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導 言</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與柏林墻倒塌或雷曼兄弟倒閉一樣,新冠疫情是一個震驚世界的事件,其深遠的后果我們今天僅能開始想象。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將導致政治和經濟權力的永久性轉變。為了幫助我們理解在這場危機爆發之際我們腳下這片土地正在發生的變化,Foreign Policy 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2位思想家談一談他們對疫情后全球秩序的預測。</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1.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斯蒂芬?沃爾特:</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個開放、繁榮與自由皆倒退的世界</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2.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羅賓?尼布雷特:</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經濟全球化的終點</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3.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馬凱碩:</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更加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4.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約翰?伊肯伯里:</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民主國家將走出窠臼</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5.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香農?奧尼爾:</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更低的利潤,更多的穩定</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6.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希夫山卡?梅農:</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新冠疫情對于未來全球共同應對</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危機將產生有益啟示</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7.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約瑟夫?奈:</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美國權力需要一種新戰略</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8.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約翰?艾倫:</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新冠疫情的歷史將由勝利者書寫</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9.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勞里?加勒特:</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全球資本主義戲劇性的新階段</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10.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理查德?哈斯:</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更多的失敗國家</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11.</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科里?舍克:</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美國未能通過這場領導力測試</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12.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尼古拉斯?伯恩斯:</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每個國家中,我們都</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見證了人性的力量</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內容】 </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冠疫情將強化國家權力、加強民族主義。疫情疫之下,各種類型的政府都會采取緊急措施以管控危機。而當這場危機結束時,它們中的許多將許不情愿交出這些新得到的權力。新冠疫情也將加速權力和影響力由西方向東方的轉移。在這場疫情中,韓國和新加坡兩國應對最出色。中國也在早期的失誤之后,作出了良好反映。</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相比之下,歐洲和美國則反應遲緩、應對失策這進一步損害了西方的 “ 形象 ” 。不變的則是,世界政治最為根本的沖突本質。以往的疫情(包括1918-1919年大流感在內)并沒有終結大國間的敵對或者開啟全球合作的新時代。本次新冠疫情也同樣不會。由于公民期待本國的政府能夠保護他們、國家和公司會尋求降低未來的脆弱性,我們將看到當前如火如荼的全球化進一步消退。 </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總之,新冠疫情將會創造出一個不再那么開放繁榮與自由的世界。事情本可以不必如此,但是致命病毒、計劃不周與無能領導這三者的結合已經使人類走上了一條全新的,但卻令人擔憂的道路.