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翠柏青松伴英烈,清明祭掃寄哀思。時間的長河流淌不息,卻沖不淡我們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在黃驊三中“網上祭英烈”活動倡議發出后,19—16班的同學們立即行動,通過網上主題班會、小作品祭英烈、紅色家書誦讀等系列活動表達了對先烈、先賢、先人的感恩和敬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活動一:網上祭英烈 </b></p><p><br></p> <p> 班主任給我們召開了《緬懷先烈 文明祭掃》主題班會,介紹了一些先烈的事跡及網上祭掃的方式。同學們帶著沉重的心情在中華英烈網網站、河北黃驊清明網上祭掃平臺認真學習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跡。通過對英烈先賢鞠一個躬,獻一束花,留下一段寄語感言,表達了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和崇敬之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活動二:畫筆慰忠魂</b></p><p><br></p> <p> 同學們用一幅幅繪畫、手抄報作品將崇敬之情化作強國之志,抒發對先烈的崇敬之心、感念之情、傳承之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活動三:誦紅色家書 承先烈遺志</b></p> <p> 在硝煙彌漫的戰斗間隙,革命戰士將對親人的思念付諸筆墨寫成了一封封充滿親情的紅色家書。19—16班的同學們用聲音出演讀信人,用書信打開歷史,越過時空去感受先烈的信念和力量,秉承先烈遺志。</p> <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夏明翰給母親的一封遺書</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誦讀者:李奕萱</b></p> <p><b>夏明翰</b>,湖南省衡陽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烈士。“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這首氣壯山河的“就義詩”,是夏明翰烈士臨刑前揮筆所寫,一直被人們傳頌。</p><p> 在獄中夏明翰面對敵人的酷刑拷打和死亡威脅,始終堅貞不屈,知道生命將要結束,夏明翰忍著傷痛用半截鉛筆給母親寫下了這樣一封遺書。</p> <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祖國危難時,竭我一滴力</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誦讀者:夏綺悅</b></p> <p><b>白雪樵</b>,又名白雪嬌,祖籍福建安溪,生于馬來西亞富商家庭,去世于2014年。1939年,年僅25歲的她瞞著家人回國抗日,參加滇緬公路機工隊。為赴延安參加八路軍,她跑到重慶向鄧穎超求助。她臨行前留給父母的家書被當地華文報紙登載,其報效祖國言行,激勵無數華僑青年共赴國難。</p> <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朱德寫給女兒朱敏的家書</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誦讀者:夏郡沂</b></p> <p><b>朱德</b>,中國共產黨、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譽為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國家的領袖。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軍銜。1976年7月逝世,終年90歲。</p><p> 現如今疫情嚴重,我們不能按時開學到校上課,但我們會按照朱爺爺對他女兒的要求,腦力與體力并進,停課不停學,自己做好學習計劃,時刻嚴格要求自己,鍛煉身體掌握各科文化知識,讓革命前輩放心。</p> <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我們在牢里也不白坐</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誦讀者:趙文榆</b></p> <p><b>江竹筠</b>,《紅巖》里的江姐。1947年11月與愛人彭詠梧下川東發動武裝起義,她擔任聯絡。兩個月后,彭詠梧不幸在奉節竹園鎮戰斗中犧牲。江竹筠與1948年2月重返萬縣,參加縣委工作。因叛徒出賣,同年6月被捕,囚于渣滓洞。獄中,她經受了難以想象的酷刑,始終堅貞不屈。1949年11月14日在“中美合作所”英勇就義,時年29歲。</p><p> 1949年8月26日,拖著受刑后還沒有完全康復的右手,江姐在獄友們的幫助下,將吃飯時偷偷藏起的筷子磨成竹簽,蘸著由爛棉絮灰與水調和在一起制成的墨水,在如廁用的毛邊紙上,艱難地寫下了這封“托孤”的書信。</p> <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誦讀者:劉昕旖</b></p> <p><b>趙一曼</b>,真名李坤泰。1935年冬天,擔任東北抗日聯軍政委的趙一曼,為掩護戰友、不幸被俘。日軍為了獲得東北抗日聯軍的情報,對她施以了長達9個月“非人”的折磨,如:吊烤、竹簽刺指甲、坐“老虎凳”......可趙一曼的革命意志力非常堅定,什么也沒有說。</p><p> 1936年8月2日,趙一曼被日軍押上了開往刑場的火車,在生命最后時刻,她最為牽掛的是未滿六歲的兒子。她向敵人要來紙和筆,寫下了這封遺書。</p> <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抗疫家書:寫給前線媽媽的信</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誦讀者:張愛迪</b></p> <p> 無論戰火紛飛還是和平年代,每一種犧牲都震撼人心、壯懷激烈。這是一封寫給自己醫生媽媽的信。自疫情發生以來,她的媽媽一直奮戰在抗疫第一線,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不能回家。</p><p> 清明節,讓我們一起對在這次戰疫中犧牲的醫生、警察……表示深深的敬意,我們要永遠記住他們的付出,永遠銘記這一段共克時艱的歲月。</p> <p> 通過此次活動,我們19—16班不僅了解了革命歷史,接受了傳統教育,而且形成了追憶先人、緬懷先烈、慎終追遠、珍惜幸福的風尚,激發了強烈的愛國熱情。我們會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踏著革命先烈的足跡繼續前行,接過英雄的旗幟,回報社會、繼續開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追思歷史,篤定前行</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自律生活,高效學習</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致敬英雄先烈,弘揚愛國精神</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靜待疫情散去,重返美麗校園</b></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溪县|
大田县|
庆阳市|
定远县|
苗栗市|
寿宁县|
莲花县|
上虞市|
观塘区|
恩平市|
临朐县|
格尔木市|
蓬安县|
缙云县|
琼中|
新蔡县|
兴和县|
甘孜县|
临海市|
百色市|
嵊州市|
淮阳县|
安多县|
青浦区|
建始县|
蒙自县|
鄂托克前旗|
出国|
亚东县|
青浦区|
五原县|
阿城市|
道孚县|
长宁县|
工布江达县|
社会|
大竹县|
淮滨县|
南宁市|
永胜县|
芒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