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承德避暑山莊游記

華文看客

<p class="ql-block">承德避暑山莊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的谷地上。它又稱為熱河行宮、承德離宮,是清代前、中期皇帝夏季避暑和處理政務(wù)的場所。1961年3月,國務(wù)院公布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時,承德避暑山莊與北京頤和園、蘇州拙政園和留園并列為中國四大名園。1994年12月,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7年5月,批準(zhǔn)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下旬,隨西安一家自助旅游團從壩上返回途中來到承德,利用半天時間重點游覽了避暑山莊里的宮殿區(qū)和湖泊區(qū)。</p> <h3>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自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動工興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后一項工程竣工,經(jīng)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歷時89年建成。其總占地面積564萬平方米,是中國亦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皇家園林。據(jù)介紹,園內(nèi)的西北為山岳區(qū),東南為湖泊區(qū),東北為平原區(qū),整體形貌如中華版圖。山莊造園取法自然,不飾雕琢,120余組建筑融綴于山、水、草、木之間,構(gòu)成融南秀北雄為一體,集全國名勝于一園的壯美景觀,可謂“山莊咫尺間,直作萬里觀”。當(dāng)年避暑山莊初具規(guī)模時,康熙皇帝選園中佳景,以4字為名題寫了“三十六景”。后期乾隆皇帝在對山莊進(jìn)行大規(guī)模擴建后,仿其祖父康熙,又以3字為名同樣題寫了“三十六景”,合稱為避暑山莊七十二景。</h3> <h3>從建筑格局上避暑山莊分為宮殿區(qū)、湖泊區(qū)、平原區(qū)、山巒區(qū)四大部分。進(jìn)入山莊后,首先游覽的是宮殿區(qū)。</h3><h3>宮殿區(qū)位于山莊南部,正宮是其主體建筑,有9進(jìn)院落,取“天保九如,萬壽無疆”之意。正宮分為“前朝”、“后寢”兩部分,是皇帝處理朝政、舉行慶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現(xiàn)在已辟為“避暑山莊博物館”。</h3><h3>這里地形平坦,布局嚴(yán)謹(jǐn),建筑樸素,苑景自然野趣,宮殿與天然景觀和諧地融為一體,達(dá)到回歸自然的境界。此處的建筑規(guī)模不大,殿宇和圍墻多采用青磚灰瓦、原木本色,淡雅莊重,與京城故宮的黃瓦紅墻,描金彩繪,富麗堂皇形成鮮明對照。</h3> <h3>據(jù)介紹,康熙、乾隆時期,皇帝每年大約有半年時間要在承德度過,清前期重要的政治、軍事、民族和外交等國家大事都在這里處理。因此,承德避暑山莊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個政治中心。</h3> <h3>到此一游,立此存照。</h3> <h3>這座建筑是宮殿區(qū)的主殿,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用金絲楠木改建。其等級、法度類同紫禁城的太和殿,凡重大慶典、內(nèi)外朝覲皆于此殿舉行。</h3> <h3>主殿叫“澹泊敬誠殿”,也叫“楠木殿”。大殿門頭上方懸掛匾額,應(yīng)為乾隆皇帝御筆七律詩文一首。