</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內容】</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冠疫情可能是壓垮經濟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已經激起了美國兩黨與其斗爭的決心,意圖強行推動中國與美國高科技和知識產權的脫鉤,并試圖于迫使盟國仿效。為實現碳減排目標而施加的社會和政治壓力不斷增加,已經使許多公司對長距離供應鏈的依賴受到質疑。目前,新冠疫情正在迫使政府、企業和社會加強長期應對經濟孤立的能力。</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幾乎不可能回到21世紀初那種互利共贏的全球化狀態。一旦各國再無意愿保護全球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共同利益,那么20世紀建立起的全球經濟治理架構將迅速萎縮。屆時,政治領導人將需要極大的自我克制來維持國際合作,并防止向公開地緣政治競爭的方向倒退</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向公民們證明自己可應對疫情危機將使領導人獲得一些政治資本,而那些無力管控疫情的領導人只會極力推卸責任。</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內容】</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VID-19的疫情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全球經濟方向。</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它只會加速已經開始的變化:從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化轉向更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為什么這種趨勢會持續下去?因為美國人對全球化和國際貿易失去了信心,不管有沒有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美國人認為自由貿易協定都是有害的。相比之下,中國并沒有喪失信心。這存在一些深層次的歷史原因。中國領導人很清楚,從1842年到1949年的百年屈辱是自滿和領導人試圖閉關鎖國的惡果。相比之下,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復蘇是參與全球化的結果。中國人民也經歷了文化自信的大爆發,更加相信自己的競爭力。</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此,正如馬凱碩在《中國贏了嗎?》一書中提及美國將面臨兩種選擇。如果美國的首要目標是保持全球領先地位,那么它將不得不與中國展開一場政治和經濟上的零和地緣政治競賽。然而,如果美國的目標是改善社會狀況不斷惡化下美國人民的福利,那么美國應該與中國合作。明智的建議是選擇合作,然而,鑒于美國對中國不利的政治環境,該建議可能不會被采納。</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內容】</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短期內,這場疫情將為西方大戰略辯論中的所有不同陣營注入動力。民族主義者,反全球主義者、對華鷹派,甚至自由國際主義者都將看到證明他們觀點緊迫性的新證據。隨著經濟的破壞和社會的崩潰,除了民族主義、大國對抗、戰略脫鉤等類似的趨勢得到強化以外,很難看到其他任何東西。</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就像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一樣,可能也會出現一種緩慢演變的逆流。</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種類似于富蘭克林·羅斯福和其他一些政治家在戰前和戰時闡述的那種國際主義。上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的崩潰表明,現代社會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它們在羅斯福所謂的“傳染contagion”面前非常脆弱。與其說美國受到了其他大國的威脅,不如說受到了現代性深層力量的威脅。羅斯福和其他國際主義者所設想的是一種戰后秩序,這種秩序將以新的保護形式和管理相互依存的能力重建一個開放的體系。美國不能只躲在自己的邊界內,要想在開放的戰后秩序中運作,就需要建立全球性的多邊合作的基礎設施。</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此,美國和其他西方民主國家可能會經歷同樣的一系列反應,這些反應是由一連串的脆弱感所驅動的。一開始,人們的反應可能更傾向于民族主義,但從長遠來看,民主國家將會擺脫困境,找到一種新的實用主義和保護性的國際主義。</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內容】</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VID -- 19 疫情正在破壞全球制造業的基本原則。主導企業生產的供應鏈往往具有多個階段,并分布在不同國家,如今企業將要重新思考并收縮它們。</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全球供應鏈已經受到經濟和政治的雙重打擊。</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經濟上, 全球供應鏈面臨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貿易戰以及機器人技術,自動化和 3D 電視機打印技術的進步帶來的挑戰;而政治上,尤其是在成熟的經濟體制中,實際和可以感知到的失業增長 , 也對其造成了很大的影響COVID - 19疫情現在已經打破了全球供應鏈中的許多聯系:受疫情影響地區的工廠關閉使得其他制造商以及醫院、藥店、超市和零售店的庫存和產品短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另一個方面,越來越多的企業要求更加詳細地了解供應來源,并以效率為代價換取穩定充足的庫存。各國政府也將進行干預,迫使它們認為具有戰略價值的行業制定國內后備計劃并進行儲備。這樣做雖然盈利能力會下降,但供應穩定度將會上升。</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內容】</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判斷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性流行最終會帶來怎樣的影響還為時尚早,但目前有三種趨勢已較為明顯。</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首先,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性流行將改變當前的國內及國際的政治生態。