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琺瑯器有三種,一種是銅胎、第二種是瓷胎,第三種是陶胎。掐絲以銅絲為主,少數的掐金絲。據考古發現,掐絲琺瑯器最早誕生于古希臘,大約在宋、元時期通過阿拉伯傳入中國。</p><p> 根據加工工藝的不同,可將琺瑯分為掐絲琺瑯、鏨胎琺瑯、畫琺瑯、透明琺瑯等多個品種。表面燒有琺瑯釉的金屬器叫琺瑯器,掐絲琺瑯器是琺瑯器的一個品種。掐絲琺瑯的制作大致可以分為7個步驟:制胎,用金屬(以銅為主)或陶瓷制出胎;掐絲,用銅絲掐出紋飾并粘于胎體;燒焊,將銅絲掐出的紋飾焊在胎上;點藍,上釉彩;燒藍,上一次琺瑯釉燒一次,重復多次,直到琺瑯釉面與銅絲(金絲)齊平;磨光,將釉料與金屬絲磨光;涂金并拋光。元代的銅胎掐絲琺瑯器制造技術不太成熟,生產規模不大,存世稀少,已經很難見到。到明代,掐絲琺瑯進一步受到朝廷重視,由宮庭“御用監”大量制作掐絲琺瑯彩器,在宮庭內掐絲琺瑯器得到廣泛使用,形成了掐絲琺瑯器生產和使用的高潮。銅胎掐絲琺瑯彩在明景泰朝最為著名,后人往往把這種工藝稱之為"景泰藍”,但瓷胎掐絲琺瑯彩,到了明成化朝達到藝術頂峰。本人收藏了一只成化年制作的瓷胎掐金絲琺瑯開光葫蘆雞紋冬瓜撇口瓶,供諸位鑒賞。</p> <p> 在瓷器收藏界:"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是共識,成化一朝,造就了諸多空前絕后、熣燦耀目的瓷器藝術品,古人將成化瓷器分成七等,其中首推魁首的就是瓷胎掐絲琺瑯彩,就連大名鼎鼎的斗彩也只能屈尊第四。</p><p> </p> <p> 清乾隆朝有仿成化款瓷胎掐絲琺瑯彩,由于仿制水平非常高,直觀上幾乎難以辯真偽。通過對比研究發現,乾隆的仿品有兩個特征與成化本朝的不同:一是玉化瓷胎白中偏黃,白度不如成化本朝;二是成化所掐的銅絲是紫銅,而乾隆仿制所掐的銅絲是紅銅。鑒定時只要把握好以上兩點,就可以區別是成化本朝還是乾隆仿。</p> <p> 本器冬瓜型、撇口、臥足,兩邊開光葫蘆雞紋飾,高24cm、口經7.2cm、底徑6.6cm,底部有"大明成化年制"雙方框款,所用掐的金屬絲為金絲,所填琺瑯彩色至少十種,器雖不大,但極盡華美。胎質有很強的玉化感,展現了成化一朝高超的工藝。</p><p> 本藏品經過專業目鑒+量子技術檢測,確認為明成化年間燒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市|
赤城县|
呈贡县|
工布江达县|
南靖县|
密山市|
太仆寺旗|
边坝县|
潞西市|
鄄城县|
报价|
江油市|
夏津县|
柳林县|
紫金县|
陈巴尔虎旗|
报价|
晋江市|
曲沃县|
淮滨县|
兰坪|
翁牛特旗|
叙永县|
米林县|
高淳县|
邹城市|
青阳县|
蒲江县|
鸡泽县|
永安市|
呈贡县|
翼城县|
霍林郭勒市|
宾阳县|
重庆市|
桃园县|
固始县|
沂源县|
秦安县|
固原市|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