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在我古稀之年,還能得到媽媽的紅包!<br> 按常理,我這個年齡,都只是向小輩們發紅包了,而還能收到長輩的紅包,恐怕是很稀罕的事了。<br> 2020年的春節,因為新冠肺炎非常時期,取消了春節的家庭團聚活動。<br> 但為了不讓90多歲的二老孤獨失望,我們約定每家派一個代表,大年初一照常去給二老拜年。<div> 往年大年初一,在沙的我們幾個姐妹弟兄,總是帶著全家大大小小,到老爸老媽家去團聚,歡度一年一次最神圣的節日。每逢這一天,身兼三重身份即同時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太爺爺太奶奶的二老,望著這滿滿的一屋子可愛的兒孫們,就會高興地給小孫子、重孫子們發早已包好的紅包。沒想到今年特別,媽媽也給我們發紅包了!<br><div> 啊,古稀之年還能得到媽媽的紅包,的確讓我們感慨萬千!</div></div> <b><font color="#ed2308"> 媽媽的紅包</font></b> 媽媽今年95了,二年多前一場大病,她已經臥床不起。盡管行動不便,但媽媽的頭腦卻很清楚,思維清晰。她一生都在忙忙碌碌,平日很少有時間與我們聊過去的事。如今無奈地躺在床上,當我們陪伴她時,為消磨時光,經常為我們聊起她早年的生活。<br> 媽媽出生在浙江寧波鄉下。19世紀20年代,戰亂、貧窮、饑餓,是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存環境。到我外婆外公那一代,他們都已是失去土地的農民了,因為寧波鄉下已經人多田少。為了生計,沒有土地的貧苦人家都外出打工謀生。外公與大多數貧窮人家一樣,外出到上海打工。他一生勤扒苦做,最后充其量也就謀了個小職員當當,因此家人的生活只是勉強維持在貧困線上下。媽媽生來聰慧靈巧,由于開明親戚的贊助,去讀過一、二年的書,馬馬虎虎能寫自己的名字能識幾個字,算一個半文盲。 結婚前媽媽一直在老家,那時寧波早已是對外開放通商的口岸,有了外商辦的企業,于是就有了一些對外加工的零活。為生計,外婆起早貪黑拼命地接一些手工活來做。媽媽從小就幫外婆學做各種手工活。外婆、媽媽她們憑著精湛的手工、良好的信譽,常能接到為外商客戶加工花邊等等的手工編織活。能接到這些編織類的手工活是非常不容易的,那些外商們對質量要求十分苛刻,加工稍有一點瑕疵,就分文不給,白白辛苦好多個日日夜夜。所以,除去接做一些加工活,外婆和媽媽還要編草鞋出售賺錢......當編制的草鞋攢足一定數量后,媽媽就得天不亮就起床,挑著裝滿草鞋的擔子去集鎮上賣......矮小的身材,瘦弱的雙肩,挑著一擔浸滿雙手血泡而編織的成果,走在風雨飄搖的泥濘小路上......這些,多像19世紀20、30年代中國的縮影!外婆外公因為疾病看不起醫生很早就離世了。媽媽和她的姐妹們靠進工廠當童工艱難度日...... 多少年來媽媽都很少與我們談起那苦難的歲月,只是偶爾會很愧疚地談起我們并未謀面的外婆。她說,外婆一生辛苦,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臨去世時一直拉著她的手,她是多么舍不得、多么放心不下她年幼的孩子們!媽媽感慨地說,若是有現 在的生活條件,外公外婆肯定不會那么早就去世了......<br> 生活的磨難,歲月的艱辛,練就了媽媽一副堅毅的性格,一雙靈巧的雙手,在以后幾十年生活的風風雨雨中,媽媽還是用她那矮小的身軀、瘦弱的雙肩、靈巧的雙手,為我們全家遮擋風雨、支撐著我們一大家人艱難前行。<br> 媽媽從小就對我們管教的非常嚴格,生活上,她常說的一句話:做人要憑良心,意思是要誠懇待人,真心待人,待人要講誠信;她雖識字不多,但卻非常明白學習對一個人人生的影響。