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 ,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p><p> 顏真卿是一位在中國書法史上承前啟后、極具影響力的書法大家,他的楷書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體之一。他融合“太巧若拙”、“見素抱樸”的美學思想于書法,發揮到了極致,“納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在中國書法史上創造了一個獨特的書法字體,并締造了一個至真至美的藝術境界。顏真卿的楷書開啟了唐楷書風的一代先河,就筆法而言,他以篆籀入書,筆力劍拔弩張、蒼勁渾厚,極具實在感;就結體,融入篆隸之勢,端正而不失韻律,渾圓厚重、飽含張力;在境界上,他開創了拙質無華、雄強茂樸的新氣象。</p><p> 顏真卿自幼蒙學于母殷氏,后學褚遂良,再師從張旭而得筆法,糅合篆籀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范。作為革故鼎新的大家,顏真卿的楷書以篆籀之筆入書,化瘦硬為豐腴,結體寬博而氣勢龐大,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他獨創“顏體”,與柳公權并稱,并有“顏筋柳骨”之美譽。在書法史上,他和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一同被列為楷書四大家。</p><p> 《顏勤禮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自署立于大歷十四年(779年),現存西安碑林。顏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時,年七十一歲,是顏真卿書法最為成熟時期的佳作之一,其結構具有端莊豁達、舒展開朗、動靜結合、巧拙相生、雍容大方之特點。其用筆橫細豎粗,藏頭護尾,方圓并用,雄健有力。豎畫取“相向”之勢,捺畫粗壯且雁尾分叉,鉤如鳥嘴,點畫間氣勢連貫。碑中的字,同樣的點畫有不同的變化,生動多姿、節奏感強,重法度、重規矩,具有大唐盛世之氣象。</p><p> 本字帖取材于碑帖拓本,忠于原碑,經本人精心制作,字體特別清晰,并制作了米字格,使初學者能夠更好的把握字體的間架結構,是顏體楷書初學者臨帖的最佳教材。</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口县|
托克托县|
阜康市|
晋城|
潞城市|
米易县|
泰宁县|
抚顺县|
华蓥市|
正蓝旗|
将乐县|
泸州市|
本溪市|
滨海县|
巫山县|
榆中县|
怀安县|
嵊泗县|
南漳县|
江安县|
临夏市|
磴口县|
凌源市|
无为县|
万安县|
兰西县|
连云港市|
万山特区|
澎湖县|
和硕县|
阿合奇县|
新疆|
婺源县|
大余县|
吉林省|
内黄县|
灵宝市|
荆州市|
宁德市|
顺昌县|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