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國家教育部直屬,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b></h5><h5><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 北京大學創立于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并自北京城內沙灘等地遷至現址。現址是美國人司徒雷登創辦的燕京大學“燕園”。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建制,校舍由北京大學接收,現在其建筑仍為燕京大學古跡。</b></h5><h5><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 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lt;/b></h5><h5><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 北京是故鄉,每次回京,游北大逛清華是必修之課。此美篇是2007年05月08日、2005年10月19日、2001年03月20日三次游北京大學時所拍,時隔十余年,屬舊片新編,留作永久紀念。</b></h5><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b></p> <h5>以下是2007年05月08日游覽時用數碼相機拍攝的</h5> <h5>北大西校門</h5><h5>北京大學西校門是1952年北京大學與燕京大學合并之前,燕京大學主校門。由燕京大學校友于1926年集資修建,所以又稱為校友門。西校門坐東朝西,為古典三開朱漆宮門建筑,高不過七八米,風格古樸、莊嚴典雅,與頤和園東宮門相似,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校門兩側有兩頭石獅。</h5> <h5>北大西校門</h5><h5>西校門曾為北京大學的正門,坐東朝西,為古典三開朱漆宮門建筑,高不過七八米,風格古樸、莊嚴典雅,與頤和園東宮門相似,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在現代都市建筑的叢林中,尤其顯得與眾不同。</h5> <h5>北大西校門</h5><h5>據說當初修建此門時,曾廣泛征集設計方案,力求設計出與校園內建筑風格一致的校門,最后終于選定現在這樣一個三開大門的廟門式建筑。</h5> <h5>北大西校門</h5><h5>西校門處于北京大學的主軸線起始點位置,是進入北大領略燕園風光的最佳入口。</h5> <h5>西校門全景</h5><h5>西校門在燕京大學時期是燕園的唯一正門,當時門正中懸掛著由蔡元培先生手書的“燕京大學”四字匾額。1952年,北京大學遷入燕園以后,門正中也換上了“北京大學”的匾額。</h5><h5>對于北大而言,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或者將來,西校門的地位都是極為重要的。西校門作為燕園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已經成為北大形象的重要代表,成為了北大的象征。</h5> <h5>校友橋</h5><h5>橋長15米、寬4米,樣式為三孔圓券石拱橋,中券券心上有石雕吸水獸。欄板為清式做法,望柱斷面為正方形,柱頭方形印刻如意紋,橋端以抱鼓石收束。據統計,燕園內共有24座橋。</h5> <h5>校友橋</h5><h5>從西校門進入北大,便是一座華麗的石橋,名曰校友橋,彎彎小橋,淙淙流水,蘊涵北國江南的神韻。立于橋上,辦公樓前的華表便撲入眼簾。校友橋是老燕京大學的校友于1926年捐資修建。橋下清水來自西山萬泉河,未名湖因此而得活水。橋長15米、寬4米,堂堂正正,頗為大氣,又稱西門大橋。</h5> <h5>華表、辦公樓</h5><h5>華表,位于北京大學校園內。兩柱華表原置于圓明園,燕京大學建校初期移此。西城區文津街國家圖書館的院里也有一“對”華表,和北大這一“對”是難兄難弟。四根華表擺在一起,發覺它們本應是不同的兩對,卻被拆成兩組不成對的“一順”。</h5><h5>辦公樓,又稱貝公樓,仿清朝宮殿形式,灰色筒瓦屋頂橫分三段,中部是歇山式,兩翼是廡殿式,由主體和兩翼耳樓構成;通貫兩層的紅柱將墻壁分隔成五開間,樓身下部由花崗巖條石筑成,坐落在雕飾精美的須彌座上。</h5> <h5>華表</h5><h5>華表分別矗立在道路兩側草坪上,對稱分布。