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解放西南紀念章</p> <p>紀念康定解放七十周年(1950.3.24一2020.3.24)</p> <p class="ql-block">藏民團成立:</p><p class="ql-block"> 1950年9月,中共中央西南局給西康區黨委的復示"在軍事上如果條件具備,創造一個由我黨干部及先進分子掌握的藏族武裝是必要的,這個武裝屬于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待遇與解放軍相同。它既是軍隊,又是生產隊,培養干部的學校"。接著又指示"組織藏族武裝,其任務為戰斗隊、生產隊、又是培養干部的學校,此事要同民族上層及各界人士協商取得共識。"同年十一月下旬經西康省藏族自治區第一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一致贊同建立民族武裝。軍分區遂派出160余名干部到康定、丹巴、雅江、乾寧、道孚、爐霍、甘孜等縣組建人民武裝。</p><p class="ql-block"> 1951年5月先后組建了康定、丹巴警衛營,道孚、爐霍、甘孜警衛連。1951年7月23日康定軍分區奉命將上述分隊編為團,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6團(即藏民團)。任命藏族老紅軍,西康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委員兼經濟處處長沙納為團長。分區組織科長王質軒為政委,分區軍訓科長郭全政為團參謀長,自治區人民政府財政處副處長藏族地下黨領導曾卻扎為副參謀長,558團教導員薜躍廷為團政治處主任,賈生禎為團后勤主任。1951年7月下旬各營連集中康定地區。8月1日康定黨政軍民6500余人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24周年之際,于康定飛機場(現軍分區機關所在地)舉行了隆重的“藏民團”成立大會。在會上分區司令員樊執中宣布命令,親向沙團長、王政委授軍旗、印章。團首長率全團干戰向毛主席和朱總司令像莊嚴宣誓,自治區政府主席桑吉悅喜(天寶)及軍分區各位首長檢閱“藏民團”部隊。康定與巴塘、甘孜、道孚等地區上層僧俗向團首長敬獻哈達、錦旗及禮品。群眾載歌載舞慶藏族人民建立了自己的武裝。會畢,"藏民團”開赴道孚駐防。</p><p class="ql-block"> 1953年2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康軍區“藏民團”,1955年西康軍區撤消,改稱成都軍區藏民一團。</p> <p class="ql-block">藏民團剿匪:</p><p class="ql-block"> 叛亂是西藏達賴集團蠱惑煽動策劃的光明與黑暗,進步與反動,改革與反改革之間的一場殘酷較量。整個戰爭分兩個階段:1956年2月25日色達頭人打著"維護民族、宗教"旗幟,狂囂著"改革是漢人改藏人,改革是消滅宗教"濫調掀起圍攻縣、鄉政府,隨之擴大到全區21個縣中的19個縣,經全區部隊、民兵和友鄰軍區部隊解圍,反擊到1958年康南戰役結束為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為粉碎達賴集團再次挑起的1959年康北石渠、色達叛亂。