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革命傳統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為進一步激勵廣大師生奮發圖強,發揚“愈挫愈勇、艱苦奮斗”的革命傳統精神,與全國人民一道“并肩戰疫”,厚植師生愛國情懷,持續深入推進學校“三全”管理和“三五”教育,積極弘揚踐行涉縣教育精神,按照教體局統一安排部署,西戌鎮中心校決定在全鎮各校開展“讀革命書籍、講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等革命傳統教育活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精心謀劃 科學實施】</b></p><p> 中心校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集體學習了局文件精神后,迅速研究制定了周密、詳細的革命傳統教育實施方案。 </p><p> 面對“疫情防控”、學生停課在家等嚴峻形勢,我們決定不等不靠,提出“1732”總體思路,在“疫情防控”這一特殊時期面向廣大師生、家長開展特別的革命傳統教育,助力全民戰疫,助力空中課堂!</p><p> “1732”革命傳統教育思路即“一加七結合三化兩助力”,具體為:</p><p> 一加:互聯網+教育,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開展好革命傳統教育;</p><p> 七結合:革命傳統教育與“三全”管理相結合,與“三五”教育相結合,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與弘揚踐行涉縣教育精神相結合,與勞動實踐教育相結合,與學校文化建設相結合,與“三三”讀寫機制相結合,統籌推進革命傳統教育;</p><p> 三化:地方特色化、課程校本化、常規常態化,深入持久開展革命傳統教育;</p><p> 兩助力:助力全民戰疫,助力空中課堂,厚植國家情懷,提振抗疫必勝信心,確保“停課不停學”,護航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成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濃厚革命傳統教育文化氛圍】</b></p><p> 革命傳統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是一項常規常態化的工作,為此牛校長十分重視學校革命傳統教育文化氛圍的布局與建設,借助學校文化建設的良好基礎,中心校今年又加大力度有針對性地在各校布置了濃厚的革命傳統教育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革命傳統教育彰顯地方特色化】</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西戌——紅色電波從這里飛向世界!</p><p> 西戌——新中國新聞事業從這里走來!</p><p> 西戌——中國紅色新聞小鎮、中國紅色新聞文化之鄉……</p><p> 西戌,一個鮮為人知的深山小鎮,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發揮了“不亞于十萬精兵”的號角作用,在新中國的新聞和廣播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p><p> 西戌具有豐富的紅色新聞歷史資源。新華社暨邯鄲、陜北新華廣播電臺舊址位于西戌鎮沙河村,是全國著名的新聞廣播革命傳統教育基地,2017年被列為河北省第五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8年又被列為河北省第四批國防教育基地;中宣部、新華通訊社、邯鄲陜北新華廣播電臺、新華日報(太行版)、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太行文聯等紅色新聞文化事業舊址在東戌、西戌村。成為全國新聞廣播、大專院校系統的革命傳統教育實踐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p><p> 基于西戌一帶“紅色新聞文化”的深厚底蘊、鮮明的歷史使命,我們以紅色新聞文化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題,以<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發展紅色力量,錘煉紅色使命,鑄就紅色夢想”</b>為教育使命擔當, 將“使命擔當、忠誠無私、樂觀向上、犧牲奉獻”的紅色新聞文化精神凝練為學校的核心價值,開展獨具地方特色的革命傳統教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革命傳統教育課程校本化】</b></p><p> 革命傳統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一朝一夕、一時興起之事。要開展好革命傳統教育,離不開課程支撐,為此我們結合地方紅色新聞文化,遵循邊實踐邊開發建立的原則,逐步開發設立革命傳統教育校本課程。在幾個月實踐探索中紅色革命故事校本課程《紅色電波傳四方》已經基本成型,正在試用階段,《校園紅色經典歌曲》編輯組稿工作也已接近尾聲。為深入推進革命傳統教育,我們積極與曾經在西戌生活戰斗過的老一輩新聞革命戰士的后代、涉縣文化館、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院、河北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各界友好人士、單位合作,擬編寫或改編富有地方特色的革命傳統教育書籍《西戌一帶紅色新聞文化》、《漳河水》等。目前我們積極推薦給師生的革命書籍是縣文化館王礦清老師編撰并無私捐贈給我們的《太行紅色新聞文化》和全國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詩人阮章競的女兒捐贈的畫冊版長詩《漳河水》。這些資源的獲得,為我們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撐。</p><p><br></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命傳統教育活動常規常態化】</b></font></div><div> 課程、課時、師資是推進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常規常態化建設的根本保障,在疫情防控這個特殊時期,我們的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安排比較靈活機動,著眼長遠,牛校長親自安排,為學校革命傳統教育規劃了課程、課時、師資,從制度上保障了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的常規常態。