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曇花夜談

劍雄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江南一帶,曇花其實是不多見的。因它是熱帶植物,怕冷,不能露天栽種而只能養在花盆里,以便冬季能搬到室內。所以在城市綠地和公園,都難見它的蹤影。很久以前,一位相熟的長者在家里種了一棵,開花那天,特地打電話相邀,這才初識了曇花。但此后很長時間卻無緣再見。直到六七年前,有位好友送了一棵給我,從此才算得與日夕相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曇花初開的那一晚,竟像平添了一件喜事,闔家都圍著它贊賞拍攝,忙乎了半夜。后來因為它年年開放,并不耽擱,稀罕勁兒才平復了許多。不想,這棵曇花竟越長越高,比種花人都高出了一頭。更稀罕的是,去年一個夏季,它竟接連三、四度開花,最多的一次總有近四十朵。其時,但覺滿室滿園花影搖曳,馨香襲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真是喜緣。 </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曇花的孕蕾,初如米粒,在寬大多肉的貝葉邊上露出端倪。然后便會快速生長,要不了幾十天,便能綻放。在花開那天,從下午起,花苞便會漸漸地松膨、舒展,到晚上八九點鐘,全花便盛開了。但不過三、四個小時,花瓣便開始顯得無力,逐漸耷拉下來。到第二天早起探看,曇的花事早已終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雖短暫,但盛開的曇花真是美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它的花型碩大,外圈有尖細的萼片,是青綠的顏色而略帶淡紅;內圈的花瓣,重疊有兩三層,形如荷葉,色如月牙,常在半透明到不透明之間;而最有特色的是它的花蕊,在密匝匝一叢嫩黃色的花藥中,會有幾根八爪魚似的花柱探出頭來,鬼靈精怪的,使整個花骨朵都洋溢著生機。當夏夜的涼風吹動長長的花柄,便有淡雅的香氣飄逸開去,融匯在周遭的青草氣息之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時,不妨搬張椅子,靜靜坐下,不過幾個小時,便看盡了匆匆的花開花落。這是審美,也是生命的體驗。</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每到盛夏時節,賞曇都是一件值得期許的心事。在賞過之后,還會留存幾分余緒。比如,以下這幾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日無由斗艷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蕊從夏夜展柔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曇花縱使拼一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也向人間送異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如梅花在冰雪嚴冬猶然怒放一樣,曇花在“開到荼蘼”之后,仍為人世間送來美景和香氛,它同樣是值得人們再三吟詠的。</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曇花長高了</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嫩黃的花藥和八爪魚似的花柱</i></p> <p><i style="font-size: 15px;">繁花累累</i></p> <p><i style="font-size: 15px;">花苞和貝葉</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側生的花苞</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八爪魚似的花柱</i></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 </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曇花稀見,但名氣卻很大。人們或多由“曇花一現”的說法知道它的,但多數人恐并不了解其來歷及后來語意的變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曇花一現”,語出《妙法蓮華經》(即《法華經》)。它是釋迦摩尼晚年傳道的記錄,成書當有約三千年了;五世紀傳入中國后,由前秦著名譯經大師鳩摩羅什譯成漢語。在其《方便品第二》中記載說:“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其意是,釋迦佛祖告訴弟子舍利弗,這樣高妙不二的經法,如來等諸佛都是會不時地談到的,就像優曇缽花會不時地展現那樣。