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今天張老師又派人特意送來了她家的龍門野蘭茶,我迫不及待的燒水擺杯,怡然的看著細嫩的茶葉在青瓷杯中曼妙的升降沉浮,隨著茶汁漸漸變濃,一股厚郁而又清新的幽香便在四周彌散開來,輕輕一嗅就沁入了心脾,每一個細胞仿佛都感覺無比的舒坦貼切,輕呷一口芬芳四溢唇齒留香,我想這就是張老師親手采摘的春天的味道!</h1> <h1> 張老師家的茶山位于北山山脈的龍門尖附近,避暑勝地龍門飛瀑就在茶山腳下。茶山海拔近千米,春天云騰霧繞,冬日白雪皚皚,四周植被極為豐富,松濤翻滾,秀竹搖曳,蕙蘭吐幽,杜鵑映坡,特殊的地理小環境造就了特殊的茶葉品質。</h1> <h1> 張老師為人隨和,但是對于食品食材的要求近乎苛刻,那就是對原生態的極致追求。所以她家的茶葉不施肥不打藥,只做稍微的修剪,讓茶樹近乎原始的自然生長,吸天地日月之精華,納山川河流之靈氣,成就了別具一格不可多得的珍品。</h1> <h1> 春早人勤,驚蟄的一聲驚雷還在耳邊滾響,鵝黃色茶葉嫩芽剛剛吐出,張老師就組織村姑上山采摘了。隨著村姑靈巧的雙手在茶枝間來回穿梭上翻下壓,米粒般大小的一葉一芽就采摘入竹簍。裝茶青的竹簍竹籃竹筐,烘焙用的竹篇和盛新茶的竹碗,都是張老師親自設計并請有多年經驗的篾匠師傅精心編制的,可見張老師喜茶愛茶的程度非同一般。按張老師話的意思,用最原始的工具和最古老的工藝,才對得起綠野仙蹤般的山珍。</h1> <h1> 茶山土墻瓦屋的門前,豎起一段粗大的松木原木當茶幾,剛剛烘焙好的茶葉散發出似蘭非蘭似梅非梅的獨特香氣。舀一瓢汩汩而流叮咚作響的山澗春水,用竹片當柴火,選一胎白壁薄的瓷杯,原始卻又不失優雅。龍門野蘭茶湯色橙亮濃郁,而綠茶的湯色則青翠的如春天的原野。手端茶杯,聽山風穿林,看薄霧籠紗,神仙日子也不過如此飄逸而已。</h1> <h1> 張老師愛茶愛山愛茶山,用她的話說就是一到茶山就神清氣爽,滿坡的翠綠猶如她善良的心靈。今年的茶山儼然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可親可愛的張老師共接待了親朋好友的二百多位小朋友前來茶園體驗生活。</h1> <h1> 其實這茶的品德正如張老師其人,大氣而不失低調,平和而兼具睿智。原先我和張老師并無交集,我們的認識和交往得因于一項共同的愛好~~轉山。張老師和她的陳先生對大自然有著非常的熱愛和虔誠的敬畏,忙里偷閑的經常要去深山密林轉轉。陳先生和我愛人是同學,而我也是一個轉山客,喜歡去古道追風竹林聽雨,于是我們二家就漸漸的走到了一起,在空谷冷泉邊數著四季輪回,在小道曲徑上感受寒來暑往。</h1> <h1> 張老師和陳先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不僅僅就是熱愛和敬畏,而是更有一份保護之心。每次去轉山,不光光要把自己的垃圾帶回來,而且盡可能的把別人留在山上的不可降解的垃圾也帶回來。今年疫情期間,看到繞村而過的白沙河里垃圾較多,于是組織一幫家族人員,帶領子女,硬是在河里溪邊撿了好幾天。目前她們已把這個事情兒常態化,作為每周的必備活動。</h1> <h1> 而陳先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敬畏則更上一層樓,對大自然的兼容與和諧更有獨特的見解和認識。陳先生在制冷行業的研究屬于翹楚,他的制冷產品能對標世界上最先進企業的產品,廣泛應用于美國意大利等世界上最高端的房車。最近他主持研究的一項制冷新科技,顛覆了世人對制冷的傳統認知,真正的做到了節能環保零排放,這項技術推展開來,是對世界環保節能事業的巨大貢獻。而他前幾天跟我聊起這件事,說其靈感竟然是來自大自然!</h1> <h1> 心素如簡人淡如菊,用這句話來形容她們極為貼切,跟她們交往不必帶面具,不必客套,就是那種該吃幾碗飯就吃幾碗飯、該喝幾杯酒就喝幾杯酒的隨意隨心,猶如睡在上鋪兄親姐妹的踏實和醇厚。不過我更愿意用心素如簡人醇如茶來形容她們,因為跟她們交往越久,越能感受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淡泊從容,一如茶的俏也不爭春,二如茶的醇味綿長。</h1> <h1> 人生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每個人在一生中會邂逅很多的人,不過有些人回眸一望卻早已消失在不知哪個轉角,而有的人若離若即卻能一路同行,我想,張老師和陳先生就屬于后者。</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原县|
临沧市|
日喀则市|
德阳市|
瑞金市|
呼和浩特市|
上杭县|
长子县|
鄂州市|
红安县|
昂仁县|
武宣县|
高唐县|
时尚|
米脂县|
封丘县|
灵寿县|
江西省|
祁东县|
扎囊县|
建湖县|
苏尼特左旗|
东乌珠穆沁旗|
阿克陶县|
叙永县|
延川县|
赤城县|
洮南市|
易门县|
图们市|
綦江县|
佛坪县|
兰考县|
宽城|
翁源县|
琼海市|
西和县|
霞浦县|
施秉县|
浮梁县|
丹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