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圖中的大多數女孩子都是我曾就讀的華南師范大學(舊名為華南師范學院)附中的同學。</h5> <h1><b>第一章 彼此之間</b></h1><h1><b><br></b><b>我忘記了很多關于三十八年前我是如何離開廣州的細節。那場離別已成為中國知青運動的經典場面,毋庸我去多說,各種圖片和很多當事人的回憶都很清楚地描述了整個過程。</b></h1><h1><b><br></b><b>我所能記住的就是,我在離開廣州的前一天,突然很想到關押母親的郊區九佛農場探訪她。于是,我拉著二姐,一人騎一部自行車,向著目的地出發。走到一半,二姐說她不想去了,要回家。那時,我并不知道第二天就要上船往海南島,不過,我很不愿意中途而棄,連勸帶拉終于把二姐硬扯到了九佛。</b></h1><h1><b><br></b><b>到了那里,我們遇到的尷尬更大。看到母親象犯人一樣,被帶到我們面前,二姐再也無法忍受,毫無顧忌地哭了起來。這場面,讓看押她的人員都點措手不及,會面馬上被叫停,他們把我們帶到一旁。一個負點責任的看押人員過來和我們談話,要我們端正態度。</b></h1><h1><b><br></b><b>來人竟是二姐所在中學的團委書記,此君文革前曾來我家告過狀,說二姐拒絕參加民兵訓練。新仇加上舊恨,二姐狠狠地瞪他一眼,轉身不去理他。我見狀,只好自己迎上去,聽他一番教導。他對著我說了些大道理,無非是要相信群眾、相信組織云云。他也很不客氣地說,你們姐倆在這里哭,影響很不好,希望我們要注意影響。無論他說什么,二姐連一眼都沒看他,唯我馬馬虎虎地應了他幾個諾,算是打發了這位”教育者”。</b></h1><h1><b><br></b><b>然后,母親又被叫了出來,會面繼續進行。我記得,當時,我告訴母親,二姐和我都定了要到海南島。她也沒有太強烈的反映,說了句”好好鍛煉”而已。但是,母親很小聲地叮囑我們,千萬不要失去信心,她的問題遲早要解決的。整個過程不過持續了幾十分鐘,母親就被帶走了。</b></h1><h3><b><br></b></h3><h1><b>二姐和我一出農場,飛身上車,急速地向廣州進發。天好象在下雨,我覺得二姐一直在流眼淚,我們默默地騎車,很久都沒有說一句話。我并不難過,但一種莫名其妙的憤怒在充塞著我的心,我再也不想在廣州呆下去了。這個城市帶給我的痛苦和難堪太多,幾乎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我想,還是快點出發到海南吧,到一個遠一點的地方,不要讓我再看到那些令我煩惱的事情。</b></h1><h1><b><br></b><b>我們回到家里,天已暗了下來,大姐很匆忙地告訴我們,學校來電話,說附中到海南的同學明天就要出發。我們姐妹三人潦潦草草打發了晚飯,刻不容緩地開始收拾行李。</b></h1><h1><b><br></b><b>家里沒有大人,父親不知下落,母親關在“牛欄”里,大姐成了我們的家長。在廣州這個城市里,父母除了工作之交,沒有任何親友,家里出了許多大事,只有我們幾個孩子自己擔著。如果不是在父母情況惡化前,很有先見之明地轉了些錢到大姐的銀行戶頭里,否則,我們真是連置辦行裝的錢都不知到哪里籌去。其實,我們也沒買什么。我在附中住校,被鋪、蚊帳、水桶都有;衣服也沒添置,反正也是到農村勞動,帶新衣服去反而不合適。大姐帶著我只買了些小日用品,還有一些零食,最奢侈的是為我買了一鐵罐奶油蘇打餅干,那圓圓的小餅顏色黃澄澄的,很是誘人。學校很早就告訴我們要做好準備,待命出發,所以該帶的東西早就買好了。現在,說要走,不過是要把東西放進箱子里而已。</b></h1><h1><b><br></b><b>很多年前,母親給我買過一個皮箱子,質量很差,實際上是涂了漆的紙皮箱。我把所有的衣物雜品都塞進那只舊箱子,再將蚊帳和鋪蓋打成背包,往水桶里放了牙刷、漱口盅、毛巾、飯碗,行裝就準備完了。</b></h1><h1><b><br></b><b>第二天大清早,天色陰沉,但我的情緒還好,那種自我放逐的欲望還使我有幾分興奮。兩個姐姐和我,提著我那幾件扎得松松垮垮的行李,出了門。到了廣州市太古倉客運碼頭(洲頭咀碼頭)我微微感到吃驚,人很多,場面出乎意外的熱鬧。