顯然,佛祖這是希望舍利弗在如來等隨時說法的時候,要時刻關注,用心把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時”作副詞用時,實際是作“不時”解,即時常、頻繁之意。故在《法華經》漢譯本里的“時一現耳”,其實就是“不時一現”或“頻頻出現”之意。這應當就是“曇花一現”本初的意思。而從上下文的意思來判斷,這應當也是符合梵文原本中釋迦佛祖的本意的。</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在一些后來的注經者中,卻把“不時一現”的原意誤解為“難得一現”之意,還據此作了一些文學式的演繹。比如,南陳的天臺宗師智顗(538-597)所著《法華文句》便說:“優曇花者,此言靈瑞。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王出。” 唐代的高僧慧琳(737-820)所著《慧琳音義》也說:“優曇花,……若如來下世,金輪王出現世間,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現。”雖然,此說蓋出于弘揚佛法、極言難能的好意,卻顯然曲解了《法華經》的本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幾代高僧這種“三千年一現”的說法出現之后,“曇花一現”的意思,便基本上由“不時一現”轉而成為“難得一現”了。此后的一些佛門中人寫詩作文,不管提到優曇花還是曇花,都是基于“難得一現”之意去生發。如唐代詩畫僧貫休寫道:“莫比優曇花,斯人更難遇”,清代大學者袁枚詩云:“清角聲高非易奏,優曇花好不輕開”。其中提及曇花,都是用的“難得一現”之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據此可以斷定,在《法華經》傳入中國之后直到十七世紀,約在一千二百年的時間里,“曇花一現”一直都是“難得一現”之意。雖然,它恐怕與《法華經》中的原意是恰恰相反的。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在十七世紀以后,曇花一現的意思又有了變化。而要說清這個問題,先要對“曇花”作一些分辨。</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曇花的莖葉</i></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三</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的人們恐怕大多數都不知道,其實古今有兩種“曇花”。一種就是前面所說釋迦佛祖在《法華經》中提及的“優曇缽花”或“優曇花”,在古詩文中,它常被簡稱為“曇花”;另一種才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曇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法華經》所說的優曇花,據介紹,是梵文udumbara的音譯。《慧琳音義》認為:“優曇花,梵語古譯訛略也,梵語正云烏曇跋羅花”,意思說,“優曇花”的音譯既不準又簡略,當譯作“烏曇跋羅花”才是。這個意見是對的。從梵文的拼寫看,甚至“優曇缽花”的音譯也要比“曇花”精準些。盡管慧琳這么說,但優曇花的音譯畢竟已先入為主,因此也就被一般的佛家弟子使用了起來。然而,他們所說的曇花、優曇花或優曇缽花,卻并不是今天的曇花。植物學家告訴我們,今天所說的曇花,是仙人掌類植物,原產于北美洲南部而不是古印度。所以,佛祖當年所說的“優曇”一定是另一種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udumbara在梵文中的意思是“祥瑞靈異”之花。《慧琳音義》認為:“優曇花,……天花也。世間無此花。”但我以為,按照認識論的一般規律,佛祖當年提到的優曇,應當是他親眼所見;更何況,他是在打比方給弟子聽,理應用一種更具象的東西來說明相對抽象的問題。并且,在《法華經》傳入中國之后,在注經者和誦經者那里,優曇也應當是一種實有的花;即使此前沒有,他們也會在實有的花中指認一種。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對經典的理解和佛法的傳播。</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究竟什么是古時的“優曇缽花”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種說法認為是無花果樹。如清代高士奇著《天祿識馀》說:“佛書所言優曇缽羅花,其說漫幻不可知。今廣東新興縣有優曇鉢,似枇杷,無花而實,即所謂無花果也。”高氏乃康熙身邊的侍讀學士,學問自然了得,只不知他這么說的依據是什么?后來,民國初版的《詞源》也說:優曇花“為無花果類,產于喜馬拉耶山及德干高原、錫蘭等處”,“史稱三千年開花一度,值佛出世始開”。“故今稱不世出之物曰曇花一現。本此。”但該版《詞源》同樣沒給出依據。