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b style="font-size: 20px;"> </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四野主力登島 瓊崖縱隊內應</b></p><p> 一一紀念海南島解放70周年</p><p> </p><p> 作為北京來的候鳥,我把海南看做第二故鄉。因此,急于認識海南,熟悉海南,并打心眼里愿意為海南的發展,做些有益的工作。</p><p> 2019年11月初,一踏上海南這塊熱土,我就獲知:2020年五月一日,是海南島解放七十周年紀念日。人民解放軍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用鮮血和生命,從國民黨軍手中解放了這塊美麗的國土及海疆!</p><p> 作為曾經的軍人,作為一個老新聞工作者,我頓時熱血沸騰,爆發了寫作沖動,打算寫若干篇《海南解放戰場尋訪記》,把70年前的炮火硝煙,把70年前的軍民奮戰,把70年前戰功赫赫的四野鐵軍的故事,再現在來海南享受美好、歡度晚年的候鳥們眼前,使候鳥們和現在的年青一代,了解海南今日的美麗與美好,是人民軍隊和瓊崖縱隊的指戰員們,流血犧牲,在槍林彈雨中打下來的!</p><p> 享受美好要珍惜勝利果實,安度晚年要感恩解放大軍!</p><p> 于是,2019年12月初,我便默默開始搜集解放海南島的人民解放軍四野40軍、43軍的戰斗史料,搜集七十年前與解放海南島有關的的資料,并在澄邁老城地區,打探、尋訪當年支援解放軍登島的黨員、船工后代和戰場遺址。</p><p> 老城鎮文化站李明興站長非常支持我,拿出《老城鎮志》供我查閱;吉林候鳥李艷女士借給我《戰將韓先楚》,北京朋友還寄來李作鵬將軍有關材料,及四野司令員林彪的資料。</p><p> 遺憾的是,1月底,武漢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尋訪戰場遺址和四野將士子女、瓊崖縱隊后人、支前船工后人等工作,不得不停了下來。</p><p> 原想在掌握大量史料之后,與多名候鳥文藝工作者攜手,創作一組《解放海南戰歌》,更是難以開展。只好把解放海南的簡史和其中鮮為人知的故事,初步整理出來,先在網上搞一次紀念活動。</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毛主席在蘇聯指揮海南戰役</b></p><p><br></p><p> 在金門戰役之前,毛主席已經開始謀劃解放海南島,1949年10月17日,正在部署廣西戰役的毛主席,在致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司令員林彪等人的電報中,已經同時對海南島戰役做出部署:</p><p><br></p><p> “廣州敵逃跑方向,不是向正西入廣西就是向西南入海南島。我四兵團似應乘勝追擊,直至占高要、德慶、封川、高明、新興、云浮、郁南、羅定等縣……使十五兵團易于攻取海南島,消滅殘敵,平定全粵;二則即是對于入桂作戰完成了部隊的展開。是否可以這樣做,請按情況酌定。”</p><p><br></p><p> 這是目前見到的有關毛主席謀劃攻瓊的最早電文。12月,毛主席遠赴蘇聯訪問,一系列關鍵的渡海作戰電文就在此期間發出。12月18日,毛主席向林彪發電《渡海作戰必須注意的問題》,不畏金門失利帶來的影響,果敢同意渡海作戰及其部署,其電文如下:</p><p><br></p><p>林彪同志(中央轉): </p><p><br></p><p> 十日十四時電悉。</p><p> (一)慶賀你們殲滅白崇禧的偉大勝利。</p><p> (二)同意你的部署,即陳賡略作休整即入云南,四野入桂各軍休息二十天,大部分散剿匪,另以四十三軍及四十軍準備攻瓊崖。</p><p> (三)渡海作戰,完全與過去我軍所有作戰的經驗不相同,即必須注意潮水與風向,必須集中能一次運載至少一個軍(四五萬人)的全部兵力,攜帶三天以上糧食,于敵前登陸,建立穩固灘頭陣地,隨即獨力攻進而不要依靠后援。因為潮水需十二小時后第一次載運船只方能返回運第二次,而敵可用海空軍切斷我之運輸,故非選擇時機一次載運一個軍渡海登陸,并能獨力攻進,建立基地,取得糧食,便有后援不繼,遭受重大損失之危險。