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經過一路打聽一路顛簸后,敲開了陳小亮的家門。進屋后,我們不管不顧地盡情享受了一番屋里的溫暖帶來的舒坦后,才接受主人的熱情招呼。客廳中央很大的茶幾上那套講究的茶具特別顯眼。端起主人早已為我們斟滿茶水的茶碗兒,矜持地呷了一口,便直接了當地問起了他創業的故事。</p><p> 知道我們的來意后,陳小亮嘿嘿干笑了兩聲,有點不好意思地扭了扭頭說:“我的故事并不怎樣,或許會讓你們大失所望的,你們既然問起來了,是好是壞,我就隨便說說吧。”</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匠心獨運劈蹊徑</b></p><p><br></p><p> “上學時,我不是個好學生;長大出去打工了,又不是個好工人。”陳小亮的故事就這樣從他的“不好”開始了。</p><p> 十八歲那年春節剛過,他還沒顧上多想就和村里一群年輕人卷起了鋪蓋卷兒出門打工去了。“凡事都是說說容易做起來難呀!”他無不感慨地說:“出門后我們才體會到這些。”是啊,是真難!出門后,他們毫無目的地先上了太原,游蕩了幾天沒什么結果,就又下到河南,身上的盤纏都花的差不多了,打工還沒著落。后來經熟人介紹才在鄭州一家建筑工地上找到了一份做小工的活兒,從那一刻起,他們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吃飯,六點上工,一直到中午十二點下工,一大碗鹽水煮菜加兩個饅頭下肚,就又準備上工了,直到晚上七、八點才能結束一天的勞作,十一、二個小時下來,每個人累得連大氣都懶得出,甚至大腦也停止運轉了,因為連想問題的力氣都沒有了。開始幾天,小亮和他們一樣什么也不想,上工吃飯睡覺成了全部內容。他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這不是個出路”這個問題纏上了他,甩也甩不掉,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他。一個月后,他還真的找到了一條排遣的好辦法:每天傍晚下工后,他稍事休息,飯也不吃,臉也不洗就跑出去了,可真出去了他才發現不但沒事可做,還沒什么地方可去。無奈之下,他只好在周圍的市場轉悠來轉悠去,不時和一些小商小販攀談閑聊幾句。轉的多了,和別人聊得多了,他的心里仿佛明白了點什么,可真要靜下心來細細想一想又什么也不清楚,就這樣迷迷糊糊的過了大半年。工程結束了,看著同伴拿著領到的工資,滿臉笑容的點來點去,高興極了,他卻拿著東算西算、扣來扣去僅剩的幾百塊錢,怎么也高興不起來。</p><p> 天冷了,在外奔波了大半年的伙伴都陸續返回了家,窩在家里無所事事,整天猜拳行令,單等來年再次出去。小亮雖也無事可做,但他并不這樣,他想的最多的是“我該怎么辦?”是呀,他該怎么辦呢?沒人能回答他。</p><p> 轉眼就又到了春天,伙伴們開始蠢蠢欲動,三兩一伙的開始背起鋪蓋卷兒出門了,他自己還沒想明白自己該怎辦,心里確實有些焦急。一晃又大半年過去了,一個養家糊口的大男人,總窩在家里無所事事,他再也坐不住了,他想總得有事做才行呀。陳小良告訴我們說:“有一天,我正端著碗吃飯,突然覺得腦子亮了一下,想到什么就先做什么,來個‘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倒不失一個沒辦法中的好辦法。”于是,他梳理了一下這半年來自己的想法,發現又一個想法還很不錯,他覺得先從油條入手就很好,因為油條不但人人愛吃,在農村又經常買不到吃不上,更主要的是它簡單易學,容易上手,最關鍵的投資少見效快,適合他這種一無所有的人來做。</p><p> “說干就干正是我陳小亮的處事風格”小亮把拇指和食指做成一個“八”字形,上下揉著下頜說。</p><p> 他在村上借了輛摩托車,一抬腿來縣里拉了兩袋面一大壺油,還特地去副食店買了兩大包油條精,回家支起了大鍋,自己獨個邊做邊琢磨起炸油條來了。看似簡單的炸油條,其實要做好并不那么簡單,幾天來,全家人一天三頓也吃不完他做的拿不出手的油條,最后不得不發動親戚朋友都來吃油條,油條吃多了自然就會炸了。沒想到的是一月下來,竟比他一年的打工收入還要多。</p><p> 小亮笑了,笑他這“騎驢看唱本”的好辦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苦心孤詣求發展</b></p><p><br></p><p> 一年后,正當小亮重新審視他的油條生意時,他迎回了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的新娘。