閑聊時她曾與我談起,當我還在被人抱在手里的時侯,她就教我識字了,因而我那時就能正確地區分“媽”與“馬”。媽媽幾十年前就有了“早期教育”的超前意識,真了不起!也許,正是這個在我大腦細胞開始大規模發育階段接收的信息,讓我終生受益:喜歡學習,喜歡與書本打交道。媽媽對我們的學習一直要求很高:作業要認真,一絲不茍,字要一筆一劃寫清楚、工整,每門功課都要得5分。她的嚴格要求,使我們兄弟姐妹從小就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我們學習都很勤奮,成績也都很好,這是讓她很欣慰的事。<div> .......</div> 1957年以前,我們家的生活還算得上是殷實的。在那個低物價年代,爸爸每月有63.5元的工資,因為他在畜產品質量鑒別上有獨到的技術,算是單位的技術骨干,工資算得上是那個年代的高工資了,再靠著媽媽精打細算勤儉持家打理家務,全家人的吃穿不愁。<br> 然而,57年的一場政治風暴,使我們全家蒙受了長達二十多年的不白之冤!<div> 在那場政治風暴中,技術干部出身的爸爸,因為受群眾推舉,當代表給單位領導提了意見,僅一夜之間,便被打成了“右派”!傾刻間,大字報鋪天蓋地,將我們家大門也封死了。在萬分驚恐中,我們幾個不懂事的小孩,嚇得哇哇大哭,緊緊地拉著媽媽的衣角......我那年不滿十歲,不懂什么是“右派”?<div> 爸爸一下被連降三級!每月63.5元的工資,僅剩下每月38.5元!<div> 他已經不讓去單位上班,每天就隨著各單位的“右派”們集中去搞體力勞動,這是對他們的懲罰!<br> 每天,他都是灰頭土臉的回家,身體和精神受到重大打擊。只有在家里,他才不是一個“壞人”,因為媽媽跟我們說:你們的爸爸不是壞人,他只是犯了一點錯誤!我們也的確從來沒有在家里聽見他說過一句反黨反社會主義的話,那怕一句牢騷話。所以,我們幼小的心靈里,無論如何不能將爸爸與銀幕上、書本里的那些“壞人”聯系起來。<br> .......</div><div> 媽媽的話果然被若干年后所證實,不過時間實在太久!太久!!太久!!! </div><div> ....... <br> 不久,這批“右派”們全被趕到潛江后湖農場勞動改造。<br> 我們的家,這時就好比暴風雨中大海里的一葉小舟,隨著風浪上下顛簸,時刻都有滅頂之災!<br> 爸爸已經遠去農場,什么也顧不上我們,他要用勞動“贖罪”。為了“立功”,他幾年都不曾回家,發誓要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再回家。<br> 此刻,風雨飄搖中的小舟,全靠媽媽一人掌舵......<br></div></div></div> 1958年,全國都處在“大躍進“的狂熱中......<br> 我們全家僅靠爸爸每月30多元工資,已難以維持基本的生活。<br> 為了5個嗷嗷待哺的孩子,為了一日三餐,為了讓她們能交得起學費不至于輟學,媽媽毅然走出家門,參加街道辦的圍巾廠工作。<br> 白天,她除了上班,還要照料五個小孩的吃喝拉撒。今天回想當年,我們真是無法想象媽媽那么瘦弱的一個女子,該要有多大的勇氣、魄力和膽識,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來挑起這副生活的重擔!!物資匱乏、糧食及一切副食、生活用品全憑票證供應,我們兄弟姐妹5人又都處于長身體的階段,又都處于茫然不懂事的年齡,要吃飽要穿暖啊。 記憶中那些年,全家大小從沒有買過新衣新鞋,全是媽媽手工為我們制作。從冬天的棉衣棉褲棉鞋、春秋的毛衣毛褲布鞋,到夏天的單衣單褲拖鞋,媽媽用她聰慧的大腦、勤勞靈巧的雙手,為我們冬御嚴寒,夏遮烈日。家里有一臺解放初期買的縫紉機,就是媽媽除去操持鍋瓢碗盞之外,最主要的勞動工具。那臺“蝴蝶牌”的縫紉機真是為我們家“鞠躬盡瘁”,立下了”汗馬功勞”!