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我的中東記行(五)黎巴嫩篇(上) 2020.4.16

陳妙農

<p>  ?? 一<b>黎巴嫩,一個古老、時尚的國度一??</b></p><p><br></p><p> <b> 2019年1月27日18點05分我們乘坐</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東航空公司</b><b>航班從</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埃爾比勒</b><b>飛往地中海東岸小國黎巴嫩首都</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貝魯特</b><b>,約1小時55分鐘抵達。請注意,中東國家有兩個名為的黎波里城市。我的機艙座位前視屏里航線上</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的黎波里</b><b>是黎巴嫩的第二大城市,不是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b></p> <p><b>  與多數的中東國家不同,黎巴嫩既沒有無垠沙漠,也沒有石油,卻有清澈見底的海灘,連綿不斷的森林和高聳巍峨的雪山,以及非常古老的文化,悠久的歷史。至少在古埃及時期,貝魯特地區就有大型定居點,其祖先是腓尼基人。</b></p><p><b>  而現在這個國家,引用“孤獨星球”作者的描述,是一只腳穿著鑲珠寶便鞋駐足阿拉伯,另一只腳則穿著Manolo Blahnik (莫羅·布拉尼克)的黑色高跟鞋扎根在西方。可以說,黎巴嫩是中東地區最西化的國家之一。</b></p> <p><b>  這是我們在黎巴嫩的旅游線路圖,先從游覽四處(比布魯斯、貝爾貝克、西頓及提爾)的古城遺址開始,猶如走進露天大博物館,非常震撼,令人難忘!</b></p> <h1> <b> 一.比布魯斯</b></h1><p><b style="color: rgb(1, 1, 1);"> 第二天早上我們從貝魯特驅車沿著地中海的東海岸公路北上40公里來到古城</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比布魯斯(Byblos)遺址</b><b style="color: rgb(1, 1, 1);">,(即圣經中的杰貝勒),而今黎巴嫩的</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朱拜勒</b><b style="color: rgb(1, 1, 1);">就在這遺址旁(圖片網上下載)。 </b></p> <p><b>  比布魯斯是希臘語,意為書,因埃及著名的紙莎草(制成書寫的介質)經此地傳入愛琴海地區而得名。城鎮起初并不叫比布魯斯,當地人怎么稱呼它,不得而知。</b></p><p><b>  1860年就有法國人在這里開始進行發掘,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完成。一些學者認為</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比布魯斯是世界上至今最古老且有連續居住的城市</b><b>,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第一批漁民群體在那兒定居的時代。<font color="#ed2308">1984年比布魯斯、巴爾貝克 (Baalbek) 與提爾(Tyre)等城鎮一起被</font></b><b style=""><font color="#ed2308">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font></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b><b>,受到悉心的保護。</b></p><p><b> 它經歷了許多時代,這是它的簡史:</b></p><p><b> 從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比布魯斯就開始有人居住,他們是古老民族</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腓尼基人(自稱為迦南人)的發源地,</b><b>生活在今天的巴勒斯坦、敘利亞和黎巴嫩沿海一帶。腓尼基人善于航海與經商。 </b></p><p><b>  公元前3000年(青銅時代之初)腓尼基人從比布魯斯港口出發,將</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黎巴嫩“雪松木材”運送給埃及法老</b><b>,在地中海地區發展起了自己的商貿活動。