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銀喉長尾山雀(學名:Aegithalos caudatus):共有19個亞種。體型纖小,全長10.8-13.1厘米,翅長5.2-6.0厘米,尾長6.0-7.8厘米。該鳥頭頂羽毛較豐滿且甚發達,體羽蓬松呈絨毛狀,頭頂、背部、兩翼和尾羽呈現黑色或灰色,下體純白或淡灰棕色,向后沾葡萄紅色,部分喉部具暗灰色塊斑,尾羽長度多超過頭體長。雌性羽色與雄鳥相似。虹膜褐色;嘴黑色;腳棕黑色。</p> <p>銀喉長尾山雀在山雀中體形較小,軀體圓潤,尾巴相對地較長,能占到總長度的一半,嘴短而粗;松散的羽毛外觀蓬松,雄性成鳥與雌性羽色相似。</p> <p>銀喉長尾山雀是常見的森林鳥類之一,多棲息于山地針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在中國遼寧東部山區的落葉松林中較為常見,冬季或遷平原;在浙江一帶,銀喉長尾山雀則多生活在柳樹、松樹、茶樹或竹林間;在新疆伊犁地區,它們繁殖季節活動于針葉林和海拔1000米以上的針闊混交林或落葉闊葉林內,冬季在針葉林中亦可見,但多數下降到河谷次生林一帶。</p> <p>銀喉長尾山雀行動敏捷,來去均甚突然,常見跳躍在樹冠間或灌叢頂部,有時還像鹟類一樣,掠食空中飛行的昆蟲。秋季成小家族游蕩,至冬季可匯成多達100只的較大群體;繁殖期成對活動。</p> <p>銀喉長尾山雀主要啄食昆蟲;在中國東北地區,除少量蜘蛛和小形蝸牛外,95%以上是昆蟲,包括落葉松鞘蛾、天蛾、尺蠖等危害森林的害蟲;在秦嶺、大巴山地區和四川西南與云南西北部等地,食物中昆蟲所占比例都在90%以上,包括半翅目、鞘翅目、鱗翅目及其它昆蟲,也有少許植物。</p> <p>在中國東北地區,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營巢繁殖,此時雌雄鳥共同銜取筑巢材料,并不斷地鳴叫,特別是雄鳥叫的更甚。一般是雌雄鳥同時到達,依次入巢后再一齊飛去,偶爾也有單獨來去的情況。巢呈卵圓形,多筑在背風的林內,置于落葉松枝杈間,巢的一側緊貼樹干。距地面高3-9米,巢口位于側面上方。巢用苔蘚、地衣、樹皮、羽毛等,用鱗翅目昆蟲的繭絲膠固而成,內墊獸毛或羽毛。巢的大小為:高11.1-11.7,巢徑8.4-10.5,巢口徑3.7-4.1厘米。巢營造完畢即開始產卵,每天產一枚,每窩9-10枚,卵呈白色,綴以淡紅褐色小斑,鈍端較密集,略成圈狀。</p> <p>卵經13天孵化出雛。剛孵出的雛鳥全身裸露,呈粉紅色,兩眼緊閉。第7天開始睜眼,體上各羽域亦開始明顯可見。雌雄鳥均擔任育雛工作,育雛期為15天,第16天雛鳥離巢。雛鳥離巢后,先由親鳥在巢區內領飛,習飛多次后才隨同親鳥飛離巢區。</p> <p>銀喉長尾山雀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5]</p><p>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福县|
广汉市|
长白|
田林县|
桃园市|
莒南县|
万盛区|
蛟河市|
屏边|
南召县|
建湖县|
辽中县|
仲巴县|
理塘县|
八宿县|
田东县|
茌平县|
安龙县|
宁陕县|
武义县|
富川|
隆林|
密云县|
容城县|
新蔡县|
玉林市|
安国市|
玉田县|
新河县|
达孜县|
高邮市|
皮山县|
南开区|
遂川县|
丽江市|
紫金县|
集贤县|
罗城|
长治市|
双柏县|
德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