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時間過得真快,去年此時正在忙于辦理護照以及赴美簽證之事。若是在今年,波士頓之行注定是泡湯了,于是感到此行特別富有意義,格外值得珍惜,遂趁疫情期間閑暇之際寫點文字以記之念之。</p><p> 最早知道波士頓(Boston)這個城市,那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歷史課的《美國獨立戰爭》上,波士頓傾茶事件是該課很重要的內容之一,因為它是北美獨立戰爭的導火線。很長時間內對波士頓的了解基本上僅此而已。2017年5月的一天中午,我收到一本雜志樣刊,兒子于2015年因參加同濟大學組織的一個學術交流項目曾到過MIT,其間他所拍的一幅照片及配作的一首18行小詩刊登于國內一本核心期刊封底(世界名校專欄)。當我電話告知兒子時,他在電話另一端異常激動地說:“爸爸,我就要去那里讀書了!剛剛收到錄取通知?!闭f來真是無巧不成書啊,父子倆竟然幾乎同時收到雜志與通知書。此后,我對波士頓的關注自然而然也就多了起來。</p><p> 具有近400年歷史的波士頓,位于北美大西洋西岸,夏令時與北京時間剛好相差12個小時。波士頓是馬薩諸塞州(即我們通稱的麻省)的首府,既是麻省的最大城市,也是新英格蘭地區(即美國東北部緬因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爾州、馬薩諸塞州、羅得島州、康涅狄格州等6個州所在地區的總稱)的最大城市,它在美國堪稱最古老、最有文化底蘊的城市之一。</p><p> 波士頓地區的高等教育在全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全市約有100所左右高校,哈佛大學(HARVARD)、麻省理工學院(MIT)兩所世界頂尖名校就坐落于該地區的劍橋市,它們與TUFTS(塔夫茨大學)、BOSTON COLLEGE、BRANDEIS(布蘭迪斯大學)被稱為“波士頓五大名?!薄?lt;/p><p> 麻省理工學院是一所研究型私立高等學校,1861年由威廉·巴頓·羅杰斯(William Barton Rogers)始創,學校的英文全稱是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縮寫為MIT,位于風景如畫的查爾斯河畔,隔河與波士頓市區相望,已有近160年的歷史,穿越校園的馬薩諸塞大道(Massachusetts Avenue)直連哈佛大橋跨過查爾斯河通向波士頓市區。有關資料顯示:MIT先后涌現了97位諾貝爾獎得主(包括校友、教職工和研究人員)、8位菲爾茲獎(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得主、26位圖靈獎(被稱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得主。2019-2020年度,MIT在世界大學四大權威排名中的位次分別是:QS第一、U.S.News第二、ARWU第四、THE第五。MIT因卓越的辦學成就與突出貢獻,與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并稱為“美國社會不朽的學術脊梁”。著名科學家、導彈之父錢學森,著名建筑大師貝聿銘都是MIT的杰出校友。 </p> <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i><b>這是錢學森當年的MIT碩士學位證書(注:本圖片來自網絡)。時隔60多年,除學生姓名、學科名稱、證書簽發人與簽發時間之外,MIT學位證書的格式和正文內容一直未變。</b></i></span></p> <p> 2019年6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MIT畢業季。我于6月4日中午12點半從上海浦東機場啟航,經過14小時約12000公里的航程,于當地時間6月4日下午2點半抵達波士頓機場。辦理好入關手續后,兒子也到達了機場門口。機場離MIT不遠,約半個小時的路程。到達兒子宿舍稍事休息后,已是傍晚時分,在兒子的陪伴下漫步于查爾斯河畔,盡情地欣賞兩岸的迷人景色。河中帆船點點,好一道風景;龍舟愛好者泛舟河上,正在備戰端午節的龍舟競賽,我國的龍舟文化已深深地影響到世界各個角落。此時也才意識到,我將在米國度過2019年的端午節了,這也是我第一次在異國他鄉所過的端午節。</p> <p> 6月5日上午,因兒子還有許多事情需辦理,我獨自徜徉于MIT校園之中。與美國其他大多數高校一樣,MIT沒有校門,也沒有圍墻。MIT占地面積約1000畝,在校生約10000名(研究生與本科生之比約為6:4),學科特色和優勢十分突出和鮮明。無論是占地面積還是學生規模,與我國絕大多數高校都無法相比,同時與我國很多高校片面追求大而全的現象形成了鮮明對比。MIT的校訓是Mind and Hand(意即既學會動腦,又學會動手。我們可以更深層次地理解,就是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并重);Tim the Beave(海貍,又稱河貍)是MIT的吉祥物(據說,河貍會筑巢且非常好,因而成為智慧的象征)。