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安康五里冉家鼎盛時期在清朝道光年間,當時冉家富甲一方,尤以監生冉公維義最為有名,坊間贊譽“冉大善人”。他承其祖風,廣結善緣,打造渡船數艘,無償在安康西渡河接送往來商客路人;他開倉放糧周濟貧苦人家,獲得百姓愛戴。冉維義去世后, 弟兄隨后陸續遷出,其中一支遷冉砭,一支遷吉河、一支遷平利、紫陽、漢陰等地。</p> <p> 據傳,冉氏在牛山腳下,赤水河中游,選址建造冉家大院,占地數十畝,在五里、恒口一帶廣置田地,磨坊油坊染坊坊坊興隆,豬圈牛圈馬圈圈圈成群,在以農業為主的時代,冉家在偏僻的冉河已經率先開始由農業、手工業向半工商業轉型并頗具規模,不僅突出冉氏家族之富有,而且彰顯五里冉氏一族與時俱進、超越時代之勇氣和智慧。</p> <p> 當時的冉家大院亭臺樓閣、錯落有致,雕梁畫棟、栩栩如生,蓮池畫廊、花鳥蟲魚、草木傳情,渾然天成.其氣勢之恢宏下至安康城,上至漢陰縣無與匹敵。后因開挖水井,不慎破壞風水寶地,冉家大院接連發生一系列靈異事件,大家庭才漸漸開始分支。</p> <p> 五里鎮冉砭村968戶、3328人、冉姓占三分之一,村支書、村主任、監委會主要負責人都是冉姓人。</p> <p> 農歷四月初三吃過早點,尋親小組沿冉河大橋西北方向朝冉砭村進發,半小時后到達冉砭村村委會,書記本設親自前來迎接,村主任冉立定、族賢冉純杰、冉本忠一一前來相見,言談甚歡。</p> <p> 我們在純林老總的引導下,首先來到村委會后面小地名獅子頭,此地距村委會約百十米,兩邊群山合抱,中間在此開帳,前望恒口鎮,背靠獅子頭,左青龍右白虎,這里曾是純林老屋所在,今日雖未能看到當時的繁華,但眼觀青山綠水、耳聞鳥語花香,陣陣清風徐來,讓人陶醉其中,好一個居家休養之仙境。</p> <p> 考證了純林祖爺冉立炳和祖母羅志榮墓碑,一路走來,聽73歲退休職工冉本忠講二老故事,興趣盎然。</p> <p><br></p><p> 回到村委會已到午飯時刻,但大家卻沒有半點餓意,急急忙忙進入下一站—青龍寨。</p><p> 青龍寨是村支書冉本設老屋場,房子坐南朝北,背靠青龍寨,面向大同鎮,屋后一條青龍自牛山根蜿蜒盤旋而上在半山腰升堂,青龍突然抬頭,目視牛山頂,龍須龍口活靈活現。傳說青龍修仙千年得道,本是奔牛山聽封,誰知高興睡晚走到此處正好雞鳴,封神結束,青龍淚奔,想就此了解,幸有神仙指點,便在此落駕,繼續修行造福鄉親。</p><p><br></p><p><br></p><p><br></p><p><br></p> <p> 青龍寨后面右手是五峰山再往上有傳說中的“恨京石,練兵場、太子墳”每個景點都是一個蕩氣回腸的故事,這些故事多與黃巢起義軍有關。據說黃巢在此訓練部隊,與朝廷軍隊展開激戰,太子不幸戰死疆場,黃巢每天站在太子墳前的鷹嘴石,望著長安的方向發誓,要替太子雪恨。是否真有其事,無從考證,但無風不起浪,山上城墻尚在,太子墳熒猶存,練兵場上還有馬蹄印,鷹嘴石的嘴栩栩如生……這都給后人留下許多猜想。</p> <p> 青龍山往北方向約一公里處,發現大片冉氏祖墳,其中最遠可追尋到遷安七世祖冉卓和他的三個兒子,這一重大發現不僅印證了傳諭譜書的真實性,同時也為修譜提供了翔實的圖片資料。</p> <p> 七世祖冉卓</p> <p>八世祖冉奇庫、冉奇猷、冉奇勛等眾多冉氏先祖墳熒。</p> <p> 功夫不負有心人,花園建司純林老總在今春疫情期間,忘我投入家譜工作之中,訪牛山尋得碑文”監生冉維義”捐款和重修牛山廟擔任監修之物證,進冉砭求證譜書與歷史原貌高度吻合,傳諭譜書與神軸影子和碑文三者完全重合,這一切的使然來自于他平常的福報,其實萬事皆有因果,通過實地考察論證,我由此得出冉家大善人并非是對冉公維義一人的贊譽,從始祖德公到高晉公高升公再到維禮維義諸公,乃至今日以冉純林為首及冉本設、冉本橋、冉立新、冉本斌、冉仁玉……等等德功后裔子孫無不都是在廣結善緣,好做善事。</p> <p> 冉大善人是對所有冉家人的美稱!這是家風的延續,是祖德的流傳,可謂千載家風續,萬世慈善延!</p> <p>文字:冉從高 </p><p>圖片:冉純林 冉廣武 </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塔城市|
武功县|
江门市|
伊川县|
前郭尔|
体育|
新营市|
文登市|
武汉市|
汶川县|
北川|
绥中县|
黄山市|
昭平县|
阜新|
兴隆县|
怀仁县|
萨迦县|
河间市|
琼中|
绥德县|
扶风县|
蒙自县|
拉萨市|
温宿县|
通海县|
永仁县|
龙里县|
喀喇沁旗|
锦州市|
如东县|
呼和浩特市|
厦门市|
郯城县|
房产|
伽师县|
沾化县|
安新县|
灵武市|
灌阳县|
大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