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知青精神的踐行者 楊永青

草根

<p>1965年10月,楊永青從學校調到農業連隊留影。</p> <p>1999年11月23日,我和農六師ー〇六團魯玉英、ー〇七團史東兵、ー〇八團沈虹、奇臺農場張宏民、共青團農場季海龍參加兵團在石河子市舉辦為期10天的第ー期廣播電視采訪、編輯、攝影(像)培訓班。學習培訓期間,到石河子市北泉鎮參觀周恩來總理紀念館、紀念碑。在周恩來紀念館,ー幅楊永青等上海知青與周恩來總理的合影十分醒目;在周總理“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選擇”的講解中;在周恩來總理紀念碑介紹的講解中,第ー次比較了解楊永青。</p> <p>&nbsp;1965年7月3日,周恩來總理在埃及開羅參加第二次亞非會議結束后,回到烏魯木齊。他不顧旅途疲勞,在視察烏魯木齊等地后,7月5日,又來到兵團石河子墾區。下午4時許,周恩來總理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在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王恩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賽福鼎·艾則孜、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陶峙岳上將、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二政委張仲瀚將軍等陪同下,頂著炎炎烈日,踏上石河子總場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p><p>周恩來總理先到試驗場農業隊葡萄園參觀。看完葡萄園后,他與前來歡迎的試驗場場長孫天恩、技術員魏志洲等干部、工人做了短暫親切的談話。接著,周恩來總理驅車來到二分場一連。他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長勢茁壯的棉花、甜菜、黃豆等作物及機械化中耕追肥復式作業。參觀結束后,周恩來總理在1號條田北側寬闊、蓊郁的榆楊相間的林帶里,接見了總場領導干部李光等和一分場的上海支邊知識青年代表楊永青、雍鳳蘭、鄭月華、孫貴娟、卓愛玲、朱兆華、陳雪琴、亓毓純、應志毅、張立勇、魏淑荃等11人。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與他們進行親切的談話,當得知他們中部分人出身資產階級家庭時,語重心長地教導:出身于剝削階級家庭和有復雜社會關系的人,都要看他現在的表現和立場。一個人的出身不能選擇,但前途是可以選擇的。周總理的教導,成為他們工作、生活的座右銘。以后,他們在軍墾農場這個大熔爐里千錘百煉,一個個都成長為農場生產建設中的中堅骨干。</p> <p>1965年7月5日,周總理在石河子總場接見上海支邊知識青年。《新疆日報》社傅勝瑞攝影</p> <p>1965年7月中旬,周總理接見的12位上海知青與指導員馬太定合影。</p> <p>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不幸病逝。噩耗傳來,團場人民哀痛如潮。他們逆“四人幫”“不許開追悼會”之令而動,利用各種方式懷念、追悼周總理。當年曾被周總理接見、時任二營九連副連長的楊永青,更是悲痛萬分。這時候她忽然覺得懷念周總理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在接見他們的地方,建立一個永久性紀念工程。</p><p>1977年6月初,團黨委經研究將紀念工程確定為紀念碑。會上還決定組建了紀念碑籌建領導小組,組長由團黨委書記、政委葛先鋒擔任,副組長由團長文克孝擔任,楊永青、亓毓純兩位周總理接見的知青負責籌備組的接待等日常工作。</p><p>6月10日,周總理紀念碑奠基,經過四個多月艱苦精心的施工,終于在1977年10月底建成,石河子召開了隆重的落成儀式。自那以后,凡是來石河子的國際友人、國家領導人、各界來賓,都要專程來這里瞻仰這座邊疆人民心中的豐碑。每逢節日假期,總有許多各族青少年在這里開展各種有益的紀念活動.....周總理崇高的精神,正在潛移默化地代代相傳。</p> <p>周總理紀念館展廳圖片</p> <p>周恩來總理紀念碑</p> <p>1977年8月30日,科學家彭加木到周總理紀念碑參觀與楊永青留影。