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殘存的記憶,像屋角的風鈴,雖毫無意義,但它卻顯示了某種象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歲月的流逝,像劃破黑夜的流星,雖然一閃即逝,但它永遠留在了心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生中總有那么幾件事,縈繞腦海,時隱時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十年前的今天,時年十六周歲,正值風華正茂、雄姿英發的我肩上挑著父親的期望,胸中裝著報效儲備事業的雄心壯志走進了黑龍江省儲備物資管理局六三七處的大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為老儲備工作者的后代,我對六三七處不但熟悉,而且非常親近。它在我心里就像一個“家”。小時候除了學校和自己的家,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這個“家”。當然這些認識和了解都是感性、表象的,甚至是膚淺的,帶有情感傾向。而非理性的、客觀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從這一天開始,在領導和同事們的指導與幫助下,我較好地融入到這個大家庭中,至今日已整整為之奮斗了四十年。期間雖不曾有什么輝煌,更不敢說有什么貢獻。但是,從一個剛走出校門的懵懂、迷茫的青年逐步成長為一名機關干部,在人生的道路上還是留下了串串歲月鈴聲……</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打開以前寫的工作日記,回憶起和同事們在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同甘共苦那種兄弟般的友情,酒桌上那種肆無忌憚的開懷暢飲,酒足飯飽后無慮無故的大吹大擂。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和生動的畫面在眼前閃現,在眼前飛逝??粗粗筒挥勺灾鞯南萑肭楣澁斨小S袝r自言自語輕輕微笑,有時難以控制情緒就哈哈大笑,仿佛回到了過去。大腦里閃現出參加工作第一天的情景。</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我(我在六三七處工作13個月)</b></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0年5月3日早上,一名“未成年人”騎著一輛半新的“永久”牌自行車駛進黑龍江省尚志縣大山深處的一座儲備倉庫。騎車的人是不滿16周歲、今天即將頂替父親到黑龍江省儲備物資管理局六三七處(該單位已于1984年撤銷)工作的我。一個小時后,我正式融入儲備大家庭,成為儲備戰線上的一名新兵。</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六三七處行政區大門</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六三七處辦公室</b></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按照組織的安排,我被分配到護場2班,負責距行政區兩公里的老興紅庫區的守衛工作。我回到家中將媽媽為我準備好的飯菜放入挎包后,騎上自行車趕往老興紅庫區哨所報到。還記得當時媽媽站在屋門前,一直目送我消失在視線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騎著自行車,迎著佛面的春風,憧憬著未來,心情非常激動。因為當時我國雖然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但仍處于計劃經濟時代,還沒有大規模的外出打工、經商一說,就業比較困難。要獲得一份正式工作更是不易。當時有人把社會分工分為兩大類:一類叫吃國家糧,一類是靠掙工分然后接受集體分配。在儲備倉庫工作就屬于吃國家糧的,工作安穩,收入有保障,很讓人羨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午10時左右,我到達老興紅庫區哨所。見到了班長那慶芳(已故)和另外3名護場員:吳貴(已故)、丁奎武(已退休)、卜憲軍(已退休)。</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六三七處護場二班的全體同志</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興紅庫區坐落在一片連綿起伏的群山之中。遠看,這里密林籠罩,少有人煙。走入其中,才發現一棟棟錯落有致的庫房若隱若現。哨所位于庫區一角,兩個班的10名護場員輪流駐守在這里。他們常年與孤獨為伍,與寂寞相伴,用大山般的敦厚默默地守衛著國家儲備物資的安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哨所吃過自帶的午飯后,那班長帶我到庫區熟悉地形。我們沿著向庫區深處延伸的道路邊走邊聊。對于庫區這條巡邏道路,那班長已經走過無數次。每一個坡、每一道坎他都記得清清楚楚。而對于我來說,這條道路卻是那么的陌生。我邊聽那班長介紹庫區基本情況和巡邏時的注意事項,邊觀察庫區情況。庫房四周草深林密、山高坡陡。厚積的樹葉踩在腳下發出嚓嚓的聲響,抬頭看見的全是茂盛的樹冠,把陽光幾乎全都遮住。越往里看越發陰暗,并散發出絲絲寒意。只有聽到樹上鳥兒的鳴叫聲才能感受到這片大山有了一絲生機。看著庫房四周幽深的林間,我心里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恐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班長提醒我,看似平靜的庫區也暗藏危險,巡邏時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別是在夜晚巡邏時更要提高警惕,但是沒有極特殊情況不許開槍。</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老興紅庫區庫房</b></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按照工作職責,每個護場員在庫區值班期間,白天和夜晚都要站崗2個多小時,并不定時的到庫區巡邏。那一天白天我幾點站的崗不記得了。但是夜晚我的站崗時間記得非常清楚,是次日凌晨的1時30分至4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夜幕降臨了。16歲,本就是無憂無慮、貪吃貪睡的年齡,躺下就會進入夢鄉。就在我睡得香甜時,感覺有人在搖晃我。睜開惺忪的雙眼一看,是站上班崗的吳貴在叫我。我急忙起身,穿上衣服來到哨所值班室。值班室昏暗的白熾燈透著陰冷的光線,我的身影倒映在地面憑添了一種恐怖感。