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br></p><p>(01)明代木刻本《醫宗必讀》一冊</p><p><br></p><p>珍稀明本!《醫宗必讀》一冊,卷三。超大開本,內容多,一厚本。明代印制,竹紙,木刻本,印制精美,字大疏朗,字體漂亮,墨色均勻,漆黑曜目,盡顯明本書之美。該書作者是明代著名醫學宗師李中梓。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號念莪,明末華亭(今江蘇松江)人。為明末一大醫家,—生對中醫理論研究十分重視,兼取眾家之長。其論述醫理,頗能深入淺出。所著諸書,多能通俗易懂,在中醫學的普及方面作出較大貢獻。著有《內經知要》、《醫宗必讀》、《本草通玄》、《傷寒括要》、《刪補頤生微論》、《診家正眼》、《病機沙篆》等。 </p><p>該書歷經四五百年傳世,保存完整不缺頁,內容完好,因年代久遠,書邊緣有風化磨損,明本珍罕,能有這品相已屬好品。</p> <p><br></p><p><br></p><p>(02)清代木刻本《時方妙用》一套</p><p><br></p><p>醫方重器!治療各種疾病,大量對癥良方。《時方妙用》一套,兩冊四卷全,內容多,兩厚本。清代嘉慶時期印制,竹紙,木刻本,印制精。《時方妙用》,綜合性醫書。四卷。清·陳修園撰刊于1803年。作者列述以內科雜病為主,兼及婦科、眼科等多種常見病癥,重點介紹這些病癥的常用方。全書首論四診,后分門別類各以病證為主,配以主治方劑和加減用法。全書敘述簡明,選方實用,影響很大。 該書先敘臨床望、聞、問、切四診要點,后在充分總結歷代醫家和作者本人臨證經驗的基礎上,就中風、噎膈、消渴(糖尿病)、腳氣等42種臨床常見病證的病因病機、證候、治法方藥等進行了闡發。</p><p>該書保存完整,內容完好,上冊有蟲蛀,加襯有修,下冊品相漂亮。尺寸:21.6X12.3X2.5厘米</p> <p><br></p><p><br></p><p>(03)木板印刷,里面都是中藥的內容,2本核定,特厚實。</p> <p><br></p><p><br></p><p>(04)民國醫書《溫病條辨》卷4-6(一冊)</p> <p><br></p><p>(05)晚清民國石印本《傷寒論集注》兩冊</p><p>中醫圣典,名醫闡釋,御醫加批!《傷寒論集注》兩冊,卷三、四,卷五、六,各一冊。內容多,兩厚本。原書三冊六卷一套,上冊佚,今存兩冊。晚清民國時期印制,竹紙,石印本,印制精美。《傷寒論集注》為明清著名醫家張志聰撰著,御醫陳蓮舫加批,內容主講中醫內科疾病的治療。張氏主張“維護舊論”,反對“錯簡重訂”,首著《傷寒論宗印》,次著《傷寒論綱目》,晚年為“俾后之學者,因證而知氣候之出入,因治而識經脈之循行,庶正路可由,不入旁門家伎矣”,遂潛心著書《傷寒論集注》。 《傷寒論集注》一書尊成無己、張卿子兩家,刪去《傷寒例》,首列六經正文,次列《霍亂》、《陰陽易》、《差后勞復》、《痙濕喝》、《汗吐下后》諸篇,末列《辨脈》、《平脈》。匯節分章,用運氣學闡釋六經病機。張氏對《傷寒》原文前后互參,總結注疏,令人一目了然。</p><p>該書保存完整,品相佳,邊緣有輕微磨損。尺寸:19.5X13X1.7厘米</p> <p><br></p><p>(06)民國醫書《中西合纂外科大全》存1冊,有污痕傷損,前有部分頁面一邊小殘。</p> <p>(07)清代木刻本《醫宗金鑑》外科一冊</p><p>御纂官版,大量神效良方!《醫宗金鑑》外科一冊,卷八十,一厚本。清代印制,竹紙,木刻本,內有眾多插圖。該書是清代乾隆時期御纂官版的醫學巨著《醫宗金鑑》糸列醫書中的外科部分內容,本冊主講舌部、喉部、胸乳部各種外科疾病的治療,內有大量對癥良方。該書保存完整,品相佳,書皮及邊緣有輕微磨損。尺寸:18.6X12.5X1.2厘米</p> <p>(08)清代木刻本《醫宗金鑑》外科一冊</p><p>御纂官版,大量神效良方!《醫宗金鑑》外科一冊,卷八十,一厚本。清代印制,竹紙,木刻本,內有眾多插圖。該書是清代乾隆時期御纂官版的醫學巨著《醫宗金鑑》糸列醫書中的外科部分內容,本冊主講舌部、喉部、胸乳部各種外科疾病的治療,內有大量對癥良方。該書保存完整,品相佳,書皮及邊緣有輕微磨損。尺寸:18.6X12.5X1.2厘米</p> <p><br></p><p>(09)清代木刻醫書《醫方集解》卷二,有曬痕污痕小傷損。</p> <p><br></p><p>(010)清代木刻醫書《景岳全書》存1冊,重加封底,有污痕小損,尾多頁1角小殘。</p> <p><br></p><p><br></p><p>(011)清代中期的,開頭有名醫朱筆,特厚實,木板印刷,</p> <p><br></p><p>(012)清代木刻醫書《幼科鐵鏡》存1冊,有微蟲蛀污痕小傷損。</p> <p><br></p><p>(013)清末民初《本草問答》全本,重加封面。</p> <p><br></p><p>(014)清末民初醫書《傷寒雜病論義疏》存1冊,重加封面底,有微蟲蛀污痕傷損,首稍重,前缺1頁,尾小缺頁,印刷精良。</p> <p>(015)三本核定老醫書,民國時期。