三野葉飛兵團,于占領廈門后,不明上述情況,以三個半團九千人進攻金門島上之敵三萬人,無援無糧,被敵圍攻,全軍覆滅。你們必須研究這一教訓。海南島之敵,可能較金門敵人戰力差些,但仍不可輕敵。請告鄧、賴及四十軍、四十三軍注意,并望你向粟裕調查渡海作戰的全部經驗,以免重蹈金門覆轍。</p><p> (四)湖南省政府可于中南軍政委員會成立后改組。但程潛除任中南副主席外,其湖南軍政委員會仍應存在,即使無具體工作,留一招牌亦有作用。此點程在京時,我已向他當面談過,請加注意。</p><p> (五)關于城鄉、公私、工商、勞資等相互關系,比重問題,已托鄧子恢[11]同志向你轉達,有何意見,望告。關于軍隊參加生產問題,請回漢口后統籌辦理。</p><p> (六)整個中南六省的工作重心,已由軍事轉到經濟與土改,希望你們于明年一月間成立中南軍政委員會,集中力量領導全區經濟工作,并積極準備土改條件。</p><p> 毛澤東</p><p> 十二月十八日于遠方</p><p><br></p><p> 不到十天,林彪又轉鄧華、賴傳珠、洪學智的電報給毛主席,請示在舊歷年前進攻海南島,毛主席立即回電《關于同意爭取在舊歷年前進攻海南島的方針的電報》,同意林彪的請示,電文如下:</p><p><br></p><p>林彪同志(中央轉):</p><p> 轉來鄧賴洪廿七日電已悉。同意該電所取方針,即努力爭取在舊歷年前進攻海南島,但以充分準備確有把握而后動作為原則,避免倉卒莽撞造成過失。為此,鄧賴洪應速到雷州半島前線親自指揮一切準備工作,并且不要希望空軍幫助。</p><p> 毛澤東</p><p> 十二月卅一日</p><p><br></p><p> 之后,以鄧華為首的渡海兵團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渡海作戰準備,但是根據實際情況,要想在舊歷年前進攻海南島,恐有不妥,各項準備工作尚有不足,貿然行動恐怕于我不利,于是向毛主席請示推遲進攻時間,毛主席采納了第一次改變部署的意見,發出電文《大力做好解放海南島的準備工作》,電文如下:</p><p><br></p><p>中央轉林彪同志:</p><p> (一)一月六日電及轉來鄧、賴、洪一月五日電均悉。</p><p> (二)既然在舊歷年前準備工作來不及,則不要勉強,請令鄧、賴、洪不依靠北風而依靠改裝機器的船這個方向去準備,由華南分局與廣東軍區用大力于幾個月內裝置幾百個大海船的機器(此事是否可能,請詢問華南分局電告),爭取于春夏兩季內解決海南島問題。</p><p> (三)海南島與金門島情況不同的地方,一是有馮白駒配合,二是敵軍戰斗力</p><p>較差。只要能一次運兩萬人登陸,又有軍級指揮機構隨同登陸(金門島是三個不同建制的團又無一個統一的指揮官,由三個團長各自為戰),就能建立立足點,以待后續部隊的繼進。 </p><p> (四)請要十五兵團與馮白駒建立直接電臺聯系,并令馮白駒受鄧、賴、洪指揮,把瓊山、澄邁、臨高、文昌諸縣敵軍配備及敵海軍情況弄得充分清楚,并經常注視其變化。</p><p> (五)同時由雷州半島及海南島兩方面派人(經過訓練)向上述諸縣敵軍進行秘密的策反工作,勾引幾部敵軍于作戰時起義,如能得到這個條件,則渡海問題就容易得多了。在目前條件下,策動幾部敵軍起義應該是很可能的。此事應請劍英、方方、馮白駒諸同志特別注意用力。華南分局應加以討論,定出具體的策反辦法,并于三四個月內獲得成績。</p><p><br></p><p> 毛澤東 一月十日</p><p> 金門失利的一個血的教訓,就是大批部隊不能同時登陸,后援不及導致全軍覆沒,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是要吸取這個教訓的,但是海南與金門又有很大的不同,島內有馮白駒接應,加之海南島海岸線很長,敵軍防御應有薄弱之處。到底采取大舉進攻,還是先分批偷渡,考驗指揮者的軍事智慧。毛主席當機立斷,第二次改變戰略部署,同意渡海兵團的分批偷渡和大舉進攻相結合的辦法,發電《復電同意林彪以第四十三軍一個團先行渡海的指示》。</p><p> 2月12日,在莫斯科的毛澤東迅速復中央轉林彪電報說:“二月十日廿時電悉,同意四十三軍以一個團先行渡海,其他部隊陸續分批尋機渡海。此種辦法如有效,即可能提早解放海南島。”