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每當清明節期間,唐朝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p><p><br></p><p> 總會被人們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但我更覺得黃庭堅的這首《清明》:</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p><p><br></p><p> 在同題材詩中,稱得上絕佳。杜牧那一首《清明》固然好,千古傳唱,但只是側面寫清明景致,沒有切入到清明節獨特的內涵;而黃庭堅的這首從清明節想到了死者,再由死者感悟到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更切入到了清明節獨特的文化內涵。</p><p><br></p><p> 從古到今,清明節都是中華民族一個重要節日!</p> <p> <b style="font-size: 20px;">清明節,是我國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b></p><p><br></p><p>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p><p><br></p><p> 其實,清明節前一兩天,還有一個寒食節。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清明節的來歷還與寒食節的傳說有關。</p> <p>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p><p><br></p><p> 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p><p><br></p><p> 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p> <p> 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p><p><br></p><p>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其修祠立廟,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p> <p>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p><p><br></p><p> 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p><p><br></p><p> 以后,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p><p><br></p><p> 自此,清明成了人們祭奠先人亡靈的一種傳統,幾千年來一直沿襲至今。</p> <p> 清明節飽含了人們對先人的思念、感恩以及傳承祖先精神等情感,這種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人們一直都十分重視清明祭祀。</p><p><br></p><p> 所以清明時節一到,人們無論身處何地,不管工作多忙,都會回鄉參加祭祖掃墓,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之情;或者到為祖國和人民而犧牲的烈士的紀念碑前,緬懷先烈,表達對先烈的深切哀悼。</p><p><br></p><p> 這一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祭奠逝者、緬懷先烈、感恩先人的人文精神。</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傳統祭祖掃墓不僅污染環境,還容易引發火險,給社會公共安全帶來隱患,是時候摒棄傳統祭奠陋習了。</b></p><p><br></p><p> 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清明節最基本的禮俗主題,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以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p><p><br></p><p> 今年的清明節,恰逢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全力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時期,盡管疫情防控形勢日趨好轉,多地已降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等級,但仍舊不容有絲毫松懈,決不能因為祭祀而聚集。</p><p><br></p><p> 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不能像往年一樣想出行就出行、想回鄉就回鄉、想聚會就聚會了,每個人都應盡量減少出行,做到不聚集、不扎堆,防控疫情傳播,否則,付出巨大犧牲得來的防控成果就會毀于一旦。</p> <p> 再來看傳統掃墓祭祖常用的方法,通常是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擺上供品,然后上墳燒紙錢、燒冥物、燃香燭、放鞭炮,祭奠逝去的親人,表達思念之情。</p><p><br></p><p> 這種祭掃方式會加重環境污染。當前我國大氣污染狀況本就較為嚴重,城市大氣環境中總懸浮顆粒物濃度普遍超標,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較高水平,機動車尾氣污染物排放總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趨勢。</p><p><br></p><p>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要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其中污染防治就是一大攻堅戰。今年正處于奪取三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攻堅之年。</p> <p> 不僅如此,而且據報道,我國一些大城市每年清明節祭祖費都超過千萬元,燃燒紙品引發的火災所造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p><p><br></p><p> 3月29日,云南大理、麗江兩地發生3起森林火災。其中麗江玉龍火災,據玉龍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消息,火情疑因村民上墳導致。</p><p><br></p><p> 每年清明時節正是“風干物燥”季節,因祭掃焚燒放鞭炮引發山火的事件也屢見不鮮。因此,我們應該汲取那些慘痛的教訓,大力提倡移風易俗,摒棄傳統祭奠陋習,形成低碳文明祭掃新風尚。</p> <p> <b style="font-size: 20px;">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祭掃習俗也應該與時俱進地發揚光大。</b></p><p><br></p><p>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外,還有踏青、植樹、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放風箏、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p><p><br></p><p> 禁火、掃墓是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下令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p><p><br></p><p> 而后面這些習俗則是因為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而要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祖先的傷心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p><p><br></p><p> 所以在歷史上,清明節還有一些別稱,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既有源自祖先的文化信仰與春祭活動,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祭祀文化;又有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升華,傳承著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p> <p> 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也只有清明,既是節氣,又是傳統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融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于一體,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祖先講究順應天時地利人和的思想。</p><p><br></p><p> 隨著時代的變遷,流傳幾千年的祭奠習俗應因時而異、與時俱進。以鮮花祭奠、植樹祭奠、踏青遙祭、家庭追思會、網上祭奠等文明、綠色、低碳祭祀方式,逐漸取代燃放煙花爆竹和燒紙錢等傳統祭祀方式,成為人們掃墓祭祖的新風尚。</p> <p> 獻花寄哀思,鞠躬敬故人。向先人和先烈敬獻一束鮮花、鞠幾個躬、默哀悼念,都是一種禮敬的方式,過程簡潔卻不簡單,只要心中能表達自己的敬仰與哀思,就能突顯自己濃濃的清明情了。</p><p><br></p><p> 植樹留綠蔭,慎終又追遠。 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草木青青,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正是春耕春種和植樹造林的大好時節。農諺有曰:“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在清明植一棵樹,既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綠蔭,又虔誠地追念了祖先。</p><p><br></p><p> 家庭追思會,網上來祭奠。網上祭奠是一種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祭奠方式,可以滿足人們緬懷先人、寄托哀思的需要。民政部早在2007年清明節前就下發了通知,推廣“家庭追思會”、“網上祭奠”等文明祭祀方法。這是一種方便快捷、綠色環保,不受時空限制更容易讓群眾接受的祭奠方式。</p><p><br></p><p> ……</p><p><br></p><p> 這些祭祀方法同樣傳承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緬懷先烈、慎終追遠的優良傳統,抒發了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p><p><br></p><p>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文明的清明祭掃越來越讓人們接受,綠色文明的清明節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p> <p> <span style="font-size: 15px;">注:部分圖片來源于朋友圈,致謝原作者!</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林县|
岳阳县|
罗田县|
黄平县|
宜城市|
巴东县|
来宾市|
芦溪县|
景泰县|
乌审旗|
台江县|
白山市|
荆门市|
巴林左旗|
文昌市|
湟源县|
阿拉善盟|
公安县|
平塘县|
马边|
木兰县|
内江市|
波密县|
平谷区|
南皮县|
乌拉特后旗|
来凤县|
寻乌县|
分宜县|
来安县|
濮阳市|
万宁市|
栖霞市|
金门县|
邹平县|
兖州市|
涟水县|
临江市|
洛浦县|
兴仁县|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