每個要走的人都有數量可觀的送客,除了家人,還有同學和朋友。</b></h1><h1><b><br></b><b>看到不少人都亮出家伙照相,大姐說聲:糟糕,忘了拿照相機。我反而不在意。這么匆匆忙忙地離別廣州,我實在無法發思考更多,只盼望著快快結束這個過程。與別人相比,送我的人很少,因為,我的很多同學好友都要與我同一條船到海南去,而家中只有兩個姐姐。</b></h1><h1><b><br></b><b>想到要和兩位姐姐分手,我還是生出幾絲愁緒,不由地握住她們的手。三姐妹手握手走在送行的人群中,有點顯眼,幾位我似識非識的附中男同學,經過我們身邊都好奇地回頭看我們。后來,由于行李沒扎好,我行李箱子的蓋竟散開了,我們姐妹三個七手八腳又將箱子重新合起來,想辦法再扎好。經過這一陣忙亂,反而把我的那幾分離愁竟沖淡了,直到上船,我還在擔心箱子會不會再散開。</b></h1><h1><b><br></b><b>離開廣州的時候,我快滿十八歲了。我做夢都沒有想到,以后的人生要發生如此多的曲折和艱難。</b></h1><h1><b><br></b><b>以后的事,我都記不十分清楚了。我記得船開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擁到甲板上向親友們揮手再見。開始,我打心眼里笑這些同學太柔情。后來,我卻忍不住跑到甲板上,擠在其他同學背后,想找兩個姐姐,卻看到站在彼岸邊上的記者們不斷地朝著前排的女同學們拍照。熱鬧了一陣,船走遠了,記者們也放下了手中攝影機。我很快就回到了房間,和同一房間的女同學們聊上天了。</b></h1><h1><b><br></b><b>我當時真是很興奮。因為是第一次離開家人,要到一個很遠的地方生活。我很高興地打開了餅干罐,請同行的女孩子們分享,別的人也拿出自己帶的零食,所以,在船上,我們的嘴幾乎沒有停過。</b></h1><h1><b><br></b></h1><h1><b>整個紅衛輪,到處充盈著青春的氣息。</b><b>我在船上遇到一個老海員,他笑瞇瞇地對我們說,第一次離開家,看把你們樂的。說畢,他表情復雜,欲言又止,嘆了口氣說,就不想爸爸媽媽了?!我看著這位慈眉善目的海員老伯,心情有點復雜起來,然而,少年壯志不言愁,我挽著其他女孩子的手,向他揮揮手,離開了,我很快就忘記了老伯伯的嘆息。</b></h1><h1><b><br></b><b>我再次回到船鉉,回頭北望廣州,這個城市已經離我很遠了。那時,我遙想將來,還是很樂觀的,海南再不好,總比天天見到那些兇神惡煞盯著我們不放的機關“革命群眾”要好。我的家早就不成家了,父母都被關押,已經工作的大姐對我和二姐也是心不在焉,后來我才知道此時她已和姐夫在悄悄地談戀愛。我唯一的寄托就是離開,與附中的同學們結伴到海南去。我就這樣離開了此岸--廣州,向一個陌生的彼岸--海南島進發。</b></h1> <h5>兩位姐姐與我分手前的留影紀念。那時,我很不高興,面對鏡頭,全無笑容。</h5> <h5>離開廣州的城市青年向自己成長的地方和親人揮手告別。</h5> <h5>離別廣州前與同校的同學們合影留念,圖中的女孩子們全部都到了海南橡膠農場接受再教育。</h5> <h1><b>次日醒來,大家都嚷著,說到海口市的秀英港了。哇,秀英,一個港口能以女人名字命名,令我禁不住開始想入非非。我記得,好象那天的天氣很好,其他都忘了。</b></h1><h1><b><br></b><b>當晚,我們被送到海口市的一個大禮堂里開歡迎大會。歡迎會的秩序很不好,噓聲很多。代表廣州知青發言是一位附中高中的男生,我們都不喜歡他那吊得高高的嗓音,還有不著邊際的豪言壯語,加上我們與他所屬的紅衛兵群眾組織派別不同,趁著人多雜亂,我們痛快地發出了好多的噓聲和笑聲。發言之后,照例是宣傳隊的演出,場面就更熱鬧了。這叫什么呀!當我們看到那些不入流的舞蹈表演,口音很重的普通話朗誦,全都笑翻了。海南人就是土,這就是我對海南的最初印象。</b></h1><h1><b><br></b><b>我們在海口市住了幾天,就要坐著大卡車分赴各個國營農場。為了將原來學生已形成的派別小團體打散,軍訓團和工宣隊對分配方案進行了精心策劃,力求去每一個的農場的學生都要包括各路人馬,但人數卻要保持平衡,不多又不能少。甚至,連班別、年級都要打亂。