</p><p> 毛澤東</p><p> 二月十二日四時</p><p><br></p><p> 后勤是戰役取勝的保障,必要的軍費物資能提振軍心、改善裝備和提高戰斗力,毛主席在關于解放海南島戰役經費問題上,曾做出批示:</p><p><br></p><p>陳云、林彪二同志:</p><p> (一)請陳云同志撥發必要的軍費及戰費;(二)請林彪同志根據陳云同志正批準的經費情況告知鄧華。</p><p><br></p><p> 毛澤東</p><p> 三月二十九日</p><p><br></p><p> 1950年5月19日,毛澤東在十五兵團給軍委并野司的電報《帆船對軍艦作戰經驗》上批示:</p><p> “這是人民海軍的首次英勇戰績,應予學習和表揚。”</p><p> </p><p> 二<b style="font-size: 20px;">、伯陵防線"固若金湯"</b></p><p> 1949年12月,國民黨在海口成立了海南防衛總司令部,以薛岳為總司令,轄陸軍5個軍和特種兵部隊一部;海軍第三艦隊及海軍陸戰隊1個團,有各型艦船50艘;空軍4個大隊,有戰斗機、轟炸機和運輸機共45架。三軍總兵力共10萬人。</p><p> 經過幾個月的苦心經營,薛岳在海南島包括瓊州海峽在內,構建了堅固的環島立體防御體系,以其個人名字命名為“伯陵防線”,并吹噓這條防線固若金湯。</p><p> 其兵力部署是:以32軍為主編為第一路軍,擔負瓊東區的守備任務;以62軍、暫編13師、教導師編為第二路軍,擔負瓊北區的守備任務;以新編四軍、64軍、海南警備二師編為第3路軍,擔負瓊西區守備任務;以63軍、海南警備3師、瓊南要塞司令部和海南防衛總司令部特務團等編為第4路軍,擔負瓊南區的守備任務;另從各防區抽調5個師作為預備隊;海、空軍的艦艇和飛機大部部署于瓊北地區,封鎖瓊州海峽,阻撓解放軍渡海登島作戰。</p><p> 1949年12月中旬,中南大陸全部解放后,國民黨軍余漢謀、白崇禧集團殘部,逃至海南島。經補充、整訓后,共有第62、第63、第64、第32、第4軍共5個軍19個師,另有海軍第3艦隊50余艘艦船、空軍1個大隊20余架飛機和地方保安部隊約10萬人。海南島防衛總司令薛岳指揮島上守軍,這就是當時所謂的海、陸、空“立體防御”。國民黨企圖憑借瓊州海峽固守,將海南島作為爾后反攻大陸的基地。</p><p><br></p><p> <b style="font-size: 20px;">二、葉劍英穩扎穩打</b></p><p><br></p><p> 對于海南島國民黨的兵力部署,作為廣東省軍區司令員,葉劍英并不完全胸中有數。因此,當中央軍委要求1950年2月以前解放海南島的指示下達后,葉劍英沒有匆忙決策,而是先進行調查研究。他電令瓊崖縱隊司令員馮白駒,要求其詳細報告島上敵軍兵力、布防情況和中共瓊崖縱隊的戰斗力及根據地分布情況。馮白駒先后派出瓊縱副司令員馬白山、參謀長符振中等,帶領約一個連的兵力偷渡過海,到達廣州,向葉劍英和15兵團負責人匯報情況。</p><p> 葉劍英認真研究了島上敵情和瓊縱的接應能力,綜合考慮我軍的作戰能力及作戰準備情況,認為我軍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倉促進攻,難以取得預期效果,應當推遲作戰時間。中央軍委接受了葉劍英的意見,將海南島戰役后延。</p><p> 1950年2月1日,廣東軍區和15兵團召開作戰會議。葉劍英、鄧華、賴傳珠、韓先楚、李作鵬、張池明等軍以上領導干部齊聚廣州,共商解放海南島之大計。會議分析研究了敵我雙方情況,認為海南島戰役與金門戰役相比,我軍有許多優勢:一是海南島海岸線長,登陸點多,便于偷登與強渡;二是有馮白駒領導的瓊崖縱隊的全力接應,有根據地和游擊區可以立足;三是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四是海南島的敵軍,是國民黨的殘兵敗將,在我人民解放軍的打擊之下,已成驚弓之鳥,士氣低落。葉劍英和與會人員反復研究,最終確定了海南島戰役的具體作戰方案。</p> <p> 四<b style="font-size: 20px;">、陸軍渡海先備船</b></p><p> 1949年12月,第4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關于充分準備,爭取于1950年春夏兩季內解決海南島問題的指示,以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政治委員賴傳珠指揮第40、第43軍2個軍及1個加農炮團、1個高炮團和部分工兵、通信兵、反坦克炮兵共10萬人,組成渡海作戰兵團,于12月下旬進入雷州半島,進行戰役準備工作。 </p><p> 在該地政府的大力協助下,經過2個月的努力,征集、修補了2000多只木帆船,部分改裝了機帆船,動員參戰船工4000余人,解決了渡海作戰的主要問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3次偷渡,暗暗向島內運送兵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 1950年3月5日19時30分,第40軍118師352團1個加強營799人,分乘13艘船,從雷州半島燈樓角啟航。至6日11時,到達海南島西部儋縣以西海域,發現船只10余艘。該部尾隨這批船,14時到達預定登陸點一一白馬井以南海域,隨即冒著守軍的飛機、軍艦和地面火力,強行突擊登島,擊潰守軍的兩個連,與接應的瓊崖縱隊第1總隊會合。戰斗中我軍傷亡33人,船只大部被國民黨軍炸毀。</p><p class="ql-block"> 2、 1950年3月6日19時,第40軍119師356團從北海市東南的白虎頭啟航,向潿洲島進發。7日2時,該團登陸成功,至10時全殲潿洲島守軍,繳獲大小木船300余艘。</p><p class="ql-block"> 3、3月10日13時,第43軍128師383團1個加強營1007人,乘21艘船,從湛江東南硇洲島啟航。航行中遇到7級大風,與風浪搏斗十幾小時后,于11日9時在海南島東北部的赤水港至銅鼓一線先后登陸,粉碎國民黨1個團的抵抗,當日下午與瓊崖縱隊獨立團會合。</p><p class="ql-block"> 3月11日,43軍以128師383團一營,配屬九二步炮連共1000多人,組成第二個渡海先遣營,由團長徐芳春率領,瓊崖干部林棟協助,突破了國民黨守軍的封鎖,于12日晨到達文昌游擊區。</p><p class="ql-block"> 26日,40軍以118師352團主力、353團二營和炮兵大隊共3000人,組成先遣偷渡團,在瓊崖縱隊副司令員馬白山和118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率領下,第三次偷渡成功。</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六、以團為單位偷渡,乘虛而入</b></p><p class="ql-block"> 第一批2個營的偷渡成功和潿洲島戰斗的勝利,不僅有力支援了瓊崖縱隊的反“圍剿”斗爭,繳獲了一批船只,更查清了守軍的海防虛實。為了繼續加強島上力量,我軍決定派出2個團,實施第二批偷渡。</p><p class="ql-block"> 1950年3月26日19時,第40軍118師1個加強團(2900余人),分乘81艘木船,自雷州半島燈樓角啟航。由于啟航后不久風停,又遇大霧和潮水東流,船隊無法保持隊形,各船只好自行按預定方向行駛。27日晨,陸續在臨高角東北寬20多公里的地段上分散登陸。登陸后部隊逐步集中,先后擊潰國民黨軍10多個營的層層阻擊,于29日與接應部隊會合。</p><p class="ql-block"> 3月31日22時30分,第43軍127師的4個營(3700余人)組成加強團,分乘88艘船,從博余港啟航。部隊大部于4月1日3時至6時在北灣港一帶順利登陸,在接應部隊配合下擊潰岸防。其中2個連誤登白沙門孤島,與國民黨軍隊苦戰兩晝夜,大部傷亡。另有4艘船航至海岸,發現主力未到而返航,途中遭國民黨軍海空兵力突擊,傷亡170余人。</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七、主力登陸,強行渡海</b></p><p class="ql-block"> 我軍兩批偷渡部隊登陸后,國民黨軍隊非常恐慌,隨即停止進攻瓊崖縱隊,集中力量加強正面海防。此時,我軍已登島部隊近1個師,戰役準備工作也已基本就緒。</p><p class="ql-block"> 考慮到4月21日前后,有東風可以利用,我軍遂決定擇日組織兩個軍的主力,強行渡海。</p><p class="ql-block"> 4月16日19時30分,第40軍和第43軍共8個團2.5萬余人,分乘380艘帆船、32艘機帆船,從雷州半島南端啟航。經過與國民黨軍艦徹夜海戰,突破了海上封鎖。