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遙遠的夢——記永生難忘的無錫外婆家。

小顧

<p>  故鄉是什么?</p><p> 出生地、成長地!</p><p> 是的!你的根。</p><p> 凡久離故鄉者,無不思鄉!</p><p> 千真萬確!</p><p> 思鄉是什么?</p><p> 思鄉土,思鄉情!</p><p> 凡遠離故鄉人,無不思情!</p><p> 無錫不是我的出生地,不是我的成長地。我是上海出生、上海成長的祖籍無錫人。但我依然視無錫外婆家為我的故鄉。因為故鄉無錫外婆家的一磚一瓦、裊裊炊煙、草木山溪、清風流水、犬吠蛙鳴、青梅竹馬、親情友情,以及外婆家的一切都早已在童年時,就深深植入了我幼小的心靈,伴隨了我的一生。多少年過去了,對無錫外婆家的思念,一絲沒變,直至今日耳順之年,還時常牽掛,不能釋懷。對無錫外婆家的鄉土思念,真的是魂牽夢縈……</p> <h3>  多少年過去了?掐指一算五十幾年的光陰了,時間就像奔馳的白駒過隙,瞬間即逝,感慨啊!然對故鄉外婆家的懷念,猶如漏瓶中的我,抬頭仰望著天際的星空,時刻牽掛無錫外婆家。</h3> <p>  這張彩色香煙牌子的煙標,是我當年在外婆家得到的,這次我要用這張煙標,作為這次外婆家回憶的起始,去追夢我心中外婆家的一切……</p><p> 從時間上推算第一次去無錫外婆家,大約在我六七歲左右,六四、六五年。當時去的方式,當然不會像配圖上那個馬車夫,揚鞭催馬、在一聲吆喝中,雪白的駿馬仰天長嘯,提腿緩步向前,而我們高坐在四輪馬車的座椅上,在母親的呵護下,舒舒服服地邊看風景,邊兜風,非常愜意的一路前往。</p><p> 事實上恰恰相反!記得當時經常聽母親講:“外公不行了!要回無錫老家去。”(外公患癌癥晚期,希望按中國人的傳統,仙逝在自己的老家、無錫祖屋)。過后不久,在一個寒冬蒙蒙亮的清晨,母親匆匆的拉著我,一早就從徐家匯、華山路趕到,蘇州河旁四川北路、天潼路、仁和里石庫門外公的家。看見一陣忙亂中,外公被扶上娘舅預定的黑色強生出租車,準備由上海一直開到無錫祖屋。前排司機和娘舅,后排母親外公和三阿姨都上去了,我急了,我怎么辦,沒有多想,一下子也鉆進后排的座椅前空檔中,靠在母親的身上,又因為母親要扶著外公,只能擠在母親腿前狹小的地方,就這樣有了第一次去無錫外婆家的經歷。</p> <h3>  說實話一路是如何到無錫,以及如何下車,走在鄉間泥濘的小路上,根本回憶不起來了,因為年紀太小了。只記得那時天冷得很,走到一個高高的很大的土墩處,土墩上豎立著幾根粗壯的木柱搭起架子,圖形很古怪,樣子也很難看,不知怎么形容。也就是在土墩邊,遇見三外公等親戚前來迎接外公。三外公為了防滑穿著釘鞋??,釘鞋的釘子尖利,就是紡織廠織布用的梭子三角釘,釘鞋的面子是用稻草和布織在一起編成的,釘鞋非常大像只小船,穿在腳上鞋子可以直接伸到里面,鞋套鞋。這在我的眼里特別奇特,所以印象特別深刻。也正因為有釘鞋的佐證,可想而知當年無錫農村的雪下得有多大,路有多滑。而三外公腳邊,路旁冬天田梗里收割后的稻稈茬,還有規律的豎在那里,白雪包裹著稻稈茬,白色、淡黃色相互眏襯,一茬接一茬,在黑土的陪伴下,伸向遠方。當時我也就像稻田中的稻稈茬一樣,矗在一群大人中間,懵里懵懂。問母親:“這是哪里?”母親說:“高差頭”,前面“樹安娘”(shu an niang)就是外婆家了。說實在無錫話有時我也真的聽不懂,“高差頭”什么意思?也許指一塊高起的土墩,也許以前是一個建筑物遺留下的遺跡。那“樹安娘”實際上就是一個小鄉村的名字,外婆外公居住的地方。此時大家望著風雪中躺在躺椅里被人抬著的外公,終于松了口氣,一路風塵仆仆,千辛萬苦終于到了。</h3> <p>  就在第二天的黃昏時分,外公去世了,大家非常悲傷??,哭得昏天黑地,悲慟欲絕。從此外公和我們天各一方,陰陽兩處。以后就是入殮之事了,因為外公生病時就長,治療已沒有希望,所以后事早就準備好了。入殮的時候,就是將外公放入棺材里,我不敢看,所以沒有什么印象。</p><p> 但整個入葬的印象記憶猶存:清晨,深黑色棺材從外婆家抬出,棺材又大又厚又重,由八個人抬,前后四個,各分兩人,用粗竹桿抬,抬了很久,走了很遠,來到一個很大的深坑邊。深坑上面的泥土是深黑的,下面是土黃色,而且深坑濕漉漉,深坑底還有水,像是一塊稻田的中央。為了不讓棺材腐爛,特意先拋灑了許多石灰后,才將棺材徐徐放入墓穴。棺材放入時兩邊麻繩摩擦棺材發出的聲音??,咔咔作響,聽了渾身汗毛淋淋,最后就是培土收尾。</p><p> 奇怪了為什么在稻田中入葬?為什么還不讓建墳塋?答案是當時以今不允許土葬了,外公土葬是偷偷的打擦邊球,深埋以后上面還是要種水稻,所以不能建墳塋。</p><p> 當我身上佩戴的紅的紙花走回外婆家時,心里不知什么滋味。嗨!外公就這樣走了。從現在的認知講可謂:人生壽限老天定,忙碌一生終歸空。從當時的場景看,仿佛像配圖中描繪,我們對外公的人,拉也拉不回,我們對外公的情,扯也是扯不斷。</p> <p>  下午母親和長輩們絡續要回上海了,因為當時假期貴如金,不允許多逗留,因此留我陪外婆??多住一段時間。然我也非常愿意,因為我有的是時間,還沒有上學??,就這樣我留了下來。在陪外婆的這段時間內,很小的我也深深感到,外婆情緒低落,一直呆呆的望著外公的遺像,暗自流淚??,做事無精打采,茫然若失。于是我也整天不出門,陪著外婆度過了這段傷心的日子。</p><p> 美友看到此時,一定要問:“煤油燈在美篇中派什么用場?”</p><p> 回:“當然我不會無緣無故的選擇煤油燈,作為第一次去無錫外婆家結尾。”</p><p> 在陪外婆晚上,我和外婆一起睡在放八仙桌旁的小床上。當時無錫鄉下沒有電燈,冬天的晚上,漆黑一片,加之殤事剛剛辦完,外公就死在客廳后面的房間里。不要說我是小人,就是大人外婆心里也是害怕的。所以外婆沒有讓煤油燈熄滅,只是把煤油燈調節到微亮,壯壯膽。入睡時我和外婆各睡兩頭,我在床里面,外婆睡外面,我很快就睡著了。</p><p> 不知什么原因,夜晚我忽然醒了,迷糊著眼??,無意間透過帳子看見,(說出來美友你不會相信的)一個白茫茫的人影隔著八仙桌站在對面,只露出半個上身。感覺是四方臉、中山裝,臉看不清,衣服也看不清,朦朦朧朧一個印象。我害怕極了,沒有敢多看,急忙將被子拉起蓋在頭上,響也不敢響,睡覺??。</p><p> 第二天清早起來,就將昨晚看見的一切和外婆講了,當時在場的三外公和三外婆都異口同聲地說:“對了,二哥昨天晚上來過了,大人是看不見的,小孩看得見。”外婆也是這樣認為的。真的是這樣,因為這是我親身最神秘、最害怕、最不解、最真實的經歷。</p> <p>  時間很快又過了兩年,我已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要放暑假了,母親允許我們去無錫外婆家過暑假,陪陪外婆。我聽了異常興奮,高興勁甭提了,滿腦子都是對無錫外婆家的遐想。當然我還沒有像配圖上的小男孩,戴上紅領巾。但是這次去無錫過暑假和姐姐一起去,也就像配圖上姐弟倆,遙望著天邊的彩虹,心里盼望著無錫的彩虹??早日到來。</p><p> 是啊!如果故鄉上若有你的親人、有你的長輩,則就存有一股股濃濃的親情,則就存有一種種深深的愛意。