這對華表以漢白玉石雕刻而成,柱身刻有祥云和龍紋,頂部有一石雕蹲獸,通高約6米,規制與天安門前華表相仿,十分氣派。</h5> <h5>華表、辦公樓</h5><h5>兩柱華表原置于圓明園安佑宮,安佑宮前有琉璃坊,“左右華表各一”。</h5> <h5>華表、辦公樓</h5><h5>據考據,此華表制于1742年,燕京大學建校初期移此。</h5> <h5>未名湖,是校園內最大的人工湖。湖南部有翻尾石魚雕塑,中有湖心島,由橋與北岸相通。湖心島的南端有一石舫。湖南岸上有鐘亭、臨湖軒、花神廟和埃德加 ? 斯諾墓,東岸有博雅塔,是北大的標志景觀之一。</h5><h5>未名湖,乃燕京大學教授錢穆在燕大任教時所起。</h5> <h5>2001年,“未名湖燕園建筑”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后,學生將未名湖、博雅塔、圖書館叫作“一塔湖圖”。</h5> <h5>未名湖、博雅塔</h5><h5>在整個的燕園中,未名湖更如煙波浩淼的海洋,在光的作用下,湖面似停泊著萬千星辰,發出瞬息萬變的光芒,在未名湖畔,東可觀湖光塔影;西可看鐘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覽層樓幢影,處處都充滿了詩情畫意。</h5> <h5>未名湖</h5><h5>20世紀20年代成為燕京大學的一部分,校方請設計師亨利·墨菲規劃校園布局。</h5> <h5>博雅塔,北大以”一塔湖圖”聞名,塔指的就是未名湖畔的博雅塔。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藝術造型、環境協調高度統一的建筑杰作。是仿造通州燃燈佛舍利塔、取遼代密檐磚塔樣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園供水水塔,其獨具匠心的設計構思,乃燕園構建的神來之筆。</h5> <h5>未名湖</h5><h5>1952年,燕京大學建制被撤銷,北京大學從市中心的沙灘遷至燕京大學舊址。從此,未名湖成為北京大學校園的一部分。</h5> <h5>未名湖北岸的德才均備體健全齋,取“水北為陽”之意,是七個宅院組成的仿明清式古典建筑群落。</h5><h5>位于未名湖北岸的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h5> <h5>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h5><h5>坐落在紅五樓的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坐落在北京大學校內的鳴鶴園中,是中國高等院校中第一所考古專題博物館。</h5> <h5>北京大學校園又稱燕園,原為美國人司徒雷登創辦燕京大學校址,1952年被并入北大。燕園既有北方園林的宏偉氣度,又有江南山水園林的秀麗特色。亭臺樓閣,假山怪石,山環水抱,堤島穿插,湖光塔影;古樹參天,綠樹成蔭,四季常青,鳥語花香,景色步移景異。</h5>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蔡元培雕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漢族,浙江紹興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span></p> <h5>蔡元培雕像。</h5> <h5>北大南閣、北閣</h5><h5>北閣原稱麥風閣,坐落于風景秀麗的燕園中心部,現為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的辦公地點,是北京大學校內的知名建筑。</h5> <h5>北閣</h5><h5>北閣與南閣合稱姊妹閣、南北閣,二者與俄文樓組成了一個品字形的獨立單元,這與燕園建筑整體上的品字形設計模式是一致的。南、北閣分別叫甘德閣和麥風閣,北邊的麥風閣為音樂教室和男女學生活動室,南邊的甘德閣當時作為女部的辦公樓使用。南閣現為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和北京大學港澳臺辦公室的辦公場所。</h5> <h5>北京大學建筑學研究中心</h5><h5>該中心于2000年5月27日成立,同年9月開課。 預計規模為百名左右在校學生, 采用教授研究室/工作室雙軌制辦學方針,強調理論—實踐有機結合,配合中國業已開始的建筑師執照考試制度,培養能獨立開業的職業建筑師以及專門從事建筑研究和教學的優秀人才。</h5> <h5>北大第一體育館</h5><h5>在未名湖東岸。里面有乒乓球俱樂部、力量訓練房及理論課教室。