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鄉音昨夢》

青青草

<p class="ql-block">《回鄉偶書》(七絕)</p><p class="ql-block"> 青青草</p><p class="ql-block">羈旅他鄉今日還,</p><p class="ql-block">推門咽語淚潸然。</p><p class="ql-block">雁來雁往難捎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冷暖人間迓酒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咽:ye、哽咽說不出話;迓:ya、迎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注:此詩曾發表于國家級《中華詩詞》。</span></p> <p class="ql-block">我是“四零后” ,解放前出生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泰來縣泰來鎮(縣政府所在地),一個家境不錯的家庭。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齊齊哈爾泰來人。</p><p class="ql-block">我父親是建國前參加工作的離休干部。當時,我國農村急需發展教育工作 ,增設小學,作為骨干教師 ,多次調到新建的學校開展工作。每調動一次家就搬一次,我就轉學一次。我分別在家鄉泰來縣八區(現稱克利鎮)聯興村小學(舊名于家圍子)、興隆村小學(舊名唐家街)、乾德中心小學(舊名乾德門山)等,念完小學。接著從鄉下考入了泰來縣一中(校址在泰來縣城)。1963年高中畢業,考入了哈爾濱醫科大學。1968年大學畢業后我分配到鶴崗煤礦醫院當醫生。工作十二年后 ,1980年我由黒龍江省鶴崗市調回家鄉泰來縣人民醫院。</p> <p class="ql-block">泰來縣是黑龍江省西部隸屬于齊齊哈爾市的一個小縣城。位于黒龍江,吉林,內蒙古三省交匯之處。發源于大興安嶺的嫩江流經泰來等地向東匯入松花江。泰來縣為松嫩平原地貌,黑土地,草原,江河湖泊,蘆葦,濕地,農業,魚業,畜牧業較為發達。水稻,花生,綠豆等品質優良聞名遐邇。泰來,人杰地靈,素有雞鳴三省,塞北江南 ,魚米之鄉的美稱。</p> <p class="ql-block">小縣城城東有一張標志性的“名片”,即泰湖國家濕地公園。它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園名由國家級領導周鐵農先生題字。泰湖濕地公園占地面積大約1365公頃。藍天白云,湖清草綠,魚蝦繁多,水鳥成群…,十里長堤,綠樹垂蔭,湖城相依,是一個不出城就可以觀光的美麗景區。每年夏季都有許多游客與攝影愛好者慕名而來。</p> <p class="ql-block">每年春夏,一湖碧水,十里蘆花,莆草青青,魚躍清波,野花五顏六色,清香撲面,候鳥飛落……,丹頂鶴 ,白鸛 ,白琵鷺,花臉鴨,赤麻鴨(俗稱野鴨)等幾十種水鳥不期而至,前來旅居,棲息,繁衍…。一片生機盎然。</p> <p class="ql-block">泰湖蘆葦蕩里的綠頭野鴨。</p> <p class="ql-block">早晨,小城醒來,靜靜的黎明,一輪朝日宛如一位妙齡少女 ,從東方露出紅紅的微笑,面對如鏡的平湖,梳洗打扮,倒影靚麗 迷人, 美不勝收。人們用手機搶拍。</p> <p class="ql-block">我大學畢業后,曾在外地工作 ,每次回老家探親時,我幾乎天天都要到泰湖公園走一走。夏日天剛亮,堤壩圍成的荷花池塘,一池荷花,滿目潔艷,微風飄香。水中一條條興奮的小魚兒,接連躍出水面,噗哧兒噗哧兒的水花聲,蕩起一環環清波漣漪…,小魚們似乎與廣場的人們一起pk晨練跳舞…。</p> <p>泰湖蘆葦蕩。</p> <p class="ql-block">近景湖面,常常見到從綠色茂密的蘆葦蕩里,大野鴨媽媽帶領一群小野鴨,大搖大擺地游出來。