</p><p class="ql-block"> “ 藏民團"在平叛戰爭中始終是勁旅、骨干部隊之一,機動于全區15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哪里匪患猖獗有大仗惡仗,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是常勝團。</p><p class="ql-block"> 反擊解圍。1956年2月29日新龍反動上層糾集2千余人攻打民改工作隊、包圍縣城、斷絕交通。副團長兼參謀長郭全政率3個連和參謀唐文襄等前往解圍。至石門坎沿雅礱江而下,不斷遭到叛匪阻擊、夾擊,山上巨石、滾木砸擊,因戰斗不斷3天的路走了1,3天,途中斷糧以樹葉、野菜充饑。戰士們把抖糌粑口袋的一點面和一個藏族警衛員將舍不得吃,放了很久黑糊糊的十塊糌粑硬塞給團首長,首長親自將它與野菜拌煮成湯分送傷員。部隊空腹扁扁,饑腸轆轆仍繼續戰斗。但遇無人牧場時卻不宰殺一頭牛。解上占、下占工作隊、縣城之圍后,部隊稍事休整便組織了吳西山戰斗和甲拉西解圍戰。接著和兄弟團解爐霍、色達、九龍等被圍縣區鄉政府與工作隊。甲拉西工作隊3名傷員被叛匪搶走,當圍解除見到的竟是3個心肝眼被挖,耳鼻被割的尸體,真是慘不忍睹。4月4連平息了康定木雅區普沙絨叛亂,5月7、8連平息了道孚"自衛隊"叛亂,2連、5連同兄弟團平息了乾寧2、3區叛亂。6月4、5連搶渡雅礱江殲敵一股,活捉叛首。11月2、7連配屬公安60團圍殲爐霍3區叛匪,在冰天雪地中干戰不少人患雪盲,手腳凍傷仍堅持戰斗殲滅叛匪。</p><p class="ql-block"> 康南7個縣5萬多平方千米,有四個周在執行解圍清剿任務,給養須從新都橋用牦牛運到理塘,再分別運到各團隊。新、理之間400多里,須翻越4千多米以上的高爾寺、尖子彎、卡子拉等大山,須泅趟雅礱江、理塘河,且匪患不斷、山高路險任務艱難。某團一個營擔任掩護運輸任務常遭伏擊、襲擊、搶劫。后調“藏民團”一個連接任,一直平安無事。</p><p class="ql-block"> 1957年為適應平叛需要新建的騎兵營初期機動于康藏公路(甘孜至德格段)巡邏、守點、保護交通安全暢通及掩護東俄洛、巴塘公路的勘察修建,不久即機動于康南、康北平叛。“藏民團”的同志生長在那里,自小會騎馬,語言通,習性同,氣候適,生活慣,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覺悟了的農奴、娃子苦大仇深,立場堅定,愛憎分明,英勇頑強,有了座騎如虎添翼。藏民團在康區是勁旅,騎兵營是尖刀、矢石,在康北昌臺、石渠、色達戰役,爐霍羅柯馬、甘孜大唐壩戰斗,康南戰役和理塘稻城之間的海子山、理塘的毛埡壩等戰斗中屢立戰功。 昌臺戰役。昌臺為白玉縣管,處白玉、義敦、甘孜、理塘、新龍5縣結合部。叛首為曲麥多吉(義敦縣長),甲日尼馬等叛匪1800余人,槍1200余支。胡國鈞司令、白玉璋副司令率分區前指,指揮參戰部隊3個整團另2個營,4個連,“藏民團”步、騎兵各一個營參戰。時間為1957年8月19日_~11月9日。戰役分三個階段,作戰117次,殲敵1700余人(政治爭取800余)收繳各種槍1200余支。第一階段為奔襲合圍;第二階段為連續追殲向理義新3縣交界逃竄之敵;第三階段為劃片清剿階段。在三個階段中“藏民團”憑借先天優勢和騎兵快速優勢取得的戰果最大。</p> <p> </p><p> 為殲滅盤踞在理塘拉波、濯桑、木拉等地以丁容阿稱等為首的"五路民團"3000余人,以俄巴曲批(巴塘縣長)段象賢(國民黨中將潛伏特務)為首的"護教軍"1500人盤踞在巴塘東、南兩區。阿一多(稻城副縣長)為首的1500人盤踞在稻城貢嘎嶺區。冷龍達瓦(鄉城縣長)為首500人盤踞在鄉城一區、五區。