</p><p> 新婚后的第一春節剛過,妻子還沉浸在節日和新婚的雙重喜悅之中,陳小亮突然不見了,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家人雖然急得團團轉,但最想不通的還是他新過門的妻子,夜深人靜時她思來想去的開始瞎琢磨起來。</p><p> 一個月后,小亮回來了,在家人的擔心變成責備中,他卻輕描淡寫地說了句:“我去河南林縣學磨豆腐了。”在他看來,油條生意再好,單靠它很難撐起他的夢想,因為他對他所生活的農村再熟悉不過了,農村居住分散,難以形成一個較集中的市場,更何況農村購買力低下,主動性差,如果送上門還有可能買點,讓他們跑路來買那是絕不可能的,所以他又有了一個新的想法。回家后,經過緊張的籌備,豆腐正式開磨了。一到晚上,全家人一齊上陣,和面的和面,拐磨的拐磨,燒火的燒火,第二天早上,小亮挑起貨擔,一頭豆腐一頭油條,開始走村串巷的兜售他的豆腐和油條,開始還不好意思吆喝,沒幾天他就吆喝得山響。</p><p> 你還不要說,走村串巷的貨郎擔生意還真是意想不到的好,有時一擔一會兒就完了,還得回來擔好幾回。小亮說:“做生意也是個感情活兒,遇到錢不夠的我就有多少算多少,還有就是一些孤寡老人,我定時給他們送上門,開始他們都不要,還說不喜歡吃,我知道他們不是不喜歡吃,而是沒錢吃不起,我就不用他們付錢,時間一長,我們就成了親戚,隔三差五他們還會送我一些山貨。”幾年下來,還真為他挑回了可觀的經濟收益。</p><p> 生性就不安分的陳小亮,又開始思謀自己下一步該怎么辦了。</p><p> 2002年春暖花開時節,小亮的心情隨著他的再次決定也像這春天一樣明媚,他把家里僅有的5萬元全部拿出來不說,還背了10多萬元的債,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施工,建起了容納15000多只雞的雞舍,此時恰好又趕上了國家的好政策,政府支持了他10000只雞苗,就這樣他的養雞場就算是辦起來了。可從沒背過債的他,現在可謂“壓力山大”,他不敢有絲毫的大意,生怕有什么閃失,妻子和出生不久的女兒隨他一起在雞場安了家。他只有每天看著“咕咕”叫的小雞,心里才踏實,如果那天有事聽不見那片攪在一起的“咕咕”聲,他的心里就發慌。看著一天天長大的小雞,別提他們一家心里多高興了!</p><p> “想著容易辦起來難呀!”他又這樣說,在座的我們有同感的點著頭,算是對他的回應。</p><p> 沒高興幾天,突然有一天早上,他發現所有的小雞都擠在雞舍的角落,只是“咕咕”叫著,不吃不喝。此情此景讓他一下子懵了,感覺自己也像小雞一樣食不甘味。他二話沒說,急忙跑到縣畜牧局尋求幫助,說來確實應該慶幸,在技術人員的精心幫助下,總算熬過了這道難關。大字不識幾個的陳小亮經過此劫,又學了一招,沒過多久,他就抱回了一大摞關于養殖的書籍,閑暇后,就蹲在雞舍旁,聽著雞鳴啃著技術。 生活不負有心人的,幾年下來,小亮還真成了十里八鄉聞名的吃不愁穿不愁的“疙瘩戶”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誠心誠意助鄉親</b></p><p><br></p><p> 陳小亮停下呷了口茶水,緩緩地帶著諸多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我一直有一個難言的心結。”</p><p> 他接著說:“我一看到鄉親們‘雞刨食’似的辛苦一年,也沒多少收獲,心里就特別難受,總想能為他們做點什么。”</p><p> 2006年一開春,陳小亮就做一個讓所有人吃驚的決定,也正是這個決定改變了他人生的故有軌跡。他不顧家人反對,用養雞攢下的6萬元,一次性買下了喬家后1500畝荒山,開始做起了他的荒山夢。其實誰都明白他心里的那個小九九,可誰也沒有點破。山買下了,這僅僅是個開始,他不得不再籌集8萬多元,連賒帶購回了連翹苗30000株、核桃樹苗4000株、山桃苗10000株和化肥5噸,每天每人100元工資雇用了10位村民,念起了他的荒山生意經了。每到下工時,小亮不管多忙,都會準時站在門口,給收工回來的十位雇工發工資,他看到領到工資的村民滿臉笑容,心里既有一種不可言說的踏實,還有掩蓋在踏實下拱動的不安,他知道踏實是來自于自己總算能為家鄉淳樸而善良的村民盡一點微薄之力,不安是自己這債臺高筑的荒山夢到底能做多久?