那親切的呼喚、那慈愛的聲音,就會時常在耳邊纏綿;那熟悉的身影,那柔情的舉止,就會時常進入眼簾。親人!愛護著你、撫育著你、滋養著你;親情!讓你健康、使你成長、助你向上。鄉情就是人生中,割不斷的是親情,抹不斷的是血緣。無論你走到哪里,故鄉上的親人,就是你人生中永遠的牽掛,就是你人生中永遠的夢。</p> <h3>  上火車前幾天,母親為我們準備了全國糧票、錢??、白糖、粒頭糖、(當時對小孩吃糖果??的稱呼)還有豆油、以及替換衣服等等。(因為那時所有的東西都是憑票供應,有錢也買不到。)</h3> <h3>  對了!母親特意用煙票給外婆買了香煙??,外婆是抽煙的。至于抽什么牌子,好像是飛馬牌。再則給無錫三外公他們也準備了禮品。萬事齊備,只欠東風,就等出發一天的到來。對了!漏寫了。我還特意去買了釣魚??的魚鉤,好像是一毛錢兩個,帶有倒鉤的魚鉤,放在一個小鐵盒子里,準備到鄉下河浜里派用場。以及三號電池??,因為上次我在外婆家的抽屜里發覺有小電筒,三外公的兒子叫蠻蠻的舅舅也和我講,夜里可以用電筒捉蝦。</h3> <p>  就在出發的那一天,二阿姨領了比我們更小的表妹來了,而且是兩個,大妹、小妹,也要到無錫去。二阿姨就是搭車朋友,門檻精。什么好事都不放過,節骨眼上來湊鬧忙,表妹加小!還去無錫外婆家?有事體哪能辦!沒有辦法,誰叫她們是表妹!于是重新分配如何拿行李??,我管好半斤豆油的瓶子,小心不能打碎!油票緊張,任務重啊!一路行走,火車搖晃,難!幸好母親聰明,在瓶子上接了繩子,封蓋,油不會溢出瓶外,我只要拎好不晃就可。我自己用的東西,放在小書包里背好,其他東西姐姐負責。兩個小表妹,空蕩兩只手,輕松??,去做啥!要知道這次去無錫是我們小孩自己直接去,火車上沒有大人相伴,結棍!幸好有姐姐在,放在現在想也不敢想!</p> <p>  下火車,坐汽車到無錫西門,再西門坐汽車到夏姑邊車站,外婆會來接我們。曉得!到夏姑邊我就熟了,因為上次回上海,外婆也是帶我在夏姑邊乘車,車站的模樣記得清楚。臨行前母親這句到夏姑邊下車!,反復再講!上海話講“老幾”都聽出來了。</p> <p>  一路無語,到無錫。汽車臨近夏姑邊時,我擠在車窗邊,瞪大眼睛一個勁的看著公路邊的樣子,模樣越來越熟了,此時賣票員也在喊:“夏姑邊到了,夏姑邊到了”。當時我心噴噴地在跳,激動啊!夏姑邊終于到了。隨著“咕”的一聲長長剎車聲,緊接著“狂蕩”一聲車門打開,我第一個拎著油瓶下車,因為我的任務是找到外婆??,身后姐、表妹都跟著。外婆如約而至,站在離汽車不遠的地方,在向我們招手??。我和姐及表妹們急忙向前,還沒有到外婆跟前,就七嘴八舌地同聲叫起:“外婆外婆”。外婆開心極了,咪笑顏開地逐一招呼著我們,問長問短,并撫摸著我們的頭。隨后就像老母雞帶領小雞那樣,相擁著領我們拐進了去“樹安娘”的鄉村小路。</p><p> 寫到此處,真是感慨萬分,嗨!此場景終身難忘。一句人生中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的話語,撥動了多少旅途之人的心弦,引起了多少投親之人的唏噓,一時成為了千古美談。更何況出現的又是你的外婆,你的至親,你的感情的依托。所以應該用最美好、最感人的詞語來表達對外婆的感謝之情,但心急之下,語塞喉嚨,無法表達,淚濕眼眶。</p><p> </p><p> </p> <p class="ql-block">  小路。由南向北,不寬,大約有黃魚車寬度。純土淡黃色,絲毫沒有人工修建的痕跡,坑坑洼洼,車轱轆印子,不時摻雜在路兩旁,一直延伸向前;小路兩旁的稻田,齊腳脖子高的秧苗,碧綠青翠,泛著光亮,像部隊上的士兵,排列整齊,齊刷刷的抬頭挺胸,在微風中迎風招展,四面擴散開來;小路更遠的的地方是田野、樹木、屋舍、以及雄偉的惠山山脈,所有的天地,在金色陽光的照耀下,橙黃一片,朦朧深邃,散發著迷人的光暈。一支由外婆率領下的暑假下鄉小隊,各人頭戴黃色草帽,肩背各色包袱,手拎油瓶,手拉手,正行進在通向故鄉外婆家的小路上……</p><p class="ql-block"> 啊!無錫、鄉村,多么美的早晨,多么美的小路,多么美的田野,多么美的村莊,多么美的山水。美友!如果你當時曾經見到過,那什么叫無錫鄉村美的風光,一定會深深烙記在你的心中。多么令人遐想,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而無錫外婆家的鄉村之旅,那璀璨的一幕就要在我的手上拉開……</p><p class="ql-block"> 我們一路向北,穿小道跨田埂,過屋舍轉鄉村,一路走去。在翻過一座石橋后,迎面的村莊,叫“陸安娘”欄在我們的路前,是外婆的娘家。外婆叫我們:“不要大聲嚷嚷,左轉彎,敢快轉過去”。我們不懂了,一路外婆從沒有催過我們,為什么在這里要催?是我們不懂了!你想啊,鄉下窮啊!要什么,沒什么!連上海都是配給供應,更不要說無錫農村了。一大群人,上海來的,大包小包,那個年代盡管物資稀缺,上海還是可以的。加上外婆又是個“大方人”,如果驚動了外婆的娘家人,不拿出點東西,好意思嗎!上海來的!這樣我們這些外甥、外甥女們就要少吃許多東西了。所以外婆叫我們趕緊偷偷地沿著河岸小路,一個勁的走。離開“陸安娘”這層意思是以后遇見母親時,問母親?母親和我講的,外婆真是用心良苦啊!為了我們。</p> <p>  離開“陸安娘”一直向西又走了很長一段鄉間小道,來到高高的土墩“高差頭”上,那豎起的木柱依然在烈日里挺立。休息時寒冬送外公的場景,又涌出腦海,歷歷在目,不忍回顧。放眼眺望前面魂牽夢縈的外婆家,感觸良多,和冬天來時大不一樣了。</p><p>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由東向西的小路,連接起“樹安娘”的打谷場。打谷場不大,北面放著幾根拆房時留下的房梁,和幾堆疊起的舊磚堆,舊磚堆的南面是空地,舊磚堆的西面是連排的一層樓小屋。正門朝南,土灰色顏,相擁相靠,門戶隔開。正門前有曬場,曬出場前面是竹林。小屋上人字形的屋頂,瓦箍整齊,瓦片層疊。小屋頂下的粉墻,斑駁陸離,陳年老舊。午飯的炊煙正在每戶鄉親們的煙囪里裊裊升起,在夏日的微風輕輕地吹拂下,乳白色的炊煙仿佛相約好的,一起傾斜著向西方飄去,又好像是鄉親們在抬頭和我們打招呼,來了,上海的小客人!小屋門前曬場上的翠竹姐姐們仿佛也不甘落后,舞動起自己的秀發,散發出陣陣清淡的竹香味,頻頻的向我們飄來。多么淳樸的故鄉,多么迷人的村莊,多么里靈動的風情,多么醉人的外婆家。”樹安娘”,你的外甥、外甥女們來了!</p> <p>  進“樹安娘”,第二家就是外婆家,西隔壁就是三外公家。也許印證了一句古話,兄弟分房,哥東弟西,外公是哥,故在東面。然三外公和外婆家的廳是連在一起的,中間有扇門進出,這預示著兄弟雖分家、情未分!這是我一到外婆家就感覺到了。</p><p> 外婆家和三外公家,和其他相鄰的房屋差不多,都是一室戶房型,木結構房屋。 房子的門面。房檐下:左邊是土黃帶有灰色的木門,用木臼上下支撐;右邊分上下兩部分,下面是固定的木板門,上面是也是木板做成的門,但可以上下撐起、放下的農村叫“荅”,不要小看“荅”,作用很大。有風雨時放下,遮擋風雨,沒有風雨就撐開,用木頭頂住,通風透氣,還可以觀門外風景,還可以上鎖。靈!木門和“荅”中間有木門柱,卯隼相連,幾乎每家都是,千篇一律。