“呱呱”…小野鴨稚嫩的叫聲,好像幼兒園里的小朋友互相提醒著誰也不要掉隊。可領隊的鴨媽媽一點都不含糊,呵護自己可愛的孩子 …。有媽的孩子是個寶,它們成群結隊毫不怕人,展示人與自然的和諧。</p><p class="ql-block">清晨,泰湖公園的廣場隨著伴奏的音樂聲,晨練者們打拳舞劍,身影翩翩,提升小城的溫馨和祥和。</p> <p>泰湖蘆葦蕩里的野鴨。</p> <p>.</p> <p class="ql-block">泰湖 ,舊稱東堿泡子,是原始狀態的自然湖泊。濕地稱東大甸子,盛產蘆葦,是造紙的好原料。由于湖水含堿量高,人們常常在濕地上掃堿花,回去熬制成坨,可工業和食用。</p><p class="ql-block">原來這里沒有現在這樣美麗的園林景觀,這些都是后來修建而成。</p><p class="ql-block">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 ,一望無際的蘆葦蕩,夏季湖光粼粼 ,藍天白云,水鳥飛鳴…,原生態的風景宛如村姑一樣的樸素自然美。美麗的湖畔是孩子們游泳 ,打水仗 ,嬉戲 消暑的好地方。冬季十里泰湖,皚皚的白雪 ,黃色的蘆葦蕩 ,如玉鑲金,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后來,隨著國家的發展,興修水利,泰湖引入了嫩江江水,水質得以質的改善。加之 ,仿古式的園林建設,從此,泰湖濕地便成為鶯飛草長,魚肥水美,旅游休閑的寶地。</p> <p class="ql-block">冬季的泰湖,十里蘆葦蕩變成了金黃色。念初中時,我家已從鄉下搬到泰來縣街里 ,有時家里斷柴。我便和二弟迎著寒冷的北風,在泰湖的冰面上用鐮刀割一些別人割剩下的不好的蘆葦 ,背回家做燒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論昔日的荒野,還是今天的風景區,泰湖都是小城人永遠依戀的母親湖。</p> <p class="ql-block">人生如夢,有嘆苦短 。我從呱呱墜地的嬰兒、經歷少年、青年、壯年,如今轉眼來到了日薄西山的暮年 。理智的我 ,想應該把自己童年美好的經歷的和人生中最令自己感興趣的事寫下來 ,給我個人作個總結和回憶,留給后人作個紀念。此外,我要說明的是,文中內容絕對是真實的 ,每一個故事的內容都是我親身經歷的 ,真實的生活片段 ,沒有虛構編造和夸張。為了增加美篇的可視性,引用了一些照片資料,其來源于本人、家鄉美友、和網絡。在此向友友們表示感謝!</p><p class="ql-block">東北解放時,父親是一位思想進步的青年,1947年建國前二十幾歲就參加了革命工作,在共產黨領導下的泰來縣八區(現為克利鎮)克利村(當時八區政府所在地)小學校,任人民教師。當時,東北地區教育事業急需發展,1948年父親的工作由克利調到新建的八區聯興村(舊稱于家圍子)小學校。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泰來鄉間這座默默無聞寂靜的小鄉村看到了學校升國旗的儀式,聽到了國歌和朗朗的讀書聲…生機勃勃。建國初期,農村學校很少,辦學條件十分艱苦簡陋,當今的年輕人難以想象,整個小學只有一間教室。不同年級的學生一起分行坐在一個教室 里,好在每個年級的學生不多,僅有幾個。輪到上課的年級聽老師講課。沒有輪到上課的年級寫作業。那時孩子聽話,誰也不亂說話。學校只有一名教師 。父親即是教師又是校長。全科教師,算術,語文,音體美全能,兼學校勤雜工。我就是在這所小學入小學的。因父親是編制內的教師,所以由政府安排了一間半土坯房,幾畝口糧地…。當時,我家三口人,父親,母親和我。父親工作十分負責,講課,批改作業都非常認真 。對孩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記得有一個叫李江的小同學(若干年后我倆同是泰來一中的高中同學。他也考上了大學)。