</p><p> “嘿、嘿——嘿”故事到此小良笑了,笑聲拉得很長,我們聽出了笑聲里的自豪,和自豪中摻雜的那份不安。他說:“我做的是林下經濟生意。”聽到這個陌生的詞兒,自己確實感到了孤陋寡聞,打斷小良的話好奇的問:“什么是林下經濟?”他笑了笑說:“林下經濟說白了就是山上種樹,樹下種中小藥材等經濟作物。”</p><p> 他抬起粗大厚實的手,掃了掃頭上的短發繼續說:“愁人的事總是不斷,當下最愁人的是手里有了藥材卻沒銷路。”</p><p> 陳小亮知道他的當務之急就是必須解決銷路,他東湊西借的籌集了點路費,決定出去跑跑市場碰碰運氣。他首先來到河北的安國,從沒出過遠門的他,突然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幾乎分不出東南西北,但他有一個信念就是只要自己還有一張嘴或者有足夠的錢就什么也不怕的。對他來說足夠的錢談不上,就只剩鼻子下這張能說會道的嘴了。出門在外店不敢住,他隨便找個避風的地方一蹲一夜就過去了;飯不能不吃,可又不敢多吃,一碗熱水泡兩包方便面湊合過一頓算一頓,唯一讓他上心的就是這藥材市場了,他每天什么也不做,就是在市場里轉,和人閑聊,但他從來不敢多說關于藥材的事,一來二去還真認識了一個人,他叫胡萬里。 十天半個月也沒轉出一點收獲,小亮只好放棄安國,南下來到了安徽亳州,“故伎重演”,直到盤纏花盡,才悻悻而歸。 回家后,他不敢和任何人提起跑市場這件事,家人看著他那張整日愁眉不展的臉,也不敢多問,這件事好像就這樣不聲不響的過去了。</p><p> 沒想到的是兩個月后,河北安國的胡萬里竟獨自尋上門來,他什么也沒說就住下了。小亮不知道這胡萬里到底演的是哪一曲,葫蘆里賣的什么藥,萬里沒說,小良也沒問,就這樣一住就是一年多。</p><p> 2009年雪融春開,萬物復蘇,小亮就開始忙活起來,想找幾個人把頭年養下的黨參苗下地,萬沒想到的是他跑遍了整個村莊,大多推脫有事不愿去,當時只有王增平、王志勤、王雙賢和王支錄四戶村民勉強同意領苗栽種,父親知道后說了句:“他們不是不愿意,是和你一樣心里沒底呀!”作為父親他知道自己責任。黨參苗種完的當天,小亮一分不欠地把工資發到了他們手中。</p><p> “再難,我也不會欠他們的工資。”這擲地有聲的話語中不知包含有多少辛酸。</p><p> 經歷了這場變故,小亮認識到僅憑單打獨斗是難成氣候的。當年8月份,為了擴大經營規模,真正做到帶動全村脫貧致富奔小康,他成立了“平順縣天脊鳳種養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當初栽種黨參苗的那5戶村民加入成了合作社社員。</p><p> “我很感激他們,是他們在關鍵時刻給了我勇氣和信心。”小亮的故事里出現最多的就是這種感恩。</p><p> 到了第二年春天境況就不一樣了,參與的農戶多了,種植的面積大了,不但種植有黨參,還有連翹、黃芪、柴胡等中小藥材。</p><p> 大面積種植中藥材占去了大量資金后,收購回的一車黨參也壓在了手里,資金成了一個大問題。屋漏偏遭連陰雨,住了一年多的胡萬里,此時提出要要這車黨參,還是先賒后付款,一年的情誼加上急于回收資金,他不顧妻子和家人的反對,就讓他先拉去了,結果真的一去杳無音信。陳小亮的“林下經濟”夢也因此按下了暫停鍵。</p><p> 坐在一旁的妻子再也忍不住了,說:“他就是個傻子。”胡萬國杳無音信后,他的“林下經濟”就做不下去了,當時恰好寺頭在修路,小亮利用多年攢下的人脈,承包了全線的路沿石的鋪裝工程。泥里水里的一年多的鋪路工程完工后,他手里又有了幾個閑錢。</p><p> “他手里就不能有錢。”妻子秀玲笑著如此說。他又續起了他的“林下經濟”夢了。</p><p> “說來也怪,自從胡萬里一分沒掏拉走一車黨參后,四川蜀中中藥廠、長治三寶制藥廠等多家制藥廠先后來我這里看貨下單,我們有幸成了他們的原材料基地。”說這話時,小亮笑得合不攏嘴。</p><p> 秀玲也笑著說“你別說,小亮還真是傻人有傻福。”</p><p> 2009年正月十五,王秀玲和家人到東寺頭村看社火表演,剛進村口,遠遠就看見一群孩子,一邊起哄一邊追趕著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半大孩子,王秀玲立即趕上去幫他解圍。當他們看完表演返回時,那個半大孩子依然站在村口,寒風中呆頭呆腦的瑟瑟發抖,王秀玲不忍心看下去,就隨手把提的那捆準備送給父母的油條遞給了他,他遲疑地伸出手,怯怯看著秀玲,慢慢的接了過去,呆滯的目光里含著的淚花,眉毛稍稍揚了一下,就蹲在路邊大口地吃了起來。