</b></p><p><b>  公元前2800年腓尼基人在此建都,城市四周修筑了防御城墻及城市的排水系統。就是這個時候</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成為埃及和米索不達米亞兩大貿易的交匯點和貿易中心。</b><b>就是在這個時代埃及的紙莎草通過比布魯斯運到希臘。</b></p><p><b>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來到此地,開始</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希臘化統治</b><b>。他與波斯埃及總督之間的戰爭曾給這里帶來不少麻煩。</b></p><p><b> 公元前63年,隨著龐貝軍團到來,比布魯斯歸入</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羅馬統治</b><b>。</b></p><p><b> 公元636年被穆斯林占領,持續到1098年,比布魯斯變成</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波斯帝國的殖民地</b><b>。那時被規劃大馬士革省內,與歐洲之間的往來明顯減弱,比布魯斯衰敗了。</b></p><p><b> 但1104年</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十字軍占領</b><b>比布魯斯,并建立城堡,給比布魯斯帶來貿易和財富。</b></p><p><b> 1187年</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阿拉伯君王薩拉丁一世摧毀十字軍城堡</b><b>,夷平防御城墻。比布魯斯徹底喪失了地區主導地位,成為一個寧靜的港灣。</b></p><p><b> 隨后是一個遲緩有漫長時期,一直到</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黎巴嫩共和國建立</b><b>。比布魯斯的記憶連接著黎巴嫩整條海岸線,埃及人、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都曾占領過此地。</b></p><p><b> 現在的比布魯斯遺址是由不同歷史時期遺址組成的混合遺跡:最早居民居住的洞穴、墓地、神廟、稠密的房屋、街道、劇場、城堡等等,不同時代應有盡有,但主要是十字軍時代的遺跡。</b></p><p> <b>1960年:</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黎巴嫩簽暑《海牙公約》</b><b>(《關于發生武裝沖突時保護文化財產的公約》)。這條公約保護了比布魯斯遺址,即使黎巴嫩歷時了16年的內戰。</b></p> <p><b>  我們從步入</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yblos 露天市場</b><b>開始游覽比布魯斯遺址,老街道幾乎原封未動,沒遭破壞。 </b></p> <p><b>  餐館風情別樣</b></p> <p><b>  路過<font color="#ed2308">石蠟博物館</font></b></p> <p><b> 旁邊這塊船形圖案的的大石碑,告訴我們:腓尼基人因為有黎巴嫩雪松這種千年不朽的木材做出的大船,很早就成為地中海上的航海家,世界最早的商人。</b></p> <p><b> 走過這家賣古玩藏品門店,走出洞口,就是比布魯斯遺址開始。</b></p> <p><b>  最先咉入我們眼簾的是<font color="#ed2308">十字軍城堡</font>,高聳的主堡頂上建有一排排雉堞,用來安放火炮,準備隨時對付阿拉伯人的反抗。</b></p> <p><b> 有一條小路從殘敗的廢墟中穿過,直通地中海。</b></p> <p><b> 這是羅馬城的東入口,有一段26米長的城墻。上面別出心裁地嵌入大理石圓柱,以支撐內墻面,起防震作用。</b></p> <p><b>  在城堡內看到公元前11世紀菲尼克斯人刻寫在國王阿希拉姆墓碑文照片(石棺現存于黎巴嫩國家博物館)。1923年發現這是迄今為止已經解讀的最古字母。后來腓尼基人把字母傳播到地中海沿岸各地,再傳而成為近代西方各種字母,成為當今</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許多字母的祖先</b>。<b>這也</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是腓尼基人對人類文明最偉大的貢獻。</b></p> <p><b>  經歷了800年的十字軍城堡,仍然堅如磐石。有報道,敘利亞反對派曾占領過此地,經歷了飛機大炮的嚴重破壞(?)