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如果問高中生最怕背誦哪篇古詩文,那一定非《離騷》莫屬。《離騷》是高中生的噩夢,很多學生從高一背到高三,死活背不下來。好不容易背下來,又寫錯別字。終于搞定錯別字,情境默寫,又寫錯了句子。終于終于都過關了,一段時間不碰,全部忘光,重頭再來。</p><p><br></p><p>《離騷》真的這么難嗎?小孩子能不能背《離騷》?帶著這些問題,我開始做實驗。實驗對象是我家娃,那時她剛好六歲。</p><p><br></p><p>我每天教她背四句,我讀一句她讀一句,大概讀二十遍。接下來我讓她自己讀這四句,直到能背下。她時快時慢,有時三五遍就能背,有時要十多遍。有時實在背不下來,我也不批評她,反正第二天還會復習。長期觀察,我發現她背詩的規律,就算前一天死活背不下來的內容,第二天隨便復習一下就能輕松背出,所以我特別重視復習。就這樣我們背了13天,《離騷》拿下,不是全文,節選部分共52句,三百多字。</p><p><br></p><p>六歲的別致摸著被揉得皺皺巴巴的詩歌本,欣喜地說:“媽媽,沒想到我竟然能背下《離騷》。”我也有點小意外。開心之余,我們趁勝追擊,《春江花月夜》《琵琶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篇篇背,今年這個超長寒假,花了一個月啃下《長恨歌》。</p><p><br></p><p>每天背詩,別致堅持了450天。回看這段不長也不短的日子,背誦《離騷》是里程碑式事件,它讓孩子徹底放下對古詩文的畏懼,變得自信而自律。有一次放學,孩子神采飛揚地說:“媽媽,今天楊老師給我加分了,她表揚我能背很難的《離騷》。我有個同學說,他姐姐上高中才背《離騷》。”大概因為她背詩強,楊老師經常讓她在班上領讀課本,據說聲音還很大,真讓我意外。感謝《離騷》帶來的自信,千金難買。</p><p><br></p><p>堅持這么久,每日古詩打卡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不需要特別提醒,也不需要做思想工作,她都會配合完成。疫情期間,時間充裕,每日背詩,我們玩出無數花樣。詩歌押韻,打拍子更有感覺。她嘗試用不同的東西打拍子,搖鈴、鉛筆、飯盒……最后一雙小肉錘完勝。她站在我身后,一邊搖頭晃腦背詩,一邊給我捶背。她妹妹有樣學樣,擠在一起,笑瞇瞇地給我捶腰,反哺的感覺真好,長期伏案備課帶來的酸痛也一掃而空,這應該算是特殊時期“別致”的詩情化疫吧。</p> <p>經常有朋友問我是怎樣教孩子背詩,在孩子牙牙學語時,我時常給她聽“婷婷唱古文”,那時并沒有詩歌啟蒙的想法,只是不愿意一天到晚陪她嘰嘰喳喳,想把自己解放出來,順便讓她聽點“好東西”磨耳朵。</p><p><br></p><p>不記得聽了多久,有天我感覺她在唱歌,她發音不清晰,翻來覆去就一句,我仔細分辨,原來是“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那一刻,我愣住了,一個話都不會說的孩童竟然主動親近中國傳統文化,這大概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p><p><br></p><p>從此我有意識讓她接觸詩詞,經常抱著她背“紅豆生南國”之類的小短詩,她靜靜聽著。有時我故意咬住每句最后一個字,看她的反應,她居然能補上。后來我說上句,她能對下句。我想加大力度,又擔心用力過猛,適得其反。這時碰到了巧虎,巧虎視頻有個環節是“唱唱跳跳學詩歌”,三五分鐘的視頻,一首詩重復七八遍,小孩子唱跳之間也就學會了。我比較喜歡這種寓教于樂的形式,非常適合啟蒙。</p> <p>有計劃地讓孩子誦讀詩詞是在幼兒園大班。班主任賈珽老師鼓勵孩子們接觸傳統文化,專門開了個小打卡,讓孩子們每周背一首詩。孩子們你追我趕很有氛圍,不少孩子每日一首。小孩子記憶力超好,四句的小短詩,一天一首,不是難事。</p><p><br></p><p>四句短詩背完了,別致背了兩首律詩,有些畏難,到處找四句詩。我跟她商量,不必追求每天一首,每天四句就行了,她欣然接受。這個安排是非常好,難度小,方便堅持,堅持才是王道。</p><p><br></p><p>別致幼兒園已經畢業,每天還堅持在賈老師那里打卡,跟她一起堅持的還有一個叫豪仔的小伙伴。他倆是好朋友,倆人媽媽是好姐妹。他媽媽說,有次豪仔發燒,問他打卡不,他先問別致打卡沒有,得到肯定答復后,一骨碌爬起來,39℃高燒,依然完成打卡。別致偶爾也想偷個懶,我拿出手機,故作驚訝,哇!豪仔已經打卡了,再過幾天他就趕上你啦!為了保持微弱“優勢”,再晚再累她都會堅持,屢試不爽。