體育場館是上世紀20-30年代建設的體育設施,很有民族特色,在古典的大屋頂上,灰色的頂瓦從高高的上脊由上至下整齊的依次排列著。在屋檐下面的檁方子上,用各種顏色畫的多種動物的精美畫面,不熟悉北大的人們很難想象這宮殿一般的建筑物,竟是一個非常豪華的體育館。</h5> <h5>北大第一體育館</h5><h5>向南眺望,可看到博雅塔。</h5> <h5>博雅塔</h5><h5>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藝術造型、環境協調三方面高度統一的建筑杰作。博雅塔位于未名湖東南的小丘上,是仿造通州燃燈佛舍利塔、取遼代密檐磚塔樣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園供水水塔,其獨具匠心的設計構思,乃燕園構建的神來之筆。</h5> <h5>未名湖畔。</h5> <h5>靜園六院</h5><h5>靜園六院是指現北京大學靜園草坪兩側的建筑,是六處三合院落。六院地處未名湖之南,比湖北之四齋顯得嬌小玲瓏,多了些幽靜典雅之意。六院在民國時是女生宿舍,同樣是取中國傳統文化中“水南為陰”之意?,F今這里是一些院系的辦公地,仍然保持著古樸的風格。</h5> <h5>哲學系、宗教學系(靜園六院之一)</h5><h5>北京大學哲學系始建于1912年(壬子年),于1914年開始招生,是我國高等學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學系。創建之初為北京大學文科哲學門,亦稱“中國哲學門”,1919年更名為哲學系。</h5> <h5>哲學系</h5><h5>宗教學系成立于1995年,是中國最早的宗教學系,現已成為國內一流、國際著名的宗教研究重鎮。北京大學哲學系和宗教學系合并招生,共同培養。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是二者合一的教學院系。</h5> <h5>靜園六院之哲學系、宗教學系。</h5> <h5>靜園六院之一院</h5><h5>靜園六院從整體上看似乎都是一模一樣的,房間均為木制結構,雕梁畫壁,古色古香;各有精巧灰頂紅色小門樓一座,由灰色石砌虎皮矮墻聯成一體。每座院門都有紫藤蘿花架,頗為典雅幽美。但進入庭院中細細觀察,就會發現每座庭院的都有自己的特點,內部結構多不相同,門窗不僅形態各異,而且花色不同。體現了“同中有異”的美學風范,避免了“千人一面”的雷同感。</h5> <h5>靜園六院之二院。</h5> <h5>靜園六院之四院。</h5> <h5>靜園六院之五院。</h5> <h5>靜園草坪</h5><h5>靜園草坪是目前燕園內最大的一塊草坪,同時,它還是北京大學師生們一個重要的課余活動場所,北大百年校慶時的文藝晚會就是在這里舉行的。</h5> <h5>四扇青石屏風,是圓明園“夾鏡鳴琴”的遺物。四扇石屏上所刻的是兩幅對聯:“畫舫平臨蘋岸闊,飛樓俯映柳蔭多”;“夾鏡光徵風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據傳這是乾隆御書。</h5> <h5>未名湖畔。</h5> <h5>湖東橋</h5><h5>在未名湖東北角上,亦名糊涂橋。此橋似乎可有可無。為什么要設這座橋?不知道,真是讓人糊涂。難得糊涂,到此即可糊涂。</h5> <h5>未名湖畔。</h5> <h5>重修慈濟寺</h5><h5>慈濟寺建于清代,因古時用于祭祀花神,所以民間也有稱“花神廟”。慈濟寺后毀于一場大火,僅留存現今的門洞作為其遺址,成為了北大未名湖畔的一處重要景觀。</h5> <h5>慈濟寺</h5><h5>慈濟寺又稱花神廟,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860年毀于英法聯軍制造的一場大火,重修的廟門是慈濟寺僅存的建筑。2001年6月,包括花神廟、石舫以及朗潤園、蔚秀園等在內的北大未名湖燕園建筑群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5> <h5>白石小橋</h5><h5>未名湖畔白石小橋,夾于大小兩湖之間,小巧玲瓏,別有情趣。</h5> <h5>白石小橋。</h5> <h5>未名湖畔。</h5> <h5>未名湖、博雅塔。</h5> <h5>未名湖畔。</h5> <h5>圖書館</h5><h5>北京大學圖書館前身為建立于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藏書樓,辛亥革命后,京師大學堂藏書樓改名為北京大學圖書館;1952年,北京大學圖書館合并了原燕京大學圖書館;2000年,北京大學與北京醫科大學合并,原北京醫科大學圖書館改稱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h5> <h5>圖書館。