夏天 ,他因鬧肚子,把大便拉到褲子里,這位同學哇哇大哭 ,又臭又臟 ,此時,父親毫不猶豫 地幫孩子脫下褲子,一點不怕臟 ,幫擦屎擦尿,安慰 …,家長趕來后,十分感激。由此可見,父親做為一位人民教師 ,為人師表 美好的可貴品質 ,該是多么的偉大啊!我當時在場 ,親眼目睹,捂著鼻子,躲在后面,看熱鬧…。那個年代農村教書先生就是孔圣人,尤其爸爸經常幫農民寫信,深受村民尊敬。當時農村很落后,沒有體育活動,沒有藍球,排球。傍晚 ,村民勞動一天,也不忘苦中尋樂。村里的年輕人用豬的膀胱吹成土排球,組成二個代表隊 ,父親也融入其中 ,大家爭搶 喊聲不斷,熱鬧非常。我們小孩子看熱鬧 ,有時,球落到我的手里,我急忙只傳給父親…。由于父親老實正直,性格平易近人,處事隨和。所以,在村子里口碑極佳。父親在家里也是一位合格的好父親。他愛自己的孩子,手很巧,為我手工制做撲鳥的鐵夾子,還用農村的高糧秸做風箏…。父親不但是我上課的老師,還是領我玩耍的孩子頭兒,崇拜的偶像。</p><p class="ql-block">我的母親是泰來寧江鄉郝欣屯的姑娘嫁到街里 的,與父親組成小家。后來隨父親來到克利鄉聯興村。當時,她二十多歲 ,雖然,讀書不多,但從顏值和氣質上卻有別于一般農村家庭婦女土土的氣質。因為我的外祖父是鄉間十里八村有名的獸醫,家境也好。母親在娘家女孩排行老四。母親勤勞吃苦,記得在秋天的月光下和父親一起割過高粱, 我在一旁玩兒…。母親要強,愛干凈 ,常把家打理得窗明幾凈,井井有條,在村子里也數一數二。我家雖不比純農戶人家養馬 ,養牛,拴車…,但我家小院養豬??、雞??、狗??,雄雞司晨,母雞生蛋后沒完沒了,咯嗒咯嗒報功的喊聲也十分熱鬧。母親人聰明,心靈手巧,記得冬天母親常常在煤油燈下做衣服和鞋子 ,樣式一點兒不土。家中的繡花枕頭,從草圖到穿針引線,搭配各種顏色,美觀大方。在村子婦女們的眼里母親每一件刺繡都如工藝品,深得村子女人們羨慕和夸獎。</p><p class="ql-block">1952年夏天,我的家庭增添了一個可愛的男性小寶寶二弟 ,比我小八歲。二弟的光臨給這個溫馨的小家庭增加了歡樂。四口人的小家其樂融融 。受父親的影響,母親思想上進,在村子當過婦女主任 ,在抗美援朝時,組織村里的婦女們做軍鞋和鞋墊支援前線受到上級部門的好評。</p><p class="ql-block">后來 ,家隨爸工作調動,家搬到了克利鄉興隆村(舊稱唐家街)。那時,國家號召農村發展經濟 ,提倡養殖業,在我母親的主張下 ,家買了兩頭小母牛,一黃一黒,后來長成大牛…。</p><p class="ql-block">總之,母親勤勞善良儉樸的美德和形象成為我們的榜樣 ,受用一生。可惜,母親29歲不幸因病去世,這給我和二弟帶來了終生的打擊和遺憾!</p> <p class="ql-block">“我們熱愛王老師” </p><p class="ql-block">這是父親教書育人的寶貴遺產!</p><p class="ql-block">如今父親已過世 ,我及他所有的學生永遠地懷念他!</p> <p class="ql-block">回憶建國初期,父親在于家圍子聯興小學教圖畫課時,在黑板上教孩子們畫的圖畫。(父親是作者最早的美術啟萌老師,這只小鳥的藝術造形是憑我的七十年前的記憶而仿繪,至今仍厲厲在目。)</p> <p class="ql-block">當時,我家住在克利鄉聯興村(舊稱于家圍子),向北走大約五華里有一條小河記得叫上河灣。夏天每當星期天,父親常常領我去釣魚。農村小河里的魚是純野生的。當時,農村沒有那么多的調料 ,可母親做出來的魚,卻格外鮮美可口。后來,我長大一直喜歡釣魚。</p><p class="ql-block">《上河灣》</p><p class="ql-block">小河清清唱蛙鳴,</p><p class="ql-block">釣桿靜等獵魚情。</p><p class="ql-block">白云碧草倒影美,</p><p class="ql-block">農家小景入畫屏。</p> <p class="ql-block">1957年我從農村克利鄉乾德小學考入了縣重點中學泰來縣一中念初中。