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年一季度前后發生的“新冠”疫情令人誠惶誠恐,災難迅速席卷全國,使全國人民過了一個不尋常的新年,這是天災,必將載入史冊。無獨有偶,50年前的一季度,同樣是一場令人終生難忘的浩劫,在歷史的記憶中刻下了濃濃的一筆,但那不是天災,是人禍!12月“批準”下鄉,3月份發配遣送,這是何等的煎熬!歷史事件是面鏡子,可以警示后人,借鑒未來,但這不是普遍真理,其意義往往具有天時地理人和的局限性,與歷史事件當事人的相關性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p><p> 50多年前中國的一場浩劫,驚天動地,禍害全國,幾乎事關所有的中國人,對那一代人來說,刻骨銘心,永生難忘!因為他們都是親歷者,與這一歷史的相關性最強。50多年后的今天,世界已不再是那一代人的世界,這面鏡子已經模糊,下一代只是好奇地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第三代則無法理喻,懶得了解,我們無法將這段記憶保鮮、傳續,終將隨我而去,煙消云散,成為被人淡忘的歷史。</p><p> 至于家庭在文革中遭遇的終極:全家下鄉的經歷,回憶只對親歷者,對至親家人有效,50年前的今天,對我們是值得記念的,制作本篇,讀者也僅限于此,作為人生中最悲壯的一幕,既是悲哀又是財富,這種經歷決無僅有,限于當時條件,沒有多少實景記錄,所尋資料也很有限,但每張照片都是一段記憶,影像在記憶中永久播放。</p><p> 1970.3.20從平門下船離蘇,到3.23到達東臺縣新曹公社新灶三隊,該以哪天為祭日呢? </p> <p> 應該說真正的當事者是俺爹俺娘,我們姐弟都是陪襯,但我們這一代的青春也都賠進去了,還是先從爹娘開始吧!</p><p> 無意寫家譜傳記,看圖說話,讓圖片引導回憶:</p><p> 上代的結婚證,沒有紅色的烙印,卻更莊重,更有儀式感,從這一層面說,完勝我們這代人!</p> <p>1947.11結婚,我媽虛齡才17歲,一臉的稚氣。民國時期婚禮還是蠻正統的,可見當時爹娘已有一點社會地位了。</p> <p>婚紗照不輸現代,比我們這一輩強多了!</p> <p>俺爹(1924.10.6-1976.1.28)_英年早逝</p> <p>英俊瀟灑</p> <p>俺娘(1931.10.18-1988.5.11)_未及花甲</p> <p>靚麗動人</p> <p>母親親筆簡歷,彌足珍貴,以前從未見過,這是她退休后在家寫的一些散記中的一部分。</p> <h3>焦言濱13號外婆家,是我們童年時代的伊甸園。</h3><h3><br></h3> <p>焦言濱外婆家門口橋頭,還是小舅為我們留下了這唯一的焦言浜外景照片。</p> <p>焦言浜13號院子內</p> <p>阿軍的出生是在我們下鄉后了,外婆獨居蘇州,好在舅舅們常來常往,在外婆生命的最后四年中給焦言浜賦予了家的感覺!</p> <h3>文革前還算幸福的一家子</h3> <p>幸福的童年,雖然時逢三年自然災害,生活艱難,但精神無恙。</p> <h3>我們姐弟五人共同的小學:大井巷小學</h3> <p>利利,我的二姐,未及成年!</p> <p>利利是考初中時連續高燒不退,天熱躺在樓下客廳草蓆上,仍不放棄,堅持參考。她聰明懦弱,得病后厚待可以住外婆處,蘇州兒童醫院斷讀治療一年多點,65年農歷7月初七(8月3日)去世。唯獨有幸:沒經歷文革的委曲痛苦。</p> <p>兩根粗辮子保存完好,這是最容易保存的,而大多被忽視的親身遺物。</p> <p>蔣校長至今健在,文革中被斗,所以文革中畢業或轉學的我們仨兄弟,都沒有蔣校長簽名的畢業證。</p> <p>我們姐弟五人都是大井巷小學的學生。</p> <p>文革時期的時髦裝束</p> <h3>姐姐先于全家插隊昆山正儀公社合心一隊(與風寶的合影)</h3> <p>知青點,除了姐本人外,我算去正儀住得多的。</p> <p>文革時期的產物:上山下鄉,其實質就是國民經濟己趨崩潰,無法安排畢業生就業,甚至城市人口都難以維系基本生活保障,借口政治需要,疏散城市人口至農村自生自滅,以維系政權的穩固。人性的泯滅!</p> <p>1969.12.16全家正式被“批準”發配蘇北。</p> <p>紅彤彤的批準書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p> <p>大部分下放蘇北人員是1969.11-12間被送下鄉的,地點都是鹽城以北縣市,我們1969.12被發配后一直未成行,以至我還去市一中(蘇州化工廠紅專中學)上了三個月的初一(口字院內的一連三排)。</p> <p>我們是末批下鄉的,當初傳說這批下放地點是東臺、大豐(號稱金東臺銀大豐),如這批不去,以后就是去響水濱海,就此乖乖被遣送,其實這是最后一批下放人員!</p> <h3>1970年的人民路,歡送我們下鄉!</h3> <h3>1970.3.20終生難忘:全家搭乘小客船,歷時三天三夜到達東臺縣新曹公社新灶三隊安家落戶!</h3> <h3>新灶三隊的“國際飯店”,生產隊唯一有一面磚墻的房子!