(因手頭沒有書,不知道后來各版《詞源》是如何釋義的。)同樣,早年版的《辭海》也認為優曇缽是無花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從無花果樹產于印度這一點來說,說它就是佛祖當年所說的“優曇(缽)花”還有一定的道理,但它并非“三千年一開”,而是年年都開,只是花開時不易被看見而已。不過,這倒有點符合《法華經》中佛祖的原意,即花雖常開,卻不易把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另一種說法認為,優曇花實際是今天的山玉蘭。山玉蘭是一種落葉喬木,主要分布在云貴川地區;花大而白,“青白無俗艷”;其香氣仿若佛寺中焚燒檀香木。蓋因色香如此,它被認為就是《法華經》所說的祥瑞之花。據《百度》說,昆明有一座“曇華寺”,“寺內有一棵優曇樹(實為山玉蘭,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相傳來自印度,寺因之得名,”而且在寺內的墻上,還刻有“優曇獻瑞”四個大字為它背書。</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無獨有偶,同在昆明另有一個曹溪寺。也是據《百度》說,寺內有一棵元代所種的曇樹。明代著名學者楊慎在此看到曇花一現的景觀后,特地寫下了一篇《寶華閣記》,認為此花乃是“天宮分種”。后徐霞客來游,并在《游記》中寫道:曹溪寺的“殿東西各有巨碑,為楊太史升庵(即楊慎)所著,乃拂碑讀之,知寺中有優曇花樹諸勝。……優曇樹。其樹在殿前東北隅二門外坡間,今已筑之墻版中,其高三丈余,大一人抱,而葉甚大,下有嫩枝旁叢。聞開花當六月伏中,其色白而淡黃,大如蓮而瓣長,其香甚烈而無實。余摘數葉置囊中。”從他所描寫的樹形花葉等等來看,這棵優曇樹當與曇華寺那棵一樣,也是山玉蘭,而不是無花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種說法則是初版《詞源》所載,曇華(花)即“俗稱美人蕉”者。早年的《辭海》也把“曇花科”釋為Cannaceae即美人蕉,而把“曇花”釋為美人蕉科植物。不過,這種說法好像更加無稽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以,在《法華經》傳入中國之后直到仙人掌屬的曇花傳入中國之前,這上千年之間,在漢語語境中的曇花,實際都是優曇花(或優曇缽花、烏曇跋羅花)的簡稱;至于優曇花,也許是無花果,更可能是山玉蘭,但無論如何,都不是今天所說的曇花。</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前已說過,今天我們所說的曇花,是產自美洲大陸的一種仙人掌類植物,拉丁學名為Epiphyllum Haw,是17世紀才由荷蘭人傳入我國臺灣的,傳入大陸當更在其后了。所以,它是隋唐宋明的高僧們以及楊太史、徐霞客都未曾見過的,就連清代的袁枚是否見過也很難說。</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是,該花在傳入中國之后,由于它花期極短的顯著特點,便在長期有著“曇花一現”說法的漢語環境中,被人們視為了“一現”的曇花,并賦予了如此的漢名。而原來“曇花一現”所指稱的優曇花,因其年年開花、花期長達幾個月、且花開后也并非馬上便謝,既不符合“難得一現”之意,也不太符合“短暫一現”之意,便被真正“短暫一現”的曇花所取代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當然,這種作為外來物種的曇花,在中國這樣廣大的國度中的傳播,必然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更何況它在新的環境中還是一種比較稀見的植物,所以,它取代無花果或山玉蘭而被公認為曇花,肯定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民國初期編成的《詞源》和三十年代編成的《辭海》在曇花的釋義上都有不妥,便說明這個過程還沒有完成。而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語言類或植物學類工具書都將今日這種仙人掌類的外來植物指認為曇花?因沒有更多資料,就不作深究了。但至少,1979年重編的《辭海》已是改將這種仙人掌類植物稱之為“曇花”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這種確實“短暫一現”的花被稱曇花之后,人們也就都只在短暫的美好這個意義上使用“曇花一現”這成語了。語言工具書也都開始調整釋義。這樣,此前“不時一現”的原意和用了上千年的“難得一現”的曲解,也就逐漸被人淡忘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記得還是在文革期間,那位“旗手”曾裝模作樣地告誡“小將”,要“永遠保持革命造反精神”,而不要“曇花一現”。就本人來說,這好像是平生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語。