</p><p> 王秀玲一邊笑,一邊蹲下給我們續滿茶,說:“我傻,小亮更傻,沒過幾天他去寺頭辦事,竟把那個半大孩子給我帶回家來了。”她在說“那個半大孩子”時,遲疑了一下,想了想,我們心知肚明的相視笑了,秀玲不忍叫他“傻子”我們更不愿意。小亮把他一帶進家,可就忙壞了正在吃飯的秀玲,她放下碗先去給他找來衣服,又給他盛洗漱的熱水,還勸說丈夫幫洗了臉理了發,秀玲又跑出去收拾好隔壁一間小窯洞讓他住下。至此,他們家就正式添了一名新成員,同吃同住,其樂融融。好長時間秀玲才知道那個可憐的半大孩子叫王志紅,是個二級殘障,家在東山上,常年沒人管。他們知道的越多就越照顧的周全,他們兩口子一有時間,教他一些簡單的農活,好讓他學會自理,以后能獨自生活下去,一晃九年過去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忘初心擔使命</b></p><p><br></p><p>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p><p> 2014年,門樓村村委選舉現場,一片吵吵嚷嚷,陳小亮一言不發躲在人群后邊。投票結束了,他竟高票當選門樓村村委主任,這似乎在情理之中,又好像在意料之外,不管怎么說村主任這頂“官帽”戴在了他頭上。</p><p> “這是一個舞臺,更多的是一份責任。”小亮的話一語中的。自此,如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成了他日思夜考的大問題。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時常讓他不敢有絲毫喘息的機會,白天跑項目爭取資金,晚上拖著疲憊的身軀經營他的“林下經濟”和中藥材加工廠。2015年,在他和村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修通并鋪裝了困繞幾代村民出行的1.5公里進村路。2016年爭取上級資金160萬元,完成打壩造地80畝。2017年為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充分利用國家扶貧優惠政策,爭取資金1700余萬元,經過可行性論證,實施整村移民搬遷,2019年,籌集資金70多萬元,和西溝飲料廠聯合建起800平方米的冷庫。</p><p> 小亮還告訴我們說:“不要看我不識幾個字,如今我也玩起了電商,就在今年的“雙11”,我們一天賣出了2000多斤潞黨參,銷售收入達40000多元。”“我們的天脊鳳種養專業合作社如今已有88戶社員,其中就有73戶是貧困戶,他們也像城里上班族一樣上班領工資。”他停了停,喝了杯水,接著說:“就在你們來的今天下午,我這里還有寺頭的楊李珍、李丑風、李有風、秦三毛等在上工,臨走時我親手把工資發到他們手里,看著他們笑得嘴都合不攏了。忙時,我這里有60多名村民上工,閑時也有20多名。”</p><p> 說到這里他真的有些激動了,聲音不但高了八度,手勢動作也多起來了“扶貧優惠政策文件沒有溫度,但我們要帶著感情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的,讓老百姓真正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我們一定要做好這個二傳手,因為它太重要了。”</p><p> 我們聽著小良如此真摯感人的話,連我們這些自認為有知識的人都感到了溫暖和感動,還有什么理由不相信由千萬扶貧干部用真情鋪就的脫貧奔小康之路呢?我們眼前一片光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沐川县|
合阳县|
明溪县|
资溪县|
延吉市|
启东市|
城固县|
盘锦市|
醴陵市|
牟定县|
英德市|
永年县|
昔阳县|
长葛市|
同心县|
奉新县|
贵定县|
朝阳区|
海门市|
克什克腾旗|
西安市|
二手房|
渭源县|
高雄市|
焉耆|
土默特右旗|
康马县|
盖州市|
托里县|
镇原县|
荆州市|
中牟县|
福清市|
三门县|
新干县|
齐齐哈尔市|
铁力市|
姜堰市|
靖西县|
莒南县|
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