。</b></p> <p><b> 城堡內的地下通道與宏偉的石拱門。</b></p> <p> <b>走出城堡,來到</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國王之井"</b><b>。它是公元前7000年的清潔水源地(水井),使原著民棲息于比布魯斯。</b></p> <p><b>  除城堡外,比布魯斯遺址的另一地標就是海邊的這所</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紅房子</b><b>。它始建于20世紀初,是政府從業主那里花大價錢收購來地皮,在原遺址地面上作基線,讓游客對比了解周邊遺址的高度。</b></p> <p><b>  公元前2000年的</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方尖碑神廟</b><b>, 象征信徒圍繞神的周圍。地下有9400年前的皇宮陵墓。1500個鍍金人形祭品和精美石棺現保存在貝魯特國家博物館。</b></p> <b>公元前63年羅馬帝國統治時期,修建的神廟、浴池、露天劇場等。</b> <b>  更多的是殘墻斷壁,一片破敗景象,卻是千年古跡。</b> <b>  我與導游Ms. Claire登上十字軍城堡。她介紹比布魯斯如說家珍,非常熟悉;她曾在美國生活多年,一口流利的英語。</b> <p><b>  從城堡主樓的制高點極目遠眺,可以看到比布魯斯海岸線。</b></p> <b>  及遺址周邊居民的房子。</b> <b>  這是比布魯斯<font color="#ed2308">羅馬劇場遺址</font>。遙想當年的人們一面欣賞劇目,一面海風吹拂,愜意快活。</b> <p><b>  回到比布魯斯遺址周邊的一條藝術紀念品商店老街,商品相當精致。</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更沒有想到在老街的地道里還有一家質量高等的</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魚化石古董店</b><b style="color: rgb(1, 1, 1);">。</b></p> <b>走進<font color="#333333">魚化石古董店</font>。</b> <p><b> 這是張黎巴嫩出土魚化石的現場照片。</b></p> <p><b>  來到施洗者</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圣約翰教堂</b><b>。它是12世紀時羅馬式建筑的大教堂,修建有高大的拱門,寬敞的禮拜堂和高高聳立的鐘樓。</b></p> <b>  典雅的洗禮堂的裝飾在提醒著人們,這里一度曾在熱那亞人的統治之下。</b> <p><b>  我們開始游覽比布魯斯的海邊。這是</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腓尼基人(教師)雕像</b><b>,是他到希臘探訪妹妹,帶去最早的文字記載方法,即腓尼基文字,影響了希臘與西方文字的創立。</b></p> <b>  <font color="#ed2308">古老的港口</font>延續至今還在使用,意味悠長。</b> <b>  在海邊<font color="#ed2308">Aal Baher(亞爾拜爾)餐館</font>就餐。優美的環境,異常鮮美的魚,雖是一盤普通的菜肴,卻回味無窮!</b><br> <b>  與司機留影,我們的背面就是貝魯特市。結束今天的比布魯斯旅游,返回貝魯特。</b> <h1><b>  二.貝爾(勒)貝克遺址</b></h1><p><b> 次日,我們的最終目的地是距離貝魯特東北85公里的</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貝爾貝克遺址</b><b>,這是中東地區保存最完好的,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古代遺址。途中我們會經過一些著名景點,吸引我們駐足觀賞。它們是:</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鴿子巖、月亮修道院、穆薩城堡、貝特丁宮及貝卡山谷等地</b><b>。</b></p><p><b> 離開酒店不到一刻鐘,我們就來到濱海大道。陽光照耀下,地中海上兩座巖石拱門組成的,毗鄰懸崖的</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鴿子巖</b><b>的美景,撲入眼簾,我們立即下車觀賞。這是高樓林立像水泥森林的貝魯特難得的自然景光。 </b></p> <p><b>  一面是浩瀚湛藍的大海,一面是高樓林立的水泥建筑。</b></p> <b>  離開貝魯特的一路風光。