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冶底村位于澤州縣西南十公里處的山坳里,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近3000年歷史。冶底交通便利,西漢時期這里是一個重要的驛站,飯店、旅店、雜貨店、打鐵鋪、當鋪等商業、手工業十分發達。由于冶底村四周蘊藏豐富的鐵礦, 冶煉成了這里的主導產業,因村莊在上頭,底下搞冶煉,村子便叫做“冶底”。</p> <p> 歲月的變遷,房屋的破敗,但講究且精美的木雕、瓦雕、磚雕、石雕在向人們訴說著當年的輝煌。</p> <p> 因為疫情,村子里的許多大院都關門閉戶,我們只去了村子西邊的澤州岱廟。廟宇不大,分為上下兩院,林蔭拱翠,環境幽美。</p> <p> 門前兩只石獅引人矚目,據介紹它們修建于清乾隆21年,高一丈一尺,石獅的前臂在特殊年代被砸毀,但仍然穩如磐石,威風凜凜,氣勢不減,仿佛要騰飛一般,更給人以震撼之感,被譽為“東方維納獅”。</p> <p> 廟的西側有一株高大的銀杏樹,它高25.4米,直徑3.25米,經有關部門測算樹齡已達6200年,堪稱“銀杏王”。據說當年秦始皇從咸陽去泰山祭天,每路過此處(冶底是古清化一大道上的重要關鎮之一)便會焚香祭拜神樹,后在此修建岱廟。這里是泰山岱廟之外唯一被稱為“岱廟”的廟宇。</p> <p> 在下院魚沼池后面竟然有一小片竹林,在這樣一個偏遠的小廟里看到竹林,瞬間對它刮目相看。</p> <p> 這兩株柏樹都是出土杈分兩干,長至一米有余后合并主干,挺直而上,在樹干下部形成“人”字形,顧稱為“人字柏”,又稱為“雌雄柏”、“比肩柏”。關于這兩株樹有傳說故事,現在來到岱廟的有情人都會從人字柏的樹杈中拱拱轉轉,或者系上一條心愿帶,期盼夫妻恩愛,百年好合,同心同德,相伴一生。</p> <p> 天齊殿前石柱記載北宋三年重修天齊殿,這是岱廟歷史的最早文字記錄。</p> <p> 金代舞樓,為平面正方形結構,四根砂石柱撐起一個飛檐挑角的十字歇山屋蓋,整個樓不用一根鐵釘,為八卦形木構架,古雅空靈的舞樓是岱廟一奇。</p> <p> 現在的冶底村已不復往日的繁華,許多年輕人都已搬到城里,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了。</p> <p> 走馬觀花,匆匆一過,來不及細品冶底的古韻,但值此一瞥,便已看到老百姓生活中點點滴滴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只是很可惜很多都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悟县|
德格县|
乌兰察布市|
水城县|
沿河|
田阳县|
淄博市|
林州市|
余姚市|
博白县|
南汇区|
兴仁县|
集安市|
南溪县|
繁峙县|
渑池县|
宜良县|
丰台区|
阿尔山市|
洱源县|
晋宁县|
商水县|
北海市|
偏关县|
红桥区|
游戏|
关岭|
博兴县|
西华县|
莱阳市|
海林市|
沙坪坝区|
上饶县|
长白|
合作市|
正蓝旗|
贡山|
文化|
府谷县|
博野县|
绥芬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