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5年3月5日我去明太子太保吏兵兩部尚書梁夢龍故里諸福屯村拍攝回來,經(jīng)正定永安門(北門)走鎮(zhèn)州北街向南快到恒山東路發(fā)現(xiàn)路西有一座古樸小樓隱影在院墻里面,于是向路人打聽這是個什么地方,問了幾個人都說不知道,再向一位上了年紀的老者打問,他說是崇因寺。這些年我一直在正定尋找名勝古跡、名人故居拍攝,還真沒聽說過崇因寺,發(fā)現(xiàn)了新目標就來了精神,于是我們聊起了崇因寺 ,老人懂得還真不少,還聊起了正定其他寺廟。 這座灰色的二層小樓,就是崇因寺的藏經(jīng)樓。<br> 據(jù)清光緒版《正定縣志》載,縣城內共有大小寺院廟宇46座。其中以隆興寺為首的八座寺院規(guī)模宏大,僧徒眾多,并稱為正定“八大寺”。八大寺中廣為人知的是大家熟悉的隆興寺、四塔所在的廣惠寺、臨濟寺、開元寺、天寧寺。另外三座寺是崇因寺、洪濟寺、舍利寺,洪濟寺、舍利寺都在西北街上,二寺一前一后,俗稱前寺、后寺。(也有稱其為:上寺、下寺)如今前后寺已經(jīng)無存,只剩傳說。<br> 正定八大寺中,屬于“敕建”的只有兩座,一座是東門里的隆興寺,另一座就是崇因寺。隆興寺規(guī)模宏大、國寶眾多,游人如織、馳名中外,名列中國十大寺之一,有京外第一名剎之稱。同樣是“敕建”,明代時最為鼎盛、紅極一時的崇因寺卻因時代的變遷而面目全非,僅剩下一座藏經(jīng)樓。 崇因寺在正定的八大寺之中是一座最年輕的寺院,有確切記載的歷史僅400年,據(jù)光緒版《正定縣志》記載,“明萬歷丁未(1607年)僧無疑募建。內貯佛經(jīng)新舊個一藏,乾隆丙午發(fā)帑重修。”也就是說,崇因寺始建于明朝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是一位叫無疑的僧人募建的。乾隆年間曾重修。但據(jù)寺內萬歷年間的碑文所記“粵崇因禪林,古之天王蘭若,罹兵燹,興廢弗稽于何代也。”說明此處早在明代之前就已經(jīng)有寺廟香火,只是毀于戰(zhàn)火,年代、歷史不詳。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的重建,并命名為崇因寺才迎來了寺院的復興。 崇因寺藏經(jīng)樓后面不知何年開了個后窗。 崇因寺藏經(jīng)樓由于年久失修內部已破爛不堪。一層這架腳踏風琴說明以前有人活動過。 順著搖搖欲墜樓梯上到二層,斑駁的墻體,露天的房頂,破敗的門窗,滿是散落的灰塵給人蒼傷的感覺。 崇因寺藏經(jīng)樓門前到處是破磚爛瓦,枯枝野草。 崇因寺藏經(jīng)樓這座五開間兩層的藏經(jīng)樓是崇因寺僅存的一座建筑,也是正定現(xiàn)存的唯一一座明代樓閣建筑。<div> 正定解放后,崇因寺先后被華北軍區(qū)后勤部制鞋廠、正定二中、教師進修學校等單位占用。為了便于保護那尊精美絕倫的御制銅鑄毗盧佛,1959年,經(jīng)河北省文化局批準,將寺中尚存的毗盧殿及毗盧佛像一同遷建于隆興寺保管。20世紀90年代,恒山東路的修通,更是將崇因寺的院子攔腰切成兩段,南半部建起住宅樓,北半部蓋了教學樓,至此,崇因寺遺址僅存琉璃照壁、藏經(jīng)樓兩座建筑,已無寺院模樣了,可說是名存實亡了。</div> 現(xiàn)存的崇因寺藏經(jīng)樓就在這座教學樓的后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理塘县|
南乐县|
小金县|
布拖县|
克东县|
弥渡县|
棋牌|
五大连池市|
龙口市|
平乐县|
凤冈县|
沙雅县|
安福县|
新余市|
宜阳县|
建阳市|
新昌县|
密山市|
玉屏|
且末县|
青海省|
兴文县|
徐闻县|
民县|
云霄县|
建昌县|
赞皇县|
潞西市|
长岛县|
桃园县|
云南省|
固始县|
明水县|
河北区|
盐源县|
安图县|
昭觉县|
大石桥市|
横山县|
成都市|
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