</b> <p><b>  我們進入</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舒夫生物圈保護區</b><b>,它是黎巴嫩三大自然保護區中最大的一個, 其面積占到了國土面積的5%, 是該國最大的雪松自然保護區,有超過250公里的徒步步道。</b></p> <h3>  <b>在這里的一個美麗小山村里,有一個叫<font color="#ed2308">月亮修道院</font>。</b></h3> <p><b>  它是17和18世紀黎巴嫩諸位埃米爾的駐地,至今仍保存有當時的大量精美建筑。</b></p> <p><b>  幾分鐘后,我們到達舒夫山區(Chouf Mountains)叢林中的貝特丁峭壁之上一座古城堡,這就是名揚全黎的</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穆薩博物館(Moussa Museum)</b><b>。這是一座私人設計、建造和管理的山村風物博物館,設計與建造者就是城堡主人穆薩。</b></p><p><b> 穆薩出身于清貧的基督教家庭,從小聰慧好學。1945 年 5 月的一個夜晚,他夢見自己得到了一座城堡。第二天,他在美術課上無心按老師的要求完成課堂作業,卻把夢中城堡原封不動地畫了出來。嚴厲的老師見此勃然大怒,穆薩竟然沒有理會老師正在生氣,興沖沖地答道:“這是我的城堡!”因此招來了一陣鞭打和辱罵。這使他下了決心,非要親自建造一座城堡。</b></p><p><b> 于是,他離開了學校,投靠了在博物館負責修復文物工作的叔父,邊工作邊學習古物修復和考古知識,并把學到的考古知識巧妙地運用在城堡的設計和施工之中。后來,他在貝特丁與妻子一起,親自采石、設計,在山崖峭壁上建造夢中的城堡,一直默默地苦干了 15 年,終于在 1970 年,一座別具一格的城堡出現在貝特丁山崖頂上。</b></p> <p>  <b>我們到達前幾個月,穆薩先生剛去世。照片中我的身旁就是他的夫人,她在接待我們。</b></p> <p><b>  穆薩博物館的風物廳展現了舒夫山民的生活風情,人物塑像栩栩如生。</b></p> <p>  <b>騎著小毛驢趕集的德魯茲山民;課堂上形態各異的學生;來客;烤馕。</b></p> <b>  槍支、匕首與刀劍。</b> <p><b>  告別穆薩夫人,車子駛向</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貝特丁宮</b><b>(Beiteddine Palace)。居然在公路上再次看到不遠處的舒夫山間中的穆薩城堡。再見,穆薩城堡!</b></p> <h3>  <b>約5分鐘的車程,我們來到<font color="#ed2308">貝特丁宮</font>,它位于一座小山上,周圍是梯田式的果園。宮殿是19世紀初由奧斯曼指定的地區總督埃米爾·貝哈爾二世(Bechir Chehab II )所建,營造時間長達30年以上。宮殿名字意寓“信仰之殿”, 以紀念曾隱居于此的古老德魯茲(Druze)教派。法國委任管理時期,宮殿被用作當地執行機構辦公地。1930年黎巴嫩當局宣布它為歷史古跡保護地,并予修復。<br> 1943年黎巴嫩獨立之后的第一總統宣布貝宮改為自己的夏宮。并將1850年客死的巴希爾酋長(原是他的行宮)遺骨從君士坦丁堡運回貝魯特,葬于貝宮。以色列入侵時,宮殿遭到嚴重損壞。1984年戰爭結束, 此地被德魯茲民兵占領,修復后,1999年德魯茲教派將宮殿歸還政府。</b><br></h3><div><b> 貝特丁宮最外層大門。</b></div> <b>  進入這大門是宮殿的<font color="#ed2308">①外庭</font>(又稱巴哈尼埃宮 al-Barraniyyeh),它三面被圍墻環繞。這庭院是舉行舞會和表演的集體活動場所,也是酋長及其隨從出征或狩獵前的集結地。</b> <b>  第四面能看到周圍的山谷和山地景色。</b><br><br> <p><b>  外庭以西的雙階梯通往一座有噴泉的較小的</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②中央庭院</b><b>,這是酋長家庭區的中心(又稱烏斯塔宮Dar al-Wousta)。</b></p> <p><b>  中央庭之下(從臺階旁邊的門道進入)是從前的馬廄。</b></p><p><br></p> <p><b>  馬廄可容納約500匹馬及其騎士。</b></p> <p><b>并保存有大量令人驚艷的5世紀和6世紀的拜占庭馬賽克作品。 </b></p> <p><b>  廊道的墻面上掛有多幅以動物為體裁的馬賽克畫,栩栩如生。據說這些作品是在貝魯特以南30公里處的吉耶赫(Jiyyeh)發現的,后才被帶至此處。</b></p> <p><b>  從中庭北邊走出庭院看到第三座(也是最后一座)</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③內庭</b><b style=""><font color="#333333">(哈里姆宮Harim)</font></b><b>。