包括自由主義者在內的整個社會都仰賴于政府權力,以管控當下的公共衛生危機。政府在克服新冠疫情及其導致的經濟下滑方面成功與否,將會影響社會安全問題及社會分化趨勢。無論政府是否能夠成功的解決疫情及其引發的經濟問題,總之,這是政府在社會治理中的回歸。當前的經驗表明,威權主義者或民粹主義者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并不擅長。及時且成功應對疫情的國家,例如韓國,一直是民主國家,而不是由民粹主義者或威權領導人統治的國家。</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 新冠疫情并不代表世界各國間相互關聯的終結。流行病本身就是人類相互依存的證明。但是,在所有國家中現在都已出現了向內轉向的趨勢,以尋求對本國命運的自主權和控制權。不可否認,我們正在走向一個更差強人意、更錙銖必較且不斷變小的世界。</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后,世界也可以從新冠疫情的流行中感受到一絲希望和理智。印度在疫情爆發后發起了一次由所有南亞領導人參加的視頻會議,以制定一項共同應對危機的區域政策。</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這次疫情能夠讓我們警醒并意識到在應對重大全球性事件時多邊合作的真正利好,這場危機也算起到了積極正面的影響。</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內容】</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7年,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布了一項聚焦大國競爭的新國家安全戰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次的COVID - 19疫情表明該戰略的不足,美國即使作為一個世界大國在競爭中占據上風,也無法獨善其身。</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正如理查德·丹澤(Richard Danzig)在2018年總結的那樣: “ 21世紀的技術不僅在分布上是全球性的,而且在后果上也是全球性的。病原體 , 人工智能系統 , 計算機病毒以及可能被意外釋放的輻射,也許將成為所有人都要面臨的問題。我們必須采用商定的報告系統、共享控制、共同的應急計劃、規范和條約,作為緩解眾多共同風險的手段。”</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應對COVID - 19和氣候變化等跨國威脅時,僅僅考慮美國對其他國家行使權力是不夠的,成功的關鍵是認識到與其他國家一同行使權力的重要性。每個國家都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重要的問題是,對這種利益的定義是廣義還是狹義的。這次COVID - 19的疫情表明,美國未能調整戰略以適應這個新世界。</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內容】</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如既往,新冠疫情危機的歷史將會由勝利者書寫。每個國家的越來越多的個體正以各種前所未有而令人沖擊的方式感受著這場疫情所帶來的社會緊張。不可避免的是,那些憑借其獨特的政治經濟體制抑或是公共衛生政策觀點而得以保全的國家,將會對其余那些經歷毀滅性打擊的國家宣告勝利。</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將會是民主、多邊主義和全民醫保的偉大勝利。而對另一些國家來說,這將清楚地展現果斷的威權主義統治的好處</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管怎樣,這次危機將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將國際權力結構重新洗牌。新冠疫情將持續抑制經濟活動并加劇國家間的緊張態勢。長遠來看,在企業倒閉、勞動力失業的情況下,這次疫情很可能重創全球經濟產出能力。這種混亂的風險對發展中國家和其他貧窮工人比重較大的國家來說影響尤為巨大。國際體系將由此承受巨大的壓力,并導致國家內部和國家間不穩定且廣泛的沖突。</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內容】</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本次新冠疫情對世界金融與經濟體系的根本性沖擊在于使人們認識到全球供應鏈與分銷網絡極易遭到破壞。</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此,新冠疫情不僅會帶來長期的經濟影響,而且會導致更為根本性的變化。</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全球化使得企業能夠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生產,并及時地將產品投入市場,從而降低了倉儲成本。庫存若擱置超過了幾天,便會被認為是市場的失靈。(產品的)供應經過精心設計,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采購與運輸。新冠病毒卻向世人證明,病原體不僅會感染人類,而且能夠破壞整個實時生產系統(just-in-time system)。</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鑒于全球二月以來在金融市場所經受的損失的規模,企業可能會以對實時生產模式和全球分散生產的保守態度,走出這場疫情。其結果便是全球資本主義可能會進入一個戲劇性的新階段:為了免于未來遭受破壞,供應鏈會更加靠近國內且充斥著剩余。這可能會降低企業的短期利潤,但也會使得整個系統更具彈性。</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內容】</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盡管理查德·哈斯并不喜歡用“持久”一詞作論斷,但他認為新冠病毒危機至少會在幾年內促使大多數國家的內顧,更加關注國內事務,而非境外之事。哈斯預計,由于供應鏈的脆弱性,國家將朝著選擇性的自給自足(以及隨之而來的脫鉤)邁出更大的步伐。國家還會表現出對大規模移民更強烈的反對。同時,鑒于資源需要被用于國內重建和應對這場危機的經濟后果,國家對處理地區或全球問題(包括氣候變化)將具有更少的意愿或做出更少的承諾。</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許多國家都將難以從這場危機中恢復過來,國家貧弱與失敗國家將在世界上更加普遍。</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場危機很可能會加劇中美關系的持續惡化以及歐洲一體化的衰退。就其積極一面來說,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可能會有所加強。