</p><p class="ql-block"> 4月17日2時至6時,我軍在海口以西至臨高角地段突擊登島。第40軍指揮所率第118師第353團2個營及第354團、第119師3個團、第120師第358團共6個團在博鋪港、臨高角地段登島后,擊潰了國民黨第64軍2個團的抵抗,當晚進至臨高東西一線,與接應部隊會師。</p><p class="ql-block"> 4月18日拂曉,國民黨第62軍2個團和暫編第13師2個團由福山市向我軍進攻,被我127師擊潰。128師一部乘勝攻入福山市,殲守軍大部。當晚,我軍在福山及其東南部集結,準備圍殲澄邁的國民黨第62軍軍部。</p><p class="ql-block"> 4月19日拂曉,第118師圍攻美臺市國民黨第64軍156師師部及第466團,戰至12時,攻占該地,殲守軍大部。第119師奔襲加來市國民黨第64軍軍部,由于守軍已逃竄,僅追殲一部。</p><p class="ql-block"> 第43軍前指率2個團的兵力,在玉包港、雷公島地段登島后,在橋頭市地區殲國民黨第64軍1個團。當晚進至花場港以南文生村、傅才一線,與127師及瓊崖縱隊各一部會師。</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八、 以澄邁為主戰場,決戰決勝</b></p><p class="ql-block"> 4月19日,國民黨第62軍主力集結在澄邁,第32軍第252師及教導師、暫編第13師殘部分別由嘉積、海口向澄邁、美亭增援。</p><p class="ql-block"> 為殲滅國民黨軍機動兵力,我第40軍奉命圍殲澄邁之國民黨守軍,第43軍則進至美亭、白蓮地區,殲滅由海口、定安增援澄邁之國民黨守軍。兩軍于19日晚向指定地區攻擊前進。</p><p class="ql-block"> 19日24時,我第40軍主力從加來市、美臺市地區出發,向澄邁急進。21日3時30分,進占澄邁,發現澄邁之國民黨軍已于19日出援美亭。指揮部決心乘國民黨軍對我第43軍實施包圍之際,對國民黨軍實施“反包圍”,遂令第43軍克服一切困難,堅守陣地。同時,命令第40軍主力分兩路向美亭市東西兩側包圍迂回。第120師第358團進至澄邁東北的北排山時,與國民黨第252師一部遭遇,全殲該處的國民黨軍隊。</p><p class="ql-block"> 4月20日7時,我第43軍共3個團另1個營到達美亭地區,與國民黨第32軍252師的1個多團遭遇。我軍立即將國民黨軍包圍于美亭市,同時占領該市東面和北面的有利地形。國民黨集中第62軍主力、第32軍252師的1個團、教導師2個團,在航空兵支援下,自東西兩面向我軍陣地發起猛攻。第43軍在兩面御國民黨的不利情況下頑強作戰,激戰至21日10時,殲國民黨軍1個團部和5個連,守住了陣地。</p><p class="ql-block"> 4月21日17時,我第40軍主力進至美亭市東西兩側,與第43軍形成了對國民黨第62軍的合圍態勢。</p><p class="ql-block"> 22日,我軍粉碎國民黨第62軍和第32軍252師、教導師的抵抗,殲其一部,同時全殲美亭突圍之國民黨軍。隨即,乘勝向海口急進,于23日拂曉占領瓊山,23日8時解放海口市。</p><p class="ql-block"> 4月23日19時30分,我軍第二梯隊第3軍指揮所率5個團的兵力,從雷州半島三塘港起渡,24日1時至4時于天尾、后海市地段順利登島。</p><p class="ql-block"> 國民黨見大勢已去,于4月22日下達總撤退令。令第一路軍撤至萬寧、樂會,第二路軍至陵水,第三路軍撤至北黎、昌江、感恩,第四路軍集結于三亞。</p><p class="ql-block"> 薛岳乘飛機逃往臺灣。</p><p class="ql-block"> 我軍指揮部發現上述情況后,于24日16時命令乘勝追擊,除留43軍第127師主力守備海口外,分東、中、西3路迅速追殲逃軍。</p><p class="ql-block"> 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全島解放。</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九、馬村船工4次巧送情報</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國民黨部隊為了阻擊解放軍登島,在澄邁縣豐盈村、拔南村駐一個團,文大村、東水港村駐一個團,馬村駐一個營,老城駐一個師。