這里是家庭區的中心,酋長、王后及嬪妃的生活區,包括華麗的會客室。</b></p> <b>精美的土耳其浴室。</b> <b>  耀眼的浴室頂燈。</b> <p><b>  一群孩子的到來使貝特丁宮充滿快活的氣氛,抓拍了幾張孩子的頭像。</b></p> <p><b>  貝宮造型優美,雕琢精細,富有黎民族特色,是黎巴嫩19世紀早期最杰出的建筑藝術的體現,也是黎巴嫩建筑的瑰寶。就連庭院里的花園也很奇特,草坪上有塊馬賽克圖案。</b></p> <p><b>  離開貝特丁宮,途經肥沃又飽含鄉村秀麗風情的<font color="#ed2308">貝卡山谷(Bekaa Valley)</font><font color="#333333">,它</font>已有幾千年的農墾歷史,曾是羅馬的糧倉之一。順便交代一下, 這里還是真主黨的故鄉和出產“Red Leb”(高質量大麻)的地方。</b></p> <p>  <b>我的旅游同伴小牛風姿瀟灑在這山谷間。</b></p> <p><b>  繼續向黎巴嫩滑雪勝地“雪松”(The Cedars)方向前行,</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雪松樹</b><b>就在小鎮道路旁。我們下車,須要好好認識一下這種黎巴嫩國樹。</b></p><p><b>  早在腓尼基人時期,黎巴嫩就用雪松建造船只和房屋;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時候,也使用黎巴嫩雪松的樹脂;古猶太人曾用它的樹皮清洗麻風病患者。許多重要建筑都能看到雪!松的痕跡,如耶路撒冷的著名所羅門神殿就使用了黎巴嫩雪松,圣經里把雪松稱為”植物之王”。</b></p><p><b>  后來雪松出現在黎巴嫩國旗上,國家航公司MEA的標志也是雪松。黎巴嫩人認為,雪松代表了黎巴嫩人民逛拔強勁的民族精神,“雪松革命”的象征。</b></p> <p><b>  車子進入黎巴嫩山脈,白雪皚皚,氣溫卻不低,空氣清新,十分舒適。</b></p> <p><b>  這里離敘利亞邊界已不遠了,我們車子穿過頭頂上一條通往大馬士革的橫跨大橋,繼續向北行駛。</b></p><p><br></p> <p><b>  這是公路旁的敘利亞難民營。</b></p> <p>  <b>來到</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扎赫勒(Zahle) 市</b><b>,在這里午餐。嘗試一種烘烤的,名為“以斯菲哈”黎巴嫩特色新鮮牛肉餡餅,味道很不錯。半公斤10000磅 (LBP)(1美元=1500鎊 (LBP)),約50元(RMB)1斤。</b></p> <p><b>  這是貝勒貝克小鎮附近的</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羅馬采石場</b><b>,其最大的看點是一塊巨大無比的石頭,被稱為世界最大的建筑石料,長21.5米,高4.2 米,厚4.8米,重約2000噸,據說本打算建造神殿用的。石場里還有其他巨石,有的是在神殿建造時被運送出來的巨石。古代人究竟是用什么方法搬運這些巨大石柱的呢? 至今還是個迷。</b></p><p><b> 石場里還銷售各種紀念品。</b></p> <p><b>  終于到達了</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巴爾貝克神廟</b><b>,它又稱太陽城。公元前64年它被羅馬人征服,隨后的200多年里,羅馬人在這里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宗教建筑群,實際上是腓尼基文明與羅馬文明相融合的產物。它歷經近2000年的刀兵水火而殘敗不堪,但殘存的宏偉規模仍使人驚嘆不已。據稱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宏偉的古羅馬建筑群, 全世界包括羅馬,迄今已找不到比它更完整的神廟遺址,也許只有</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埃及的阿布辛貝神廟和約旦的佩特拉古城</b><b>可比肩。是世界馳名的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b></p><p> <b> 這座巨大遺址有</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①朱庇特神殿(Temple of Jupier)</b><b>是巴勒貝克古羅馬建筑群里歷史最久、規模最大、氣勢最雄偉的一座。始建于公元60年,以巨石壘成,由大神殿、方形大中庭、六角形前庭和前門等構成。