</p> <p>2014年11月15日~16日,上海市知識青年歷史文化研究會和上海市青年運動史研究會,會同黑河知青博物館、上海知青博物館,在上海召開“2014中國知青博物館建設與發展研討會”。在團黨委的批準下,我應邀參加此次會議。</p><p>會議由上海市知識青年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阮顯忠主持。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黨委書記院長上海市青年運動研究會會長褚敏、著名文博專家費欽生、中共一大紀念館研究室主任信洪林分別致辭,來自全國各地知青場館的代表7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期間,進行了主題發言,各知青館館長們進行了廣泛的交流,上海知青研究資料中心與八個知青館簽署了建立分中心和加強協作的協議,與會人員參觀了上海知青博物館、上海知青文獻館和上海博物館。</p><p>會議議程全部結束時,楊永青組織新疆兵團知青紀念館胥執高,在新疆工作、生活過的上海知青茅國生、孫咸隆、黃堅、謝敏干、“62微視頻”的王禮民、傅景學就新疆兵團知青紀念館的建設與發展、知青精神、知青文化進行進一步座談交流。&nbsp;&nbsp;&nbsp;&nbsp;</p> <p>會議場景</p> <p>楊永青在會上發言</p> <p>楊永青主持小會交流</p> <p>與會人員合影</p> <p>楊永青(左)與云南知青紀念館刁曉民合影</p> <p>作者參會</p> <p>2014年 12月8日,楊永青來新疆石河子市參加由國務院新聞辦以及兵團電視臺聯袂推出的大型紀錄片《兵團人》拍攝。12月13日,楊永青參觀了兵團知青紀念館。她在和周總理合影的大幅照片前,講述了受到周總理接見的幸福時光;她認真地聽取了講解員的講解,不時地微笑點頭示意。她參觀完后說:“我走遍新疆大地,經歷許多艱辛,但是我覺得自己的理想得到了實現,我沒有辜負周總理的教導”。她高興地和知青館工作人員合影留念;她愉快地在兵團知青紀念館的留言薄留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邊疆、熱愛生活、無悔知青人生,祝賀兵團知青紀念館成立”。隨后,在知青館大廳接受了五家渠電視臺《走進演播室》專題部張新慧記者的專訪。希望一〇三團繼續收集兵團各師的知青資料、文物,充實、豐富館內內容和板塊,把兵團知青紀念館辦得更好,真正成為兵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兵團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p> <p>楊永青在兵團知青紀念館參觀</p> <p>楊永青在周總理大幅圖片前留影</p> <p>接受五家渠電視臺記者張新慧采訪</p> <p class="ql-block">在兵團知青紀念館前楊永青(左二)與著名知青李夢桃(左一)、團政委陳治權(右二)作者(右一)合影留念。</p> <p>在參觀留言簿上留言</p> <p>1941年,楊永青出生在上海海關職員的家庭,1950年12月,父親到香港一家輪船公司工作,母親跟5個孩子留在上海。受家庭環境影響,楊永青從小就學習刻苦,并一心想在長大后成為一名無線電工程師。可是天有不測風云,高中畢業時,楊永青因患過肺結核病,體檢不合格失去了報考大學的機會。</p><p>1962年,正當全國遭受自然災害,生活面臨艱難困苦的時刻,母親問她:“我要帶你弟弟妹妹到香港!儂去勿去!(上海話:你去不去?)”楊永青立刻拒絕了母親的建議。眼見母女倆的價值觀出現了嚴重分歧,母親無奈,帶著弟弟、妹妹走了。</p><p>1964年4月,楊永青所在徐匯區商業單位黨總支動員職工送在家沒有工作的子女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支援農業建設。楊永青從小到大生活比較優越,感到自己需要到艱苦的環境中鍛煉,立即寫了幾次申請,終于得到了單位領導的同意報名。但是第一批被批準的名單里卻沒有她的名字。她急了,戳破手指立即寫了一份:“沖破萬重山,創業在新疆;一心為革命,誓死頭不回!”的血書和一封信,送到徐匯區兵團招生組直接說明自己決心。誰知道70多歲的外婆知道她報名新疆的事情,找到徐匯區招生單位,堅決阻止外孫女到新疆去。她說服外婆。5月19日,收到了兵團錄取通知書,并且安排到在上海市團校培訓一個月進疆。學習期間,香港的父親給她寄來兩封信,勸阻她退出兵團,答應送她到香港或日本學習無線電技術。