去每個農場的同學,從初一到高三都有。我所在班級的同學大概被分在兩個農場里。我在分配方案下來之前,就聽到了風聲。為了能和自己要好的同學同去一個農場,我和同班的好朋友小藝找到軍訓團派到我們班的譚排長,求他網開一面,讓我倆不分開。結果,他真的幫了我們的忙,我和好友如愿以償。那些比較老實的同學基本上都是隨著學校的統一方案,搭配著到了各個農場。</b></h1><h1><b><br></b><b>想到馬上就要和相處了多年的同學們分手,我感到很不舍,在文革中,我和同班的三個女同學結成了一個小辯子寫作小組,寫了很多大塊頭文章,然而四個小辯子卻被分配在兩個不同的農場,令人非常難過。</b></h1><h1><b><br></b><b>三十多年后,我聽說,有的同學在分手之際,就比我要有大將風度。一位在文革中風頭很足的紅衛兵宣傳隊員,很瀟灑地向其他男生揮揮手說,咱們北京人民大會堂見(據本人說,這里有誤傳的成分)。一語成孅,十一年后,是我,而不是他,真的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站在臺上,同首都幾百名大學生一起,高歌一曲。</b></h1><h1><b><br></b><b>而我在那時,真覺得自己要在海南的山溝里呆上一輩子,竟沒有難過的感覺;更沒有想到將來要離開,到北京去上大學。人與人就是很不一樣,我在那時的覺悟程度真是差遠了,天真而又可愛。</b></h1><h1><b><br></b><b>我要去的農場是海南島的中坤國營農場,以經營橡膠為住。那年十八歲的我,絲毫沒有愿望或者意識,對這個自己將要工作和生活的單位進行任何考察和研究。直至讀到一本由中坤知青編的圖片集,我才對這個中坤農場的地理和社會經濟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這是后話。</b></h1><h1><b><br></b><b>我們乘坐的卡車到了農場,大家被安置在農場的禮堂里,照例是一片吵鬧。很多人對將要和誰一塊,特別在意,卻不懂要選擇條件好一些的生活點。中坤農場將我們這百十來人分配到好幾個生活點。不料,很多人都對分配不滿意。于是,很多人忙著找學校送知青下鄉的解放軍和工宣隊員疏通,希望重新調整分配方案。農場的干部從來沒有領教過這種無政府狀態,一個表情嚴肅、個子不高的中年人突然大喝一聲:不要再吵了,你們太不象話了!霎時,我們都靜了下來。然而,禮堂馬上又陷入了嘈雜。從大城市來的革命小將,誰在乎這么一聲嚇唬。</b></h1><h1><b><br></b><b>我反倒一點不忙,因為譚排長一直跟著我們到了中坤農場,我心中有數,知道他一定會保護我和八一。果然不出所料,我和小藝被分在勝利隊。能這樣我就很滿意了,看著別人在一邊瞎忙,我還感到幾分僥幸。可是勝利隊在哪?生活條件艱苦嗎?和我們一塊的知青還有誰?對這些很實際的問題,我想都沒想。</b></h1><h1><b><br></b></h1><h1><b>后來,全體勝利隊的知青都集中在一塊,和前來接我們的指導員見面,我才從得意忘形中清醒過來。原來,那個對知青大吼大叫的中年人就是勝利隊的指導員,姓姚。這人像是來者不善,怎么說話那么沖,我暗中打量他。 從離開廣州到中坤農場,只有此時,我才對自己的將來有了一點憂慮,在一個兇神惡煞的領導下工作,以后的日子一定不好過。</b></h1> <h5>當年,我們四個小辮子寫作組威震附中,皆難逃知青命運。四十多年后,我們氣定神閑坐在一起合影,可惜其中一位已經駕鶴西去。</h5> <h5>這是當年中坤農場的大門口。</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苏市|
确山县|
鲜城|
舒城县|
凌海市|
剑河县|
沿河|
北流市|
郯城县|
花垣县|
古田县|
新晃|
南澳县|
汶川县|
绥中县|
织金县|
内乡县|
株洲县|
张家口市|
广灵县|
安达市|
油尖旺区|
甘德县|
买车|
民权县|
武隆县|
茌平县|
建德市|
怀安县|
呼和浩特市|
宝清县|
诏安县|
葵青区|
榕江县|
千阳县|
旅游|
满洲里市|
隆林|
焉耆|
广饶县|
会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