這些股匪統一了指揮機構,設置了政務、軍務"總理"。統由國民黨空降特務甲多旺堆領導,秉承西藏上層旨意,妄想在3萬平方千米的地盤上建立基地和跨江活動,取得西藏和國外的支援長期與我對抗。為消滅這些敵人,我軍投入9個團,1個營、2個連的兵力,由州委樊執中書記、分區政委惠占榮、副司令孔誠、白玉璋等組成康南前指黨委和指揮部。</p><p> 戰役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集中兵力殲滅甲多旺堆直接指揮的理塘、巴塘兩股叛匪;第二階段殲滅稻城、鄉城兩股叛匪。第一階段分西線、東線。各部隊于1958年4月15日分別向指定位置開進。</p><p> 西線:云南126、西藏156團,康區4團。四團在中咱、芒多、王大龍、雷波、次巫等地戰斗,斃巴塘大叛首俄巴曲批,活捉段象賢。西線趁敵群龍無首動搖混亂,采取軍事打擊與政治爭取相結合,取得了很大戰果。</p><p> 東線:西藏154團,162團兩個連,康區5、7、2、11、"藏民團”,三團一個營15日開始對盤踞在理塘拉波、木拉、喇嘛埡地區的甲多旺堆、丁容阿稱等股匪實施奔襲合圍。4月25日“藏民團”騎兵營、5團一營封鎖海子山、格木寺-線堵敵西逃,主力26日向合圍目標進擊。由于5團二營未按時到達千家通、本子通,叛匪從千家通逃到海子山一線。在海子山堵擊的5團一營因兵力分散沒留機動分隊,當29日600余叛匪向一營海子山防線連續沖擊4次后,從空隙中突圍逃竄。前指首長立即令“藏民團”騎兵營、5團追殲,令126、4團各一部在波密、定波、東均、告烏一線截擊,追擊中殲敵敢死隊50余人,截擊部隊殲敵200余人。粉碎了敵互相策應企圖。叛首丁容阿稱在桑堆、鄧波地區周旋無法突圍,隨北返逃龔壩地區與毛埡、祟西叛匪會合,妄圖竄過金沙江。騎兵營與兄弟團立即合圍龔壩地區,并以162團3個連,2、3團各一部在曲登、下壩、章柯毛埡之間構成三道堵擊線截擊逃敵,部隊采取堵擊、出擊、機動巡邏相結?了大股叛匪南逃北竄西過江迷夢,“藏民團”在戰役中積極主動,完成任務堅決。特別是黃源大一仗,打得"五路民團"總指揮丁容阿稱在走投無路和強大政治攻勢下于拉波地區的子德西向藏民團投降。并將拒不投降的國民黨空降特務甲多旺堆、澤旺多吉等悉數擊斃。繳獲電臺密碼、"雪山獅子"旗、印章等,宣告第一階段結束。</p><p> 第二階段是7團,5團三營,11團一營,云南124團5個連采取分進合擊圍殲貢嘎嶺赤土土司阿一多為首的云南中甸、西昌木里、鄉城等一千余頑匪。重圍之下,經過4個多小時的勸降阿匪不僅不降,還不斷向喊話人射擊,我軍被迫發起攻擊全殲該敵。在戰斗中7團副團長37年老戰士吳建民同志壯烈犧牲。赤土土司被殲以后,貢嶺其他叛股驚恐動搖,各部展開政治攻勢,很快平定了日瓦、東義、仲堆等地叛股,全殲鄉城叛武500余,擊斃叛首冷龍達娃(縣長)宣告康南戰役結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發生在1959年4月6日至7月21日。 地點:石渠色達。叛8000余,相鄰縣叛2000余。</p><p class="ql-block"> 我方投入兵力:康區1、2團、“藏民團”、9團,茂縣分區8、10團,西藏騎兵團、154團,蘭州軍區騎一師,165、182、183團等共14個團又7個營。</p><p class="ql-block"> 分區司令孔誠、副司令白玉璋為前線總指揮。譯電員韓庭芳,杜興斌等跟隨。戰役分兩個階段。</p><p class="ql-block"> 第一階段:先平石渠叛亂,再東西夾擊聚殲色達叛匪。“藏民團”4月6日由團長曾卻扎,副團長席學周率團機關張海水股長、參謀和部隊,從大唐壩的扎拉寺冒鵝毛沒膝大雪向500里以外的巴顏喀拉山茶克年亞晝夜兼程堵敵東逃西竄北流。 