幾十年啊,媽媽用它該為我們做了多少新衣,又用它縫縫補補,為我們家節省了多少開支!盡管買不起新衣,但我們五人逢年過節總有新衣穿,都是媽媽親手裁親手縫的。小時候我和大妹總是穿一樣的衣服,人家總把我倆當雙胞胎。其實是媽媽為了節省,每次做新衣總是”一式二份",因為這樣好套裁,省布料。我們從小到大都穿媽媽做的布鞋,是那種方口的出邊布鞋,可能是這種式樣鞋子上底(指鞋面與鞋底連接起來)容易,而傳統的上法沒有專用的工具自己很難 操作,送鞋鋪去是要花錢的。五個人從小到大這一筆開支就不是一筆小數啊。 為了讓我們能吃得飽一點,她經常天沒亮就跟著鄰居一起到埠河鄉下撿農民收割后遺留的麥子,撿人家收完芝麻后的葉子,躲過檢查人員的檢查,往往天黑才回家......還經常冒著風險到“自由市場”去買南瓜,用一個大旅行袋裝著扛回家,為我們做“瓜菜代”,以補貼糧食的不夠。每餐飯她都是讓我們先吃,待我們吃完后她才吃剩下的,經常是自己不吃飽,吃雜糧,而讓我們吃好吃飽。<br> 好多事情在現在來看那都不能叫“事情”,但在那個年代,卻是非法的。“自由市場”是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城鄉之間老百姓自發形成的物資交換的地方,是為了補充物資短缺而自發形成的“市場”,你買我賣,自由議價。可是在當年“自由市場”被認定為是“資本主義”的東西,是不容許公開化的。要去自由市場,那得起好早、跑好遠的路(到今天我也不知道在哪里?可能是在城鄉結合部吧)到“自由市場”買東西,被發現是要受懲罰的。為了讓我們吃得飽一點、好一點,媽媽甘于冒風險來回奔波。 媽媽當年的辛苦,是一般人難以忍受的。<br> 至今我仍是那么清晰地記得,每當我半夜醒來,媽媽仍在燈下鉤圍巾或是為人家編織毛衣。一條圍巾長四尺,寬一尺二寸,是用鉤針鉤的。別人一天只能鉤完一條,有的人連一條都鉤不完,媽媽就把人家未完成的“計劃”要來帶回家。她的手里就沒有空閑過,哪怕是燒火弄飯的片刻短暫休息,也要鉤上幾針。<br> 一條圍巾僅掙一元二毛的工錢,媽媽嘔心瀝血,硬是比別人多掙一倍的錢,而且她的質量無可挑剔!<br> 因此,她被大家評為“先進工作者”。<br> 然而,就在她胸戴大紅花在臺上接受獎狀的時候,卻被人指說她是“右派”家屬,居然當眾被取消資格!<br> 媽媽說,如此蒙冤受屈的一刻,她一輩子都記得!<br> ......<div> 因為我們都漸漸的長大了,要花的錢也多了,所以她依舊加班加點地工作著,除了編織圍巾,她還在大門口掛了一塊“專打毛線衣”的牌子,為人編織毛衣毛褲。</div><div> 因為這塊“牌子”,文革中也讓我分擔了“罪責”。</div><div> “左派”們批判我不揭發媽媽“走資本主義”,曾令我十分傷心......<br> 媽媽當時織一件普通毛衣手工費僅五元錢,一件外套七元錢,每一件都要媽媽連續熬上幾個夜晚,每一件都是一針一線編織的,真是千針萬線啊,針針線線都凝結著媽媽的心血,凝結著對我們滿滿的愛!她如此長年累月地勞累著,又長期營養不良,落下了不明原因的頭昏毛病。<div> ......</div><div> 由于媽媽的用心呵護,我們兄弟姐妹五人無論生理還是心理,都健康而正常的成長著。我們在校都是“三好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入隊入團,積極上進,在家里懂事聽話,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div></div> 在媽媽的影響和幫助下,我們也學會了做各種手工編織活。特別是大妹二妹,心靈手巧,她們編織圍巾、勾各種網子,又快又好,常常得到媽媽的夸獎。