他還給市有關領導部門寫信,說楊永青身體不好,根本不能去新疆,誰要讓她去,他就一直告到中央去。團校老師讓楊永青自己來決定。就在6月25日學習結束時,原單位和街道團委前來迎接她回單位工作。楊永青強烈反對這個決定,“到新疆去是黨的號召,腿長在我的身上,一定要到新疆去!”她寫信給父親:“現在國家最需要的是解決糧食問題,青年人應該把力氣放在刀刃上。因此我要做新中國第一代有文化、有覺悟的新農民。”</p> <p>楊永青錄取通知書</p> <p>1964年6月30日,上海市徐匯區綜合貿易公司領導給楊永青(中)送行。</p> <p>到新疆后,楊永青被分配到石河子農八師商業處。這里并沒有想象中艱苦。石河子是一座整潔美麗的城市!淙淙而清澈的流水,整齊而翠綠的林帶,縱橫而平坦的馬路,還有紡織廠、毛紡廠、制糖廠等工業,沒有遍地黃沙,沒有缺水少鹽,也不用住地窩子。“這里比上海還要好啊!”楊永青大為驚奇。但另一種思想馬上浮了上來:“是在這里坐享其成,還是踏著老前輩的足跡,再去創建第二個石河子呢?”她和幾位留在八師石河子的同學堅決要求下連隊。組織上同意了她們的要求,分配她和幾位同學一起分到石河子總場一分場上海青年連。這里有112名上海青年在老戰士率領下,正向葦湖進軍,要開2700畝冬麥地。楊永青一到青年連,就參加了勞動。拖拉機開足馬力,把葦湖灘犁翻,大家跟在后面,把蘆葦拾掉,集中起來運出地去。楊永青起初覺得這活兒挺輕松,但不一會兒手也酸了,腿也軟了,太陽像火爐,汗水沿著眉毛、鼻子直往下淌。她有生以來還從沒流過這么多汗。回到宿舍,她是靠著毛主席著作教導挺過來的:“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要去,這才是好同志。”</p><p>糧食來之不易,這個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姑娘算是領教了。秋收時,青年連擔任玉米的脫粒工作,楊永青看到每一穗玉米的尾部都剩下幾顆沒有脫掉,這些珍珠似的顆粒,是多少汗水凝成的啊!于是,她小心翼翼地都剝了下來,集少成多,一天就攢了將近一斤。楊永青用手帕仔細包了起來,帶回去交給了指導員,并建議大家收集手邊散落的玉米粒。領導馬上同意了她的意見,在全隊開展了一場小回收運動,減少了糧食的浪費。</p><p>綠綠的麥苗長起來了,像塊厚厚的地毯,覆蓋著荒蕪的葦湖灘。楊永青欣喜地站在這綠色的大海里,這個“叛逆的女兒”,現在成為新社會忠誠的戰士;同時,她由一個肺結核病患者,越活越健壯,體重增加了。第二年,她就被評為“五好工人”。</p> <p>1965年9月,楊永青(中)和學生一起拾棉花。</p> <p>1973年11月,楊永青在連隊裝運大白菜給部隊。</p> <p>1974年3月,與連隊干部一起規劃農業生產。</p> <p>1975年,與連隊科研組一起進行實驗活動。</p> <p>1976年1月,楊永青(中)為連隊測繪新圖。</p> <p>1977年1月,批判“四人幫”罪行。</p> <p>1977年12月,楊永青在總場實驗場蔬菜大棚工作。</p> <p>1978年2月,楊永青(前)在周總理紀念碑前參加憶總理、立志氣活動。</p> <p>1978年10月,楊永青(右一)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全國第十次代表大會,向中央常委敬獻維吾爾族花帽。</p> <p>1972年,楊永青的丈夫因家庭特殊困難,調回內地城市工作,將兒子也帶走,并多次勸說她也回內地工作。“文革”結束后,在楊永青勸說下,丈夫帶兒子又調回了新疆。</p><p>1979年9月,父親從海外歸來探親,楊永青回上海跟父親小聚。晚飯時,父親拿出一張英文報紙,指著上面的一個樹種推薦說:“這是金剛木樹,是夏威夷的,很高大,樹葉適合喂牲口,木材可以煉鋼,適合你們新疆生長,我回去后,把種子寄給你。”父親用這種特別的方式,表達了對女兒當初選擇去新疆的支持。</p> <p>1979年9月26日,楊永青(右)與父親(左)分別30年在上海留影。</p> <p>楊永青在兵團連隊開荒、種地、摘棉、教學,帶頭組建科研組,推廣菌肥、腐植酸肥,改良土壤。往返近百公里,到八一農學院求得玉米良種,開展科學實驗。職工每人每月只有3兩食用油,生活極其困難。1977年11月,她擔任“五七大學”(二分場)副校長,負責科技工作。她支持科技人員重點從吉林白城市農科所引進國外油葵,在全團試種成功后,迅速推廣到北疆地區,很快改善廣大群眾食用油短缺問題。該項成果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二等獎。