</h5> <h5>乾隆詩碑</h5><h5>北京大學著名景觀,位于未名湖東畔。此詩作于乾隆五十二年,記乾隆十三、十四年之事。碑體呈長方形橫放,四周有云龍圖案,正反面各有乾隆御筆題詩一首,行書,為乾隆懷念母親之作,刻于乾隆五十二年。此碑當暢春園之遺物。</h5> <h5>北京大學校史館</h5><h5>坐落于燕園校區西校門內荷花池畔,1998年5月北大百周年校慶時奠基,2001年9月落成,2002年5月4日正式開放。館舍分為三層,建筑面積3100平方米。首層為“北京大學杰出人物展”,展出了北大歷史上217位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論家、科學家、教育家的生平簡介及照片。地下二層為主展廳,設有北京大學百年校史陳列。</h5> <h5>北京大學校史館</h5><h5>該館以尊重歷史為原則,生動地再現了北大波瀾壯闊的發展歷史,展示百年來北大歷史名人217位,并為校史研究、校史文物的征集和收藏,提供了條件。</h5> <h5>北京大學校史館</h5><h5>1998年5月,北京大學建校百周年之際,北京大學校史館奠基,經過三年的建設竣工。</h5> <h5>北大百年校慶紀念雕塑</h5><h5>這座雕塑是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學百年校慶時揭幕落成的。它是把北大百年校慶的標志立體變形而成的。平面標志本身是以流暢的線條將“北大”和阿拉伯數字100融合在了一起。立體化后,就好像一群正在騰飛的小鳥、一團燃燒的火焰和一組飄揚的旗幟,象征著北大師生意氣風發、追求卓越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h5> <h5>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雕像</h5><h5>塞萬提斯像矗立在北大勺園荷花池北側的草地上,北大校史館的西南方。為銅制塑像,高2.35米,塞萬提斯身著西班牙披風,右手持書,腰挎寶劍,目視前方,風度威武而瀟灑,既散發著文學騎士般的無畏氣質,又閃耀著理想主義者的智慧之光,時時吸引著無數學子深深注視的目光。這是北大校園里唯一的一座外國人雕像。</h5> <h5>塞萬提斯雕像。</h5> <h5>燕園小憩。</h5> <h5>北大百年校慶紀念雕塑。</h5> <h5>百周年紀念講堂,是一座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多功能講堂。體現了對北大百年歷史形成的燕園傳統建筑文化和校園文化的理解和繼承,鮮明表現出了現代建筑藝術的創新手法與時代風采,成為北大又一標志性建筑物。</h5> <h5>百周年紀念講堂。</h5> <h5>百年紀念講堂。</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h5>以下是2005年10月19日游覽時拍攝的,膠片機照片翻拍</h5> <h5>華表、辦公樓。</h5> <h5>華表、辦公樓。</h5> <h5>北大百年校慶紀念雕塑。</h5>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未名湖畔。</span></p> <h5>未名湖畔。</h5> <h5>未名湖畔。</h5> <h5>燕園一隅。</h5> <h5>四扇青石屏風,是圓明園“夾鏡鳴琴”的遺物。</h5> <h5>蔡元培雕像。</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h5>以下是2001年03月20日游覽時拍攝的,膠片機照片翻拍</h5> <h5>1. 西校門;2. 華表;3. 未名湖、博雅塔;4. 四扇屏。</h5> <h5>1. 蔡元培雕像;2. 李大釗雕像;3. 北大百年校慶紀念雕塑;4. 北大百年校慶紀念雕塑。</h5> <h5>1. 圖書館;2. 逸夫苑;3. 北大百年紀念講堂;4. 未名湖畔。</h5>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北大百年校慶紀念郵票(1998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北大百年校慶紀念郵票(1998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塔湖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塔湖圖滿眼春,包容獨具自由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國家民族心中系,責任擔當北大魂?!?lt;span class="ql-cursor">?