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送春歸去,夏日漸至。夏日里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機,有“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色彩,有“陰陰夏木囀黃鸝”的旋律……</p><p>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為夏天寫下了動人詩篇,讓我們一起走進古詩探尋夏日的神韻。</p> 荷花不知道自己就是夏天,一田田蓮葉,放出一簇簇蓮花。一圈圈像紅云,一層層似丹霞……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詩人楊萬里筆下夏日西湖的荷花風光。 <p>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p><p> 【宋代】楊萬里</p><p>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p><p>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p> 古詩吟誦: 【作者簡介】<br>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 <p>【注釋】</p><p>1.曉:太陽剛剛升起。</p><p>2.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杭州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p><p>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p><p>4.畢竟: 到底。</p><p>5.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p><p>6.接天:像與天空相接。</p><p>7.無窮:無邊無際。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的碧綠。</p><p>8.映日:太陽映照。</p><p>9.別樣:宋代俗語,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p> <p>【譯文】</p><p>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大不相同。</p><p> 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像與天相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鮮艷嬌紅。</p> <p>【賞析】</p><p> 這是一首描寫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這首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范作品。詩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詩人的中心立意不在暢敘友誼,或者糾纏于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p><p> 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樸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它季節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然后,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驚采絕艷的畫面:翠綠的蓮葉,涌到天邊,使人感到置身于無窮的碧綠之中;而嬌美的荷花,在驕陽的映照下,更顯得格外艷麗。這種謀篇上的轉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相反,更加顯示了作者駕馭文字能力的奇絕和構思的巧妙。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仿佛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坝橙铡迸c“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 </p><p> 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于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后實的效果,讀過之后,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p> <p> 看到這幅圖你想到了哪句古詩?是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句詩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這就是詩人楊萬里的《小池》。</p> <p> 小池?</p><p> 【宋】 楊萬里</p><p>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p><p>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p> 古詩吟誦: 【注釋】<br>1.泉眼:泉水的出口。<br>2.惜:吝惜。<br>3.照水:映在水里。<br>4.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風光。<br>5.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br>6.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譯文】<br>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流水,映在水里的樹蔭喜歡這晴天里柔和的風光。<br> 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br><br> 【賞析】<br> 這首詩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br> 第一句,緊扣題目寫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流出,沒有一絲聲響,當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細流,更是小而又小了。這本來很尋常,然而作者卻憑空加一“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嗇地舍不得多流一點兒。于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br> 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里,遮住水面。