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聽說一位八十五歲的老人,仍在日復(fù)一日地治理四條黃河小流域,我有點不敢相信,趕忙前往臨縣曲峪鎮(zhèn)看個究竟。</p><p><br></p><p>當我見到賀三國老人時,說啥也難以把面前這個又瘦又小的老漢和一代愚公聯(lián)系在一起。</p><p><br></p><p>當我跟隨老人來到他治理的四條溝之一的石窯溝時,馬上被這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所折服,這條溝與其他光禿禿的小溝小域形成明顯反差:在滾滾巨石陣里,層層石壩就像登山的石階一樣多,漫山遍野綠樹成蔭,平緩處是棗李桃杏等經(jīng)濟林,險陡處是榆槐楊椿等水土保持林,多年淤積成的一塊塊溝壩地,剛剛種進去蓖麻和芝麻,真是一方洪水不出壩、泥沙不出溝、經(jīng)濟有收益、生態(tài)明顯好的世外桃源啊!</p><p><br></p><p>坐在綠蔭樹下,我慢慢聆聽賀三國老人講述一家兩代愚公七十年治理小流域的故事。</p><p><br></p><p> 老愚公的故事</p><p><br></p><p>綠化這四條溝的第一任愚公叫燕宏厚,土改前在磧口給地主當了二十年長工,土改后回到曲峪并成了賀三國的繼父。一九五O年代,在毛主席、黨中央“實行大地園林化”的偉大號召下,本身就喜歡植樹的他,白天參加集體勞動,晚上入溝壘堎造地、植樹造林,晚上干多了,白天就缺精力,隊里就把燕老的口糧扣了,逼的燕老用“林糧間作、林菜間作"的辦法解決吃飯問題,也第一次得到植樹造林的回報。燕老從此再也沒去隊里勞動,比全國的“單干”提前二十多年就開始單干了。</p><p><br></p><p>老燕的治溝造林事業(yè),一個人,一根棍,一把撅,一張鍬,石崖下壘了個窩棚,一年四季治理,一股勁干了二十多個春秋,綠化了石窯溝、石魯則溝、后溝、爐溝四條溝,收益日益明顯,卻禍從天降。</p><p><br></p><p>一九六九年,極左路線發(fā)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燕老不參加集體勞動被上綱上線,挨批斗,被抄家,林子全部被無償收歸集體。由于無人管理,偷的偷,搶的搶,成了打柴牧羊的好場所,老燕看著自己的心血被糟蹋,一氣之下精神失常了。</p><p><br></p><p>一九七五年,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貫文同志率隊來臨縣蹲點,聽了關(guān)于燕老造林事跡的匯報后,十分贊賞,并親自到曲峪訪問,參觀了燕老的林地和土石工程,長時間與燕老在窯洞里促膝談心,感慨萬分,夜不能寐,作詩一首:</p><p> 黃河穿峻嶺,深山有愚工,</p><p> 酷暑月伴眠,雪夜星為燈,</p><p> 種滿南山桃,播遍北坡松,</p><p> 子孫接力傳,呂梁換新容。</p><p><br></p><p>由于有了上級領(lǐng)導(dǎo)的肯定,燕老的境遇得到明顯改善,可是好景不長,造林英雄燕宏厚于一九七六年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一歲。為了表彰他治山治水、植樹造林的英雄事跡,中共臨縣縣委號召全縣人民向他學(xué)習(xí)。</p><p><br></p><p> 新愚公的故事</p><p><br></p><p>賀三國雖然只是燕宏厚的繼子,但傳承愚公精神如同嫡出。他原本是一位煤礦工人,看到父親的事業(yè)后繼無人,為了四溝樹林免遭曾經(jīng)的厄運,一九八六年,五十一歲的他提前退休,繼承父親遺志,繼續(xù)治溝治水、植樹造林。</p><p><br></p><p>而這時,燕老逝世已經(jīng)十年,他老人家治理過的四條溝也整整荒蕪了十年,一座座石頭壩被暴雨沖毀,一株株樹木被盜伐,四條溝一副破敗相。賀三國暗暗下定決心,繼父能夠從無到有,白手起家,綠化四條溝,我就是吃再大的苦,也要讓四條溝再放光彩。</p><p><br></p><p>他除了春節(jié)休息幾天,其余時間都投入到治溝護溝綠化當中,通過幾年的艱苦奮斗,沖毀的壩全部恢復(fù),砍伐掉的樹,再植新樹,父輩的心愿再現(xiàn)生機。</p><p><br></p><p>老愚公治溝是讓溝綠起來,不擇樹種,哪個好活栽哪種,新愚公治溝與時俱進,賀三國把溝底土壤較好的壩坪地逐步更新成了經(jīng)濟林帶,黃河岸邊適合種紅棗,他就種紅棗;野石洼種一般莊稼容易被鳥鳥作害,他就種芝麻蓖麻。