這時一道刺眼的閃電劃破了寧靜的夜空,緊接著一聲悶雷在哨所的不遠處炸響。此時我才知道正在下大雨。這種惡劣的天氣,三更半夜的讓尚未成年的我獨自在深山里巡邏,其恐懼感可想而知??墒俏矣植荒懿怀鋈パ策墸氯f一國家儲備物資遭受偷盜和破壞。我咬咬牙,背上半自動步槍,穿上雨衣,拿起手電筒走出哨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外面伸手不見五指,雨驟風猛,電閃雷鳴,一切都被湮沒在了大雨之中。只有我的手電筒還在頑強地發出微弱的光亮??耧L的吼叫伴隨著嘩嘩的雨聲打破了大山深處夜晚的寧靜,陣陣的雷聲伴隨著閃電令我毛骨悚然,道路兩旁的古樹搖曳時發出狼嚎般的“嗚嗚”聲更是令人恐懼。我打著手電剛走出幾步,又一個炸雷從頭頂劃過,我嚇得東張西望,心里發毛,從心底油然生出對黑暗的極度畏懼。雖然有手電筒,但是光線范圍外的黑暗依舊令我神經緊繃,盡管我并沒發現實在的足以讓人害怕的事物。我反復強迫自己鎮定,但無濟于事。我停住了腳步,不敢繼續走了。心想,在和平年代,不會有敵特分子來破壞和偷盜吧?但轉念一想,自己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夜晚到庫區巡邏已是自己的工作職責了,怎么能逃避呢?于是,我咬牙堅持著向前走。每路過一座庫房,我都要壯著膽子靠近門窗用手電筒照照門鎖和窗戶是否被撬。路過庫房轉角的時候,我更是非常恐懼,真怕竄出一個人或者一頭野獸來。</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通向老興紅庫區的道路</b></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這樣,在極度的恐懼中,在無數次的回頭張望中,我終于完成了在庫區巡視一圈的任務。庫區泥濘的砂石路上,留下了我一串串深一腳淺一腳的足跡。此時我也切身感受到了自己肩負的責任有多么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到哨所后,我才發現自己因過度的恐懼和緊張而出了一身冷汗。我脫下雨衣,坐在窗前注視著漆黑的窗外。大山早已沉睡,也許整個深山就我這里還亮著燈光。夜晚的時間真難熬啊!濃濃的困意伴隨著倦意不斷襲來。但我堅持著。凌晨4點,到下崗時間了。我回到寢室叫醒了站下班崗的丁奎武后,脫下衣服鉆進被窩。剛才的恐懼感全然不存在了,馬上就進入了夢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5月4日早上7點半,1班的同志來換崗了。大家問我昨晚出去巡邏時嚇壞了吧?你這么小的年齡在大山里半夜出去巡邏,肯定會害怕的。鍛煉鍛煉就不害怕了。我默默的點點頭,騎上自行車離開了哨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天就這樣過去了。</span></p> <h1><b> 老興紅庫區道路和庫房。當年我就是沿著這條道路巡邏的。</b></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生有許多經歷,回憶起來需要費力搜尋。但是每個人對第一份工作往往會記憶深刻。因為那是第一次擺脫學生的氣息,帶著稚嫩踏入社會這個大染缸。雖然時間過去40年了,雖然六三七處已經撤銷,雖然當年的那個未成年人如今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皺紋,青春的容貌已被風雨改變,但是我融入儲備大家庭第一天的情景卻恍若昨日,記憶猶新。從那一天起,我與國家物資儲備結下了良緣,也開始了一段新的征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生就像一列奔馳的列車,沿途有許許多多的驛站。每一個驛站意味著一個新的征程。40年來,在儲備大家庭的呵護和培育下,我度過了值得終生回憶的無悔歲月,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先后在黑龍江儲備物資管理局所屬的六三七處、一五三處、二三三處、八七六處、五二五處和局機關工作,從一名基層護場員成長為機關正處級干部,每一步的蹣跚前行中所經歷的坎坷是難以忘記的。</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一五三處工作期間(1981.06—2005.07)的留影</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二三三處工作期間(2005.07—2007.06)的留影</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八七六處工作期間(2007.06—2009.12)的留影</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五二五處工作期間(2010.01—2010.09)的留影</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局機關工作期間(2010.10—至今)的留影</b></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俯身回首在儲備大家庭中生活的四十年,我承認自己憂過,為囊中的羞澀;我怒過,為社會上某些不公平。但是我也喜過,為自己幸福的家庭;我也樂過,為青春沒有虛度。此外,我收獲了家庭,收獲了事業,獲得了榮譽,也結交了一些講義氣的朋友,我很滿足。上蒼已經給與了我很多,我不能再奢求更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十年的成長,奠定了我一生的生活軌跡。以后不可能會有變化,更不可能再會重復過去的這一切,我只能順勢往前走。我無心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像無力改變過去的一切一樣,順勢面對自己的未來。在退休前4年半的時間里,我還有一段路要走。“是路就免不了有溝溝坎坎”,關鍵看自己“怎么去闖每一關”。我將懷著美好希望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讓自己活得有味、活的灑脫,讓生活充滿陽光。</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參加工作40周年紀念日留影</b></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饶县|
镇赉县|
襄垣县|
大足县|
云阳县|
彰武县|
遵义县|
弥勒县|
深州市|
乃东县|
无棣县|
祁阳县|
扶沟县|
磐安县|
大厂|
玉门市|
开平市|
保定市|
清涧县|
睢宁县|
乐至县|
铁岭县|
建阳市|
长顺县|
宁武县|
雷州市|
儋州市|
巴彦县|
丹江口市|
巴林右旗|
岚皋县|
太仆寺旗|
灌云县|
安化县|
西宁市|
屏南县|
陆良县|
庆安县|
禹州市|
开阳县|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