那年我大約十三歲。一個夏天,縣里號召學校支援農業下鄉去大榆樹村鏟地。因為班里我年齡最小,個子也最小,老師讓我留下來和一位大同學給鏟地鋤草的同學做飯,當燒火的火頭軍。因起得早犯睏, 一不小心 ,把自己的衣服燒個大窟窿,心情可想而知…。早飯后 ,大家下地鋤草,空閑時間我發現離村子不遠處有一條小河 ,于是,我把縫衣針用火燒軟做成魚鉤,再用樹枝和麻繩做成魚桿和魚線。在小河里用蚯蚓作餌料,釣了一條小鯰魚。然后 ,用小細繩從魚嘴通過腮穿出打個小結 ,把它拴在河岸邊的小樹底下。于是 ,這條小魚便成為我心愛的崇物。由于怕同學知道 ,怕老師批評,只好每天偷偷地去河邊,把它從水里提出來欣賞,見它活著安然無恙,我才放心。后來,離村回校時,我又偷偷地把它放歸小河。至今記憶尤新。</p><p class="ql-block">《養崇物》</p><p class="ql-block">支農少年火頭軍,</p><p class="ql-block">偷去河邊柳樹蔭。</p><p class="ql-block">釣得小魚當崇物,</p><p class="ql-block">不泯童心抵萬金。</p> <p class="ql-block">1960年我考上了省重點中學泰來縣一中學念高一,家已從農村搬到泰來縣街里,由于三年自然災害 ,家中鍋里的白菜湯沒有一點油星兒。于是,我和娘,還有一位李姓同學,一起步行到大約十多華里西下洼子的大水泡子里,用撈網撈老頭魚。后來,又去過東河,撈小魚小蝦…,在那個挨餓的年代,小魚小蝦便是餐桌上補充營養的美味佳肴了。</p><p class="ql-block">《撈魚蝦》</p><p class="ql-block">自然災害一大家,</p><p class="ql-block">粥稀湯菜無油花。</p><p class="ql-block">饑腸轆轆千般苦 ,</p><p class="ql-block">尋河覓泡撈魚蝦。</p> <p class="ql-block">1963年我考入了哈爾濱醫科大學。</p><p class="ql-block">放暑假時,我總是要和三弟騎著自行車,去東河釣魚。河邊莆草叢生,風輕浪細,坐在河岸的小木凳上,耐心地盯住魚漂,當魚漂突然下沉 ,立即起桿,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便釣上來了。那天一下午,我們釣了一大洗臉盆子小雜魚。晚餐醬燜小雜魚味道好極了。</p> <p class="ql-block">釣魚還可以用甩鉤來釣。把響鈴,魚線 ,魚鉤系在小細竹枝上,下好餌料,把鉤拋到河面的遠處。當聽到鈴響后 說明魚已咬鉤…。這種方法可以調到大魚。摘魚時,常會把手指扎出血,也不在意。</p><p class="ql-block">《夏日釣魚聽鈴》</p><p class="ql-block">鄉野小河如鏡平,</p><p class="ql-block">藍天白云草青青。</p><p class="ql-block">飛來蜻蜓旁觀客,</p><p class="ql-block">收魚鈴響釣笑聲。</p> <p class="ql-block">夏天是撲魚的好季節,有一次 ,經商量,我和三弟約了一位縣醫院的大夫 ,我們騎著自行車馱著絲掛子魚網去東河 掛魚。此時,夕陽西下,晚霞絢麗,一輪金色的圓月,冉冉升起 ,夜如白晝,小河倒映著朗月,高天,淡云,夜色很美。下完絲掛網后,我們便彎著腰在水草底下抓魚,水里的魚用手很難抓 ,需先抓魚腮才能抓住 ,因此樂趣橫生。此刻 聽岸邊青蛙咕呱地唱叫,聽隱藏在水草中野鴨的悄悄話,聽魚簍里躍動的聲音…,仿佛聽到了一首優美的鄉間小夜曲,心曠神怡。那夜收獲頗豐,可惜不慎丟了一片掛網。后半夜,我們飛奔回家,一頭鉆進了夢鄉,鼾聲如雷…。</p> <p class="ql-block">1980年我和妻子的工作 ,從鶴崗調回家鄉泰來 。由喧囂的城市回到肅靜的小縣城 ,有一種下鄉旅游的感覺。夏季入伏的一個星期日,晴空萬里,烈日高懸,又是一個大熱天。山野空氣格外清新,宛如天然氧吧。