</h3> <h3>大殿內(nèi)皇帝寶座上方懸掛著康熙御題“澹泊敬誠”大匾,隱喻君王“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h3> <h3>位于澹泊敬誠殿后面的這棟建筑是“四知書屋”,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圣祖御題“依清曠”。乾隆增題“四知書屋”,取自《周易 ? 系辭》“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詮釋帝王治世之道的最高境界:剛?cè)嵯酀?,恩威并施?lt;/h3> <h3>皇帝臨朝前后在此更衣小憩,亦在此接見近臣和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h3> <h3>院內(nèi)一側(cè)的綠地回廊。</h3> <h3>這里的一長排房屋是“十九間照房”,也稱為“萬歲照房”,位于四知書屋之后,為皇帝隨侍人員備差之所。以此為界,其南面(房前)為前朝,其北面(屋后)屬后寢。</h3> <h3>照房中部設(shè)有佛堂三間,乾隆御題“寶筏喻”,取自李白詩句“金繩開覺路,寶筏渡迷川”,寓意佛法無邊,猶如珍貴的航船載人渡過險灘。</h3> <h3>在照房里還陳列著一些文物,這幅畫描繪的是避暑山莊的大型佛寺一一珠源寺,其前臨西湖之水,北依山瀑之源,山水相連,風(fēng)景秀麗。</h3> <h3>據(jù)介紹,宮殿區(qū)正宮的九進(jìn)院落共收藏陳列清代遺留下來的宮廷珍貴文物2萬余件。這是在展室的文物陳列柜中挑選拍攝的幾座自鳴鐘。歷史上避暑山莊所藏鐘表300余座,既有來自英、法等國家的舶來品,也有清宮造辦處和廣州等地制作的精品。這些鐘表造型獨特,裝飾華美,寓意吉祥,見證過帝王嬪妃曾經(jīng)的生活。</h3> <h3>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計時器的國家之一,歷代王朝一直以圭表、日晷、滴漏計時。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將兩座自鳴鐘贈與萬歷皇帝,開啟了中國機械鐘表收藏和制作的歷史,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時間觀念和時間感知方式。</h3> <h3>康熙皇帝熱愛西方科學(xué),內(nèi)廷設(shè)置“自鳴鐘處”,學(xué)習(xí)鐘表機械原理,仿制西洋鐘表,日晷、滴漏等逐漸被取代,成為高居廟堂的禮儀性陳設(shè)。</h3> <h3>雍正時期,鐘表作為計時工具已在宮廷中普遍使用。乾隆五年(1740年)內(nèi)務(wù)府成立做鐘處,專門為宮廷制造各種精美的鐘表。</h3> <h3>由于清朝帝王強烈的好奇心和占有欲,使皇宮及皇家園囿成為鐘表最集中的典藏地,皇帝成為擁有鐘表最多的收藏者。</h3> <h3>掛屏是融合了雕刻、鑲嵌、織繡等多種技法的藝術(shù)作品,代替畫軸或畫框懸掛于墻壁,起到美化廳堂的作用。宋代以前就有用竹、玉、石雕刻的掛屏,到清代雍正、乾隆時期,宮苑宸居內(nèi)陳設(shè)掛屏風(fēng)行一時,其工藝細(xì)致精巧,風(fēng)格典雅靈動,是難得一見的傳世珍品。</h3> <h3>左:清紫檀邊嵌玉博古掛屏</h3><h3>右:清紫檀邊( )地嵌牙人物掛屏</h3> <h3>左:清紫檀邊繡花 ( )掛屏</h3><h3>右:清紫檀四合邊織繡串珠象掛屏</h3> <h3>避暑山莊所藏掛屏,材質(zhì)多樣,用料考究,有象牙、玉石、珍珠、刺繡、翠羽、彩瓷、琺瑯等。圖案也有章法可循,大多取自古代傳說、名家畫稿、歷史典故、宗教文化和吉祥紋樣。</h3> <h3>離開十九間照房就來到正宮區(qū)的“后寢”部分,這里以面前的“煙波致爽”殿為中心。該殿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取“四圍秀嶺,十里澄湖,致有爽氣”顏額明義,并位列康熙三十六景之冠。