只是這種“造反精神”反思起來實在沒什么美好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辭海》(79版)曾經指出,曇花一現“本來是說曇花難得出現。一般則……比喻事物一出現馬上消失。”這是很粗略地辨析了該成語的原意和常用意的差別,卻沒有說清之所以產生這種差別的原因。本文上述的分析雖只是一種類乎文化語言學的推測,但似乎還是符合語言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該詞義變化的實際情況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人們在短暫一現的意義上來理解來使用這個成語,已是約定俗成,并無什么不妥,相反倒是豐富了漢語的詞匯,并且拓展了該詞語的使用場景,使其不再拘于宗教文學中。試想,在現代漢語中,除了“曇花一現”之外,又有哪個詞語能更好地用來表示一種既美好又短暫的事物呢?</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無花果樹,曾被當作(優)曇花</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山玉蘭,也曾被當作(優)曇花</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山玉蘭樹</i></p> <p><i style="font-size: 15px;">美人蕉,曾被舊版《詞源》《辭海》釋為曇花</i></p> <p><i style="font-size: 15px;">這才是曇花</i></p> <p><i style="font-size: 15px;">這才是曇花</i></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四</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與曇花有關的,還有一種“曇花一現、只為韋陀”的故事。網搜一下,可以發現有幾個版本。</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比如,在《知乎》上有這樣的故事:曇花原是一位花神,每天都開花,四季都燦爛。她愛上了每天給她澆水除草的年輕人。后被玉帝得知,他大發雷霆,把花神貶為每年只能瞬間開放的曇花,且不讓她再與情郎相見;又把那年輕人送去靈鷲山出家,賜名韋陀,讓他忘記前塵。</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韋陀果真忘了花神,多年潛心習佛,漸有所成。但花神卻怎么也忘不了情郎。她知道每年暮春時分,韋陀總要下山來為佛祖采集朝露,用以煎茶,所以就選擇在那個時候開放。她把集聚了一整年的精氣都在那一瞬間綻放,希望韋陀能回頭看她一眼,記起她來。千百年過去了,韋陀年年下山來采集朝露。曇花也年年默默地綻放。可韋陀始終沒有記起她。(一說韋陀為之流下了“一滴眼淚”,只是他已無法愛她。)這就是“曇花一現,只為韋陀”的故事。故曇花又名韋陀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又如,在《百度》上還有另一個故事,其前面部分與《知乎》的相仿,但后面還有一段說:(在韋陀忘了曇花之后,)一天,有位枯瘦的男子從曇花身邊走過,看到她的憂苦之情,便問:“你為什么哀傷?”花神驚異了,因凡人是看不到自己真身的,但面前的卻是一位凡人。花神猶豫片刻,只說:“你幫不了我”,便又默默等待。四十年后,那男子又從曇花身邊走過,又問:“你為什么哀傷?”花神仍然只回答:“你也許幫不了我”。男子又離開了。再過四十年,他再次出現在花神那里。男子已變老人,原本枯瘦的他,已奄奄一息。但是他依舊問了與八十年前同樣的話:“你為什么哀傷?”曇花答道:“謝謝你!你一生已問過我三次,但是你畢竟是個凡人,且已經奄奄一息,還能怎么幫我呢?我是因愛而被天罰的花神”。老人笑了笑,說:“我是聿明氏,我來是了斷八十年前沒有結果的那段緣分的。我送你一句話: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說完,老人便閉目坐下。當夕陽從老人的頭發滑向眼睛,老人吟道:“曇花一現為韋陀,這般情緣何有錯,天罰地誅我來受,蒼天無眼我來開”,隨后便圓寂了。他抓著花神一同往佛國去。花神在佛國見到了韋陀,韋陀終于想起了前世因緣。佛祖知道后,準許韋陀下凡,去了斷未了的因緣。而聿明氏卻因違反了天規,既不能駕鶴西游、也不能入東方凈土,靈魂漂泊,永受天罰。這就是另一版本的“曇花一現,只為韋陀”的故事。(說明:以上兩個故事均據網文轉錄并略寫。)</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韋陀(即韋馱)是釋迦佛祖門下的護法弟子,但在古來傳說中只有他護法追鬼的故事,而沒有與花神生死纏綿的故事。這種“曇花一現、只為韋陀”的說法,不知源于何時何處。從它通篇為現代白話來看,應屬問世不久的新編故事;如果剝去其神話的外衣,里面露出的似乎還是“癡情女子負心漢”的世俗套路;它把曇花和韋陀無端地扯到一起,或許是受到《紅樓夢》中那位“絳珠仙子”因“神瑛伺者”以甘露澆灌而以畢生眼淚相還故事的啟發;它把韋陀這樣一位經典傳說中的執杵武士,有意模糊成白衣秀士的形象,似乎更符合某些現代女性的心理。