<br> 在媽媽的帶領下,我們努力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從街道居委會接過各種加工活:砍過蓮子(即用刀去除蓮子堅硬的外殼)、織漁網、鎖扣眼、鉤各種各樣手工活,還和鄰居小伙伴們去江邊挖煤(江邊堆煤場煤被運走后,還有遺留埋在地下的),到大堤上的運煤路上掃搬運工人板車上灑落的煤,去撿過煤渣......還在家門口擺過涼茶攤,一分錢一杯......僅十歲左右的弟弟在假期還去建筑工地做小工,掙學費錢。<br> .......<br> 我們就是這樣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為媽媽排憂解難、共渡難關。<br> 感謝媽媽,她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教會了我們如何堅強面對生活的逆境!<br> 街道辦的企業隨著時代的變遷紛紛停辦,媽媽只得另謀出路,她太不甘心沒有正式工作,于是到了爸爸單位系統內的土產日雜公司去做小工。<br> 那年,媽媽已經快50歲了。<br> 她的工作是一件非常勞累的體力活——瓷器倉庫的搬運工、整理工。每天要背著幾十斤重的瓷器上下車,裝貨、卸貨,還不能有損壞,同時還要將已經散捆的瓷器重新打包碼堆,一捆都是幾十斤重的貨物啊,太難想象瘦小的媽媽是如何在那樣環境里打拼著,經常是傷痕累累,可是卻從來沒在我們面前訴說過!<br> 那時,交通也很不方便,上班離家有幾里路,媽媽早出晚歸,都是步行。這還不說,下班了還要背一大捆草繩回家,那也是不要花錢的燃料啊。<br> 直到現在,她在倉庫工作的舊傷復發,我們才得知,那是一次摔倒后骨傷引起的。<div> 媽媽一貫地待人誠懇,干事情認真負責,雖然只是一個“小工”,瓷器倉庫的那些管理人員們卻對她很信任,好多管理上的小事都交給她來辦,因為她辦事,他們放心。<br> 幾年后,媽媽終于以她頑強的意志毅力為自己贏得了尊嚴,單位為她轉正并有了正式的退休金,盡管曲曲折折,也經過爸爸一次次的努力,實在是來得太不容易!</div> 時光流轉,轉眼間爸爸媽媽都是90歲以上高齡老人了。他們能健康長壽,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很重要的原因,他們的飲食一慣清淡,很少大魚大肉,而且沒有“上館子”的習慣,連早餐也習慣在家自己做,只不過將牛奶雞蛋麥片等代替了原先的泡飯而已。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喜歡勤動腦。<br> 爸爸媽媽二人 真可稱得上“工匠”型的人才,媽媽的手工活不用說,那是從小在接收對外加工時培養磨煉出來的,似乎也能用來驗證只有對外開放,才能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的道理。她是我們家最嚴格的“質量檢驗員”,我們幾姐妹的手工活都要通過她的嚴苛的把關。<br> 爸爸也是十分喜歡動腦動手,家里的生活用品有了什么毛病,都是他修修補補,除了電器不懂需求助小輩們外。<br> 我一直認為,他們之所以長壽,是因為:<br><div> <b><font color="#ff8a00">他們的大腦和四肢總在不停地運動中。</font></b><br></div> 爸爸媽媽能健康長壽,也得益于平和、善良的處事心態,即使在那受盡屈辱的年代,爸爸媽媽與鄰居與朋友們依然相處和睦、友善,幾十年前的老鄰居依舊有來往,連50年代漢口的老鄰居出差都順便來看望我們。良好的人際關系,一定程度上沖淡了那些年帶給我們家的負面情緒,使我們全家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依舊保持了健康的心態。 爸爸媽媽雖然文化不高,但卻是非常愛好學習,對新鮮事物依舊很感興趣,家里常年訂有報刊雜志,家務事完了就是看書看報,看電視新聞,打麻將也就是每星期與家人一次,基本不在外面打。