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海南的三月天最是溫暖而舒適。</p><p> 午睡醒來,已是快3點的時辰。窗外的木棉花開的正是耀眼,暖陽下椰子樹挺著直直的身子,葉子卻鋪展開來,像一把把扇子撐起一絲的陰涼。</p><p> 母親正坐在陽臺上認真的縫制著苤子(用蘆葦桿編制的器皿,北方的農村通常用來盛干糧),針線在母親的手中上下翻飛,時而編制,時而針縫,老花鏡里透露著一種喜悅的神色,想必是就要大功告成了。藤椅上老父親倒也悠閑,正陶醉在楚河漢界的廝殺中。平板電腦在他手里能鼓搗的如此嫻熟,也是頗下了一番心思的。女兒似乎在上著網課,不去打擾也罷。</p><p> 一幅閑適的場景。</p><p> 于是我決定要出去走走了。輕輕的推開臥室虛掩的門,換好行裝,躡手躡腳的出來,怕驚醒了還在熟睡中妻子的一場春夢!</p> <p> 其實南圣河離小區很近,也就是20分鐘的腳程。</p><p> 如果五指山是海南的脊梁,那么南圣河就是五指山的血脈。水賦予了一座城市的靈氣,南圣河就像打翻了的寶瓶,倒入山澗的綠色瓊漿,遠遠望去就像鑲嵌在山里的翡翠,因而五指山市也叫翡翠山城。它婉轉悠揚,穿城而過,將五指山市分成南北兩岸。河上一共有四座橋,最雄偉、最氣派的是那座架在市中心的通什大橋,(最早五指山市叫通什,或許橋的名字因此而得名吧)橋身和橋柱全是用花崗巖砌成,橋的兩頭分別擺著兩對石獅子,面孔崢嶸而威武。204國道途徑此橋,因此它是最忙碌的,總是車水馬龍,行人熙熙攘攘的;</p> <p> 橋身的兩側鑲刻著奇形怪狀的符號,那是黎族文化的延續與傳承;盡管古老的山城被現代文明漸漸的籠罩著,卻仍有代表黎族風情的建筑,時隱時現,與高樓遙相呼應。偶爾遇到一個穿著黎族服飾的大姐,那是分外的扎眼。頭上帶著用竹絲編制的尖頂圓帽,帽子下是一條白紗巾將頭裹得嚴嚴的,挑擔里的檳榔個個圓潤結實。她忽然讓我想起檳榔谷里坐在院落里織繡的阿婆。五指山是黎族重要的聚集地,人民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自古以來每年的三月三是民間祭祖先、賀新生、贊英雄的盛大節日。人們穿著盛裝,載歌載舞,喝著美酒,吃著美食以示慶祝。</p><p> 黎族的紡織繡早就聞名于世,尤其對木棉的紡織獨具匠心。踞腰織機、白沙潤黎的“人龍圖”繡以及美孚黎“絞染”已成為流傳甚少的文化遺產!據說當年黃道婆來海南學習黎族織繡,后來將織錦技術傳到了上海。</p><p> 在醫藥方面也是頗有見地,民間的偏方對蚊叮蛇咬效果顯著。他們至今還保留著一些傳統的習俗,多同性聚居方言因地域不同而有差異,住船形屋,形狀像一個倒置的船身,用竹木打架,外糊泥土遮蔽風雨。古時愛美的女性喜歡在臉上涂綠色的花紋,嚼檳榔是當地人的嗜好,用青蔞葉包著一起入嘴,吃后嘴唇血紅。烤竹筒飯和鴨蛋是當地的小吃,捏耳朵預示著平安吉祥。</p><p> 婚姻一夫一妻制,部分地區存在著“不落夫家”的習俗,女子出嫁后不久返回娘家,一直到懷孕,才返回夫家居住。一般實行土葬,人死后鳴槍報喪,男人用獨木棺槨下葬在本氏墓地,外嫁來的女子,則要送回娘家,由娘家料理后事。</p> <p> 屬于熱帶氣候的山城,水果比比皆是,什么椰子、芭蕉、芒果、菠蘿蜜、百香果、木瓜、新鮮的龍眼。。。。。隨便找個水果攤,來上一個剛摘下的椰子,椰汁清香甜爽,慢慢的吸、慢慢的品,這時候是不急于趕路的,任春風輕撫臉頰,任樹葉緩緩滑落,就這樣傻傻的發呆,什么也不想,一個椰子就能消磨一個悠閑的下午時光。</p><p> 三角梅、七姐果開滿河的兩岸。滿樹火紅的蓮霧,映紅了河邊的六角亭,亭里悠揚的歌聲與紙鳶起飛,直上云霄。很有些年齡的老榕樹,枝繁葉茂,青藤爬滿樹梢;它佝僂著身子,像一個健碩而孤獨的老人,在歲月的風塵中獨守清歡。一串串刺桐花開的紅艷,美的讓人心醉。花瓣隨風而落,隨水而逝;</p><p> 這繁花、這春水、這暖風是誰的流年?</p><p> </p> <p> 站在什(za)曼橋上,極目遠眺,太陽的余光撒落在寬寬的河面上,泛起紅紅的光波,與藍天白云下的倒影融為一體。