但總的來說,根植于全球化的危機將削弱而非增強世界應對危機的意愿與能力。</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內容】</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美國政府的狹隘自私與無能為力,美國將不再被視為國際領導者。</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場疫情的全球影響本可以通過國際組織提供更加豐富有效的信息,以便給予各國政府更多時間進行準備并調配資源到最需要的地方而被極大削弱。通過國際組織提供更加豐富有效的信息,以便給各國政府更多時間進行準備并調配資源到最需要的地方,這場疫情的全球影響本可以得到極大削弱。這也是美國本應當組織的事情,以此顯示美國雖自私自利但也不盡然如此。</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在這場領導力測試中,美國“掛科”了,世界也會因此而更加糟糕。</span></p><p><br></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內容】</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冠肺炎疫情是目前本世紀最大的全球危機,其造成了廣泛深刻的巨大影響。這次公共衛生危機威脅著全球78億人中的每一個個體。由此產生的金融和經濟危機可能超過08-09年間全球經濟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所造成的影響。每場危機本身就足以造成一場大地震,永久性地改變我們所認知的國際體系和力量平衡。</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迄今為止的國際合作嚴重不足。如果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美國和中國 —— 不能擱置誰應該為這場危機負責的口水戰并轉而更有效地發揮領導作用,那么這兩個國家的信譽可能都會受到嚴重損害。如果歐盟不能為其五億民眾提供更多有針對性的援助,歐洲各國政府可能會在未來從布魯塞爾收回其所讓渡的權力。而在美國,最緊要的是聯邦政府是否有能力提供有效措施來遏制危機。</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在每個國家都有許多體現人類精神力量的鮮活事跡:醫生、護士、政治領導人乃至于普通的民眾都展示出了人的韌性、效率和領導力。這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應對并最終戰勝這一異常挑戰帶來了希望。</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020年01月23日武漢封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020年04月08日武漢解封</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歷時76天</b></p><p><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國已按程序完成:</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疫情已絕對控制和方法內控完成。(已掌握與病毒共存的方法、已完成群體免疫、已掌握清除體內病毒殘留的方法、已擁有抗疫戰備保障中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病毒來源定性確定及證據取證完成。</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3.世界衛生組織警示、評價及定性完成。</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4.聯合國安理會(14國)在有關新冠病毒的決議支持中國決議完成。</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5.軍隊保障及危機管控體系實戰演練及戰備完成。</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6.中國國家疫情重大傷害、經濟損失及糧食保障全球系列新聞發布會完成。</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7.全球61個國家抗疫深度合作、互致慰問及救助支持完成。</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8.應對危機糧食儲備及供應安全完成。</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9.應對危機政治及軍事國家安全完成。</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0.掛巨浪核彈主戰核潛艇重要攻擊點位大洋游戈軍事布署完成。</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1.核彈及氫彈戰略攻擊部隊保持隨敵方同步(2秒)發射全球多點布署完成。(根據需要,隨時《退出核不擴散條約》!)</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2.國家降半旗,舉國哀悼全球宣告釋放必全勝決心程序完成。</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國防務已經按順序有條不紊做好應對各種危機情況準備,咬定"全勝"目標!</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小編根據朋友轉發網文整理編輯</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待卿久已,幸甚相識,如見故人;情意拳拳,至誠歡愉,溢于言表。千里咫尺,海天在望,聚于美篇,時通消息。懇請惠言并賜教誨,嗣后如有所見,望莫遺愚友之駑,尚請隨時見示為盼。長懷盛德,聊吐愚衷,謹憑鴻雁之傳,佇望白云之信。忙中即書,言不由衷,不足之處,還望見諒。</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阿杜乃布衣出身,厭倦城市職場生活,現隱居清江畫廊觀音閣西一“華樓麗廈”中,每日勤閱,咬文嚼字、觀釣、爬山、攝影,并為嗜文者奉上有深度、有價值的好文,與道合者論道…………</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云县|
江北区|
盖州市|
陆良县|
会同县|
贡嘎县|
固安县|
惠州市|
天台县|
渝北区|
丰宁|
新乡市|
会东县|
阜新市|
望江县|
波密县|
大渡口区|
罗江县|
丰台区|
金湖县|
楚雄市|
黄冈市|
天长市|
平阳县|
富宁县|
湘乡市|
邯郸县|
晋州市|
洛浦县|
桃园县|
方山县|
清苑县|
托克托县|
托克逊县|
太和县|
越西县|
汉川市|
宁国市|
华坪县|
信阳市|
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