這也是極平常之事,可詩人加一“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而干涸,這樣就化無情為有情了。而且,詩舍形取影,重點表現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靈。<br> 三、四句把焦點縮小,寫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剛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顯露出勃勃生機,可在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領略春光。小荷與蜻蜓,一個“才露”,一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物。 <p> 我們再來一起走進詩人楊萬里在初夏午睡后閑看孩童戲柳的場景......</p> <p> 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p><p> 【宋】楊萬里</p><p>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p><p>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p> 古詩吟誦: 【注釋】<br>1.梅子:一種味道極酸的果實。<br>2.軟齒牙:一作濺齒牙,指梅子的酸味滲透牙齒。<br>3.芭蕉分綠:芭蕉的綠色映照在紗窗上。<br>4.與窗紗:《四部備要》本《誠齋集》作“上窗紗”,此據《楊萬里選集》。與,給予的意思。<br>5.無情思:沒有情緒,指無所適從,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緒。<br>6.捉柳花:戲捉空中飛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p>【譯文】</p><p> 吃過梅子后,余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的綠色映照在紗窗上。</p><p> 漫長的夏日,從午睡中醒來不知做什么好,只懶洋洋的看著兒童追逐空中飄飛的柳絮。</p> <p>【賞析】</p><p> 這首詩寫作者午睡初起,沒精打采,當看到追捉柳絮的兒童時,童心復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芭蕉分綠,柳花戲舞,詩人情懷也同有、景物一樣清新閑適,童趣橫生。兒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無限童心,在風中與孩童們捉迷藏。不時有笑聲漾起,詩人該是從睡夢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點明初夏季節,后二句表明夏日晝長,百無聊賴之意。</p><p> 這首詩選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來表現初夏這一時令特點。詩人閑居鄉村,初夏午睡后,悠閑地看著兒童撲捉戲玩空中飄飛的柳絮,心情舒暢。詩中用“軟”字,表現出他的閑散的意態;“分”字也很傳神,意蘊深厚而不粘滯;尤其是“閑”字,不僅淋漓盡致地把詩人心中那份恬靜閑適和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表現出來,而且非常巧妙地呼應了詩題。</p> <p> 夏天的雨,有時瓢潑,有時纏綿,雨過天晴,風情萬種。</p> <p>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p><p> 【宋 】蘇軾</p><p>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p><p>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p> 古詩吟誦: <p>【作者簡介】</p><p>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詞人,是豪放詞派的代表。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蘇軾是蘇洵的次子(蘇洵長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與弟弟蘇轍同登進士。唐宋八大家之一?!讹嫼铣跚绾笥辍肥敲鑼懳骱墓旁娭袩o人能超越的。</p> <p>【注釋】</p><p>1.瀲滟:水波蕩漾、波光閃動的樣子。</p><p>2.方好:正顯得美。</p><p>3.空濛:細雨迷蒙的樣子。濛,一作“蒙”。</p><p>4.亦:也。</p><p>5.奇:奇妙。</p><p>6.欲:可以;如果。</p><p>7.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p><p>8.總相宜:總是很合適,十分自然。</p> <p>【譯文】</p><p> 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p><p> 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p> 【賞析】<br> 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br> 首句“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在善于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扒绶胶谩薄坝暌嗥妗保窃娙藢ξ骱谰暗馁澴u。<br>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br>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p> 蟬聲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絕句,絕句該吟該誦,或添幾個襯字歌唱一番。蟬是大自然的一隊合唱團。</p> <p> 所見</p><p> 【清 】袁枚</p><p>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p><p>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p> 古詩吟誦: <p>【作者介紹】</p><p>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1]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批評家和美食家。</p> 【注釋】<br>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br>2.振:振蕩;回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br>3.林樾:指道旁成陰的樹。<br>4.欲:想要。<br>5.捕:捉。<br>6.鳴:叫。<br>7.立:站立 <p>【譯文】</p><p>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p><p>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上。