從這種種跡象推測,此類故事應當出自當下某些女文青之手。雖然它或有某種寄情、自道的心理價值,但與佛家道統和傳統文學其實是沒什么關系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我們之所以在此提及,是因為在這個故事中,“曇花一現”似乎已不單純是短暫的意思,倒是有點“拼將一次”以求實現,或不論能否實現心愿、也要忘情地盛開的意思了。這會不會帶來該成語的又一次轉意呢?進一步說是不是還意味著一種別樣的生命哲學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或許要將來看了。</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曇花的花藥特別美麗</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曇的花影</i></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五</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前引《辭海》說,曇花一現“比喻事物一出現馬上消失。”這樣的釋義其實是不夠完整精當的,因為這個詞不是用于一般的事物,而是用于如曇花般美好的事物的。而且,它雖然也可以用以客觀、中性地描述該植物實際的開花過程,但更多的時候,它并非用于曇花本身,而是用于描述、議論和品評人物的。并且能夠用這個詞語來品評的,還不是一般的人,即使不是“十二為上卿”的甘羅,至少也得是能讓王安石為之神傷的仲永。所以,當人們使用這個詞語的時候,也許還真得忖度一下自己,究竟有沒有說人曇花一現的資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曇花一現”這詞,究竟是褒義還是貶義?完全要看場合。如果是某位師長在訓誡一個剛取得些成就的孩子不要“曇花一現”,那語氣間便全是滿滿的貶義;但是當你聽到人們議論某位人物(比如民國明星阮玲玉)“曇花一現”的時候,卻完全沒有了不屑而只有惋惜。為什么呢?因為這個詞語、這種現象本身,就包含著美麗和短暫、肯定和否定、褒義和貶義的矛盾。你譏笑或突出“一現”,也許是否定;但你畢竟承認這是“曇花”,這便包含著肯定。所以,當我們用這個詞語來臧否人物的時候,一定要當心別用錯了地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曇花一現似有兩個反義詞,一個是長盛不衰,一個是平平淡淡。如果用心辨析一下你會發現,前者是與“一現”的短暫相對,而后者則與“曇花”的美麗相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僅從語義上來說,長盛不衰當然是褒義。“好花不長開”,長盛不衰是難能可貴的。但在現實生活中,長盛卻也不一定那么好。有時候,“盛”得太長,也就不稀罕了。春節時貼窗花,說是“花開富貴”,一時間感覺挺喜慶,但如一年四季都貼在那兒,便熟視無睹了。能像國球那樣幾十年稱雄世界,當然稱得上長盛不衰。但時間長了,至少也有點兒“邊際效益”遞減了,哪怕是一次包攬金杯的“大滿貫”也不定能獲得滿堂的喝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說平平淡淡也是曇花一現的反義詞,語文老師們可能不贊成。但如果拋開語義的究詰而到現實生活中來看,說這兩個詞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路向和生命境界,大概是不會有人反對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生,總是一連串的選擇。是選擇曇花,哪怕只能是一現;還是選擇平淡長久?有時受制于客觀,但更多的取決于主觀,取決于持有什么樣的人生哲學。當然,選擇的適當與否也要看處在什么樣的人生階段。</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青蔥歲月,畢竟還是要奮力拼搏的。雖說稀見的曇花也是一生,常見的狗尾巴花也是一生,各有各的生命價值,但兩者的價值量畢竟是天差地別的。你會為曇花的盛開而守候到半夜,卻不可能為狗尾巴花的消息去滿世界打聽。所以,人們總是記得那位失敗的西楚霸王說過的話:“生當為人杰”;也總是記得那位勝利的世界冠軍說過的話:“人生能有幾回搏”。沒有拼死一現的忘我,又何來風姿綽約的曇花?哪怕就如女子體操那般,客觀上只能匆匆“一現”,也要恣意地燦爛一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你已是滿頭飛雪,那么,雖仍可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但更多情況下,還是不妨歸于平淡。畢竟,不同的年歲有不同的人生課題。在夕陽西下的時候,沏壺清茶,獨坐一隅,平心靜氣地旁觀各種花朵爭奇斗艷萬般風情,也會是不錯的體驗。