1978年7月,她調到自治區團委擔任副書記,但是離開時,團場還是經營虧損的,想起周總理有關搞好農業的指示,1979年3月,在延安全國造林大會上提出重返農場第一線,繼續回到試驗場工作。兩年后,團場貫徹黨的新經濟政策,實現了扭虧為盈。</p><p>1981年3月,楊永青主動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提出從團委調到自治區科協,抓青少年科學普及工作。在全區大力推廣各族青少年科技普及工作,提高邊疆人才素質。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奮斗,得到中國科協和聯合國兒基會支持,得到大批科普器材和科普車,改善了工作條件,在自治區、兵團先后建立起青少年普及科學技術的工作網絡和陣地,使愛科學之風在廣大各族青少年之中得到發揚。她走遍新疆,到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爾高原向塔吉克族青少年宣傳科普知識;為了新疆穩定,在零下20多度的寒夜驅車深入克拉瑪依,先后到哈密、吐魯番、昌吉州等縣鄉農村,進行農村基層組織調研 ,向自治區黨委反映基層情況;曾帶隊在維吾爾族聚居鄯善縣蹲點八個月,頂著火焰山45度高溫,每天在農村調研,發現問題與縣鄉領導溝通解決。</p> <p>1992年,楊永青(右二)在伊犁州科協考察。</p> <p>1993年6月,楊永青(前左)在伊寧市召開自治區第六屆青科展預備會。</p> <p>1993年6月,楊永青從伊寧返回烏魯木齊在獨庫公路途中。</p> <p>1994年6月,聯合國兒基會贈送的越野車首次到達喀拉昆侖山中巴公路。圖片中為楊永青。</p> <p>1994年6月,楊永青和同事在塔什庫爾干縣給塔吉克青少年宣傳科普知識。</p> <p>1994年6月,楊永青(前排右三)在中巴邊境偶遇法國游客留影。</p> <p>1995年2日,楊永青(左一)擔任自治區農村工作巡視組北疆片區巡視組組長到且末縣途經紅柳條鋪地公路留影。</p> <p>1996年4月14日,楊永青在奇臺縣考察硅化木基地,在硅化木樹前留影(出車禍前一天)。</p> <p>1997年8月,裝運硅化木。</p> <p>1997年8月,楊永青(前排中)給中國科技館運送硅化木,和工作人員留影。</p> <p>1976年3月,楊永青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屆知青代表大會。</p><p>1978年10月,她出席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時出席國務院知青辦邀請共青團“十大”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代表座談會。</p><p>1979年9月,她榮獲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新長征突擊手標兵”稱號。</p><p>1979年10月,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p><p>1978年至1987年期間,楊永青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出席全國人大第五屆、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大會,被選為主席團成員。</p><p>1996年4月,楊永青在赴全國貧困縣——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檢查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途中遭遇車禍重傷,退居二線。2001年退休。</p><p><br></p><p><br></p><p><br></p> <p>1980年6月23日,鄧颕超副委員長到石河子市參觀周總理紀念碑,接見楊永青(右二)。</p> <p>接見</p> <p>1986年8月,楊永青(前左二)、魚姍玲(前左一)與上海市慰問團謝麗娟(右二)副巿長等合影。</p> <p>1987年3月,第六屆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央領導接見全體代表。楊永青拍攝</p> <p>1987年3月,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結束時,鄧小平接見全體代表。