漫漫學習路,同伴的競爭、陪伴是多么重要啊!</p> <p>曾經還有朋友問我,教小孩子背詩,要不要先講一下詩歌大意。我的做法是,不主動講解,如果孩子問起就講,不問就不講,問哪句就講哪句,絕不多講一句。我一直堅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尤其是經典詩詞,就算不懂意思,反復誦讀,也能感知到美,這是更高級別的收獲。</p><p><br></p><p>孩子對詩的理解可能是在一瞬間完成的。有一次別致興沖沖跑來問我,“草鋪橫野六七里”,是不是野外六七里的地方都鋪滿了草?我點頭。“笛弄晚風三四聲”,是不是有個人晚上吹笛子?我繼續點頭。“歸來飽飯黃昏后”,是不是天黑了,他回來了,吃飽了?我還是點頭。“不脫蓑衣臥月明”,是不是他睡覺,衣服也不脫,就躺在月亮下面?</p><p><br></p><p>我問她怎么突然想起這首詩,好久以前背的啊?她說,我也不知道,我就是突然想起來了,覺得可能是這個意思。這大概就是詩歌的魅力,不經意間,突然懂了。</p><p><br></p><p>別致有時會主動要求背一首我沒聽過的詩,她說一句,讓我網上查。我印象中,她說過三句,“頭上紅冠不用裁”,“六出飛花入戶時”,“人人避暑走如狂”,都是在“凱叔講故事”中聽到的,如果沒有對詩詞的敏感性,她聽書是記不下來的。</p><p><br></p><p>寒假有個小作業,錄制一個小視頻,模擬小記者,向朋友介紹家鄉或生活所在地的一處建筑,并祝新年快樂。我們商量后確定臺詞。大家好!我是南方小記者別致,我身后是花園城,我很喜歡花園城。“花”,年年歲歲花相似,“園”,滿園春色關不住,“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萬事如意!</p><p><br></p><p>干凈利索的幾句話,既有春節氣氛,又有濃濃詩意。別致還設計了幾個動作,落落大方,我很滿意。</p> <p>別致從小就喜歡問一些生死方面的問題,我嫌不吉利,也不知怎么回答,就給她買了一個小金鎖,告訴她這玩意叫長命百歲,有了它就會長命百歲。別致還追問,是不是這一個小金鎖讓全家人都長命百歲?我很肯定地答復她,她不再憂心忡忡。</p><p><br></p><p>最近她又問,人會不會死?死了怎么辦?孩子大了,之前的那套不管用。我開始想新招,我說人是不會死的,就算暫時死了,也會從另一個媽媽肚子里鉆出來的。還跟她舉例子,“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是代代相傳的,人是不會死的。</p><p><br></p><p>她又問,那個人怎么找到一個媽媽,從她肚子鉆出來?他出來后,怎么找到之前的孩子?這把我難倒了,我只能瞎編,生命是很神奇的,有很多東西解釋不了。她若有所思,突然說,我知道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人就跟草一樣的,原本死了,風一吹又出來了。我趕緊表示贊同,只要不纏著我,咋樣都行。她又說,你剛才說的,我有點懂,又不太懂。我又夸她領悟力強,說詩歌原本就處于可解與不可解之間,讓她不要七想八想。</p><p><br></p><p>前段時間背古詩十九首,讀到“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枯萎”時,她“恍然大悟”:“人就像草,到了秋天就枯萎了,第二年又長出來。”小小人還能由此及彼,以詩解詩,太意外了,而且她不再糾纏生死問題。堅持背詩,她應該能給我帶來更多意外之喜!</p><p><br></p><p>別致今年七歲,我四十,她還有個妹妹,不到兩歲。孩子未長大,我當然不敢言老,但人生路漫漫,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是要獨自面對的,被詩詞浸泡過的孩子應該會多一份從容和浪漫!</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西区|
苏尼特右旗|
肥东县|
广汉市|
青河县|
丰城市|
东城区|
平果县|
邵东县|
平定县|
泰和县|
永顺县|
西青区|
静安区|
巧家县|
英超|
铁岭县|
确山县|
封开县|
那坡县|
安化县|
梧州市|
桐梓县|
通海县|
都匀市|
阿坝县|
龙州县|
贵溪市|
铁岭县|
囊谦县|
自治县|
澄江县|
罗山县|
晋城|
清涧县|
大英县|
甘谷县|
冕宁县|
抚州市|
宽甸|
息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