草地上野花五顏六色,馨香撲面,蜂鳴蝶舞 …。當時我們年輕氣盛,激情萬千。因二孩子年幼在家,我和妻子騎著自行車只馱著大孩子,來到東河。清澈的小河風平浪靜,我會仰泳,以水為床 面對天空躺在清涼的河面上,此刻,暑熱頓消,看高遠的藍天,看緩移的白云…,休閑舒朗的心情,無憂無慮,榮辱皆忘…。此時妻子和孩子更是高興,開心地學狗刨,仰泳 ,蛙泳,揚水花,打水仗,扎猛子,撈河蚌…,興致勃勃。河蚌個頭很大,個個尤如二大碗。我們用雙腳不停地踩找,“哎呀,又一個”,妻子的喊聲傳遞著興奮和歡樂。一個下午的時間,我們撈到了一大玻璃絲袋子的河蚌。回家的路上,夕陽欲落,肚子餓得咕咕直叫,可曬得發燙的臉上卻綻放著愉快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撈河蚌》</p><p class="ql-block">極目天云河作床,</p><p class="ql-block">戲浪水花暑生涼。</p><p class="ql-block">狗刨扎猛撈河蚌,</p><p class="ql-block">晚歸身影沐夕陽。</p> <p class="ql-block">我喜歡打鳥。學齡前,我家在鄉下克利鄉聯興村(于家圍子)。那時沒有條件像現在孩子有各種玩具。農村孩子撲鳥就是最大的樂趣。父親心靈手巧,用鐵絲給我做撲鳥的夾子。夏天,野外草甸子里有積滿雨水的水泡子。天氣炎熱,小鳥口渴,便會飛來喝水。事先小伙伴們把系好小蟲的夾子埋在土里。之后,大家潛伏在附近的草叢中。當從天空飛落下來的小鳥飲水時,見到小蟲便去啄食,一下子被夾子夾住。其他的小鳥受驚忽地飛走。此時,小伙伴們仿佛潛伏在戰壕里的戰士一樣,躍出戰壕 ,奔跑著收取戰利品。 </p> <p class="ql-block">我喜歡玩鳥。記得小學時,祖父家的后園子里種著各種各樣的蔬菜,花草,栽了不少小樹。春末夏初,小滿時節,從南方飛來一種羽毛灰綠色紅下頦的小鳥,非常好看。于是,我在扣網夾子上系著尾部被固定且不斷爬動的小蟲,當小鳥啄食小蟲時,便立即被扣網夾子扣住。然后,把扣得的小鳥,放入籠子里養起來。這種鳥只會吃蟲子,不吃谷粒。這樣我要天天為它捉蟲…,我非常欣賞它的美麗。小鳥成了我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隨著父親工作調轉,我家從克利鄉興隆村(舊稱唐家街)搬到克利鄉烏拉村(現為東方紅森林公園)。當時我還在念小學 ,每年秋收后剛入冬時,農村都會有一群群赭褐色羽毛紅腦門的小鳥(雄鳥為紅色腦門紅色腹毛,雌鳥僅為腦門紅色羽毛),(因喜歡吃蘇子籽,俗稱蘇雀。)如期而來。我用高糧秸稈和蒿子稈做成自動撲鳥的籠子。籠子里放入一只美麗的 雄鳥。當它見到天上飛來小鳥時,它便會不停地鳴叫,聲音悅耳,像似與天上的小鳥對歌…。引來的小鳥落在籠子上,見到籠子上的谷穗,便去啄食,此時踏翻了滾拍,鳥會自動掉入籠內。之后,滾拍會自動恢復原位,可繼續撲鳥。這種小鳥易養,可以吃谷粒,小嘴像人磕瓜子一樣一口一口地吐谷殼 ,吃得好香。這種鳥會鳴唱對歌 ,顏值也很美。其實農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樣玩起來也十分智慧。時至今日我的左手食指仍留下當年做鳥籠時的傷疤。記得當時手指流血,用地上的沙土止血,土辦法思之后怕。</p> <p class="ql-block">《聽歌》</p><p class="ql-block">初冬農家北風涼,</p><p class="ql-block">鳥籠做成新樓房。</p><p class="ql-block">外來小鳥歌聲美,</p><p class="ql-block">本地麻雀作幫腔。</p> <p class="ql-block">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念高一。小滿前后,是打鳥的好季節。此時,南方的候鳥紛紛飛來。我常常利用下午上自習時間,一個人逃課偷偷跑到學校的菜園子里綠樹叢下,拿出自做成的夾子打鳥。