</p> <p>(016)??本草綱目醫書老印刷,海外回流。??</p><p>y277本草綱目醫書(印刷)</p> <p><br></p><p>(017)民國醫書,此冊內容為《保嬰要旨》《外科證治全生》《引痘略》《溫熱條辨》,有微蟲蛀污痕小傷損。</p> <p>(018)一本帶圖的民國老醫書,古方無數。</p><p><br></p> <p><br></p><p>(019)二本合訂的民國老醫書,紙質油光,醫方無數。</p> <p><br></p><p>(020)民國醫書《御纂醫宗金鑒》卷46-50(一冊),與婦幼科相關,有蟲蛀污痕傷損,內容完整無損。</p> <p>(021)民國醫書。</p><p><br></p><p>民國醫書《外科心法》卷1.-7(一冊),有曬痕傷損,下邊鼠咬稍有殘字,內容完整。醫方無數,難得好書。</p> <p>(022)民國醫書《葉氏醫案存真》卷1-3,缺封面底,前缺1面,尾小缺頁,存污痕傷損,鼠損下邊,內容沒有大的損傷。醫方無數,難得好書。</p> <p>(023)民國醫書。</p><p>民國醫書《一盤珠全集》卷2-10(應為合訂本),有曬痕污痕小傷損,醫方眾多,是難得好醫書。</p> <p>(024)民國醫書。</p><p>民國醫書《御纂醫宗金鑒》卷7-8(一冊),有曬痕污痕小傷損。</p> <p>(025)清代石印本《醫宗金鑑》內科兩本</p><p>御纂名著,中醫精髓,大量插圖,大量醫訣良方!《醫宗金鑑》內科兩本,卷五十九至卷六十八,共十卷。清代印制,竹紙,石印本,印制精美,內有大量精美插圖。該書是清代乾隆時期御纂官版的醫學巨著《醫宗金鑑》糸列醫書中的內科部分內容,主講中醫內科各種疾病的治療,本書兩冊內容有經胳穴位、針灸、痘疹、眼科等內容,內有大量醫訣良方。該書保存完整,品相佳。尺寸:19.7X13.2X1.1厘米</p> <p><br></p><p>(026)清木刻醫書《醫方藥性》卷8-9(一冊),有污痕傷損,邊角小殘字基本無損。</p> <p>(027)清木刻醫書《辨證奇聞》卷6-7(一冊),有污痕小傷,前數頁1角小損。</p> <p>(028)民國1947年手抄中草藥《秘傳仙方》彩色復印本</p><p>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1949年),,民國政府舊書,,醫書/藥書,,散頁訂裝,,24開,,,</p><p>簡介:這是一本民國期間流傳在客家地區,口授相傳,手抄中草藥秘方偏方,《秘傳仙方》,經多人珍藏,共17頁34面,癥狀,偏方多,不可多得民俗民間醫學珍本,書法好。10.5cmx14cm。</p> <p>(029)幾十年手抄《醫學三字經》(71年),寫79面,真乃醫學及書法珍品。</p> <p>清代順治成套的22本古醫書</p> <p> 后記</p><p> 風塵的歷史,帶無數志士先哲醫圣隨風而去。《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傷寒論》恰似灑落在華夏大地上金光,照耀中華五千年中醫養生文化璀璨生輝。清代、民國時期不乏有許多醫圣,他們心懷“濟世蒼生”的理想,將一部部醫學著作留傳后世。在這跨越百年多歲月里,我們再重新找回先人遺留醫學著作,真如大海撈針艱難,不是珍寶勝似珍寶。本人愛好醫學無從談起,只是偶爾玩玩收藏,花費20多年時間收藏了塵土滿面、衣衫僂僂的清代、民國時期古醫書達幾十本。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蔓延,給人類健康生活帶來空前災難。中國湖北武漢成了疫情的重災區,牽動了黨中央,牽動了全中國十四億人的心。黨中央一聲令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一場人類與病毒戰斗在全國、全世界打響,西醫與中醫相結合的醫療救治手段,使得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戰斗中,取得了重大勝利成果。特別中醫在抗擊疫情戰斗中發揮的作用,為人所知、為人所贊。</p><p> 因此,我現將多年收藏的古中醫書“亮嗮”出來,希望有識之士能夠把這些古醫書認領回家,將中華五千年中醫養生文化予以發揚光大、造福人類。</p><p> 有意者,聯系(微信同號)18992286866(非誠勿擾)。</p><p><br></p><p>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津市|
遂川县|
南丰县|
绥化市|
永泰县|
溧水县|
寿阳县|
嘉禾县|
东辽县|
惠安县|
兴海县|
沂南县|
岑溪市|
镇坪县|
漳浦县|
南汇区|
荆门市|
冷水江市|
广河县|
酉阳|
闻喜县|
阿拉善左旗|
高尔夫|
正镶白旗|
南通市|
视频|
林甸县|
建宁县|
南和县|
城市|
威信县|
中西区|
志丹县|
大荔县|
墨竹工卡县|
多伦县|
根河市|
综艺|
博白县|
潜江市|
曲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