由于壩堎壘得結(jié)實,護堰墊得結(jié)實,夏季暴雨之后,一個個溝壩猶如一個個小魚池,全把雨水蓄住澆了紅棗樹,干石溝的紅棗,居然比灘棗還顆粒大、口感好,回報了不菲的經(jīng)濟效益。</p><p><br></p><p>轉(zhuǎn)眼13個春秋過去了,正當賀老的辛勤勞作化為豐碩回報的時候,他六十四歲突然得病了,走路走不穩(wěn),搖搖晃晃想往倒跌,曲峪名醫(yī)診療后斷定賀老這是癱瘓病的前奏,將來必癱無疑。誰也沒想到,中醫(yī)調(diào)理兩個月后,賀老就又能去溝里勞動了。幾年后,已經(jīng)調(diào)走的這位名醫(yī)重返曲峪鎮(zhèn),見了賀老大吃一驚,說:“我看走眼了,您老吉人自有天相!"賀老開玩笑說:“全是我勞動多,活血化瘀功能好。”</p><p><br></p><p>賀老七十九歲的時候,在石窯溝推平車墊地,不慎連人帶車甩出了石畔,跌下圪堎,瞬間滿頭鮮血,嚇壞了一起勞動的四兒媳。待兒媳跑到跟前把他抱起來時,他反而安慰兒媳說:“不怕,沒事,油糕老盆搗不爛!"臉上血痂未愈,他就又入溝勞作了。</p><p><br></p><p>賀三國一袋接一袋抽著煙,臉上永遠掛著笑容,娓娓道來。我誠懇說道:“您畢竟八十五歲了,每天上山進溝,兒女們不放心,以后就不要去了,受了一輩子苦,抓緊時間享幾天清福吧!"</p><p><br></p><p>不料他卻說:“這樣勸我的人多呢,幾十年來,我也試過,不動彈就難活,一動彈就愉快,天生的賤骨頭,不能閑著!”</p><p><br></p><p>我問:“在您百年之后,這幾條溝怎么辦?”</p><p>他說:“四兒媳說了,在她手上不會撂了這些溝!”</p><p><br></p><p>賀三國四兒一女,兒孫滿堂,光景都很好。大兒子和女婿是大型企業(yè)管理人員,二兒子是公務(wù)員,都在城市定居多年,三兒經(jīng)商三十年也是成功人士,就四兒是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卻娶回來個有志氣的愚公媳婦,讓賀三國很是欣慰。在這里,我也衷心祝福賀老的四兒媳,希望你成為黃河岸邊女愚公,不斷傳續(xù)好精神。</p><p><br></p><p> 苗書記的故事</p><p><br></p><p>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曲峪鎮(zhèn)來了一位三十多歲的黨委書記苗長生,看到兩代愚公四條溝的經(jīng)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深受啟發(fā),做出兩項決定:一是鼓勵老百姓栽棗樹,栽起歸己,每棵獎勵二毛錢。二是支書、主任每人必須治理五條支毛細溝。</p><p><br></p><p>第一條決定撬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種紅棗樹的積極性,使曲峪鎮(zhèn)在全縣率先實現(xiàn)三萬二千畝土地全部棗林化,讓人民群眾受益二十年,也帶動臨縣紅棗面積達到八十二萬畝,成為中國紅棗之鄉(xiāng)。</p><p><br></p><p>第二條決定使時任呂梁地委書記的王文學(xué)深受啟發(fā),他高瞻遠矚地在呂梁大地上發(fā)明了一項推廣到全中國的大政策——拍賣“四荒”。人叫人干人不干,政策調(diào)動千千萬。拍賣“四荒”極大地調(diào)動了全國人民治理荒灘、黃溝、荒山、荒地的積極性,二十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神州大地樹多了、草多了、雨多了、風(fēng)小了,生態(tài)環(huán)境正在和人類友好互動,我們曲峪人完全可以很自豪地說,這些巨大變化和我們黃河小鎮(zhèn)還有親密關(guān)系哩。</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潢川县|
凤翔县|
望城县|
红桥区|
天祝|
岑巩县|
莱西市|
丰宁|
枝江市|
芒康县|
孝义市|
衡山县|
民乐县|
长海县|
宁阳县|
泸定县|
普兰县|
沭阳县|
昔阳县|
芦溪县|
靖西县|
敦煌市|
扎鲁特旗|
新安县|
拜城县|
三亚市|
桐柏县|
和平县|
合阳县|
屏东市|
南投市|
蒲城县|
老河口市|
洛南县|
板桥市|
肃宁县|
林西县|
正镶白旗|
恭城|
海南省|
安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