</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曇花</i></p> <p><i style="font-size: 15px;">狗尾巴草,雖也有審美價值,但價值量畢竟低些</i></p> <p><i style="font-size: 15px;">蘆花也可以美麗,但畢竟不如曇花</i></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六 </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扯遠了,回到曇花上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曇花原產于墨西哥一帶的沙漠。《辭海》說,它是仙人掌科的肉質植物。“老枝圓柱形,新枝扁平,綠色,呈葉狀,花生于葉狀枝的邊緣,大型,白色,極美麗,芳香。……我國各地溫室栽培,供觀賞。” 《百度百科》說,它“喜半陰環境,盆栽曇花夏季應放在見光50%左右的樹蔭下最好。……冬季要搬入室內,停止施肥,保持室溫5-8℃,可安全過冬。”這些,都堪稱種植指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養植曇花并不難,只要種下了,哪怕不去管它,它也能存活。但真要它長得好,要它每年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還要又大又多,就不那么容易了。去年,家里種的那棵曇花能夠大開特開,主要的訣竅或許還是在施肥。雖然在曇花原生的沙漠地帶,不見得會有多好的土地條件,故它不需要很強的肥力來維持生命,但如果你給予了充足的肥料,它還是會用縱情的盛開來回報你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去年夏天,在曇花盛開的時候,寫過一首《賞曇有感》,是對家中種花人辛勞和成就的充分肯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樹繁花靜夜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夏風吹影暗香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沃肥須拌汗如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豈是東君信手栽?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對任何一種植物來說,最豐沃的肥料,當然是汗水。</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滿株繁花:汗水是最好的肥料</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曇花</i></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七</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吾國吾民,凡事都喜歡搞個封神榜,什么十大名花啦,歲寒三友啦,國色天香啦。但不管怎么排,也不會有曇花的份。因它是外來物種,而更主要的是它的短暫不合乎一些人“長長久久”的心理期盼。盡管這樣,卻一點兒也不妨礙它年年開放、歲歲飄香。</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曇花,或許真是佛祖留在人間的恩物,能給我們許許多多的美麗和哲思,值得我們用心栽培、好好品讀。</span></p><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3月18日夜)</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曇花的植株</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曇花的貝葉和花苞</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曇花的風情萬種</i></p> <p><i style="font-size: 15px;">蝸牛與曇花的糾纏</i></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木舒克市| 西昌市| 榆中县| 永善县| 英吉沙县| 从江县| 泰兴市| 鄯善县| 鄢陵县| 北辰区| 荆门市| 乾安县| 饶河县| 三明市| 普定县| 即墨市| 西安市| 怀安县| 南昌市| 惠东县| 绿春县| 安泽县| 汶上县| 江达县| 高要市| 西畴县| 衡东县| 石渠县| 巴中市| 吴忠市| 石林| 文水县| 浦县| 绥江县| 合山市| 玉环县| 台州市| 石台县| 德钦县| 怀化市| 巨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