</p> 【賞析】<br>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贊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br> 第一句平平而起,不著痕跡。第二句調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從而形成一個高潮。一二句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騎”字直接寫出了牧童的姿勢,“振”字則間接點出他的心情。通過“騎”和“振”兩個動詞,把牧童那種悠閑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托了出來。他幾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簡直不知道世間還有“憂愁”二字。正因為心中歡樂,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br> 三四句仍然是繼續描寫神態。第三句是過渡,是作勢。寫牧童的心理活動,交代了他“閉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折點。第四句,急轉直下,如千尺懸瀑墜入深潭,戛然而止?!昂鋈弧币辉~,把這個牧童發現樹上鳴蟬時的驚喜心情和機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出來。“忽然”發生了變化:由響而靜、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閉口注目鳴蟬的瞬間神態寫得韻味十足。而“閉”和“立”兩個動詞,則把這個牧童天真的神態和孩子式的機智刻劃得淋漓盡致。全詩純用白描手法,緊緊抓住小牧童一剎那間的表現,逼真地寫出小牧童非常機靈的特點,讓人倍覺小牧童的純真可愛。 <p> 杏子金黃、麥花雪白,繽紛的色彩把溫煦的夏日畫滿了。</p> <p> 四時夏日田園雜興(其一)</p><p> 【宋】范成大</p><p>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p><p>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p> 古詩吟誦: 【作者介紹】<br>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注釋】<br>1.雜興:隨興而寫的詩?!芭d”,這里讀 xìng<br>2.籬落:籬笆。<br>3.蛺蝶:蝴蝶的一種。 <p>【譯文】</p><p> 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p><p> 白天長了,籬笆的影子隨著太陽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短,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p> <p>【賞析】</p><p> 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兩句寫出梅黃杏肥,麥白菜稀,色彩鮮麗。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后兩句寫出晝長人稀,蜓飛蝶舞,以動襯靜。</p> 夏日荷塘里魚兒暢游嘻戲,大家想到哪首古詩呢?讓我們一起吟唱《江南》吧! <p> 江南</p><p> 漢樂府</p><p> 江南可采蓮,</p><p> 蓮葉何田田,</p><p> 魚戲蓮葉間。</p><p> 魚戲蓮葉東,</p><p> 魚戲蓮葉西,</p><p> 魚戲蓮葉南,</p><p> 魚戲蓮葉北。</p> 古詩吟誦: 【注釋】<br>1.漢樂府:原是漢初采詩制樂的官署,后來又專指漢代的樂府詩。漢惠帝時,有樂府令一官,可能當時已設有樂府。武帝時樂府規模擴大,成為一個專設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會、宴饗時的音樂,兼管采集民間歌謠,以供統治者觀風察俗,了解民情厚薄。這些采集來的歌謠和其他經樂府配曲入樂的詩歌即被后人稱為樂府詩。<br>2.可:在這里有"適宜"、"正好"的意思。<br>3.田田:荷葉茂盛的樣子。 <p>【譯文】</p><p> 江南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p> 【賞析】<div> 民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回旋反復的音調,優美雋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調,勾勒了一幅明麗美妙的畫面。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荷葉,蓮葉下自由自在、歡快戲耍的魚兒,還有那水上劃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蓮的壯男俊女的歡聲笑語,悅耳的歌喉,多么秀麗的江南風光!多么寧靜而又生動的場景!從文學的角度,我們又會發現這是一首情歌,它隱含著青年男女相互嬉戲,追逐愛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魚兒,在蓮葉之間游來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進青紗帳"?<br> 讀完此詩,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撲來,想著就令人覺得清爽。還不止于此,我們感受著詩人那種安寧恬靜的情懷的同時,自己的心情也隨著變得輕松起來。<br> 詩中沒有一字是寫人的,但是我們又仿佛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機的青春與活力,領略到了采蓮人內心的歡樂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歡愉和甜蜜。這就是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div> 夏天,是一個充滿活力又變化無窮的季節。這繁花似錦的夏天,是秋的基礎、冬的前奏。夏天里所有的植物都拼命的生長,吸收著陽光雨露。綠意蔭涼,蟬鳴蛙唱,星空月光,都在如火的夏天里絮語。令人心曠神怡,難以改筆……<br> 同學們,盼望著,離我們團聚相見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希望我們一起繼續做好居家學習生活,待你我相見時,燦爛的陽光依舊會照射進我們的教室,你我的臉上依舊會洋溢著燦爛的笑容。<br> <p>策劃:盧小渙</p><p>編輯:陳天奇 薛葉 石慧 祝玲</p><p>審核:趙 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顺县|
乡宁县|
垣曲县|
高青县|
桦南县|
外汇|
阿坝县|
临汾市|
平原县|
梓潼县|
灵寿县|
齐齐哈尔市|
九龙县|
望谟县|
天峻县|
紫金县|
贡觉县|
西吉县|
昌江|
阿尔山市|
贵溪市|
华安县|
绥棱县|
赞皇县|
合阳县|
库车县|
共和县|
陇川县|
九寨沟县|
弥勒县|
勐海县|
会同县|
湖南省|
胶州市|
双鸭山市|
平谷区|
手游|
刚察县|
湄潭县|
金山区|
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