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五牛圖》是唐朝韓滉創作的黃麻紙本設色畫,又名《唐韓滉五牛圖》, 該作品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p><p>《五牛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紙本中國畫。</p> <p>《五牛圖》中的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整幅畫面除最后右側有一小樹除外,沒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頭牛可獨立成章</p> <p>《五牛圖》畫卷上無作者名款,在拖尾的后紙上有趙孟頫、孔克標、項元汴、弘歷、金農等自元及明至清十四家題記。《清河書畫舫》、《珊瑚網》、《郁氏書畫題跋記》、《六研齋筆記》、《大觀錄》、《石渠寶笈續篇》等書均有著錄。《五牛圖》的身份家世當是清晰而明確的。乾隆在畫中的題詩是“一牛絡首四牛閑,弘景高情想象間;舐龁詎唯夸曲肖,要因問喘識民艱”。</p> <p>此作品為黃麻紙本,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在橫卷上畫了五條神態、性格、年齡各異的牛。從右至左,首匹為棕色老牛,描繪成一邊咬著東西一邊在雜木旁蹭癢癢的情狀,意態悠閑;次為黑白雜花牛,身軀壯大,翹首搖尾,步履穩健;第三匹為深赭色老牛,筋骨嶙峋,縱峙而鳴,白嘴皓眉,老態龍鐘;第四匹為黃牛,軀體高大,峻角聳立,回首而顧;第五匹牛,絡首而立,體態豐厚,凝神若有所思,雙眼流琢出倔強的個性。</p> <p>《五牛圖》中所繪五頭神態各異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頭,動態十足。可貴的是,畫面上沒有背景襯托,完全以牛為表現對象,如果不是對牛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對牛的造型描繪有十足把握的話,是萬不敢涉此繪畫風險的。勾勒牛的線條雖然簡潔,但是畫出的筋骨轉折十分到位,牛口鼻處的絨毛細致入微,目光炯炯的眼神體現了牛兒們溫順而又倔強的性格。在鼓勵農耕的時代,以牛入畫有著非常的含義。</p> <p>課外拓展</p><p>后人為韓滉畫像</p> <p>韓滉(huàng)(723年-787年3月19日),字太沖,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朝中期政治家、畫家,太子少師韓休之子。</p><p>韓滉工書法,草書得張旭筆法。畫遠師南朝宋陸探微,擅繪人物及農村風俗景物,摹寫牛、羊、驢等動物尤佳。所作《五牛圖》,元趙孟頫贊為“神氣磊落,希世名筆”。好《易》及《春秋》,著有《春秋通例》、《天文事序議》等,今均佚。《全唐詩》存詩二首。</p> <p>韓滉《文苑圖》</p> <p>藝術實踐:</p><p>仔細觀察韓滉《五牛圖》,將你喜歡的牛臨摹下來。注意牛的形態特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镇县|
桑植县|
大足县|
澄城县|
资兴市|
黄冈市|
抚顺市|
白河县|
沿河|
凤山县|
玛沁县|
米泉市|
尼勒克县|
遵化市|
栾城县|
沽源县|
承德市|
子洲县|
南江县|
台山市|
双牌县|
浮梁县|
顺昌县|
吴桥县|
那曲县|
广东省|
德安县|
通化县|
前郭尔|
荔浦县|
柘荣县|
宜川县|
茶陵县|
静安区|
温泉县|
莲花县|
佛坪县|
射阳县|
永德县|
淮安市|
黄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