</p><p> 進房就是客廳,一開間,長、寬差不多,四米不到。客廳和房間的隔墻是木板相隔,木板前有一個長長的供桌,深紅色,兩頭翹起,一個手臂寬,供桌的上面掛幅畫,壽星之類。供桌前面放一只硬木的八仙桌,八仙桌四邊也有四條硬木的長板凳。八仙桌左邊是無錫人講“襯凳”,寬一米左右,長兩米多一點,也是硬木,暗紅色,精光明亮,“襯凳”是我去無錫外婆家,從頭到尾睡覺的地方,也是傍晚乘涼必備用具。“襯凳”是我在外婆家最留戀的用具之一。</p><p> 再進一間是房間,一張老式有頂的木床,有點嚇人,是外公死去的床,夜晚走過時,一般是不敢看。床旁一只老式梳妝臺,有鏡子,有抽屜,抽屜里的東西,對我的誘惑太大了。房間里還有活動的木樓梯,直接可以到客廳的上面去,上面是閣樓,面積和廳一樣大,只是斜角度比較大,站上閣樓低的地方,伸手可以摸到屋頂的椽子,閣樓比較悶。</p><p> 再進一間是堆雜貨的地方。</p> <p>  最后一間是廚房。廚房的全貌一覽無遺了,和外婆家的廚房一模一樣,只是外婆換了,不是我的外婆,人家的外婆。廚房在我的記憶中,冬天是一個溫暖的地方。出廚房,后面是一塊空地,以前一間房子,塌了留下來的。最后面是一間茅草屋,堆稻草等雜物,打開茅草屋后門,是一條外婆洗衣服、洗菜通往河浜碎石小路。</p><p> 美友,看到此時你肯定有一種疑問,無錫鄉村的房子一開間向后延伸有那么多間!可能嗎?美友,可能!像我父親和姑婆家在無錫西門、中橋、顧家宅的房子??,比外婆家的房子還要長間數還要多。正房后面還有天井,三面通透,光線明亮,還有專門的下水道,那真叫贊??。如果在天井里種上芭蕉、花草,那雨夜里“雨打芭蕉塔塔響,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意境,必定油然而生。但無錫鄉村的房子缺點還是有的,南北長了,間數多了,黑暗潮濕就包圍你了。不如上海本地人的房子,東西長,南北短,陽光足,不潮濕。嗨!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建一方房,天數!</p> <p>  就在外婆領我們熟悉外婆家情況時,和外婆比較好同村的鄉親、小孩來看上海來的小客人,當時鄉村里很少有人來,特別是上海人。外婆拿出上海帶來的糖果、小點心,招待村里小孩,說實話農鄉村小孩,一年能吃幾次糖果??都數的清楚,更本不吃零食,比我們清苦得多了。吃到糖果??高興死了!尤其是一個叫“老百泉”的孫子,差號叫“丐卵”的男小孩,特別懂事一邊吃一邊趕緊回到家中,取出養在水缸里的河蚌,濕答答的送給我。外婆很開心的說:“晚上燒河蚌吃,鮮得來”在一旁的我們,聽了口水都流出來了。然究竟什么是河蚌沒吃過,也就是這個叫“丐卵”的,以后成了我在“樹安娘”最要好的鄉村小伙伴,同時姐姐和表妹們也都很快的找到了自己中意的小朋友。我們上海來的小人,就這樣像種子一樣一下子植入了外婆家“樹安娘”廣袤的天地里,在“樹安娘”這塊兒時的樂土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p> <h3>  “丐卵”送給我河蚌。</h3> <p class="ql-block">  晚飯在大門前的空地上,外婆放上“春凳”,讓我們四個小孩,在客廳里射出的白織燈亮光下,圍坐“春凳”兩邊吃她燒的河蚌。外婆講:“你們福氣好,“樹安娘”電燈??剛剛裝好,否則只能在客廳里吃晚飯,屋里沒有電風扇,熱死了。”是啊,外公去世時,只能用煤油燈照亮,現在好了,用上電燈了。外婆燒的河蚌滿滿的一大碗,非常好吃??,真是鮮得來,眨眼功夫,一掃而光,最后的湯水讓我一飲而盡。贊??。河蚌是我人生第一次吃,鮮!肉頭厚,就是有點泥土氣,不管怎樣,靈!</p><p class="ql-block"> 吃好晚飯,燈光照耀下的我們,在空場上嘰嘰咋咋鬧個不停。新鮮啊!在上海乘風涼,不可能有這樣的場所,這樣的氛圍,一切都是那樣的新鮮,那樣的好玩,那樣的與眾不同。而我們新鮮,村莊上的人也新鮮,上海小人來了!如同一汪寂靜的池水,扔進一塊大石頭,掀起圈圈波浪。于是村莊上的小孩、大人又都來嘎鬧忙,嘴里七嘴八舌詢問:“這是誰的小孩啊?上海馬路大不大?人多不多?商店是什么樣子?買東西憑不憑票?等等、等等。”怎么說呢?我自己小人一個,巴掌點的生活范圍,真的講不好。對了,就講徐家匯 、華山路的樣子。“上海的馬路大,可以開四部大卡車!人多得數也數不清!商店里有的是東西,什么都有,不是隨便可以買的,也是要憑票。”村上的人聽了都講:“上海地方好,上海人福氣,羨慕死了,恨不得馬上飛過去上海,過上海人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現在看來究竟是小孩,眼光不準。上海哪里有什么可以同時開四輛卡車的馬路。上海的馬路到如今大多也就是雙向道,四輛卡車來回并行而已。然當時村莊上的人居然也相信,點頭稱是。原因是他們絕大部分都沒有去過上海,連無錫城也去過次數不多,可想而知,六幾年無錫鄉下閉塞的如此結棍。</p><p class="ql-block"> 嗨!各人有個人的福氣,各人有各人的運氣,老天安排,都是命中注定。然現在想起來這一切真的很有趣!講瞎話,也能蒙人。鬧了些時間,時間不早了,加上空地上蚊子太多,專咬我們上海小人,實在吃不消!于是外婆和我們告別鄉親,將“襯凳”搬進屋里,準備睡覺。</p><p class="ql-block"> 夜闌人靜,一輪明月掛在無錫外婆家“樹安娘”的上空,朦朧的月光灑滿了昏黃的小屋,灑滿了小屋前的空地,灑滿了空地邊的竹林。小屋變得隱隱綽綽,空地變得潔白如洗,竹林變得青翠墨綠。竹林在微風的吹拂下,還不忘深情地舞動起纖細的小手,發出細微地沙沙聲,撫慰著上海來的小客人。我們就要告別外婆家的第一天,進入夢中。</p> <h3>  第二天早晨,在一陣喧鬧聲醒來。“樹安娘”大人的講話聲,透過大門縫傳了進來。“做啥”,我對外婆講。外婆回:“天天這樣,農村人起得早,出工干農活,而后再回家吃早飯,生產隊的安排。”嗨!就是和上海人不一樣!于是起床洗臉刷牙,吃外婆做的早飯,接著就是要做暑假作業了。而小表妹們則舒服了,不讀書,功課也不要做,整天翻開眼睛就是吃、玩,開心??。</h3> <h3>  在八仙桌上,哪有心思做暑假作業?草草做完作業,心早就飛向外面,一門心思想著今天到哪里去玩,根本不可能有配圖上的小孩,一副認真看書的勁道!</h3> <h3>  看??,這就是我當時的夢想。一張四處飄零過的樹葉??,就像是“丐卵”小兄弟,你幾時能帶我去,你曾經去過的有趣地方,我等著……</h3> <h3>  說到曹操,曹操就到。一會兒“丐卵”快步如飛的來到外婆家門口和我講:“他家的羊??就要生了。”讓我去看??。“生什么?上海的小人這方面知識就是差,滿臉狐疑。外婆講:“生小羊,不常有的,讓我跟著去看。”于是拔腳一股腦的和“丐卵”奔向“丐卵”家。</h3><h3> “丐卵”家,在村子的最后面幾家,新造房子,原先的舊房塌了,剛剛造好。新房左邊是一塊空地,空地上有幾根毛竹和粗木棍,斜撐著整個村莊向西傾斜過來的房子,防止倒塌。奇怪?整個村子傾斜?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樹安娘”整個房子的概括。