時有黎族大叔的竹筏劃過,驚醒一池的春鴨。垂釣的老人在暖陽里昏昏欲睡,泛黃的馬甲裹著瘦瘦的身子,臉色是黝黑的,眼神卻透著光芒,久久的等,久久的盼,只為了魚兒上鉤時那瞬間的喜悅吧。一漁桿、一風月、就是江湖!</p><p> 而我卻想著河的源頭,那是我想要去的地方。或許它能解開我的好奇,揭開南圣河的神秘。于是我逆流而上去尋覓未知的遠方!</p> <p> 確切的講南圣河它不過是昌化江的一個支流。關于名字的由來也不得而知。海南有三條大河: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源頭都起于五指山脈。同齡人對萬泉河是不陌生的,有首歌《我愛五指山是、我愛萬泉河》曾經響徹大江南北,它是海南的第三大河。</p><p> 南圣河流經市區的一段水系最是豐滿。河水碧綠、恬靜、舒緩。寬闊的河面,鳳眼藍一簇簇、一片片依附在河面上。蘆葦最是招搖,搖曳在河床上,當微風吹過,層層翻動的蘆葦似波浪飛花。</p><p>河水自東向西,緩緩而下,不急、不燥;不宣泄、不洶涌;平緩而悠閑,恬暢而歡快;恰如兩岸居民緩慢而慵散的生活節奏。它時而繞過暗礁,時而穿過浮藻;一路歡歌,沒有心事、沒有憂愁,它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p> <p> 我向更遠處尋去,偶有淺淺的河床裸露著黑褐色的巖石,斑斑點點,似一群燕兒歇息在水面上。兩岸已是青山疊翠,嫩綠的稻田間,時有蝴蝶飛舞,田壟的盡頭一簇簇芭蕉,一棵棵木瓜,壓彎了樹身,累累的果實讓人垂涎三尺。我順著蛙聲望去,山下的村莊盡收眼底,白色的墻屋,仿佛鑲嵌在檳榔谷里,勞作的村民灌溉施肥,時而彎腰時而起身,靈動了這幅優美的田園畫卷!</p><p> 而那茅草屋頂升起的裊裊炊煙,讓我嗅到了家的味道,讓我想起了北方,縱然陶醉在這山水間,卻總有一種情懷縈繞心際,有一種牽腸掛肚的思念,尤其是在寂靜的夜,越發的濃烈。這或許就是美麗的鄉愁!</p> <p> 山里的天,就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剛好好的舒爽天,轉眼就烏云壓境,淅淅瀝瀝的春雨自天際而降,飄在田間、落在山谷、打在河床上。</p><p> 而我喜歡在這樣的雨季里行走。無需躲避,讓這細細的雨絲潤濕我的花發,讓這晶瑩的雨滴流入我的心田。雨漸漸的密了起來,路開始變得艱難,被打濕的褲管沾滿了淤點,腳踩著濕滑的春泥,不知歸途!</p><p> 人生經歷的又何止是這一場風雨!</p><p>我忽然間明白了蘇東坡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快意逍遙!</p> <p> 你自大山深處而來!嘩嘩的流水聲夾雜著瓊崖縱隊的吶喊,載著游擊隊員穿越槍林彈雨后,帶著黎族阿哥、阿妹的故事,帶著山里人的叮嚀和囑托,我相信在與現代文明交織匯合后,一路奔去,終將流入浩瀚的江河!</p><p> 有人說南圣河是五指山市的靈魂,是五指山人民的母親河,我深信!</p><p><br></p><p><br></p><p>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與我聯系。</p><p>庚子年初春于海南</p><p>2020.03.20</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堆龙德庆县|
田阳县|
石城县|
会同县|
鞍山市|
喜德县|
天门市|
荔波县|
鹤岗市|
定州市|
宜宾市|
德令哈市|
湖州市|
方城县|
丹阳市|
平果县|
通山县|
五指山市|
蛟河市|
江川县|
通辽市|
青神县|
盐源县|
丹巴县|
沿河|
卓资县|
库伦旗|
淮安市|
龙海市|
卫辉市|
临桂县|
涪陵区|
乐业县|
夏邑县|
洞口县|
韶关市|
高要市|
宜丰县|
周宁县|
福州市|
仙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