殿堂陳設(shè)富麗典雅,為皇帝禮見親倫、燕居休憩的寢宮,正中三間設(shè)御座,西次間為佛堂,西稍間為暖閣,是皇帝的寢室。庭院清幽靜謐,寢宮的東西各有一個小院落稱為東所、西所,是后妃住所。</h3><h3>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咸豐皇帝避難熱河,在煙波致爽殿西暖閣批準(zhǔn)了奏折,同意恭親王奕?同英、法、俄三國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并追認(rèn)《中俄璦琿條約》有效,致使中國喪失了大片領(lǐng)土和主權(quán),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h3> <h3>這是“西所”,康乾時期曾為后寢書齋,嘉慶年間改書齋為后妃居所,始稱西所。1860年咸豐避難熱河期間,懿貴妃(慈禧)居于此處。次年咸豐薨逝后,慈禧與奕?在這里策劃了辛酉政變,實現(xiàn)了太后垂簾聽政,奕?攝政監(jiān)國,開始了對中國長達(dá)48年的統(tǒng)治。</h3> <h3>煙波致爽殿后面的這幢面闊五楹的兩層樓房,名為“云山勝地”,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列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八景。樓下戲臺“文明福地”,供帝后聽?wèi)?;二樓佛堂“蓮花室”,為帝后祭月祈福之所?lt;/h3> <h3>此幢樓房樓梯的設(shè)計是別出新裁,在樓前東側(cè)堆砌點綴著一座小假山,而登樓的石階就隱藏在其中。</h3><h3>登樓憑欄遠(yuǎn)眺,夕靄朝嵐盡收眼底,良宵夜話妙境頓生。</h3> <h3>這里是正宮九進(jìn)院落的最后一處“岫云門”,也是避暑山莊博物館的后門出口。</h3> <h3>走出正宮后,沿路綠植茂密,古樹參天。</h3> <h3>路邊的古樹被支撐圍擋保護(hù)起來。</h3> <h3>游人紛紛在此拍照留念,好不容易搶拍下一張無人作伴的空景畫面。</h3> <h3>林中的鹿兒自由自在地覓食。</h3> <h3>它雖然不怕人,但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感。</h3> <h3>沿園中道路已進(jìn)入避暑山莊的湖泊區(qū),湖泊區(qū)在宮殿區(qū)的北面,其面積包括洲島約有49.6萬平方米,湖中有8個小島將其分割出大小不同的水面,雖各有其名,但統(tǒng)稱為塞湖。</h3> <h3>這是位于如意湖濱的一座十字形小亭,亭檐下懸掛“如意湖”牌匾,列為乾隆三十六景中的第四景。</h3> <h3>臨亭東眺水鄉(xiāng)風(fēng)景,歷歷在目如進(jìn)畫中。</h3> <h3>這處雙檐方亭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亭子三面臨水一面居山,稱為“芳諸臨流”,列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二十七景。夏季潺潺的湖水,翠綠的山光,波泛漣漪的湖泊及百鳥共鳴齊飛的壯景,構(gòu)成一幅奇妙無比的山水花鳥圖。</h3> <h3>立于方亭一側(cè)作景點介紹的秀石,點綴于此亦為景色添彩。</h3> <h3>眼前雖無荷花可賞,但碧綠連岸的荷葉依然挺立喜人,遠(yuǎn)處白色石欄小橋?qū)⒅車木吧r托的更加明亮清新。</h3> <h3>此處水岸邊的建筑稱作“知魚磯”,為乾隆三十六景中的第三十三景。</h3> <h3>這里是帝后垂釣觀魚的地方,知魚磯取意于莊子和惠子在濠梁之水上辯論人能否知魚之樂的典故。</h3> <h3>這座雙檐十字亭為康熙三十六景中的最后一景,其檐下牌匾題寫著“水流云在”,取意杜甫的“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的詩句。流水與浮云相映成趣,動靜變化妙不可言,當(dāng)年帝后常在此賞景休息。</h3> <h3>碧波蕩漾,垂柳依依。