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農村,露天放電影成了人們喜聞樂見的主要娛樂方式。每當隊里放電影,只要電影幕子一拉,不用喊,不用叫,就會一傳十 ,十傳百,甚至連外村的人都會知道,那叫一個稀罕,一個興奮,一個喜出望外。</h3> <h3>露天電影一般選在村里的寬敞的大場里,場邊的大樹就是掛起電影幕支架。那時農村缺電,一般放映隊都會準備小型發電機,用來發電,發電機放在較遠的地方,往往也會發出轟轟響聲,但一點不會影響人們看電影的興趣。</h3> <h3>只要電影幕一拉好,就會有人搬著板凳占位置,還有人叫幫著占位的。每當這個時候,人們總是早早做好晚飯,隊里也會提前放工,準備看電影。</h3> <h3>既使是嚴熱的夏天,蚊蟲飛舞,人們拿著蒲扇,一邊給自已驅蚊,更多的給孩子們扇。到了滴水成冰的冬天,人們涼的打哆嗦,還把孩子緊緊摟在懷里,有時會解開棉襖扣把孩子緊貼胸前,不讓孩子夜間受涼。</h3> <h3>農村露天電影剛興起時,聽到有放映的消息,人們往往成群結隊奔赴幾公里甚至十多公里來觀看。</h3> <h3>每當電影換片時急切等待的心情不言而喻,心想連續放映多好。每次放電影前,都會放映一個小片,好像唱大鼓書的藝人先來個小帽一樣,等等未到的人們。<br>當電影正式放映時,只有片頭一出,那閃閃的紅五星和壯嚴的天安門在雄壯的音樂聲中讓人熱血沸騰,大家期待的電影開始了。</h3> <h3>觀看露天電影的孩子們,小孩子往往搶在開映前就來到場地,淘氣孩子都敢在熒幕下嬉戲玩耍。</h3> <h3>觀看露天電影的孩子們,小孩子往往搶在最前面的位置,年齡雖小,卻看的非常認真。</h3> <h3>放電影的人是忙碌的,那時放的是膠片電影,每當放映完,還要手搖倒片,然后才能繼續放映。他們還要用平車拉著到各個莊上去,遇到陰天下雨,路滑地粘時照去不誤。那時的電影放映員也是很辛苦的,更是受到大家歡迎的。</h3> <h3>露天電影剛出現在農村時,聽到有放映的消息,人們往往成群結隊奔赴幾公里甚至十多公里來觀看。</h3> <h3>其中也不乏青年男女,很多時候,看露天電影也成了當時不同村男女互相看個面或者談對象的好地點。</h3> <h3>五六十年代,人們最好的業余娛樂莫過于看一場露天電影!</h3> <h3>那時候的露天電影,兩根電線桿拉起銀幕就開映了,場子坐滿了,大家好高興,因為這是農村農民們閑下來最好的娛樂方式了。</h3> <h3>觀看電影現場場景,大家圍坐在一起,場面十分壯觀。</h3> <h3>觀看者大多都是本村的男女老少,也有不少趕來的周邊的親戚和鄰村人。</h3> <h3>電影片尾只要出現"再見″,就意味著放映完了,這時放映員會提示,明天到某村放映。看電影的人們戀戀不舍地離去,喊兒吆女聲此起彼伏,大寶,二小,三娃在哪兒吶,生怕孩子貪玩不回家。</h3> <h3>應該說,露天電影曾是幾代中國人共有的記憶。在廣大農村,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一直是豐富農村生活的娛樂事項。</h3> <h3>彈指一揮間,十幾年過去了。如今農村人的娛樂生活亦豐富多彩,露天電影幾乎已經消失,但露天電影曾帶給農村人民的歡樂以及美好時光,卻是那個年代,農村人們永遠難忘的深刻記憶。偶然,將它從腦海中翻出,講給自己的孩子、孫子,順帶著再回味回味曾經的歲月!</h3> <h3>前些年,文化部門組織送電影下鄉,露天的電影帶著懷舊情景又出現在農村,不過現在觀看的人數大不如從前了,人山人海的情形再也看不到了。不過,又坐在電影幕前看電影時,就總會想起以前的看電影場面,回憶起來還是那么美好。</h3> <h3>(收集整理,版權屬于原作者)</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庆市|
梅州市|
揭西县|
英德市|
长宁县|
进贤县|
扎赉特旗|
乌鲁木齐市|
淮滨县|
二连浩特市|
保亭|
丁青县|
宜春市|
雷山县|
胶州市|
盐津县|
上饶市|
昌都县|
左云县|
五指山市|
汉沽区|
嘉鱼县|
靖边县|
开鲁县|
雅安市|
柳林县|
荣昌县|
曲周县|
安徽省|
安庆市|
陈巴尔虎旗|
民权县|
南平市|
景德镇市|
丽水市|
上思县|
红河县|
乌兰察布市|
长兴县|
芜湖市|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