“樹安娘”的房子一排連在一起,總共十幾間門面,十幾戶人家。都是南北走向,狹長的房子。單墻、立貼式(就是用木柱做支撐,下面有一個石墩,兩邊砌五寸磚墻)。兩家共用一堵墻,你靠著我,我依著你,互為支撐。所以就產生了如紅樓夢中,四大家族那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要斜一起斜,要倒一起倒,由于地球轉向,由東向西,所以千篇一律向西傾斜,最后一戶頂不住,先倒下!“丐卵”家的房子就是這樣倒下的。老底子無錫人造房子,精明可算精明透了,省錢省料省人工。但禍福相倚,禍福相伏,錢是省了,問題也來了,集體傾斜,誰家也逃不了,危險??</h3><h3> 快點,快點,羊要生了!“丐卵”拉我進了他家的羊??圈。一股血腥氣,撲面而來,沖鼻子,加上羊??圈通風不好??,味道難聞。但看著小羊從羊媽媽肚子里出來,確實稀奇,然怕人!小羊剛從母羊肚子里出來,渾身濕漉漉的,躺在羊??媽媽的身邊。真真一會兒,瘦骨嶙峋的小羊,居然搖搖晃晃、跌跌沖沖想爬起來,跌了幾次最后爬起來了,但小羊的腿還在發抖,不可思議!丐卵”說我看得少了,下午村里約好殺豬??更好看,去不去看?當然去!</h3> <p class="ql-block">  下午準時在“丐卵”的帶領下,來到村后靠河浜的空地,大樹下已今有些人在看了,當然沒有像圖片中那么多人。殺豬的也不是年輕婦女,而是一個精壯的中年男人??,身胚結棍,力道大!一只灰白肥胖的,大約百把斤重的豬??已今綁好,躺在地上。豬的身邊是一只專門殺豬的闊板長凳,長凳旁邊有一只大的無錫話叫“缽頭”,(瓦缸)。缽頭里放了鹽,準備放豬血用,并喊了兩個小伙幫忙,一切都齊全了,動手!</p><p class="ql-block"> 兩個小伙拎后腿,殺豬人拎前腿,在豬的急叫聲中被橫放在闊板凳上,按住!此時豬的四只腳,拼命的蹬、死命的犟。也許豬知道最后的時間到了,嘴里不停地唧唧哇哇大叫,聲音好恐怖。我和“丐卵”躲在大人的身后害怕的看著:說那時,那時快,只見殺豬人嘴里銜著一把一尺長,前尖后寬的殺豬刀??,分開豬的前腿,一只右腳踏住一條豬腿,左手扳開另一條豬腿,使豬的喉嚨敞開,右手迅速拿下銜在嘴里的尖刀,對準豬的喉嚨,猛的一下扎進去,噗的一聲響,豬急叫了最后一聲,一股深紅色的稠豬血,嘩的一下子,貼在殺豬人腳邊沖入缽頭里,缽頭中的豬血極速上升,眨眼就有了大半缽頭的血,一個小伙急忙用小的竹梢帚,轉圈的劃動豬血,防止豬血凝結。放出了血的豬??,就像戳破洞的皮球,掙扎了幾下,一下子癱軟下來,耷拉著腦袋,面色蒼白,死氣沉沉,死了!但是豬的眼睛是睜開的,好恐怖!</p><p class="ql-block"> 以后就是開腸破肚。豬??五腸六肺,七零八落,豬內臟,豬頭??都歸殺豬人所有,豬肉是主人的,這是殺豬的規矩。接著殺豬人將豬割成,排骨、腿肉、里脊肉等,割完后豬的主人付費收豬肉,殺豬人帶著豬下水走路。小蔥拌豆腐,清清白白,一清兩爽??,驚心動魄的殺豬場面和經過就這樣了。</p><p class="ql-block"> 美友,奇不奇?怕不怕?那豬血一涌而出時,真讓人靈魂出竅,過目不忘!慘。美友,你以為豬殺完就結束了。</p><p class="ql-block"> 還有了!由于當時沒有冰箱,百八十斤豬肉,養豬人一家如何吃得完?一種與之相適應的解決辦法就產生了。村莊上的每家每戶都能分到豬肉吃,隨你要哪個部位,先來先撿。但不是送給你吃的,是規矩,每家殺玩豬都是這樣辦。以后按市場價,秋后算賬,到了年底分紅,有現金時總付,那時的豬肉價是不會變的。豬肉送到每戶時,主人專門留了很多給外婆,曉得外婆家,這次上海小人多,要住一個多月。而外婆也正有這個需要,省得到夏家邊集鎮去買了,于是也拿了許多。為什么養豬的主人,會留下比較好的豬肉給外婆,因為外婆付的起、又是現金,當時鄉村里現金很少,養豬人真的很開心??,千謝萬謝。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絕配!看殺豬正式結束,回!</p> <h3>  外婆葷菜有了,蔬菜同樣如此,包括三外公家都是村上鄉親們自留地里種的,多余了就賣給外婆她們,所以吃蔬菜也不愁。至于吃魚,以城市人的心理,農村吃魚應該沒有問題,無錫列來稱魚米之鄉,有的是魚。但是這只是一種很美好的想法,與實際差遠了。當時無錫農村非常窮,很少有錢買魚吃。就是吃也是自己在附近河浜里吊的和用魚網網的,很少出錢去夏家邊集鎮去買。離“樹安娘”最近的是陸店橋小鎮,只有拷油鹽醬醋和買小百貨,其他全無。所以外婆在生活上吃用基本上不用發愁。</h3> <h3>  廚房、洗臉、洗澡等用水也沒有問題,三外公的兒子幫著天天去房后的河浜里挑。</h3> <h3>  至于吃的水,不像如今到處都是自來水,龍頭里放放就可以了。那時挑來的水分兩個缸,大缸生活用,小缸用來吃,但需放明礬沉淀后才能吃,真的鄉村生活不容易。</h3> <h3>  所以我們剛到“樹安娘的前一段時間,外婆時常忙碌的是燒飯和為我們洗洗漿漿,縫縫補補之事。</h3> <h3>  也有些時候三外婆幫外婆到河浜一起洗被單、毛巾毯等物品。</h3> <h3>  美友,我為什么如此這般的提河浜和水?是為了以下的事做鋪墊——捉蝦、釣魚??。難忘啊!</h3> <h3>  記得第一次到無錫回上海時記錄,最后一句是“蠻蠻舅舅講河里晚上可以電筒捉蝦”。所以我在上海就早早地購買了三號電池??,就是為了捉蝦派用場。路徑已盡熟了,在外婆洗衣時,我跟在后面,早已一清二楚了。出外婆家后門,沿河浜向西,第一個石階踏步即是。</h3><h3> 等到晚上,天墨赤黑,乘外婆在前門曬場上乘風涼,悄悄的一個人拎個小竹簍,在電筒的照亮下,來到第一個臺階踏步,小心地下到最后一臺階,蹲下不發聲音等蝦們。說實話,心里啵啵跳,一個人沒有,身邊漆黑一片,濕噠噠臺階,凹凸不平;黑色河面上其中一塊水面,在月光照耀下,反射出的波紋,一閃一閃,一圈一圈地飄蕩:河的更遠地方傳來的響聲,稀奇古怪,腦子里經常會出現疑慮,“會不會落水鬼來了”?</h3><h3> 不要自己嚇自己,耐心等待。等了一段時間,水里終于有了動靜,月光下沉在河水臺階縫里,幾只游動的蝦,晃晃悠悠地游出來了。灰色、中指長、頭大尾小,蝦的背脊完全裸露在我的視線里。來了,小寶貝們!不客氣了。猛的打開早已拿在手里的電筒,一道光柱直射蝦的全身,光柱猶如《西游記》中的照妖鏡一下子把蝦罩住了。蝦萌了,一動不動,呆在那里,連身下幾個腳也不動了、僵了。說那時,那時快,沒有猶豫,急忙用手猛得插進水里,一把抓牢蝦身,拎出水面,放進竹簍,成功??</h3><h3> 美友,靈不靈!靈!捉蝦的關鍵就是手不能慢,稍微猶豫手剛碰到水面,反映敏捷的蝦,尾巴一甩,水花一翻,瞬間就無影無蹤了。真刺激!到現在還激動,記憶猶新,抓在手里的活蝦,渾身犟勁,一撅一撅,力道蠻大!再來!第二個回合開始,等待……</h3> <h3>  又抓了幾只蝦,非常開心??,見好就收,原路回家。這時外婆已今在找我了,當看見我的人和竹簍里的蝦時,既光火又高興??。大聲的急急的說我:“不要命了!夜里去河里捉蝦,落了河里哪能辦?落水鬼吃掉你!下次不好去!”接著又輕聲地緩緩地講:“明天蒸在飯上給你吃,不要講出去。”聽外婆話,以后一直沒有去捉蝦。