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你沒想到吧,我出生在河北邢臺,第一眼看到的是媽媽,等了一天也沒看到爸爸。</h3> <h3>媽媽告訴我,爸爸已經去北京師范大學讀書了。媽媽帶著我在邢臺速成學校教書。</h3> <h3>當我一歲的時候,媽媽也要到天津師范學院去讀書了。只好把我送到保定的姥姥家。</h3> <h3>姥爺是個老中醫,生活條件比較優越。但爸爸不愿意把我放在姥姥家。</h3> <h3>爸爸決定把我帶到北京,自己一邊學習,一邊帶著我。到了北京先把我放在一家私人托兒所。那時物資匱乏,爸爸為了讓我能吃的好點,有時間就到托兒所來看我,爸爸一來,阿姨就會喂我好吃的。</h3> <h3>到了三歲就可以上師大幼兒園了,爸爸也不用來回跑了。那時他真是又當爹又當媽。</h3> <h3>1957年媽媽大學畢業分到北京49中學。那時候交通不方便,媽媽住在49中學,我和爸爸住在師大。</h3> <h3>我和爸爸只能周末回媽媽那,爸爸騎車把我帶到公交車站,我坐車,爸爸騎車跟著。周六晚上回去,周日晚上回來。要是爸爸有事,媽媽就來接我。</h3> <h3>要上學了。爸爸帶我到照相館照了這張照片。現在看來多有紀念意義啊!謝謝老爸!</h3> <h3>上學了,我跟著爸爸住在男生集體宿舍。每天早上,同宿舍的叔叔們搶著給我梳小辮,然后一起去食堂吃飯。我身后是師大物理樓,爸爸上班的地方。</h3> <h3>我那時很乖巧,宿舍樓里的叔叔阿姨都很喜歡我,爸爸對我更是寵愛有加,記得那時爸爸特別喜歡打乒乓球,吃完晚飯就去打球,我也跟著他,我經常是睡在乒乓球室里,被爸爸抱回來。到了二年級爸爸分了房子,我們有了自己的家。但媽媽還是每星期回來一趟,所以在我童年生活的記憶里爸爸是最重要的人。</h3> <h3>六六年文革開始了,爸爸為了躲避迫害跑到外地,媽媽被關進牛棚,我和妹妹相依為命。六九年復課鬧革命,我們就算初中畢業了,我離開了北京去了東北兵團,班里的同學合影留念。</h3> <h3>我們仨人又分在一個連里,閨蜜,同學,還成了荒友!</h3> <h3>兵團生活掠影</h3> <h3>在宿舍前</h3> <h3>到東北三周年</h3> <h3>在收割機(康拜因)上</h3> <h3>在連部門口</h3> <h3>第一次探親回家,爸爸知道東北很冷,特意買來鴨絨,親自給我做鴨絨襪子。返回東北時,爸爸送我到火車站,給我照了這張相片。</h3> <h3>東北荒友探親回家聚會</h3> <h3>76年爸爸通過朋友把我調到河北來源9113廠,是個軍工廠,安排我在工具車間,開萬能外圓磨床。這樣離家近了,每個月都能回家看望爸媽。</h3> <h3>在河北淶源,呆了短短的三年,雖然離家近了,但沒有同學,沒有朋友,是我人生中的最低谷。深深感受到世態炎涼。</h3> <h3>79年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我才單調回到了北京。15歲離京,25歲回京。在外整整漂泊了十年。</h3> <p>回京參加工作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想上大學,經過努力,如愿以償。這張就是我天津大學畢業證,原件在坐公交車時被小偷偷走書包,只能補張這樣的。好傷心!</p> <p>從東北回來照的第一張全家合影。爸爸說他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讓我上了小學五年畢業的實驗班。否則我應該是70屆的。北京70屆全留北京了。其實去東北也是人生的一種經歷,也鍛煉了我們的意志。還是很留念那段光陰。</p> <h3>故事就打上封條壓在箱底吧 酒要喝的愜意 以便迎接更好的故事<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县|
鄱阳县|
壤塘县|
突泉县|
上蔡县|
宁晋县|
天台县|
建始县|
荣昌县|
永胜县|
斗六市|
响水县|
上高县|
福鼎市|
巨野县|
寿光市|
全南县|
循化|
六枝特区|
驻马店市|
阜阳市|
信丰县|
鄂伦春自治旗|
平乡县|
志丹县|
万州区|
绥宁县|
敖汉旗|
岑溪市|
迭部县|
报价|
尼勒克县|
顺义区|
大关县|
泰安市|
忻州市|
西吉县|
松滋市|
林西县|
昭觉县|
武夷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