別小看這習慣,幾十年的堅持不懈,使二老雖閉門少出,卻能知曉天下大事。雖談不上多有胸懷,但他們的思想基本能跟上時代的節拍,也就是所謂的精神世界沒有與外界脫軌。往往,好多國內外大事比我們都知道的早,讓我們好生汗顏。<div> 尤其是爸爸。<br> 他總不甘于晚年生活的寂寞,也許,過去的幾十年他被壓抑的太久、太久......他積極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譬如給社區幫忙寫寫字啦,打掃打掃宿舍樓道、院子公共衛生啦......<br> 而讓他最有成就感的是,荊州電視臺記者采訪過他,他榮幸地上了一次電視:<br> 那是2013年,為迎接全省運動會在我市的召開,市里開始新建幾座大型體育館,于是電視臺發起“我為新體育館取名”征集活動。得到消息后,他又是搜集資料,又是實地考察,忙活了好一陣子,認真為電視臺寄去了他的提名稿。<br> 一個九十歲高齡的老人居然還如此熱心腸,讓電視臺年輕的小記們樂巔巔地專程上門來采訪他,并作了報道。<br> 為此,全家老老少少著實高興了好一陣子。 (附上電視臺的錄像)</div> 歲月匆匆......<br> 多么希望爸爸媽媽永遠幸福、永遠快樂!<br> 但,畢竟年齡不饒人啊。媽媽在二年前的一場病后就臥床不起了。<br> 曾經那么要強、那么能干的媽媽,在疾病面前不得不無奈地低下頭來。<br> 直到臥床前,媽媽一直堅持自己獨立操持家務,買菜、做飯、洗衣等等,從不要我們操心,這是她一輩子的行事風格:獨立、堅強。<br> 現在,我們幾個人每天輪流到爸爸媽媽家照顧他們,每天變化花樣給他們做飯做菜。 <h3><b><font color="#ed2308">媽媽的身邊是滿滿的愛</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媽媽也愛看手機</font></b></h3> <b><font color="#167efb">我為媽媽剪腳指甲</font></b> <b><font color="#ff8a00"> 讓媽媽開心的家宴</font></b> <b><font color="#167efb">老爸不老</font></b> 歲月是一條無聲的河,它靜靜地流淌著,一年、一年,又一年......<div> 很幸運,漫漫人生路上,有爸爸媽媽這么長久的陪伴!<br> 不經意間,我們姐弟五人與爸爸媽媽相依相偎相隨,最長的已有70多年的時間,最短的也已過60年了......<br> 如今,爸爸媽媽都是年過九旬的髦耋老人了。回顧這一路走來,我們都有不盡的感慨!</div><div> 感謝爸爸媽媽給了我們健康的體魄,健全的頭腦,也教給了我們生活的智慧、做人的道理。</div><div> 這一路走來,雖然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卻也讓我們飽嘗了真情的溫暖、人生的快樂!</div> <h3><font color="#ff8a00">2013年中山公園看菊展</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县|
宜黄县|
邮箱|
卓资县|
资阳市|
内乡县|
水富县|
丰县|
陇西县|
北安市|
大关县|
禄劝|
交城县|
鹤岗市|
密山市|
桐城市|
嘉禾县|
五华县|
叙永县|
澄江县|
屏山县|
九寨沟县|
纳雍县|
田林县|
阳新县|
都昌县|
普兰店市|
平顶山市|
吉木萨尔县|
繁峙县|
绥德县|
交城县|
巧家县|
当阳市|
德江县|
积石山|
贵南县|
黔西县|
无为县|
和顺县|
莒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