同學情</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篇的作者在一中學習的時間少則一年多則6年。雖然有多有少,但恩師的教誨,恩師的言傳身教卻終生難忘。同學筆中的恩師,有慈祥親切的面孔,有嚴肅認真的教誨,有嚴謹儒雅的講述,也有掏心窩子的肺腑之言,都深深地埋藏在每一個學子的心中。所以,已經半個世紀,還都翻滾在美篇的字里行間。</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張東鎖的《我與恩師王宗澤》是最感動我的一篇。29個同學留言,已經把這份感恩的心表達的淋漓盡致。這些如數家珍的敘述,樸實無華,卻讓我身臨其境,怎么不讓我們產生綠葉對根的依戀之情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最喜歡讀的是寫同學情誼的文章,因為66年6月以前,同學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讀書上。學習中的困難,除老師解惑外,更多的就是同學間的相互切磋,由此而建立的友誼純潔又深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董征筆下的王志鳳,趙長林等,個個懂事又能干,還有擔當;賴鐘濤筆下的“老天”,“老地”和實力不菲的足球班子,讓他寫的咄咄逼人,技藝高超;金潤一在足球場上對自己“倒掛金鐘”的描寫,讓不少讀者看作是現場直播;和世界冠軍曾是玩友的王榮珍老師和同學打乒乓球時的幾個動作:“海底撈月”、“近臺推擋”、“大力扣殺”讓我想起了六十年代我們最喜歡的國嘴宋世雄的解說;陳建欣寫的射擊三帥:他和郝杰、付繼平附帶的照片,三人的射擊動作一模一樣,從彈弓射鳥闖大禍,到省級射擊比賽,付繼平直接到了國家隊,成為一中人可以炫耀的成績。我記得2017年郭老師過生日時,付繼平恭敬地給郭老師深深地鞠了一躬。這個鏡頭被郗望定格在他做的視頻里。那是一中學子的謝恩禮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提到郭文蘭老師,不由地聯想到郗望寫的66年4x100米女子接力和65年元旦十人接力長跑。我女兒看了她老爸的文章后,激動地推薦給她的朋友們,寫到:“雖然文筆在我看來還是遜色那么一丟丟兒,但那一代運動員的青春魅力仍然可以躍然紙上,而且通篇都感受到堅毅、頑強、不服輸、不放棄這些品質是刻在那代人骨子里的基因密碼。一代代傳承,這恐怕才是中國人永遠不會被打跨的根源吧!”聽著這話,我們的回憶竟能使下代人有這樣的感受,知足啦!同學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33篇美篇里,有近30篇提到郭老師,這位瘦小美麗的體育老師,當年是北師大國家一級體操運動員,57年畢業后分配到一中,一干就是一輩子,當年她的家就安在體育器材室的一個小角落里。六十年代,有的同學忍耐不了饑餓的誘惑,偷吃烤在鐵爐子邊上的山藥或棒子面餅子,然后懊悔地紅著臉向郭老師認錯時,郭老師總是說:“沒什么,沒什么。”要知道那點食物是她小女兒的午飯啊!一家人的口糧呀!</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楊同聚、任獻波、李淑欒、郗望、李炳杰、唐文玉、楊宇夫、呂喆、張津生、喬培……同學們在離校這五十多年里,逢年過節都結伴看望郭老師,年年如此。尤其是13年、17年為郭老師八十和八十五大壽,舉辦賀宴,場面隆重又熱烈。郗望還分別做了兩本大相冊,特意送到老人家手中。半個世紀中,同學們在郭老師濃濃的慈母般的愛意中來來往往,就連我這個外校生也被郭老師閨女般的召喚著,享受這似海深比蜜甜的師生情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師生情,同學情,像流淌的河水,涓涓不止。它像一支深情的歌,一支撥動人們心弦的歌,一支難以忘懷的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是我們這代人風華正茂,奮發向上的好年華。一中,二中用最全面最完整的教育理念,培養了我們。我們聽黨的話,腳踏實地,埋頭苦干,自律奮進。今天,你們又用133篇美文歌頌當年的歡樂。憶物思景,憶人思情,憶事思趣。讓我們大家舒展時間的褶皺,團結堅定刻苦前進。</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淑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5月11日</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江口市|
惠安县|
当阳市|
彰化市|
贡觉县|
伊通|
确山县|
西青区|
东明县|
阿城市|
三原县|
搜索|
安远县|
浏阳市|
卢氏县|
常宁市|
焦作市|
鹤壁市|
崇礼县|
平南县|
叙永县|
彭山县|
宜州市|
如东县|
启东市|
吴桥县|
二手房|
元阳县|
汉寿县|
句容市|
荃湾区|
冕宁县|
汶上县|
迁安市|
墨脱县|
宁乡县|
阿拉善左旗|
安龙县|
九江市|
尚义县|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