這種鳥不如當地麻雀狡猾,見到夾子上的小蟲就吃叨,極易撲捉。有一個下午最多撲到了二十多只,偷偷遛回教室。放學回家后,晚飯高梁米粥,雀肉炒咸黃瓜 。在自然災害的年月里能吃到肉,無比開心 ,記一輩子。</p> <p class="ql-block">《打鳥》</p><p class="ql-block">災年挨餓骨嶙峋,</p><p class="ql-block">逃課遛進小樹林。</p><p class="ql-block">撲得小鳥炒咸菜,</p><p class="ql-block">飯桌圍笑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我喜歡馴鳥。那年我和大連一位師傅學訓鳥。主要是訓麻雀,便于撲到雛鳥。大麻雀是訓不成的,它十分敵意,不吃不喝幾天就氣死了。訓鳥必須選擇不能獨立覓食的雛鳥。它餓了,喳喳叫著張大嘴要食吃,此時,我用饅頭渣,一邊叫它,一邊喂。使它產生依賴感。當它會飛后,我拿到戶外訓練,像打扮小孩兒一樣把它染成了紅色,美麗可愛。我把它放飛到樹上,然后,呼叫它,它會立刻飛到我的肩上。精彩的表演贏得了觀眾的賀彩。小麻雀長大了,經常有大麻雀在窗外喳喳對叫,這可能是大鳥在呼喚它回家,于是我把它放飛,讓它回到屬于自己的天地。臨別時,真有點戀戀不舍…。</p> <p class="ql-block">《訓鳥》</p><p class="ql-block">雛鳥依人喳喳鳴,</p><p class="ql-block">學習本領肯用功。</p><p class="ql-block">莫道人鳥無情意,</p><p class="ql-block">別后重逢在夢中。</p> <p class="ql-block">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此話不假。不少人說我聰明 ,其實我是天生有好奇心 ,對什么事都感興趣,好動腦筋。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總是要學習學習,試把試把。如學畫畫,學刻章,玩樂器 ,學縫紉,學木工。晚年又瘋了似地學玩手機 ,不怕難,不知累,不怕苦 ,在學習中可獲得成就感 ,滿足感,樂此不疲。我自幼就喜歡畫畫 ,記得學齡前,我家在農村,屯子邊有一條通往縣城的沙石公路 ,經常跑著綠色的拉貨汽車,讓我感到好奇。于是 ,我用綠色的蠟筆畫汽車,一盒蠟筆只有一只綠色,很快被我用完了。后來,改用藍色,但覺得不理想。一次偶然,我把黃色涂到藍色上,竟然變成綠色,自“創”調色,高興極了。小學上圖畫課經常受老師表揚。小學畢業后,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泰來縣一中念初中。由于愛好畫畫 ,我便師從美術課老師 黑龍江省著名畫家于桂中(若秋)先生,學習寫意花鳥畫。他的學生后來有許多人成了著名畫家。那時,我和另一位同學利用下午時間到他家學畫。記得有 一年入冬前幫他家扒土炕,清理炕洞里的黑煙灰,我和那個同學兩人弄得滿臉黑灰,像倆個小鬼兒,對著鏡子發笑。由此可見 ,我是于老師名副其實的關門弟子。于老師在宣紙上一邊畫,一邊講解,使我初步掌握了國畫的基本技法和鑒賞能力。當時,我的畫作就已選送到縣里美展了。初中畢業時,學校想把我保送到黑龍江克山師范美術師資班 ,由于怕畢業后當圖畫老師 ,沒有去。接著我考入了縣的省重點泰來一高,之后考入了哈醫大。大學畢業以后 ,我當了醫生 ,這樣畫家夢被遺憾地擱淺了,但真情難舍…多年來我一直與泰來著名畫家萬家賓師弟(共同師從于桂中(若秋)先生),保持親兄弟般的友誼和聯系 ,每次回泰來探親時,都要在他家小住。( 可惜家賓弟已過世,令我心痛萬分)。泰來的于門弟子們,都親切地稱我大師兄,在家賓家里,大家把酒暢談,談天說地 ,鋪宣揮毫,交流到深夜 ,于是我擠進了泰來書畫界的朋友圈。家賓 ,王偉,趙會莎等都是有水平的畫家 ,主動贈我含金量很高的畫作。書法家遲培恒贈我書法作品。縣文聯書法家 、纂刻家 、攝影家趙洪君主席贈我二方印章,至今一直使用。