</h3><h3> 難忘啊!多么難得的經歷,多么驚奇的一幕,無錫夜里河浜捉蝦??,真是刻骨銘心。兒時捉蝦的的經歷,多少年來一直纏繞在我的心里,這次總算有機會一吐為快了。不知此時此刻,外婆的在天之靈,會不會收到外甥我今天回憶當年,吃你蒸蝦時的感激之情!</h3><h3> 感慨啊!何時再能有回歸故鄉外婆家,踏步捉蝦機會?一句歐陽修的“不見去年人,淚水春衫袖”詩句就是最好的回答了,不敢想了。</h3> <p>  蝦也捉了,蝦也吃了,夜晚河水的涼快也體會到了。該談點農村白天太陽的威力了。那時農村的太陽就像外婆家的蒸籠,熱氣騰騰,蒸的人渾身出汗??,尤其是午后兩三點鐘前,艷陽高照,日頭毒辣,一動出汗更多,只能靜伏在家里,拿把蒲扇來回扇扇,涼快點,此時整個村莊鴉雀無聲,靜靜悄悄,一個人都不出來。不像城里人有電風扇,可以散散熱氣,照樣活動??。而村里人家都沒有電扇,外婆家也沒有,電扇當時是個奢侈品,想也不敢想。真的熱死了!赤膊,扇扇子。</p><p> 只有到了下午黃昏時,散熱的地方終于可以去了,村后小橋旁的河灘上,是解暑的好地方。村后的小橋是連起“樹安娘”另外幾戶人家的唯一途徑,又是太湖水,由西向東流進內地的大河,在此左拐彎的地方。河的右分叉通過小橋延伸到外婆家后門即止。左流向更遠的地方。這時間從各家各戶,紛紛有大人小孩出來,匯集在河灘上戲水洗澡,清熱解暑。男人褲衩,浪里白條,翻滾河中;小孩赤裸,渾身精光,撲騰淺灘。女人們在離開橋面河灘,在遠處的大樹遮蔭里,逐浪歡騰。 </p><p> 當然我也不甘落后,三角泳褲,赤裸上身,擠在河水里“丐卵”旁邊,瞎起哄,雙手亂劃,雙腳亂蹬,像似介事地在游泳。外婆在河岸上看了發笑,嚷嚷著叫“丐卵”教教我游泳。學游泳“介便當”,沒有一番功夫和時間,哪里能學得成?深諳游泳道理的“丐卵”懂!</p><p> 于是“丐卵”沒有教我學游泳??,而是教教我摸河蚌。只見“丐卵”一個猛子扎進渾濁的河里,頭一下沒了,雙腳??朝天,鉆進河里,一會兒原本渾濁的河水,更加混了,泥水不斷向上翻騰。人呢!我看呆了。又一會兒河水滾動得更厲害了,忽然嘩的一聲水響,“丐卵”的頭冒了出來,水流沿著頭頂直往下淌,但手中的河蚌卻高高地舉過了頭,大聲的說:“摸到了,摸到了”。這時呆在水里一邊的我,驚喜萬分,急忙湊過去,貼著“丐卵”的身子,用手急切去拿河蚌看??。河蚌土灰色,比大人手掌大多了,鼓鼓囊囊,中間靠頂部分凸出,逐漸向四邊收窄,邊勢部分鋒利,割人手心,并像城門一樣,兩片蚌殼緊緊合攏在一起,分也分不開,而且分量重。</p><p> 不容易!“丐卵”厲害!于是就問“丐卵”:“你如何知道水里有河蚌?”。“丐卵”用手擼了一下臉上的水,喘了口氣說:“用腳來回的在河泥里撥動,感覺有圓圓的,大大的,滑滑的,硬硬的,像一塊大石頭,就可能是河蚌”。??于是我學著也用腳來回劃,劃了很長時間,一無所獲,感覺都沒有,垂頭喪氣。外婆在岸上看見了叫我:“好了,好了!摸不到算了,上來了”。其實外婆其他什么都不擔心,就怕“河里”出事情,當時鄉下“河里”淹死小孩的故事經常傳來。</p><p> 有什么辦法,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急也沒有用。“丐卵”看到我急了,就把手中的蚌送給我說:“多摸幾次就學會了,下次再摸”當手里捧著河蚌,羞愧難當,懊惱萬分,今天河蚌是有的吃了。在回家的路上,想起姐姐她們在大樹那邊,問外婆:“那里有河蚌嗎?”。外婆回:“不知道,但經常看到人家在釣魚??。</p> <p>  釣魚??也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美好記憶。</p><p> 一天下午午睡后,外面悶熱,一絲風都沒有,天氣灰色,沒事和外婆講要去釣魚??,問外婆討了“鞋底線”細的一種,在三外婆家找了根細竹竿,扎牢從上海帶去的魚鉤。魚鉤要扎緊,否則被魚??吞了,那前功盡棄了,因為只有兩只魚鉤。外婆這次放心,因為在大樹那里,岸上不下水,沒問題。</p><p> 一切準備就緒,出后門,沿著河浜一直走,穿過小橋,在沿河大樹下坐在樹根上,拿出魚鉤,穿上蚯蚓,看著蚯蚓在魚鉤上一動一動,心里釣魚??的希望冉冉上升,這種味道只有小孩子才體會得到。伸出竹竿,將魚鉤垂下水里,看著綁在鞋底線上,露出水面的蘆桿(浮標),雙眼緊盯著浮標,全神貫注,一絲不茍地等魚??上鉤。</p> <p>  等了一陣子,不知誰家的鴨子,慢吞吞的游過來了,看不見鴨腳的鴨子,像是個搞陰謀的人,故弄玄虛,游過的河面出現一圈圈漣漪,這魚怎么吊???魚??都嚇跑了。于是趕緊撿起身邊的泥塊,朝鴨子扔過去,趕走鴨子。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呸!</p> <p>  釣魚??真的是耐心活,急不得!一直看著浮標,浮標一動不動。有時動了幾下,又停了,吊人胃口。據三外公兒子,蠻蠻舅舅講:“浮標輕微動幾下,是“傍皮魚??”一種小魚在咬鉤,不要管他,釣上來也沒有,小手指大,只能給貓吃。”再等!紋絲不動!眼看酸了,依然如故!真的,看得火冒三丈,渾身發熱,就算是在樹陰下,頭戴草帽,還是熱,不停地擦汗??,心急火燎,釣魚??真難!</p><p> 索性不看了??,但可能嗎?你來做什么?從現在的角度講,一首《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柳宗元,吊的是抒發憂郁悲憤之情,而我吊的是口中要吃的魚??,柳宗元追求的是釣魚過程,而我則關注的是釣魚的結果,千差萬別了,因此耐心力也就相去十萬八千里了。</p><p> 也許上蒼不負稚嫩幼兒款款垂釣之心,浮標動了幾下,猛的一下子將鞋底線拖進深水里,連浮標也不見了。說那時,那時快,等了那么長的時間,受了那么多的罪,你來了,于是咬緊牙關用力抬起竹竿,再用力往后一甩,一條白熙熙的魚,連“鞋底線”一起落在大樹背后的斜坡上,魚還在跳動翻滾,企圖逃離魚鉤的倒刺。我急忙轉身上坡,蹲下用手按住魚??,一看乖乖隆地咚,好大的一條魚。圓圓的魚肚,尖尖的魚嘴,分叉的魚尾,結棍!總算沒有落空,有收獲!美友,和配圖上的魚差不多了。</p> <h3>  剩下念頭就是滿腦子的想把魚??,早早地送給外婆看,顯顯本領,讓外婆高興高興,一句上海小人也能釣到魚??的話,在喉嚨里打轉。急忙收起魚竿,手里抓著魚,走了。美友要問為什么不像捉蝦時,帶個竹簍?美友,第一次釣魚??,根本沒有想到能釣到魚,我想外婆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竹簍就像遠房親戚,可有可無。</h3><h3> 巧了!“隔忙頭里炒螺絲”,要回家了,老天好像要收回魚似的,用下雨來達到目的。悶熱的空氣中,突然之間黑云壓城,雷聲四起,狂風怒號,戴在頭上的草帽都上背脊了,大雨眼看馬上就要來了。我急忙加快腳步??,飛也似的奔向外婆家。美友你又要問了:“找個地方躲一躲,大雨過后再回去!”有地方躲嗎?</h3> <h3>  鄉下就是這樣,如果離家不遠就拼命跑,小雨不要緊,雷雨就遭了,危險??。外婆家不遠,就像青蛙??王子一樣,用草帽護頭,一手抓魚竿,一手抓魚,狂奔……</h3> <p>  在雷雨前奔到了外婆家,小毛雨是逃不過了,渾身濕噠噠。