沿海一帶重兵把守,形成鐵壁合圍之勢。并對海岸嚴加封鎖,禁止漁船出海,強迫漁民把漁船集中擱于海灘,不經許可任何人不能動用,切斷大陸與海南的聯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為了讓解放軍隨掌握敵情,澄邁縣委把偷渡送情報任務交給馬村黨支部。馬村支部的黨員機智勇敢,靈活巧妙,4次偷渡海峽,把情報送到解放軍手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第一次,送情報人員以到臨高換大米和鹽為由,巧妙與敵人周旋,拿到出海通行證。第二次,以運送春節年貨為由,預先拿到“船只出海通行證",把情報藏在條糖和竹桿內。黨員馬家范等10人,分別挑著條糖登船,馬漢蕃、馬漢森、馬傳秀拿煙、酒、糖將敵人引開,渡船在夜色中避開敵崗哨,駛出馬村港。第三次,除了送情報外,更重要的任務是送工作人員及船工到海北。執行任務的有:馬家恕、王炳芳、王鼎瑞、王炳參、吳壽益、溫文統、溫智能等12人。他們悄悄從敵人禁區取出搖船,隱蔽在紅樹林中,先從馬村海岸去結網浮位處,再由文大村人員,用帆船到預定地點接應。偷渡人員機警地越過敵禁區封鎖線,登船離岸。渡船到預定接渡地點時,接送的船卻不見蹤影。原來,文大村、東水港村的漁船,忽遭敵人封鎖。無奈,偷渡人員只好在狂風惡浪中,搏斗了一整夜,拂曉時終于抵達海北,出色地完成了第3次偷渡任務。</span></p><p> 第4次是,1950年4月26日,拔南村船工吳亦真、洪永昌、曾慶軒、曾沖臨、蔡發明、蔡正昌等6人,先駕船去海北送情報,返回時從海北運送3名解放軍情報人員回海南。途中,被國民黨海上巡羅兵抓獲,連人帶船押回秀英港。不久,6名船工、3名解放軍情報員,在海口市紅坎坡英勇就義。</p><p><br></p><p><br></p> <p> <b style="font-size: 20px;"> 十、血戰風門嶺</b></p><p> 1950年4月20日,我43軍127師381團警衛連,攻占了風門嶺。21日凌晨3時,381團一連來風門嶺接防,阻擊從海口增援美亭、黃竹的國民黨軍。</p><p> 戰斗中,國民黨軍地空聯合進攻,重兵輪番沖鋒,妄圖占領風門嶺。在連長朱國勝帶領下,一連指戰員奮起還擊,打退敵人13次進攻,斃敵500余人,擊傷1600余人,擊傷敵機一架,擊潰3個步兵團、1個山炮連、3個迫擊炮連、5門火箭炮、6架飛機的瘋狂進攻。連長朱國勝與200多名戰士(含增援的381團警衛連一個排)壯烈犧牲,最后只剩下王玉山等13名勇士仍堅守陣地,直至勝利!戰后,43軍授予一連“渡海英雄連"光榮稱號。</p><p> 在風門嶺阻擊戰中,國民黨軍發射炮彈數千發,飛機投彈600余枚,炮火將風門嶺削低一米。</p><p> 戰斗中,中共澄邁縣委和澄四區委組織擔架隊,并動員附近群典村、美著村的共產黨員、民兵和群眾上前線,為我軍送彈藥、送飯送水、搶救傷員。</p> <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文字資料:網絡、《老城鎮志》</b></p><p><b style="font-size: 20px;">圖片資料:《戰將韓先楚》</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老城鎮志》</b></p><p><b style="font-size: 20px;">照片:張崇發</b></p><p><b style="font-size: 20px;">制作:張崇發</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县|
凤冈县|
和林格尔县|
潍坊市|
镇平县|
兰西县|
灵璧县|
丁青县|
阜新|
岑溪市|
万全县|
随州市|
吉水县|
宝丰县|
探索|
菏泽市|
会同县|
磐石市|
黄冈市|
台东市|
房产|
平陆县|
丹阳市|
吉首市|
木兰县|
临西县|
惠安县|
灵寿县|
平和县|
邹平县|
襄城县|
喀什市|
万载县|
海口市|
健康|
辽源市|
平和县|
醴陵市|
东阿县|
仙居县|
济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