</b></p><p> <b> 神廟建在一個長度超過90米的巨大基石上,從古老的臺階進入。神廟有一個地下室, 神明雕像就存其中。正門前有10根柱子支撐的門廊。</b></p> <p><b>  側門有19根柱子,總共54根柱子。這些柱子為世界之最——22.9米,周長2.2米,如今只剩下6根和柱頂過梁。每根由3塊圓石柱鑲接而立,柱頂和石柱之間用石榫相接,橫梁上雕有許多獅子頭,表示雄壯。</b></p> <p><b>  說說</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大中庭(The great court)</b><b>,這個曾經的大廣場,如今堆滿了各種巨大的石塊,顯得凌亂無序,但屹立在邊緣的神殿依然保存了精細的浮雕和紋飾,氣勢恢宏,無處不在的細節,彰顯了這個神殿曾經的輝煌。</b></p> <p><b>  庭院中間的祭臺約5米高,是朱庇特神廟內保存最完好的建筑。</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②酒神神廟(Temple of Bucchus)</b><b style="color: rgb(51, 51, 51);">常被形容成古羅馬世界裝飾最精美的神廟。</b><b>這座神廟幸免于地震,也沒有在信仰的變遷中被摧毀。正面的8根石柱、側面的15根石柱,如今都完好地屹立在那里,支撐著拱形石頭屋頂,上面刻著栩栩如生的畫面。</b></p> <p><b>  酒神神廟內部空間很大,柱子高大壯觀。抬頭望去,四壁、拱頂都刻有精細工整的花紋圖案,精美程度不亞于我在土耳其</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以弗所</b><b>看到的</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塞爾丘克圖書館</b><b>。</b></p> <p><b>  我與黎巴嫩少女坐在神廟石階上,她告訴我她很喜歡此神廟,經常來這里。</b></p> <p><b>  在巨大的神廟遺址中,橫七豎八地散落著各種大石柱、大型浮雕,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獅子頭浮雕。獅子象征著力量和繁榮,彰顯了神廟當初的威嚴。即使如今它不再屹立在屋檐之上,但精美而細膩的雕刻,仍讓人嘆服。</b></p> <p><b> 這是掉落在酒神神廟旁的獅子浮雕,我們的領隊在與浮雕比高。</b></p> <b><font color="#ed2308">  ③維納斯神廟(Temple of Venus)</font>這是座圓形建筑帶有凹槽柱,于主要神廟的對面,規模小許多,但相當精美。在基督發展早期,被改建為基督教堂,并被獻給圣芭芭拉(St. Barbara),她因為皈依基督教而差點被父親害死,由此進入圣人行列。她的父親后來亞遭到報應,在一次雷電中葬身于崩塌的石堆下。</b><div><b> 現雖已是一片廢墟,但仍能辨出它昔日小巧的庭院、亭亭玉立的石柱以及那幽靜的曲徑,給人以美的聯想和感受。</b></div> <p><b>  結束巴勒貝克神廟的游覽,也結束了這一天豐富多彩的旅游。有人說“只要巴勒貝克在這里,就值得你不遠萬里來黎巴嫩看她一眼”。確實如此,巴勒貝克之于黎巴嫩,就如同耶路撒冷之于以色列、佩特拉之于約旦、雅典衛城之于希臘。由于這里離敘利亞很近,安全考慮,游客稀少,而它的規模之大、恰營造出一種空前的現場感。你會感受到比起博物館展館孤立的展品,更易入景,浮想聯翩,神游當年,得到美的享受。</b></p><p> <b>從1956年起,黎巴嫩每年會在這里舉行一次國際舞蹈和音樂節。</b></p><p><b> 隨后我們返回貝魯特,2個多小時后到達。</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三.西頓一—提爾</b></p><p> <b> 在黎巴嫩的第三天,我們前往貝魯特南部的</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西頓(賽達)[Sayda(Saida)]</b><b>,距離35公里,我們沿著海岸線前行,約30分鐘后抵達</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海洋城堡(Sea Castle)</b><b>。</b></p> <p><b>  這座城堡位于一座小島上,由十字軍在1228年所建。原址是一座獻給赫拉克勒斯(希臘神話中的宙斯之子, 大力神)的神廟,經一條石橋與陸地連接。馬穆魯克人(服務于阿拉伯哈里發的奴隸兵)為防止十字軍重返本地, 對城堡進行了嚴重破壞,十七世紀得到重修。</b></p> <b>  站(或坐著)在城堡上都可以眺望西頓小鎮。