進后門將魚交到外婆手里,外婆看了一愣,呆了!看到魚??還在動,非常高興??。我真的心里也開心啊??,平生第一次釣魚,沒有任何經驗,老天幫忙湊巧釣到了,實在幸運。一臉發笑的外婆,一連說了幾次:“寶寶,寶寶??,半斤重,鯽魚,蠻大,鯽魚,蠻大”。</p><p> 一會兒我換好了衣服,來到門廳的“荅”前,心定的望著馬上就要襲來的大雨,慶幸自己躲過一劫。此時透過曬場前的竹林間隙,遠處雷聲狂風裹挾著大雨,由遠而近的像一把雨的刀,一刀一刀的切在廣袤碧綠的稻田上,一段段的向我逼近。眨眼間??大雨略過竹林,來到門前曬長空地上,巨大的雨滴打在曬場青磚上嗒嗒作響,被雨敲打的青磚,立刻冒出個個雨泡,像個空心小圓子,一個一個比手指還大。緊接著大雨又馬上掃過屋頂,屋頂瓦片上傳出的響聲不比曬場青磚小,脫落脫落響成一片。曬場上很快就變成一片澤國,冒泡的雨水到處蔓延,所幸曬場的地勢較高,積水自然而然的向南流去,流入竹林外的稻田里,雨水一下子將稻田的壟溝灌的滿滿的,幾乎和壟溝一樣平,稻田里的秧苗,露出整整齊齊碧綠的腦袋,像一個個游泳的人,露出腦袋,隨著風雨來回搖晃。“樹安娘”南面的一切,竹林、稻田、以及遠處都在風雨籠罩之中……</p><p> 雨真大!這是我從來沒有看見過陣勢,風雨會如此這般由遠而近的一段段刮過來,沖過你的頭頂,奔向后方。真的長見識!在上海是無論如何是看不見??的景象,外婆家的風雨真的難忘啊!這時外婆也出來看雨勢,也許外婆這種場面看多了,講:“明天天氣一定好、風涼,并問我要不要早上去夏家邊買菜?好??</p> <h3>  次日黎明,一輪紅日早早地升起,照亮了通往夏家邊的鄉村小路。小路土黃,秧苗碧綠,樹木青翠,微風拂面,我和外婆并排走在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外婆拎了一只當地人習慣叫的“苗藍”,就是一種比較大的籃子,可以放許多東西。而我也拎只小藍子,裝裝樣子。小孩就是有一種愛模仿的習慣,好像自己和大人一樣,也是到夏家邊去買菜。路上外婆一門心思的朝前趕路,而我東張西望,四面亂看。并不停地問外婆,南面是哪里?北面是哪里?外婆講:“南面一直走過稻田,可以通黿頭渚,北面過了榮家莊就是惠山,東面是你的“親娘”家,中橋、顧家宅。(親娘無錫人指父親的娘,上海人稱奶奶)噢,噢!知道了,父親家的位子第一次印記在腦子里。此時北面太陽已掛在惠山山頂上,太陽中心明亮而白色的亮光,在圈圈紅暈的襯托下,發射一次次耀眼的光芒,喚醒了一夜沉睡的惠山和鄉村,天更明亮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h3><h3> </h3> <h3>  和外婆走出上次拐進去“樹安娘”的小路,穿過馬路,里面就是夏家邊。夏家邊是東面汽車公路蠡園方向,向西過來的大站。除了中橋外,夏家邊是蠡園鄉,方圓四周少數幾個集鎮之一,是外婆買葷菜及其他物品必去的地方。下公路,沿著河岸斜坡向東走,不遠就進夏家邊集鎮了。</h3><h3> </h3> <h3>  到了集鎮就鬧忙了,什么樣的商店都有,家用的東西(除了憑票的)都買得到,有布店、雜貨店、修農具店、有肉鋪、魚攤、菜攤等做小買賣的攤位,最令我神往的是大餅油條店。</h3><h3> 老遠就聞到油條煎時的香味,現在講是“油嚆氣”,那是對我來說:“香得來”,肚子里的饞蟲都要出來了。和外婆講:“吃大餅油條好嗎?”外婆一口答應,還要了兩碗豆腐花。當時大餅油條共5分,豆腐花3分,一人8分,共一角六分。我跟外婆講:“我來付”外婆講:“哪能叫小人付,不可以。”我講:“我有鈔票,母親臨行時給的,講好讓我在鄉下小鎮上買點東西吃,不能用外婆的錢??”。我拿出放鈔票的鐵盒子給外婆看??。</h3> <h3>  盒子是父親以前吃香煙時留下的,不容易吧!上海話講:“康了介西多年”,里面有些零碎錢。</h3> <h3>  空了!盒子里的鈔票呢?當然在是在外婆家過暑假時用完了。但這次的鈔票依然是外婆付的,外婆是個大方人,哪能讓七八歲的外甥付,講不過去!我呢!是食財兩得,真的很高興極了??。</h3> <h3>  更高興的是大餅松噗噗,油條咸嘰嘰,豆腐花滑滑的,實在好吃??,實在靈!當年物資匱乏,憑票供應,在上海也不是經常能吃大餅油條、豆腐花。今天能和外婆一起在無錫夏家邊集鎮上吃,那種味道一生難忘,那種場景記憶猶新。吃好后和外婆一起買了肉、菜、零食等,出夏家邊小鎮,回。</h3> <p>  這次路過“陸安娘”,外婆主動敲開了外婆嫂嫂家的門,在門外和嫂嫂講了些話,留下了點東西,送給哥哥,就離開了。講話的內容記不得了,只記住外婆的嫂嫂見面就問:“這時誰家的孩子?”。外婆講:“是菊芬的兒子,來過暑假”。菊芬是我母親的名字,外公姓徐,叫徐雨龍,外婆叫陸愛玲。其實外公的名字是在一把外婆家里油布傘上看見的,小學兩年級的我,這幾個字早就認識了。再記得以后幾次跟外婆去夏家邊集鎮,基本上都是這樣。</p><p> 而外婆從不帶姐和小表妹去,也許路途遙遠?表妹太小?姐不愿去!等等因素,不知所以然!唯一可以解釋的理由是,一,外婆重男輕女。二,我會幫助外婆拿東西。三,我小小的年紀和外婆有一段外公去世時,陪外婆一起度過的那一段不平常的經歷。應該是這樣。</p> <h3>  一路無語,很快就趕到了“樹安娘”。正好是燒午飯的時候,不一會兒外婆家晚到的炊煙,和著其他鄉親們的炊煙一起,也冉冉地飄起來了,一起繚繞在“樹安娘”廣闊無垠的上空;屋旁眾多的小鳥,圍繞著房頂上的煙囪,咋咋地叫著,來回飛舞;樹上不甘落后的知了,好像嫉妒小鳥的飛翔能力,使勁的扇動翅膀,發出的知了、知了的聲響,蓋過小鳥鳴叫聲。小村莊古老安逸的生活氣息,及小鳥、知了,靈動飄逸的炊煙,合成了一幅多美的詩情畫意的田園生活圖。</h3><h3> 現在想起,感受頗多。試問:“人生中有多少次如夢如幻的場景,會存儲你的心中?人生中有多少個絢麗多姿屋舍,會牢記在你的眼眸?”——兒時外婆家的炊煙及外婆家的一切,就會!就會永遠的儲存在我的腦海里,成為永恒?</h3> <h3>  炊煙裊裊小村莊,</h3><h3> 粉墻灰灰樹安娘。</h3><h3> 耳順光陰飛似過,</h3><h3> 白髮荏苒念家鄉。</h3> <h3>  時間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轉眼兩個小表妹已被二阿姨接回上海,轉眼我們也要到了歸程的日子。我和姐姐心里有一個愿望,想要到無錫的公園里去玩,一直呆在“樹安娘”真有點乏了。于是外婆問我們:“有黿頭渚、蠡園、惠山。”“哪里好玩?就去哪里!”。外婆推薦到惠山。好??。為什么不去黿頭渚和蠡園?外婆講:“那里沒有山,門票貴,是大人玩的地方。”的確如此,外婆講的一點不錯,從以后的游無錫的經驗,那兩個地方,適合談談朋友,交流感情的個好場所,幽靜,天高皇帝遠。</h3> <h3>  惠山公園,江南第一山。</h3> <h3>  到了惠山腳下,外婆沒有去買門票。用外婆的話“門票咀拉拉”。無錫話,門票很貴的意思。于是外婆帶我們繞過惠山山門,到惠山后面山坳里的地方,從一條進山小道進了惠山公園。惠山公園的門票省了,三個人門票價當時可以吃頓飯了。</h3><h3> 問外婆:“這條路怎么能走進惠山公園。”外婆講:“從前更本沒有惠山公園,當地人就知錫惠山。