</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特色展示一】云端上的革命傳統教育</font></b></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師生網上革命故事會</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教授紅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云端革命傳統教育</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不同尋常的世界讀書日</div><br>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師生共讀革命書籍《漳河水》。《漳河水》是著名的革命軍旅作家阮章競1955年創作發表的一首敘事長詩,取材于太行山區漳河兩岸人民的斗爭生活,深刻地反映了以荷荷、苓苓、紫金英這三個農村婦女為代表的中國勞動婦女,在新舊兩個社會里的不同生活道路和不同的歷史命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阮章競長期生活、戰斗在涉縣一帶,在西戌鎮東戌村原太行文聯工作、戰斗達3年之久,源于這種深厚的革命感情,我們把《漳河水》列為學生必讀革命書籍。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特色展示二】非同尋常的革命傳統教育</b></font></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房前屋后的革命傳統教育之研學旅行</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借助西戌鎮村村有紅色新聞文化舊址的優勢,各校精心指導學生、家長分時段、分批次在自家門口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研學旅行”活動,體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革命傳統精神。<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村里大喇叭里傳來的革命歌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記者嶺上寄哀思</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清明節,沙河小學部分學生、家長代表到記者嶺開展祭奠曾經在沙河村“邯鄲、陜北新華廣播電臺”工作、戰斗過的老一輩無產階級新聞工作者。 目前記者嶺上安葬了溫濟澤、錢家楣等新聞革命前輩。</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學生義務講解沙河紅色電臺歷史</div><br> 全國疫情緩解后,沙河小學“新華小講解團”成員義務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講解沙河村紅色電臺的光榮歷史,深受游客們的稱贊。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特色展示三】并肩戰疫,助我成長</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為豐富師生居家隔離的文化生活,提升師生的寫作素養,中心校結合“三三讀寫”機制,號召全體師生以手中的筆為“戰疫”武器,歌頌一線白衣天使,歌頌日夜值班、巡邏的干部群眾,用特殊的方式與全國人民一起“并肩戰疫”,用特殊的方式對師生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培育家國情懷,增強自信心。眾多師生作品被推送到邯鄲晚報、河北教育雜志、電臺等各大媒體,并輯印成西戌鎮中心校抗疫文藝作品集《并肩戰疫》。<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為了宣傳黨和國家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戰勝疫情的偉大壯舉,歌頌無數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抗疫英雄,弘揚踐行“英勇無畏、團結協作、創新拼搏、擔當奉獻”的抗疫精神,深入推進“三三”讀寫機制,與“革命傳統教育”、“弘揚踐行涉縣教育精神”相結合,進一步凝聚人心,書寫西戌大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心校積極與西戌中學合編《并肩戰疫?下》,目前組稿、編輯工作已接近尾聲。</div> 為了鼓勵學生將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延學在家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悟等這些心聲寫出來,體會成長的艱辛,學會敢于直面困難,樹立成長信心,中心校組織各校舉行了“這個假期我成長了”征文活動,并將獲獎作品輯印成冊,第一時間送達學生手中。<br> 沙河小學積極組織學生讀革命書籍,并將學生讀書筆記收集整理成冊,對全鎮革命傳統教育“讀革命書籍”活動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引領示范作用。 <p> 革命傳統教育只有進行時,我們一直努力在路上!</p> <p>撰稿人:康書魁</p><p>核稿人:李志棟 李炎</p><p>審稿人:牛書平</p><p>單位:西戌鎮中心校</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车县|
桑日县|
浦江县|
宁乡县|
洞头县|
卢氏县|
石柱|
太湖县|
洛川县|
大田县|
米易县|
融水|
枣强县|
凌海市|
镇雄县|
西畴县|
比如县|
武川县|
寻乌县|
宜兴市|
萝北县|
万全县|
锡林浩特市|
禄劝|
乌鲁木齐县|
新河县|
商南县|
长葛市|
渑池县|
广灵县|
裕民县|
揭阳市|
宝应县|
彰武县|
广南县|
乡宁县|
周宁县|
宁蒗|
弋阳县|
潞西市|
肥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