為準時到達指定位置,以騎兵營為先鋒邊打邊走爬山涉水,飲風餐雪,忍受饑渴。13日到達孟龍寺后,曾團長率團前指和一營擔任孟龍寺、扎拉寺一線清剿,堵擊及掩護押運糧彈、傷員轉運任務。席副團長率2營繼續向石渠北部巴顏喀拉山之茶克年亞前進。途中山高雪大,海拔4800米左右,空氣稀薄,溝壑深險,沒路沒向導憑指北針和地圖往前走,大家饑餐糌粑,渴飲冰雪,刨雪開道,不少干部戰士渾身發腫仍堅持行軍作戰。騎兵營因沒草料軍馬餓死170余匹,戰士背著馬鞍繼續前進。19日8時部隊先后到達汪郎麥至茶克年亞一線的雪峰山,構成了一條堅固的防線,截斷了敵人東逃西竄之路。在大華山,2營4連5排包圍住了5050高地羊格峰上的叛匪,但峰巔突兀,三面陡壁一條道,且敵壘重重。這時戰士沖旺扎西和其他黨團員組成突擊隊,在槍彈橫飛大刀閃爍下攀上七、八十米懸崖和敵人展開血戰,他身負三處傷不下火線,1人殲敵12名,終于將石渠拒不投降的阿日阿洛、亞朱翁利為首的160余頑匪殲滅。同時各部隊予敵以毀滅性打擊,隨之大力開展政治爭取,于6月底共殲敵5550余人,其中政治爭取4500余人,第一階段結束。</p><p class="ql-block"> 第二階段聚殲色達叛匪。色達叛首為色達地區總頭人(州政協副主席,色達縣長)于1956年2月25日首先掀起叛亂,1958年下半年至1959年初再次叛亂,叛匪達3500人(本地2400,外地頑固骨干1100),槍2600余支,圍攻縣府,襲擊鄰縣政府,殺害干部,破壞橋梁,阻塞交通,搶劫物資。戰役總指揮和參戰部隊仍為石渠之戰首長、部隊。時間為1959年7月16日至9月中旬。戰術手段為集中兵力,迅速勇猛,包圍截堵,分進合擊。頭三天殲敵和爭取一千余敵,繳槍800余支,爾后調整部署劃區包干清剿。“藏民團”三連在錯格多戰斗中采取遠程奔襲、交錯推進,尖刀插入,腹心開花,打亂了叛匪部署,乘勝追擊急進100余里與敵交戰10次,殲敵93人,繳槍77支,部隊無一傷亡。6、7連各一部發現敵人后,緊追不舍,步騎結合,猛追70余里擊潰敵7次阻擊,全殲色達叛匪總頭頭(仁真頓珠、充旺郎加,被擊斃)所率46人。9連連續追擊18小時,殲滅叛首恩登降錯(活佛副縣長,被俘)等20余人。1營營部通信班7人在戰斗中殲敵14人,繳槍8支,飼養班3人隱蔽設伏殲敵14人,繳槍5支。各部隊殲敵和爭取3千余,繳槍1900余支,4千多群眾返鄉,宣告石渠戰役結束。</p><p class="ql-block"> 接著"藏民團”乘戰役勝利之威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作風,立即轉戰爐霍、道孚兩縣,平息以汪洛為首的叛匪。他們不斷鉆深山老林,翻越黨嶺山,在"把叛匪追垮、拖垮"口號下,步兵緊隨騎兵跟蹤追擊七天七夜行程5百余公里,在益瓦柯殲敵大部,叛匪的大部牲畜物資被繳獲,敵恐慌動搖,為逃避被殲,化整為零,四處逃竄,隱蔽活動。席副團長采取大圈套小圈的戰術,外線嚴密包圍控制要道,安釘扎點;內線以小分隊縱橫穿插分割突破,反復清剿。同時大力開展政治攻勢,廣泛宣傳平叛"四不政策"(只要停止抵抗繳出武器,不論何人一律不殺、不叛、不關、不斗)。400多名叛匪紛紛瓦解投降,叛首汪洛(道孚縣玉科土司,副縣長)見胞弟唐果(負責打仗)被擊斃頓感大勢已去,隨向藏民團繳械投降。</p><p class="ql-block"> 1960年4月新龍縣拉日馬,5月理塘君壩、下壩再度發生叛亂。“藏民團"席團長親率兩個營從日馬沿雅礱江直奔君壩、下壩,很快陜肅清了股匪。在平叛戰爭中,“藏民團”英勇善戰,是勁旅、常勝團。