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一抗日戰爭時期美國飛行員曾降落到沁源杭村</p> <p> 一段駐扎在沁源縣韓洪鄉杭村的八路軍115師洪趙?支隊和村民兵隊營救美國飛行員的故事,七十多年來一直在當地傳頌著,歷久彌新…</p> <p> 1944年春的一個清早,杭村青年民兵宋務瑞,徐水生走進村西南蒲池溝準備砍柴。忽然看到一個山坡上有一大片從未見過的白色的東西,他倆貓在灌木叢里觀察了半天,白色東西旁只有一個人影活動。雖然遇到的人和物太奇怪了,但幾年的民兵經歷告訴他倆,危險不大。于是,他們又走近了才看清是從沒見過的人樣:身材高大,白皮膚,卷發,高鼻梁,藍眼睛,是傳說中的外國人。坡上白色東西是很大很大的幔布。他倆壯著膽和那人打招呼問話,不答,搖頭,表示不懂,表情很疲憊。但一直伸出拇指、食指比劃,半天才明白,伸出拇指食指是比劃"八"字,意圖找″八路軍"。那人試圖卷疊龐大的白色幔布,但看出來,有心思,沒力氣。他倆立忙幫他卷疊起來,并示意他一起回村里。因幔布很重,又招呼馬二則等幾個民兵才抬回村西打谷場上。把外國人領到宋務瑞家里,給水不喝,給飯不吃。洪趙支隊結束戰事回到杭村,民兵報告情況后將外國人領到政治部住址。支隊首長與他對話無法溝通,再精心做上上好的的飯菜也不吃,只是怔怔地看,用手勢肢體語言比擬,表示什么。</p> <p> 尷尬的局面,人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這外國人不吃不喝怎辦?支隊首長解學恭(當時軍民都叫他的代號:203首長)立刻電臺報告太岳軍區情況,軍區立馬派出有關人員和一名通英語的參謀火速奔赴杭村后,才知道這是盟軍美國飛行員,白色幔布是降落傘。因轟炸日冠基地導航失聯后,飛機缺油失事而跳傘的。早已饑渴饑渴難耐,但他要吃牛肉、雞蛋、面包,喝牛肉呢。沒奶牛,老鄉拉來奶羊,煮了雞蛋,支隊伙夫燉了肉排,土法烤面包,才讓友人吃上了喜歡的飽飯。又有洗澡的愿望,大家找上大水缸,半截埋院中,圍上葦席,滿足了美國飛行員。對中國軍民的厚待,他流下了感激的淚水……</p> <p> 上世紀四十年代,農民住在山溝里,祖祖輩輩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少事。幾天里,美國飛行員跳傘到了杭村,也轟動了十里八村群眾,人們扶老攜幼爭相到杭村觀看飛機降落傘和美國飛行員,支隊戰士滿足更多老鄉的愿望,把降落傘掛在村西牛道溝邊的四棵大楊樹上展覽,飽了大家的眼福。等待交通線的良好時機,翻譯參謀陪美國友人在政治部住址后面的青年民兵宋四福家住了四五天,美國飛行員還饒有興趣地和支隊官兵交流,關注根據地村民的各種生活情況,不時給村民們的勤勞、智慧豎起大拇指。</p> <p> 為了美國飛行員的安全,經請示延安,幾天后,洪趙支隊護送美國飛行員去延安。經過多方慎密偵察,掌握情報,在平介游擊隊和地下工作者配合下,順利通過了敵占區,美國飛行員到達了延安。</p> <p> 這段塵封的往事,當地老年人沒有忘記,美國飛行員與后代們也沒有忘記,往事如煙而情誼永恒 這段故事還在延續。2003年秋天,美國二戰援華飛行員聯盟組織,委托美國在華學者羅伯特(中文名:盧百可)專程來到沁源,專門尋找當年美國飛機失事地點及營救飛行員所發生的故事。在縣委宣傳部田沁明科長和縣電視臺記者陪同下,深入靈空山鎮下興居,上興居,桿子坪,莊則溝等村探訪,根據當年資料翻山越嶺尋找有關飛行失事的蹤跡。</p> <p> 資料表明:1944年春,奉命執行轟炸河北某日軍機場的美國飛行機群,任務完成后飛太原降落加油修整,但天氣或導航原因,其中一架飛機卻飛進太岳山區,最終油料耗完,因地理條件不允許迫降,三名機組人員只得太岳山腹地棄機跳傘。夜幕下,一名飛行員飄落到杭村,另兩名不知去向。配合盧百可找尋線索同時,沁源縣電視臺還制作新聞專題片《來自大洋彼岸的尋找》,向全縣播放了美國友人找尋美國飛機與營救飛行員的專題消息,但種種原因,這次尋找卻沒有和洪趙支隊與杭村民兵營救美國飛行員的故事搭茬接軌,而失之交臂。</p> <p>2003年秋,盧百可在沁源找尋(田沁明照片)</p><p> 跋山涉水三天沒有找到線索,盧百可帶著遺憾走了,但搜尋營救美國飛行員的故事并沒結束,他留下的通信地址還在,我們相信這個故事還要繼續出現講述的內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謝謝觀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驻马店市|
遵义市|
栖霞市|
邹平县|
青海省|
惠来县|
玉溪市|
镇沅|
安吉县|
麻城市|
布尔津县|
正蓝旗|
青田县|
景德镇市|
巢湖市|
韶山市|
叙永县|
平南县|
双桥区|
九龙坡区|
萍乡市|
盱眙县|
宜兴市|
洪洞县|
正定县|
无为县|
元朗区|
灵武市|
宜川县|
永川市|
金山区|
龙陵县|
泉州市|
东光县|
渭源县|
湘乡市|
怀柔区|
鹤庆县|
枝江市|
杭锦旗|
喜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