再是惠山上的頭毛峰,二毛峰,從二毛峰過去可以到宜興。錫惠山中間的山坳,隨便走,今天我們就是從山坳里進來”。恍然大悟!有句話,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千真萬確!外婆,土生土長,對錫惠山地形,了如指掌,豈能明知后山可進而從前門進呢!我們很開心。外婆又講:“惠山光禿禿的沒有什么可玩,上面僅有一座廟,小人去,沒意思。你們還是爬錫山好了,錫山上還有一個亭子,我在這里等你們”。</h3> <h3>  好??。講句實話,從錫山后面爬山,僅有我和姐姐,其他一個人都沒有。如果說在今天,如此場景,就有點害怕??了。然當時社會環境,安全得很,社會風氣好,很少有作奸犯科的人。更主要是:毛頭小孩,膽子夠肥,四面脫空,臨危不懼,人影全無,小菜一碟,夏風吹吹,小腿攀攀,一路向上,很快就攀到錫山山頂。</h3><h3> 山頂上確有一亭子,想進亭子休息。然從前山上來的游客,早已坐滿了亭子上的圍欄,大眼瞪小眼地看著我們,眼神中有一種莫名的疑惑,不懂!他們從后面上來?我和姐也不響,肚子里在嘲笑他們,戇徒!后山也能上來不知道?買門票?錢多!這叫“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這個學費你們應該出,誰叫你們是外地人,而我們有門票,無門票,一樣錫山看風景。??</h3><h3> 佇立錫山山亭,四面風景如畫。南面,遼闊的太湖,煙波浩渺;東面,腳下無錫城郭,小巧玲瓏多姿,建筑式樣繁雜。公共汽車??猶如自來火??盒子大小,在手掌寬的馬路上移動,一輛接著一輛,一律灰白色,模樣忍俊不禁,煞似好看不忘;西面背后,惠山山脈雄俊挺拔,高聳入云,頭毛峰、二毛峰,雙雄兄弟并立,連綿不絕相攙。宜興方向,山巒重疊,薄霧蒸騰,朦朧一片;北面,蘇州方向,一片朦朧。真是:錫山上看無錫,無錫,無錫也!</h3><h3> </h3> <h3>  在錫山上只有看四面景色,沒有其他可玩,一會兒就下山去和外婆匯合。途中外婆買了無錫水蜜桃給我們吃,贊??,滿口流水,甜蜜蜜,一直甜到心里。無錫的水蜜桃,天下聞名,誰人不知,誰人不曉?當然不是配圖中的桔子可比。然記得關于橘子有句名言:淮南為橘,淮北為枳”,不知無錫水蜜桃有何別名?</h3> <h3>  又過了幾天,母親來接我們了。看到了我們,母親仿佛放下了千斤重擔,心里的高興勁,表露無遺,究竟是母子情深似骨肉啊!母親問我:“鄉下好玩嗎?“好玩”,“白天好玩還是晚上好玩?”。“白天好玩,晚上蚊子多”。“到什么地方去玩過?”。“外婆帶我們去了錫惠山還爬錫山,到錫山頂上看無錫城里的汽車小一點點大”。</h3> <h3>  “就是黿頭渚和蠡園沒有去”。(黿頭渚、萬浪橋。)</h3> <h3>  “那和鄉下小朋友一起做了啥?”。“多了”,和“丐卵”一起游泳,摸河蚌,扒草,割豬草,掏鳥蛋,交關了”</h3> <h3>  最有意思的是掏鳥蛋。</h3><h3> 當時和“丐卵”一起去割豬草,“丐卵”背了只很大的“苗藍”,赤膊,短褲,腳上穿老布鞋,老布鞋上大腳指都露出來了。“丐卵”力道大,靈活,懂得很多。“丐卵”一邊走,一邊四處查看,什么草能割,什么草不能割,統統知道。一會兒功夫就割了一苗藍豬草,看看差不多了,于是就帶我去墳山邊的樹林里掏鳥蛋。</h3><h3> “ 什么樹上掏?”,“丐卵”講是柏樹。墳山邊的柏樹,高高大大,直上直下,樹枝粗壯,樹葉??茂盛,遮天蓋地,青灰黃色,遠遠的就能看見。“丐卵”領路,走路幾步,柏樹立馬佇立在我們面前。“丐卵講”:“老早就知道這樹上有鳥窩,早就要準備去掏,這次我來了,正好一起掏。于是“丐卵”放下苗藍,脫了鞋子,抬頭看了看上面,讓我幫忙托住他的屁股,要用力向上推一下,因為柏樹的第一根樹叉比較高,手夠不著,好!我用力一推,“丐卵”借勁向上一串,伸手拉住樹叉上去了。接下就比較容易了,因為樹叉連著樹叉,可以一節一節向上爬,到了鳥窩邊,最后伸手掏出了鳥蛋。由于母鳥不在窩里,有驚無險,掏到的鳥蛋不大,小手指一節大小,蛋殼上有黑色的小圓點,就像人臉上的雀斑到處都有五個,“丐卵”問我要不要?我搖搖頭,不要!看見這么小的鳥蛋,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膩性!</h3> <h3>  問“丐卵”如果小鳥的母親來了怎么辦!“丐卵”一副茫然的樣子看著我,一時語塞!不知所終?這個問題只有像我這種上海人提得出?</h3> <h3>  再則就是去外婆家河浜后面的人家玩,認識了另一個小人,叫志新,也成為好朋友。去志新家玩的時候,志新送給了我小銅板,蠻新奇的,從來沒有見過。我們還在志新家附近的人家的桃園籬笆邊,準備偷桃子??。因為那戶人家的黑色竹籬笆,扎得太密了,根本無法鉆進去,拗斷了幾根籬笆也沒有用,只能在籬笆外面瞧著里面,桃樹上用白紙套住的水蜜桃,無可奈何,想吃吃不著。母親講:“這戶人家母親小時候就種水蜜桃了,時間長了,水蜜桃味道很好。要吃只有等水蜜桃熟了去買”。我又問母親:“那外婆在惠山買的桃子也已熟了,這里的桃子??,為什么不熟?”母親講:“那是外地運來的桃子??,不是無錫水蜜桃!品種不一樣,成熟期也不一樣??”。懂了??</h3> <h3>  “還有也是這個黑色籬笆下,我看見了一只怪蟲,就是配圖上那一種。臭哄哄,兩只大大的長長的,像鉗子一樣的東西,差一點就咬住了我的手,害怕極了。”母親講:“是屎殼郎,一種吃糞的小蟲,不咬人”。我又說;“那還是金烏蟲好玩。志新幫我捉的,用棉線接在金烏蟲的脖子里,牽著線,金烏蟲會飛,好玩,而且隔天還能玩。”母親接著又說:“鄉下好玩的都東西多了”。的確是這樣。</h3> <h3>  還有一種上海小人永遠不可能玩的竹槍,是蠻蠻舅舅幫我做的,不像配圖上的槍。真靈,而且可以連發。用曬場前黃一點的竹子,中指大小,取一節,打通兩頭,半尺長。在靠近一半長后面一點,在竹子面上,削開一個五公分長的口子,留三分之二不削,看得見竹子里面的圓心空間;再用一根稍微短一點的竹子,打通一頭,靠后面用刀削去竹子兩面,使竹子穿通,最后將兩根竹子的削空部分,上下套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平放的竹桿,一根樹起的竹桿,鏤空部分對鏤空部分,最后用一根筷子,用紗布扎緊頭部,伸進竹桶里,就成功了。使用時在竹筒上面圓空里,多放進香樟樹黑色的果子,然后拉出筷子,使果子落在竹筒里,用力一推,將竹筒前面的果子打出去,可以連續的打,打完豎起竹筒里的果子為止。竹槍利用的是氣槍的原理,聰明!</h3><h3> 我一個人無聊時經常在門前的竹林里玩竹槍,經常被外婆罵:“竹頭踏壞了,竹頭踏壞了。”當時不懂了,我有沒有踏在竹子上,只是踏在泥土里。外婆講:“泥土踏得緊了,小竹子就生長不出來了。”母親講:“對了,是這樣!”真的,上海小人對農村大自然的規則,懂得太少了,太少了!</h3>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從小鐵盒子里拿出,我們三個要好小朋友一起去,西門城里照相館拍的照片給母親看。贊伐??,母親點頭稱贊??。不容易啊!小時候夢幻般童話世界里的照片,我一直放在鐵盒子里,從沒有動過,一晃五十幾年過去了,想想人生就像做一個夢,云里霧里的這么快!