</p> <p>十八兵團授于62軍進軍川康的錦旗</p> <p>藏民團生產:</p><p> 民主改革是藏民族由封建農奴制向社會主義轉變的偉大變革。開荒生產普及推廣先進的生產工具、科學技術、管理經驗,提高藏民族的物質文化生活同樣是一場大變革。“藏民團"是這場變革的模范。</p><p> 1951年“藏民團"成立伊始駐防道孚。為支援國家工農業生產,執行生產隊任務,在道孚靠雙手向亙古荒原開戰,開墾1300余畝良田種青稞、小麥、試種各種蔬菜,推廣使用新式農具和小麥新品種,改變刀耕火種的原始耕作方法提高產量。并請群眾現場參觀起到了示范作用。建營房自己動手伐木、采石、打土坯、燒磚、燒石灰。內地木工、泥瓦工工具,工藝的使用和推廣使藏民兄弟大開眼界,紛紛效仿。</p><p> 1952年部隊精簡整編兩個連集體轉業,分別到丹巴開采云母,到新都橋農場發展生產。翌年為幫群眾發展生產將熟地600余畝和部分農具無償贈送道孚城區附近無地少地貧苦農民。群眾感激地說:"你們在春耕時送農具、種子,青黃不接時送洋芋,今天又送土地。真是藏民的子弟兵,貼心人。"</p><p> 1961年完成平叛任務后,部隊從康南返康北駐乾寧、道孚、爐霍、色達。為減輕國家和人民負擔,戰勝經濟困難,發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傳統,一方面派人外出拾青杠子,野高梁,挖人參果(草根),打獵捕魚彌補主副食。一方面掀起大生產運動,向亙古荒原要糧和蔬菜。部隊分別在乾寧惠遠寺,道孚銅佛山,爐霍城區的鮮水河兩岸和蝦拉沱、扎加山、朱俄阿多壩子,色達河西鄉共開墾4600余畝耕地,并在石渠、甘孜、德格三縣交界處辦了兩個牧場,養牛6000余頭、羊5000余只;糧食年產達八、九十萬斤,高產年達120萬斤。種植蔬菜年產200余萬斤。糧食、疏菜,除留足種子和少部分用于部隊生活外,每年向地方糧食部門上交糧食、肉類一百多萬斤,還支援上級機關,兄弟單位,生產堪稱模范,培養干部的學校。</p><p> 培養民族干部、依靠民族干部是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的一項戰略任務。從1952年至1954年多次組織藏族干、戰到成都、重慶參觀學習。開展向文化進軍,藏族學漢語、漢文,漢族學藏語、藏文。漢族老同志言傳身教,不到一年一批優秀藏族戰士擔任班、排長,三四年團、營、連軍政干部中都有了一個民族干部,并向地方黨政部門輸送第一批班、排、連民族干部60名,此后每年輸送,到1960年共輸送700多名,六一年又向西藏選送300多名。</p><p> “藏民團”培養、鍛煉成長的一批又一批民族干部輸送到甘孜、阿壩州黨政軍部門,有任州、縣、區、鄉鎮級職;有任師、團、營、連級職。三十多年還有數千名轉業地方工作的干部和服役期滿回鄉的士官戰士。他們都經過戰備執勤和軍隊嚴格的組織紀律、生活鍛煉,參加民主改革、平息叛亂,有著較強的黨性、紀律性,工作勤奮敬業,吃苦耐勞,在哪個崗位都是骨干力量。“藏民團”是名副其實的"培養干部學校"。</p><p> “藏民團”在康區平叛戰爭中轉戰18個縣,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做政治爭取工作的團隊,同時騎兵營副營長王樹根、連長范柏明、李大賢,副連長包揚吾,副指導員馬先體等210名排以上干部和戰士獻出了寶貴生命,還有許多同志傷凍致殘。也涌現出了出席全軍功臣模范、先進會議的宗珠、楊忠國等10名代表,并參加了國慶觀禮。