家鄉畫友圈的鼓勵使我終生受益。</p><p class="ql-block">光陰荏苒,我從醫生崗位退休后 ,有了時間 ,于是 ,我又拿起畫筆,圓我兒時的夢想。我經常到書店購買了大量的參考書和錄像帶。近二年又在網絡上學習 繪畫,用畫畫充實我晚年的生活。我參加過市級和區級多次美展,并成為葫蘆島連山區美術家協會理事。多年來自己遵循:“學之前 ,有信心 ,不自卑;學之后 ,找差距 ,不自戀”。 做為一個藝術票友,我深知辛苦 ,同時也收獲了成績和喜悅!</p><p class="ql-block">(吉利圖為本人參展作品)</p> <p>和為貴(本人參展作品)</p> <p>雄風 (本人參展作品)</p> <p class="ql-block">1987年我和妻子工作從家鄉泰來 ,調到遼寧葫蘆島央企中國石油企業醫院,于是 ,我第二次離開了家鄉。從此,心中又重返了淡淡的鄉愁…。</p><p class="ql-block">歲月悠悠,回顧往事,自己由一個農村無知的野孩子,上了名牌大學,入了黨 ,成長為一名醫院高職稱醫生 ,央企中國石化衛生系統高職稱評委,并擔任業務副院長(副處級)職務。應該說我的人生向父老鄉親交了及格的答卷。在此 ,我要感謝故鄉那片熱土…。</p><p class="ql-block">他鄉游子,人老懷舊。那兒時 故鄉的熱土 那于家圍子上河灣小河緩緩的青波,白鵝展翅的翩翩舞姿…,那縣城里泰湖的湖光山色,籃天白云,菁菁莆草,蘆葦蕩小野鴨稚嫩的叫聲,魚躍的漣漪,讓我永遠眼含熱淚,夢繞魂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在家鄉我和妻子曾經為家鄉父老鄉親醫療健康服務工作過的地方 ,泰來縣人民醫院。再見內科!再見口腔科!再見泰來縣人民醫院!</p> <p class="ql-block">《鄉音昨夢》</p><p class="ql-block">樹高千尺不離根,</p><p class="ql-block">鄉音昨夢淚沾巾。</p><p class="ql-block">故里有我臍帶血,</p><p class="ql-block">來生還作泰來人。</p> <p>現居葫蘆島</p> <p class="ql-block">撰文作者簡介:王志國 ,網名:青青草</p><p class="ql-block">作者為醫生 ,高級職稱、系遼寧葫蘆島市某醫院業務副院長(副處級),詩畫票友。遼寧省曲藝家協、會會員、葫蘆島市曲藝家協會理事、中國鄉土詩人協會理事 ,《鄉土詩人》編委。葫蘆島市作家協會會員、葫蘆島市詩詞學會理事,葫蘆島市連山區美術家協會理事。詩歌作品曾于國級專業刊物《詩刊》《中華詩詞》等十余種刊物發表。詩歌作品曾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征文2011年7月號下半月刊珍藏版發表。詩作曾選入葫蘆島當代詩人詩選》和《詩百家》詩集。繪畫作品曾于葫蘆島市和連山美展展出。</p><p class="ql-block">插圖攝影來源:作者本人,網絡,家鄉美友等 實地拍攝。特此致謝!</p> <p class="ql-block">校對:作者夫人青花瓷韻女士</p><p class="ql-block">初稿2020.5.19</p><p class="ql-block">修定2022.5.29</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田县| 湖南省| 冷水江市| 徐汇区| 双流县| 长岭县| 偏关县| 邢台市| 宣恩县| 手机| 岑溪市| 宣恩县| 永顺县| 衡东县| 阳西县| 贵港市| 醴陵市| 濮阳县| 清徐县| 丰镇市| 磴口县| 油尖旺区| 伽师县| 铁岭县| 崇义县| 兴山县| 扶沟县| 营山县| 红原县| 电白县| 西昌市| 楚雄市| 肥乡县| 绵阳市| 新化县| 德化县| 定州市| 麻阳| 道孚县| 开平市| 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