</b> <p><b>  這座<font color="#ed2308">港口小鎮</font>處于茂密的柑橘和香蕉園中,曾是一個富裕繁榮的腓尼基城市,與古埃及有密切的商貿往來,當年玻璃制造業全球聞名。如今這里最著名的是新鮮水果和點心。看看這小鎮忙綠的小商販、商店及購物的女子。</b></p> <b>  這種稱作Senioura 松脆餅是當地的特產。</b> <p><b>  這座小鎮繁華與古老并重。它有一座建于17世紀的<font color="#ed2308">香皂工廠</font>,專設個<font color="#ed2308">博物館</font>展出它家的香皂產品,一進門天然香氣撲鼻而來,布展很合理,在黎巴嫩僅此一家;有三種語言解說(阿拉伯語、英語、法語)介紹“皂化過程”(即香皂的制作過程)。</b></p> <p><b>  香皂款式新穎,都是手工制作,價格不菲 。</b></p> <p><b>  西頓老城區就是一座</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圓頂集市</b><b>,有著一片巨大的,迷人迷宮般的市井狹窄街巷,幽靜曲折。據官方說,這里有60處歷史景點,既有商店,又有清真寺,教堂、學校等等。你會發現工匠們仍然做著祖先打磨了幾個世紀的生意。</b></p> <b>這些路標告訴我們這集市里建筑景點有多擁擠啊! </b><br> <b>  從這里進去是圣尼古拉斯大教堂。</b> <b>  富貴人家住房,手工藝人作坊,商業街。</b> <b>  這是十七世紀建造的最美保存完好的石灰巖 商隊客棧(驛站)。拱形的游廊,中間一座寬闊的四方形庭院。一樓是為商人們儲放貨物的,二樓則是為商人們提供休息的(現在是一所學校 )。</b> <p>  <b>此時恰巧一家為客戶提供食品安全培訓、咨詢、熏蒸消毒等服務的名為Boecker公司的車子停在驛站門口,我僅僅對這些工作人員輕聲地喊一聲“嗨”,他們立即回應”嗨”,並微笑點頭,笑臉目視,很有禮貌。我已不止一次感受到黎巴嫩人的友好帶來的愉悅! </b></p> <b>  離開西頓,我們繼續向南前行,去提爾,那是<font color="#333333">黎巴嫩真主黨大本營地區。</font></b><div> <b>到黎巴嫩就不能不提<font color="#ed2308">黎巴嫩真主黨</font>,它是黎巴嫩什葉派穆斯林的一個政黨和軍事組織,有武裝派別,被稱作“圣戰”組織委員會。它對黎巴嫩國家影響巨大,尤其在南部,它有自己的廣播電臺、電視網絡和遍布全國的社會服務網絡。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之后, 在伊朗精神領袖霍梅尼的一手支持下, <font color="#333333">真主黨在首都貝魯特南郊誕生了。打出的旗號是</font></b><b>開展武裝斗爭,將以色列占領軍趕出黎巴嫩南部。并于2000年終結了以色列對黎巴嫩的占領。</b></div><div><b> 真主黨其合法存在被很多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所承認。但是西方國家認為它是一個恐怖組織。除了自殺式爆炸襲擊外,還綁架人質, 其軍事能力和恐怖活動令人恐懼。它支持敘利亞阿薩德總統反抗其國內的“伊斯蘭激進組織”的軍事力量,越過國境參加戰斗。<br> 目前真主黨雖是黎巴嫩最大的政黨,但黎黨派林立,它也不占絕對優勢。主要活動地區在貝卡谷地、貝魯特南郊和黎巴嫩南部等什葉派地區。真主黨的社會福利和教育項目很有成績。</b><br></div><h3><b> 公路兩旁飄搖著真主黨黃色的黨旗,預示我們進入了屬于真主黨地區了。</b></h3><div><b> </b></div><div><b> </b></div> <h5></h5><h5> <b>( 待續)</b><br></h5><h5><b> 由于軟件篇幅所限,我的中東記行(五)黎巴嫩篇須在下篇續寫完成</b><b style="color: inherit;">。下篇包括在提爾市、“中東小巴黎”之稱的首都貝魯特及安杰爾古城等旅游內容。</b></h5><p><b><br></b></p><h5><b> 背景音樂:Yadikar 演唱者:Retim</b></h5><p></p><p></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准格尔旗| 盘锦市| 理塘县| 武宁县| 公主岭市| 广南县| 龙岩市| 荣昌县| 敦化市| 科尔| 犍为县| 贵南县| 南安市| 寻甸| 永清县| 辽阳市| 南宫市| 汾阳市| 陵川县| 芮城县| 遵化市| 乌审旗| 女性| 霍城县| 志丹县| 从江县| 翁源县| 尖扎县| 平昌县| 许昌县| 孙吴县| 沧源| 宁乡县| 界首市| 张北县| 清水县| 阳东县| 湖口县| 吴堡县| 饶河县|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