</p><p> “藏民團”1969年與茂縣分區藏民二團換防,1983年縮編為獨立營,1985年營撤消,完成了他34年的歷史使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史增添了光輝的一頁,他沒辜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確是戰斗隊、生產隊、培養干部的學校。</p> <p>藏民團首任團長:沙納</p> <p>藏民團首任政委:王質軒</p> <p> 藏民團”是以藏族為主的多民族團隊,成立之初全團藏族戰士占80%多,其余還有漢族、彝族、回族、苗族、羌族、蒙古族、普米族等11個民族。在這支多民族組成的隊伍中,各民族戰友親如兄弟,情同手足。南征北戰的漢族干部不僅是民族戰士的軍事教官,還注重從生活習慣上言傳身教,幫助少數民族戰士提高素質。少數民族戰士也虛心主動地向漢族戰友學習軍事和文化。各民族兄弟一起訓練、一起打仗、一起生產、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各民族官兵之間相互學習漢藏語言和文化知識,一起讀毛主席著作,一起成長為“毛主席的好戰士”。在黨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澆灌下,“藏民團”提倡“官兵一致”和“民族平等”,各民族官兵團結一致,吃在一起、睡在一起、苦在一起、樂在一起,成為一個渾然一體的革命隊伍,是民族團結進步的光輝典范。</p><p> “藏民團”作為一支特殊的隊伍,是黨領導的民族武裝,是深受甘孜人民愛戴的子弟兵,他們向雄鷹一樣守護著康巴高原,留下了光輝的足跡,作出了不朽的貢獻。“藏民團”以其過硬的素質和作風,譜寫了一曲忠于黨和人民,捍衛國家和人民利益,維護民族團結和軍民魚水情的“高原贊歌”,踐行和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守紀律、特別講團結、特別講奉獻”的“高原精神”。</p><p><br></p><p><br></p> <p>藏民團副團長:席學洲</p> <p class="ql-block">一排從左依次:蔭泰玉、左維、王銀蓉,二排左:尹忠林、袁瑞生、張奎國、李建功,第三排 左一:杜世甫 左四:李家貴。</p> <p>張紹英、王樹根(藏民團、騎兵營副營長)合影留念,王樹根烈士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滬霍縣剿匪戰斗中,壯烈犧牲。</p> <p>李子生(左)、王華堂(中)、張紹英戰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藏民團騎兵營文化教員:簡權</p> <p>藏民團騎兵營副營長:王樹根烈士(山西省平遙縣人)</p> <p>王樹根烈士和家人生前合影、烈士證書</p> <p class="ql-block">王樹根烈士的兒子王堅,在美篇里留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壤塘县|
兴海县|
屏东县|
兴业县|
竹溪县|
合水县|
无锡市|
邯郸市|
上栗县|
内黄县|
茌平县|
乐都县|
西丰县|
湖北省|
巴青县|
廊坊市|
徐州市|
延寿县|
遂平县|
三亚市|
聂荣县|
南川市|
康马县|
巴马|
临洮县|
门头沟区|
新巴尔虎左旗|
海伦市|
玉山县|
治县。|
遂宁市|
陕西省|
巧家县|
商都县|
营口市|
新干县|
太和县|
将乐县|
修水县|
卢湾区|
乌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