</h3> <h3>湖面上的“如意洲”是一個大島,事后看介紹,上面有假山、涼亭、殿堂、廟宇、水池等建筑,是一個中心風(fēng)景區(qū)。</h3> <h3>由于時間有限,沒能過橋登島游覽,只能是又留下一份遺憾。</h3> <h3>“鶯囀喬木”是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二十二景,此處百鳥爭鳴極富詩情畫意,是當(dāng)年皇帝在朝霞映襯下聽鶯鳴鳥啼的地方。</h3> <h3>“萬樹園”是一片綠草如茵,樹木茂盛,地勢開闊的地方,從山莊景區(qū)分布上屬于平原區(qū),這里應(yīng)該是它與湖泊區(qū)交界的邊緣地帶。山莊有園內(nèi)交通車,可以將游人載往不便于步行到達(dá)的較遠(yuǎn)區(qū)域。</h3> <h3>“濠濮間想”是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十七景,坐此亭中可北覽萬樹園,南望湖光山色。</h3> <h3>水秀山青,游船穿梭。</h3> <h3>畫面前方是“金山島”,綠樹掩映中的“上帝閣”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h3> <h3>這座方亭是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三十五景“甫田從樾”,清代這里是皇家的農(nóng)田和瓜圃。此亭是當(dāng)年皇帝觀看莊稼瓜圃時小憩之處,也是領(lǐng)略喬木成林,泉甘剖翠瓜的地方。</h3> <h3>方亭側(cè)后方這架造型簡樸的草頂木制牌樓上題寫著“御瓜圃”,門兩邊楹聯(lián)為“土厚登雙谷,泉甘剖翠瓜”,出自康熙皇帝《煙波致爽》中的詩句。</h3><h3>避暑山莊建立初期,康熙皇帝曾在附近開墾了數(shù)10畝農(nóng)田,名為“瓜圃”,種植著糧食、蔬菜及瓜類等多種作物?,F(xiàn)在這里的御瓜圃是景區(qū)依據(jù)相關(guān)文字資料的描述,重新恢復(fù)設(shè)置的。</h3> <h3>停泊游船的小碼頭。</h3> <h3>游友們自行搭伴,愛好攝影的自然少不了毛遂自薦的模特。</h3> <h3>橫跨在湖面的小木橋玲瓏秀美。</h3> <h3>這處可供游人休息的亭子沒有專門文字介紹,應(yīng)該是屬于普通的仿古建筑。</h3> <h3>來到了熱河泉。</h3> <h3>“熱河泉”是避暑山莊湖泊的主要水源,泉側(cè)的這通石碣上刻有“熱河”二字。承德在歷史上曾被稱為熱河,避暑山莊稱為熱河行宮,雍正元年(1723年)設(shè)熱河廳都由此泉而得名。</h3> <h3>泉上架橋橫跨池沼,宛如一道彩虹,泉水清澈見底,四季景色變幻,終年不曾結(jié)冰。</h3> <h3>這處建筑建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列為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二十三景,前殿五楹,圣祖御題“香遠(yuǎn)益清”,取意周敦頤《愛蓮說》。后殿三間,取名“紫浮”。</h3> <h3>兩殿前后臨池,其間遍植重臺、千葉等名貴荷花?;ㄩ_時節(jié),翠蓋凌波,朱房含露,流風(fēng)冉冉,芳香盈袖。</h3> <h3>園林工人不辭勞苦,在湖中打撈水草枝葉等雜物,以保持水質(zhì)清澈湖面潔凈。</h3> <h3>游船往“金山島”方向駛?cè)ァ?lt;/h3> <h3>“金山島”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仿鎮(zhèn)江金山寺的意境。石島于湖水環(huán)抱中,狀似紫云浮玉,雖由人工堆砌,卻宛若天開地造。</h3> <h3>假山上筑殿五楹,圣祖御題“鏡水云岑”,循石級而上,達(dá)“天宇咸暢”。兩殿均被收入康熙三十六景。由于受地形和光線等影響,沒有拍到合適的畫面,只能請各位看官見諒。</h3> <h3>累累巨石之上建有三層木塔,名為“上帝閣”,是清帝祭祖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的地方。