楊永青攝影</p> <p>六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楊永青(后站立者)和雷潔瓊代表合影。</p> <p>退休定居上海后,2007年,楊永青參與侯雋主編的《知青心中的周恩來》一書撰稿,提供反映自己在新疆成長經歷的文章《心中的豐碑》。2012年以來,她擔任兵團在滬《綠洲知青志愿者協會》副會長,《石河子綠洲聯誼會》會長,參與組織各種知青活動。2013年,為了紀念上海知識青年進疆50周年,協助旅行社組織703位老知青及朋友、家屬,舉行《情系兵團 &nbsp;大美新疆 》旅游專列活動,行程22天。游覽新疆南北疆最濃郁的民族風情、秀美山川景色,還深入兵團各有關師團看望慰問干部職工和老知青,捐贈給阿拉爾上海知青林維護費5萬元,把帕米爾高原模范醫生姜萬富工作幾十年的小藥箱特地捐給石河子軍墾博物館。2014年,她組織出版了旅游專列紀念冊。2014年,為紀念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60周年,組織八師知青朋友,依靠八師黨委宣傳部支持,主編出版圖文集《石河子上海人》一書。接受全國知青組織、朋友邀請,參加有關重要知青活動,先后到黑河知青博物館、西昌知青紀念館、河南廣闊天地知青紀念館、大豐知青館、新疆兵團知青紀念館、淮安周總理紀念館參觀學習。捐贈給黑河知青館792件重要照片、資料、實物做專題館展出,捐贈給兵團綠洲知青文庫、上海知青歷史文化研究會知青文庫等數百件書籍影像資料。2018年4月起,與新疆知青骨干負責編輯《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新疆》大圖集,目前還在緊張工作之中。</p> <p>2000年8月,曾經被周總理接見的楊永青(前右)等上海知青在軍墾第一犁雕塑前合影</p> <p>2005年10月,中國青年報新疆記者站記者高影泉(中)在上海同楊永青(左)、魚姍玲(右)合影。</p> <p>2008年4日1日,舉行《知青心中的周恩來》一書簽名活動。左起:楊永青、侯雋、邢燕子、董加耕、魚姍玲。</p> <p>2010年6月8日,楊永青留在上海知青廣場的腳印和人生感言。</p> <p>2010年8月8日至28日,楊永青組織上海知青返疆旅游團到疆走訪慰問。</p> <p>楊永青接受媒體采訪</p> <p>2010年9月,在石河子市召開全國知青代表座談會,楊永青(前左起第七位)同代表們合影。</p> <p>2010年9月,楊永青(左二)在周總理紀念碑前留影。</p> <p>2010年11月13日,在上海市知青墻留影。左起:邢燕子、楊永青、董加耕、周秉和等。</p> <p>2012年12月16日,綠洲知青志愿者協會在上海成立,楊永青當選協會副會長。</p> <p>2013年9月16日,楊永青(左起第七位)參加在新疆軍墾博物館舉行的姜萬富小藥箱等知青文物捐贈活動。</p> <p>2013年9月19日,在中巴公路嗒什庫爾縣同新聞單位采訪建設者合影。</p> <p>2013年11月7日,楊永青(左)同中國科技館基金會田秘書長見證新疆硅化木征集過程。</p> <p>硅化木</p> <p>2014年5月,楊永青(前右)看望在養老院的老連長、作家朱定(右二)。</p> <p>2014年10月7日,慶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60周年大會在烏魯木齊市新疆人民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來賀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央代表團團長劉延東出席大會并講話。</p> <p>2014年10月,楊永青(右)參加新疆兵團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同兵團電視臺資深編導劉金鑫合影。</p> <p>楊永青與知青代表倪豪梅(右)合影</p> <p>楊永青與鄭連真(左)、陸天明(右)代表合影</p> <p>楊永青與老戰士胡有才(右三)等合影</p> <p>與兵團勞動模范代表李夢桃(中)、梅蓮(右一)等合影</p> <p>楊永青(左一)、陸天明(左二)、兵團原宣傳部長楊振華(右二)、田歌(右一)合影</p> <p>金荗芳(左三)楊永青(左二)同大學生代表合影</p> <p>觀看舞劇《戈壁春秋》</p> <p>2014年11月8日,石河子綠洲聯誼會成立大會理事會全體成員在上海青年會堂(團校禮堂)前合影。