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新學期伊始,我們團隊就接到成都七中實驗學校課題,對溫江區一魚鳧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p> <p>學術指導劉勁松老師。現場隊長桃桃和隊員豆豆同學,他們分別來自學校四年級和二年級,有豐富的科研考古經驗</p> <p>一開始他們就研究對象的遺跡和現場環境,進行田野發掘的調查</p> <p>經過考察,初步了解了現場環境,該遺址有鵝卵石和綠色植被,是典型的成都沖積平原特點</p> <p>經過查找歷史資料和檔案,據說此地是一個陶瓷工坊遺址。</p> <p>該遺址東西長25厘米,南北長20厘米。由劉勁松老師提議,劃分為四個區域進行考古發掘</p> <p>首先由大型工具小心的清理掉表面植被</p> <p>移出雜石,露出遺址表面的遮蓋物,經科學化驗為河沙顆粒</p> <p>接著就是緊張的發掘工作</p> <p>桃桃隊長親自進行1號坑發掘</p> <p>清理出來的土質都要進行進一步淘洗過篩,防止漏掉一些微小文物</p> <p>在11:23,現場終于傳來好消息</p> <p>出現了一個白色的疑是“鳥”的物件</p> <p>在進一步仔細發掘下,一個慈愛的鳥媽媽呈現在鏡頭下</p> <p>經過精確測量和繪制</p> <p>我們了解到是一件鳥媽媽在鳥巢里孵蛋的陶瓷作品,通體用瓷泥制成,上彩色中溫釉料,據劉勁松老師推斷,燒制溫度在1200℃以上,有很高的制作和燒制水平</p> <p>豆豆同學負責第3區域的發掘</p> <p>他收獲也不小,首先是一件獅子陶質玩具,著棕色釉料</p> <p>最有意義的是一件“騎驢”陶瓷作品,該作品毛驢頭部夸大,直接接觸地面作為支撐,可謂巧妙</p> <p>劉勁松老師直接參與了第2坑的發掘</p> <p>出土文物為手制壺具和花器,推斷為劉強和文立華老師所為</p> <p>更有趣的是發現一蘑菇狀陶藝制品…</p> <p>經仔細辨認,發現是一陶印,上面有“筱舍”二字,由此證明該遺址原為一陶藝工坊“筱舍”</p> <p>桃媽媽也親自參與到發掘工作中</p> <p>在4號坑里居然發現“冠狀君”</p> <p>還有打火機,根據歷史記載可能是一名叫“肖云合”的陶藝師傅留下的</p> <p>科學有趣,考古有益!望大家和我一起在玩中學,在游戲中體驗藝術的樂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瓦提县|
天津市|
云梦县|
保康县|
岱山县|
封丘县|
阳曲县|
华蓥市|
辉南县|
石屏县|
大余县|
灵武市|
九江县|
贵南县|
威远县|
海盐县|
汝州市|
庄浪县|
南平市|
达拉特旗|
思茅市|
荣成市|
东乡族自治县|
宜兴市|
客服|
浦东新区|
新蔡县|
江油市|
临洮县|
满城县|
清丰县|
吴旗县|
祁连县|
广州市|
西林县|
黔西县|
吉安市|
西平县|
黄浦区|
东辽县|
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