MIT的標志性建筑物呈H形,乍看是一幢樓,其實是由多幢建筑物組成的,有以數字命名的,也有以名人姓名命名的,H形中部的建筑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大穹頂”(Great Dome),穹頂以下、圓柱以上的墻面上鐫刻著“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字樣,因此有人將其視作為MIT的大門;基利安球場(Killian Court)碧草如茵,兩側的參天大樹枝繁葉茂;縱向建筑長達250m左右,被稱為“無盡長廊”,長廊兩側墻上的布置充分體現了MIT的歷史文化底蘊。MIT的藝術樓別具一格,簡直是太有藝術范了!</p> <p><font color="#ed2308"><b><i>準備就緒的畢業典禮現場。</i></b></font></p> <p><font color="#ed2308"><b><i>已清理整潔的基利安球場。</i></b></font></p> <font color="#ed2308"><b><i>無盡長廊中的文化墻。</i></b></font> <font color="#ed2308"><b><i>24小時開放的人文與科學圖書館。</i></b></font> <font color="#ed2308"><b><i>MIT 藝術樓。</i></b></font> <font color="#ed2308"><b><i>學生活動中心前的雕塑吸引很多中小學生。</i></b></font> <p> 下午,兒子陪我參觀了哈佛大學校園。</p> <p><font color="#ed2308"><b><i>哈佛大學創始人John Harvard雕像。</i></b></font></p> <font color="#ed2308"><b><i>哈佛大學圖書館。</i></b></font> <p> 6日上午,因兒子與導師有約,我獨自一人來到了波士頓市區。波士頓老城區保留了大量殖民地時期的建筑風格,我只有三腳貓的英語水平,因此只能是走馬觀花而已。波士頓公園則是典型的英式花園,將其稱之為城市綠洲一點也不為過。城中的多處教堂風格各異,當然不乏氣勢不凡者。一路逛一路拍,不知不覺間竟到了波士頓城郊的一個小農場,好一派田園風光。然后折回城里,在一個大教堂前的草坪上遇到了從紐約來波士頓旅游的天津沙氏一家人(父母也是剛參加完兒子的畢業典禮),我為他們拍了好多張十分滿意的全家照。下午,與兒子及其同學一家乘坐鴨子船(水陸兩用的交通工具,在陸地上與公共汽車一樣,在水上則是游艇),游覽波士頓老街區和查爾斯河。此時我也在思考,衢州是否可引進這種水陸兩用的交通工具,以更好地開發信安湖的旅游資源。</p> <font color="#ed2308"><b><i>波士頓公園。</i></b></font> <font color="#ed2308"><b><i>暢游查爾斯河。</i></b></font> <p> 6月7日上午,天高云淡,高緯度地區的太陽令人感到格外炎熱,正如人們出席典禮的高漲熱情。MIT 2019屆畢業典禮就在如此熱烈的氛圍中于主樓前基利安球場隆重舉行,校領導、學位委員會委員、特邀嘉賓、50周年校友、2800多名2019屆本/碩/博畢業生及其親朋好友約萬人出席典禮。參加典禮的親朋好友從7點開始憑入場券掃碼并經安檢進場,親朋區呈U字形(即會場的兩側及后部),U字腹部即為學生區。典禮開始前,兩側的電子顯示滾動播出歡迎親朋好友的標語和學校宣傳片,氣氛十分熱烈。 </p> <font color="#ed2308"><b><i>畢業典禮入場券。</i></b></font> <p><font color="#ed2308"><b><i>親朋區一角。</i></b></font></p> <p> 典禮從10時整正式開始,持續3小時45分鐘,直到下午1點45分圓滿結束。</p><p> 典禮隆重而莊嚴,首先由擎旗手分別將國旗、州旗和校旗插于主席臺之前,然后在司儀引導下,校長、校董會成員、學位委員會委員及教授代表走向主席臺,接著入場的170名身著紅色西裝的50周年校友即1969屆畢業生代表。前述人員全部就緒后,檢閱全體畢業生依次入場。此場景絕不遜于奧運會的入場式,整整進行了50分鐘。</p><p> 典禮上,曾任三任紐約市市長、彭博新聞社創始人邁克爾·布隆伯格,校長拉斐爾·萊夫(L. Rafael Reif)分別作了熱情洋溢的演講。全體畢業生分左右兩路依次上臺,左路由校長親自向畢業生授予凝聚智慧與勤勞的學位證書。</p><p> 我因事先與兒子保持聯系,得知其所處位置與上臺時間,于是提前找準了一個比較好的位置,提前取好景,拍到了他從校長手中接過學位證書的珍貴瞬間。</p> <font color="#ed2308"><b><i>畢業生入場。</i></b></font> <font color="#ed2308"><b><i>50周年杰出校友入場。</i></b></font> <font color="#ed2308"><b><i>邁克爾·布隆伯格致辭。</i></b></font> <font color="#ed2308"><b><i>校長拉斐爾·萊夫(L. Rafael Reif)致辭(注:本圖來自網絡)。</i></b></font> <p><font color="#ed2308"><b><i>校長演講視頻片斷(注:載自 MIT 官網)。</i></b></font></p> <font color="#ed2308"><b><i>兒子從校長手中接過學位證書的瞬間。