</span>(篆刻,采自林國全先生作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小資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司徒雷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1962),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外交官、教育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876年6月,司徒雷登生于杭州,父母均為美國在華傳教士。1904年開始在中國傳教,曾參加建立杭州育英書院(即后來的之江大學)。1908年任南京金陵神學院希臘文教授。1919年起任燕京大學校長、校務長。1946年任美國駐華大使,1949年8月離開中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62年9月19日,司徒雷登逝于美國華盛頓,終年86歲。</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司徒雷登與燕京大學</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篇《別了,司徒雷登》,讓每一位中國學子記住了一個名字:司徒雷登。于是,在我們的印象中,司徒雷登成為一個對中國并不友好的美國人,甚至是中國人并不怎么歡迎的人物。然而,歷史的事實是,司徒雷登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為中國人所做出的付出遠遠超過對他的祖國美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司徒雷登是北平四大名校之一“燕京大學”的創始人和領導者,擔任燕京大學校長數十年,可以說名震中外的燕京大學就是司徒雷登一手創辦起來的。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燕京大學,那絕對是大師云集,并為中國、為中國革命培養了數不清的人才,燕京大學也由此躋身于世界一流名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司徒雷登為燕京大學付出了他半生的心血,經費是他騎自行車甚至騎毛驢去化緣化來的,美麗的燕園是他買了建起來的,名家大師是他一位位求過來的!在學生人數比較少的最初幾年,他甚至能叫出每一位學生的名字;在日寇的鐵蹄踐踏我京冀大地的時候,他在校園懸掛起美國星條旗阻止日軍進入;他實際上早已與燕京大學融為一體,他是燕京大學的象征。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52年,燕京大學并入北京大學,一代名校也就此畫上了句號。然而,未名湖還在,臨湖軒還在,那是司徒雷登老先生當年辦公和居住的地方,那曾經是燕京大學的標志。曾經,每年的6月24日,燕京大學的學生們,都會在這臨湖軒中,為他們尊敬的校長祝賀生日;曾經,司徒雷登的夫人,在這個小院中離開了人世,她的墓地是燕大校園的第一座墳墓,她一直在默默地守護著這寧靜的未名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司徒雷登走了,走的時候帶著深深的惆悵;然而他創辦的燕京大學卻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他的驕傲。司徒雷登和他的燕京大學,將一直留在中國人的記憶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h5>謝謝觀賞!</h5><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吉县|
玉树县|
界首市|
乌审旗|
沁水县|
河津市|
扶风县|
静海县|
三穗县|
浑源县|
宜兰县|
周口市|
岑巩县|
娱乐|
平远县|
桦甸市|
长顺县|
封丘县|
芷江|
桃园县|
阿拉尔市|
德江县|
汪清县|
田林县|
肃北|
永泰县|
博罗县|
天祝|
酒泉市|
西丰县|
安阳市|
峨眉山市|
马尔康县|
雷波县|
社旗县|
城固县|
望奎县|
定日县|
环江|
壤塘县|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