</h3> <h3>鄉下屋后唯一的留影</h3> <p>當年生產隊的民兵連長:陳招娣,老隊長的弟媳婦,湖州航運局63年下放職工。</p> <p>老隊長周鶴壽之弟周鶴軍夫婦</p> <p>招娣76年返回湖州航運公司工作后,三個出生在新灶三隊的孩子和丈夫陸續回湖州,現都在湖州成家立業。</p> <p>周鶴軍夫婦,鶴軍也于95年離世!</p> <p>在鄉下,父親幾乎天天去公社(王港),下放干部在那定時定點聚會,互相打探回城的消息,順便帶一刀肉回家,與城里的親人們唯一的聯系就是8分錢的書信。</p> <p>囿于當時的醫療水平及當地的醫療條件,俺爹嚴重的冠心病全然被忽視,治療僅限于硝酸甘油、丹參片/針、毛冬青注射液,以至最終心梗時吸入珍藏許久的救命藥硝酸甘油完全無效,一生中最珍貴的藥,唯一舍得用一次的救命藥成了最后一次!</p> <p>躍敏就讀及工作過的學校:新灶學校</p> <h3>新洋學校:我的初中二年!</h3> <p>新洋學校的蘇州無錫下放戶同學,去年同學聚會基本到齊,當初的少年現都鶴發暮年,相見無悔逝去的年華。</p> <p> 唐山大地震后的一個月,我們將鄉下的房子以800元的“高價”賣給了生產隊,那時正好是我和躍敏高中“畢業”,我開始在棉麻公司當臨時工,躍敏則回新灶學校(后改為新躍學校)當代課老師,從此離別了傷心的新灶三隊。</p><p> 當年生產隊復員回村了兩個人,一個當了隊長,另一個是別宏玉,當了會計,生產隊的一二把手,這張賣房收據就是他開的。</p> <h3>76年在東臺縣城</h3> <p>那時俺娘的三十多元工資要負擔我和躍敏的生活,我倆做臨時工、學徒工及代課老師的十六元工資全數上交,補貼生活。那段時間,我倆還曾領過政府救濟金!</p> <p>邵磨針巷</p> <h3>北局</h3> <h3>中新里</h3> <h3>谷仁里</h3> <h3>下鄉前的家:塔倪巷</h3> <h3>下鄉期間回蘇的暫住地:顏家巷</h3> <h3>宮巷:顏家巷口</h3> <h3>宮巷</h3> <p>返城后縫紉機廠分配的房子在北園,此為北園路</p> <h3>人民路嘉余坊口</h3> <h3>69年文革時的人民路蔡院場</h3> <h3>廣濟橋堍的五洲旅社_我們離開蘇州前一夜住過的旅館</h3> <h3>下鄉前的蘇州火車站</h3> <h3>1979.4.25開建,1982.6.1啟用的蘇州火車站,此時我們已回蘇。</h3> <h3>現在的火車站</h3> <h3>1971.2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訪問蘇州在人民路所建的一座歡迎牌坊。</h3> <h3>現在的人民路</h3> <h3>現在的東北街</h3> <h3>現在(2020.2)疫情期被封了路口的普福寺弄</h3> <p>2008.10我們回到生產隊,大部分的鄉親還健在,村莊已變新顏,很難再找到茅草屋。</p> <p>別響林,一個老實巴交的單身漢,始終是生產隊里最窮的人,想當年,挑著擔子步行80多里去堤西老家,為了省下車錢給侄兒買散子!</p><p> 珍貴的留影,估計他一輩子也沒照過像,此后不久他就去世了!</p> <p>2012.1我們又一次造訪了新灶三隊,這是與老隊長周鶴壽最后一張合影,此后不久也駕鶴西去!</p> <h3>老隊長見到我們專程“回鄉省親”激動得熱淚盈眶!</h3> <h3>與老隊長及二個兒子(艾林,海林)留影。</h3> <h3>與老隊長的全家合影</h3> <h3>生產隊豆腐房荀根林的老婆與兒子</h3> <p>凌保存,當年的生產隊會計。</p> <p>矩敏當過記分員,與當年的搭檔生產隊會計林保存。</p> <p>老隊長的繼任,退伍軍人徐福銀及妻子姜朱扣。</p> <p>于國銀的母親當時還在</p> <h3>當年的“國際飯店”早無蹤影,只能在原址留個影。</h3> <h3>當年我家的后院</h3> <h3>據說這把插銷是我們家的遺物</h3> <p>趙正坤,生產隊里的文化人,現在也早已作古。</p> <p>2019.7我再次來到新灶三隊,多數老鄉都已作古,僅剩的倆位老人:別錫貴和別慶如。</p> <p>回到臺城,還有棉麻公司的“發小”接待。</p> <p>小心保存的部分祖傳寧波家什。</p> <p>外婆家的床頭廚,上海大伯伯家的掛鐘,寧波小皎村的太師椅及我家的樟木箱。</p> <p>2019.7回鄉時拍的三隊全景,與當初的三隊今非昔比啊!https://720yun.com/t/a7vkn72erpm</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塞县|
玉树县|
江孜县|
鹤壁市|
灵川县|
昆山市|
襄汾县|
灵璧县|
区。|
小金县|
庐江县|
明溪县|
黄平县|
博客|
新安县|
石棉县|
西藏|
长海县|
彭泽县|
黔江区|
普兰县|
台北市|
鹤岗市|
磐安县|
荥阳市|
体育|
突泉县|
浮山县|
宕昌县|
清河县|
阿尔山市|
沙河市|
邛崃市|
楚雄市|
武川县|
藁城市|
若羌县|
疏勒县|
临湘市|
顺昌县|
神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