</h3> <h3>西斜的陽光揮灑在“金山”石上,反射出橙紅色的霞光。康熙帝贊曰“仰接云霄,俯臨碧水,如登妙高峰上”。</h3> <h3>石島周圍湖水與林木環(huán)繞。</h3> <h3>夕陽余輝中的金山島,漸漸安靜下來。</h3> <h3>湖水也變幻出不同色彩。</h3> <h3>天色漸暗,園內(nèi)游人已逐漸稀少,需要尋找回程的路徑了。</h3> <h3>沿路遇到一些古建,因沒有看到明顯的指示牌和文字說明,也就無心探究了。</h3> <h3>在一片建筑的拐角處終于有了發(fā)現(xiàn),這座與回廊相連的“冷香亭”為乾隆三十六景中的第十二景。早年間,亭前湖中遍植從敖漢移來的菏花,據(jù)說深秋季節(jié)也不凋謝,清帝每年秋季木蘭行圍回到山莊都要來此亭觀荷聽香。</h3> <h3>從冷香亭左拐前行,便來到與之相連的這處門殿,殿內(nèi)懸掛圣祖御題“月色江聲”匾額。此處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月色江聲”取自蘇軾《赤壁賦》“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h3> <h3>進(jìn)入院內(nèi),原來這是一組精致的庭院建筑,有主殿“靜寄山房”,是皇帝的書齋;有后殿“瑩心堂”,堂后是“湖山罨畫”,為靜修及下榻之處。看來前面一路走來所看到的一些古建筑,應(yīng)該是屬于這座庭院的組成部分。</h3> <h3>連接庭院建筑的回廊。</h3> <h3>據(jù)介紹,“月色江聲”的這組建筑與“如意洲”一樣,也是建在湖中的一個島上。</h3> <h3>遠(yuǎn)處暮色中的湖面上浮現(xiàn)出一排串在一起的建筑,它們是3座亭子和2座牌坊。</h3> <h3>按路標(biāo)指示,這組建筑正好在回程的路上。</h3> <h3>這里是一條長堤,迎面首先看到的是這座牌坊,上面題寫的是“閬風(fēng)滌翠”。</h3> <h3>其背面題寫的是“圓嵩澄霞”,看來都是描述此處的風(fēng)光美景。</h3> <h3>這是牌坊后面的第一座亭子,一些游人在這兒休息聊天散步。</h3> <h3>從另一面拍攝光線要好一些,顯出了這座方亭艷麗的色彩。</h3> <h3>第二個也是處在中間的這座亭子是長方形的,雖然形制有別,但是其裝飾和著色與兩邊相鄰的方亭還是基本一致的。</h3> <h3>第三個亭子與第一個相比,完全是同款。</h3> <h3>這是長堤這邊把頭的牌坊,前后兩座牌坊是相同的造型和色彩,牌坊上面題寫的是“晴霄虹亙”。</h3> <h3>這條長堤一邊是煙波浩渺的湖水,一邊是連天碧綠的荷塘,只可惜這里的荷葉已是黃綠相間了。</h3> <h3>在荷塘盡頭有一處建筑稱為“水心榭”,其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列為乾隆三十六景中的第八景。榭是指建在臺上的屋子,水心榭意為建筑在水中高臺上的房屋,此榭下有水閘八孔,亦稱為八孔閘榭。</h3><h3>由于天色已暗,不宜再去近前觀賞,便循著出園的道路加快了步伐。</h3> <h3>已是華燈初上,在暮色中懷著小有收獲的滿足,結(jié)束了又一次走馬觀花的游覽行程。</h3> <h3>制作:華文看客</h3><h3>畫面:手機隨拍</h3><h3>音樂:時光荏苒琵琶</h3><h3>時間:2019年9月</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汇区| 益阳市| 三台县| 南安市| 绵阳市| 天峻县| 麻城市| 黔西| 鸡东县| 贺州市| 阿荣旗| 呼图壁县| 仙游县| 莱州市| 安阳县| 确山县| 汉川市| 博罗县| 永福县| 理塘县| 都匀市| 茂名市| 广宁县| 永泰县| 门头沟区| 汤原县| 武强县| 万荣县| 富川| 大同县| 永宁县| 益阳市| 临江市| 左云县| 罗甸县| 颍上县| 望都县| 保山市| 茌平县| 绥滨县| 噶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