</i></b></font> <p> 綜觀MIT的畢業典禮,以下印象十分深刻:</p><p> 一是對畢業典禮極其重視。每位畢業生可免費領取4張入場券,意味著可邀請4位家人和朋友出席典禮,如超過4人的話,可以在同學之間調劑,調劑不成的話則需400美元/張購買。其對畢業典禮的重視,與國內高校形成鮮明對比。在國內,大學生入學的場面頗為壯觀,送行的隊伍可謂浩浩蕩蕩,而畢業時往往是學生獨自回家,來迎接的家長與入學之時形成強烈反差,更不必說參加畢業典禮了。我認為從中折射的則是學校的責任,畢業典禮正是學校向家長、向社會呈交答卷的最好時機。</p><p> 二是對學生的充分尊重。首先,其入場式體現出強烈的儀式感,校長、校董會成員等嘉賓在主席臺就座后,畢恭畢敬地檢閱全體畢業生依次入場,這與學生坐好后等待領導上臺然后宣布開始的場景形成明顯對照,從中體現了以生為本、學生第一的理念。其次,從細節體現出嚴謹的科學精神。據介紹,為了念對念準學生的姓名,校方三次與學生聯系,第一次是請學生標明自己姓名的發音,第二次是請學生確認發音,第三次則是請學生親自讀一遍。于細微處見精神,學校認為畢業典禮是非常嚴肅的場合,是學生人生旅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在如此莊嚴的時刻絕對不能將學生的名字讀錯。同時,在每本證書中夾著一張載有學生姓名、所在學院、專業及項目等信息的長條形紙片,確保授予證書時做到人證合一,避免發生臺上發錯臺下調換的情況。再次,學生一一上臺,逐個從校領導手中接過證書,而非以班級為單位派代表統一領取證書。</p><p> 三是170多名50周年杰出校友是畢業典禮上的一道亮麗風景。各行各業的杰出校友云集母校,既是MIT的驕傲,也是對即將走上人生新旅途的應屆畢業生的莫大鼓勵。</p><p> 四是校長的演講融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于一體。第一,校長首先祝賀和感謝的是所有畢業生的家庭,他認為這一天是家長們愛的付出與支持所換來的美好結果。第二,校長的演講都是從MIT歷史上重要的事件或人物引入正題,從中揭示MIT的學校精神。這次演講則從50年前即1969年人類首次登月事件(即阿波羅11號登月)說起。登月需要計算機導航系統的支持,當時的NASA(美國宇航局)直接將研發任務致電交給MIT;第一個致力于“阿波羅計劃”的工程師,是MIT一位叫Margaret Hamilton的“女性”,她在軟件方面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12名曾在月球上行走過的宇航員,其中4名就畢業于MIT。為了開發登月軟件,到1968年,MIT儀器實驗室達到600人,巔峰時期的硬件團隊就達400人。</p><p> 演講以人類首次登月事件揭示跨學科團隊的力量,揭示合作精神與合作的力量,從而將這種精神所體現的職責傳遞給新一屆畢業生。校長在演講中給全體畢業生提出了9個“更”的期望,即更大膽、更有激情、更嚴謹、更有創造力、更有野心、更謙虛、更尊重、更慷慨、更善良?;貒?,我好奇地查了一下歷屆畢業典禮上的校長致辭,驚奇地發現演講的后半部分竟然每年都是一樣的(只是改了一下年份而已),前半部分正如前述例子,其目的是以獨特的內容引出MIT的學校文化和學校精神,從而很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竊以為,這正是其文化精神的精髓所在,體現的是MIT的科學精神和文化自信。我們的高校是否也能吸收和借鑒其做法,將學校精神凝煉固化為一種有內涵有底蘊的特有文化,使之得到一代一代的傳承弘揚,不要在畢業致辭上挖空心思以博取學生的陣陣掌聲,因為學校文化和學校精神是長期積累的結果,而不是“秀”出來的。</p> <p> 6月8日,我與兒子一道領略了波士頓郊外的田園風光,其中的瓦爾登湖,因亨利·戴維·梭羅的《瓦爾登湖》而聞名,但其景色實在是不敢恭維,是典型的不去不甘心、去了很失望的景區。這種景色不要說在我國,即便是衢州也是比比皆是。不過,其藍天白云碧水渾然天成的優美生態卻著實令人留戀。</p> <p><font color="#ed2308"><b><i>以《瓦爾登湖》作者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命名的梭羅大街(Thoreau Street)。</i></b></font></p> <p> 9日,在兒子的全程陪同下,開始了波士頓之外為期一周的北美之行(將另文介紹)。</p> <font color="#ed2308"><b><i>說明:文中圖片除2張來自網絡(均作注明)之外,均系本人親自拍攝。</i></b></fo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容县|
皋兰县|
西城区|
乌拉特中旗|
宁南县|
绥江县|
翁牛特旗|
西华县|
苏尼特左旗|
华池县|
博兴县|
偏关县|
类乌齐县|
紫金县|
汪清县|
昭觉县|
泌阳县|
五河县|
临夏市|
高州市|
冷水江市|
施甸县|
宜兰市|
台东市|
阿坝县|
万载县|
宁都县|
金昌市|
天等县|
保康县|
清水河县|
石嘴山市|
建水县|
江陵县|
泗洪县|
英山县|
乌拉特后旗|
集安市|
灵璧县|
盐池县|
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