</p> <p>《石河子上海人》圖文集出版</p> <p>出版情系兵團 大美新疆 旅游專列紀念冊</p> <p>2015年6月,知青文化傳播使者馬元新老師的遺留知青、歷史書籍運到上海,楊永青組織上海知青進行書籍整理、收藏工作。</p> <p>郭學才爬在地上找書</p> <p>朱正鑫(右)、趙菊珍夫婦在認真工作</p> <p>凌強和郭學才編寫目錄</p> <p>孫老師寫字母</p> <p>2015年6月4日,參加整理書籍人員合影。</p> <p>這是一項辛苦而有意義的工作,向楊永青和參加整理等工作的志愿者致敬!</p><p>&nbsp; 阮顯忠</p><p>2015年06月05日&nbsp;星期五</p> <p>2016年10月18日,上海知青100余人到淮安周總理紀念館給周總理敬獻花籃。</p> <p>向周總理雕塑敬獻花籃</p> <p>留影</p> <p>參加活動人員合影</p> <p>2018年10月10日,召開新疆老照片第九次工作會議。</p> <p>2019年9月10,楊永青(后排右三)在黑龍江省黑河知青館同工作人員合影。</p> <p>楊永青參觀黑河知青館留影</p> <p>2020年1月,楊永青在上海家中整理新疆老照片工作留影。</p> <p class="ql-block">知青是生在舊中國、長在紅旗下、聽黨話、跟黨走、吃苦耐勞的一代人;知青是主動響應黨的號召,到農村、到邊彊,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傳播城市文明,推進科學種田的一代人;知青是獻身于祖國現代化建設的一代人。知青到艱苦的地方經受了磨勵,得到了鍛煉和考驗,因這種特殊的經歷而產生了獨特的中國知青精神。這種精神歸納起來就是為國分憂、無私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腳踏實地、勤勞樸實的實干精神;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集體主義精神;艱苦奮斗、執著進取的時代精神。知青精神就是奉獻精神,它繼承了老一代的紅色傳統文化,又傳承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理想主義的時代精神。楊永青是全國千千萬萬知青中知青精神的踐行者之ー。</p> <p>2019年12月20日,召開老照片工作年會全體成員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楊永青從2013年起,主編7本知青史料書籍 。2014年10月《情系兵團 大美新疆》旅游專列紀念冊;2014年10月《石河子上海人》八師18個團場及石河子市有關單位知青名單及故事;2020年8月,《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新疆》十萬上海知青在新疆1961-1980年老照片;2021年2月《使命-上海知青在新疆屯墾戍邊紀實畫冊》1981-2010年彩色照片版;2021年8月《石河子上海人續集》;2024年8月《情系天山》、《雪蓮花開》十萬上海知青1961年-2022年史料故事。這是我和兵團各師團志愿者共同花費生命的健康和全部精力收集整理編輯制作的兵團知青珍貴的史料,保存在兵團知青文庫、國家、上海、新疆、大學圖書館、兵團史志辦、檔案館,軍墾博物館、知青博物館等場所。這是我們獻給國家、新疆、上海各地寶貴的史料,花費多大代價在所不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此段文字、圖片于2024年10增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楊永青提供</span></p> <p>請讀者閱讀!</p><p>請讀者雅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州市| 扎囊县| 长兴县| 临泉县| 加查县| 中阳县| 于田县| 贵州省| 格尔木市| 杭州市| 江北区| 巴青县| 宜兰县| 全椒县| 长葛市| 江孜县| 揭西县| 梁河县| 申扎县| 大邑县| 叙永县| 枝江市| 舞阳县| 铜山县| 连云港市| 泗洪县| 康保县| 西青区| 桃园县| 隆昌县| 顺昌县| 蚌埠市| 扬中市| 安图县| 桃源县| 淅川县| 吉林省| 阳谷县| 梨树县| 沙湾县| 蒙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