(左邊是我,中間“丐卵”再就是志新)從照片的模樣上看,美友你分的出誰是鄉下人和城里人,分不出!也許“丐卵”和志新更像城里人,我倒有點像鄉下人了。然老天就是這樣安排的,偏偏我做了城里人,這就是一個人的命。無論你怎樣掙扎,到頭來都逃脫不了命的安排,一句“牛吃稻草鴨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的話,真的點透了人的一生。</p> <h3>  明天就走了,外婆也和我們一起回上海。我想我和姐姐要依依不舍的告別,夢幻般的無錫鄉下暑假生活了,而外婆也要離開陪伴了三年的外公,大家的心中一定會有很多值得眷戀的情感和牽掛。感慨啊!人生就像候鳥一樣,冬去春來,沒有選擇,在無奈中離去,在離去中無奈,又在無奈中重回,循環往復,以至燃燒完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光和熱。</h3><h3> 收拾好自己在外婆家收刮到的喜歡東西,手電筒、香煙牌子等,興沖沖地放在書包里,藏好!唯恐又被姐姐拿去。看見香煙牌子了嗎?有一句話,美友聽到過沒有?是形容外甥到外婆家拿東西叫“賊外甥”。一點不錯,按習俗,外甥,外頭人,姓也不同。所拿的東西是給外姓人,所以外甥拿外婆家東西的行為和人,理所當然的就應稱“賊外甥了。那我就是“賊外甥了?然只要外婆不這樣認為即可。當然不會,外婆在外甥和外甥女中最喜歡我了。</h3><h3> (水滸傳英雄人物香煙牌子卡片)</h3> <h3>  (正反面)</h3> <h3>  靈伐!水滸傳煙標是解放前發行的,共108張。外婆家我拿到了54張一半,據當時大公報披露,香煙發行公司對外宣布:凡收集到完整的108張煙標,就可以到公司換取,一輛英國出的“來靈”牌自行車??。“來靈”腳踏車上海有多少?很可惜我只有54張。有什么用呢?用去換半輛“來靈”!笑話!</h3> <h3>  晚上和母親一起去鄉親鄰居家告別,謝謝鄰居們的照顧。特別到是“丐卵”家,母親千謝萬謝,謝謝“丐卵”小朋友的照顧,并送了禮物??。母親講:“應該的。”俗語是這么講的:行的春風有夏雨,滴水之恩 ,理當涌泉相報,這是做人的道理。當時我拉著“丐卵”的手,久久不愿松手,淚水奪眶而出,舍不得啊!一個多月的風風雨雨、相伴相依,掏鳥摸蚌,游泳割草,歷歷在目。現在要分別了,如何舍得?那種只有兒童時固有的純粹和真摯的感情,都毫無掩飾的奔流在“丐卵”和我的臉上,淚水滿面。終于要走了,臨別時我和“丐卵”相約,明年再來無錫一起玩。</h3> <h3>  次日黎明即起,母親、外婆、姐姐和我,拿好行李,告別了三外公一家,踏上回歸之路。一個多月無錫外婆家的暑假生活結束了,真是:激情滿滿,收獲滿滿,再見了!無錫外婆家!再見了!“丐卵”、志新小兄弟!</h3> <h3>  我們走出打谷場,一路走到“高差頭”,大家不約而同的停下了腳步,一起回過頭來再一次眺望了外婆家。鄉親們小屋上的炊煙正冉冉上升,一個方向地向西飄去,多么美麗的“樹安娘”早晨。遺憾的是,唯獨沒有看見自己外婆家小屋煙囪上的白煙,然而此時此刻,我們對外婆家的留戀,對外婆家的思念,對外婆家的向往,已是上升了的裊裊的炊煙,變換成照耀在無錫外婆家上空的彩虹??,永遠地升起在每一人的心中。</h3> <p class="ql-block">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離開了無錫外婆家后,一直沒有回去過。十幾年后,76年讀技校放假時,又回去了一次。嗨!歲月如歌,日月蹉跎。人的模樣變了,而隨之而來的是看世界的眼光也變了,不像以前兒時看什么東西都新鮮、都稀奇,當然也包括對外婆家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  無錫外婆家,依然如故,一絲未變,還是從前小時候看見的模樣。因為是黃昏時分到的外婆家,沒有看見兒時如癡如夢般裊裊炊煙。此時的外婆家已被三外公使用,因為本來就通的。交付了母親送三外公禮物??,回答了三外公的一些問題,然后吃飯,睡覺。最難忘是夜晚我還是睡在廳里的“春凳”上,十幾年沒有睡了!一種小時候的感覺,忽然又重新回到自己的意識里,那種美好的感覺,真的如癡如醉,唏噓不已!</p> <p class="ql-block">  隔日清晨,告別三外公一家。一個人游了黿頭渚,在黿頭渚燈塔那里,在不認識的上海人幫助下,我竟一個人下太湖游泳???♀?,全然不顧身帶手表財物之險,現在想一想,那時膽真大。而后又一個人乘太湖私人漁船,泛游太湖,直至搖到無錫梅園,也真的不可思議!一個人?此次游無錫,煢煢孑立 ,形影相吊,確實沒有什么意思,和上一次兒時暑假去外婆家比,真有天壤之別,無法比!</p> <p>  三次去無錫外婆家的經歷寫完了,《遙遠的夢——記永生難忘的無錫外婆家》的美篇就要離開我的筆了,一時難舍難分,心里一團亂麻,無法擱筆。因為實在不忍心,去隔斷兒時就存有對外婆家的思念之情,同時也一時找不到適當的配圖,用來作為美篇的結尾照片。</p><p> 好了!想休息,人送枕。同學孫秀娣發來微信圖片,正好派用場。配圖題目“五個字,猜一句唐詩”。一眼猜中是李白的《靜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仙李白一句低頭思故鄉的詩句,囊括千百年來多少人對故鄉的思鄉情懷,撥動了千百年來多少人對故鄉的思念之弦!奏響了千百年來多少人對故鄉的牽掛之曲!是啊!這句千古名句也點亮了我追憶去無錫外婆家難忘的心燈。真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p><p> 春風吹白云輕輕飄蕩</p><p> 那些美麗風景在路上</p><p> 外婆小屋煙囪燃燒旺</p><p> 誰家白煙裊裊飄西方</p><p><br></p><p> </p><p> 春風吹山河錦繡風光</p><p> 哪些小孩暑假回故鄉</p><p> 家鄉河蚌桃子年糕搶</p><p> 誰家小孩咀嚼口水淌</p><p><br></p><p> 春風吹秧苗翠綠稻香</p><p> 哪些小囡奔跑轉圈忙</p><p> 河邊掏鳥捉蝦釣魚狂</p><p> 誰家外甥垂釣放心上</p><p><br></p><p> 春風吹暑假日子用光</p><p> 那些寶貝煙標慌忙藏</p><p> 谷場流淚離別外婆家</p><p> 誰家寶寶永生不能忘</p><p> </p><p> </p><p> </p><p>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湖县| 温宿县| 灵武市| 新源县| 南江县| 平阳县| 西畴县| 乌鲁木齐市| 鹿泉市| 德昌县| 刚察县| 正定县| 马边| 张家港市| 宜兰县| 区。| 陇南市| 吉木乃县| 平舆县| 宜良县| 瑞丽市| 保德县| 沁水县| 疏附县| 江达县| 丹东市| 克东县| 龙江县| 信丰县| 布拖县| 临西县| 海安县| 商河县| 阿合奇县| 宜章县| 晋城| 六枝特区| 桐城市| 伽师县| 北票市| 清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