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譬如感恩</p><p> 趙永武</p><p><br></p><p> 一直覺得,《詩經》里有一首叫《蓼莪》的詩,對"感恩"做了最好的注解。我們不妨回溯到兩千多年前的關中平原上,一個孤兒,在終南山吹來的狂風中,孤魂野鬼一般在游蕩著。他看到狂風中搖曳的抱娘蒿,就想起了亡故的爹娘,一連串滾燙的話語自心底里噴涌而出:"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幾乎不用現代漢語注解,光是讀一遍,就能感受到每個字詞都像是被血和淚浸泡過,每個音節都像是離弦的箭,快,準,狠,直扎人的心窩,直戳人的淚腺。</p><p> 自然,譯成現代白話文,更便于我們深入地體會"孤兒"的情愫:爹啊是你生養我,娘啊是你哺育我。撫摸我啊愛護我,養我長大教育我,照顧我啊掛念找,出門進門抱著我。可是呢?如今我想報答爹娘的恩,蒼天卻把災禍降!什么"災禍降"?雙親亡故啊。又是一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傷故事一一我一直疑心,古人總結這句俗語時,是不是受了這首詩的啟發?</p><p> 啟發應該遠不止于此。這首詩還在啟示我們,人行走于世間,最大、最終極的感恩對象,應該是父母。我想,我這么絕對地說這么絕對的話,應該沒有人反對吧?畢竟,"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沒有了爹娘,在世間還有什么依靠?父親是天庇護著我,母親是地承載著我,雙親亡故就是天塌地陷啊!天塌地陷之后,自然會生出"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的感覺來:出得家門心頭都是含著悲苦的,回得家門卻好像走到了荒郊曠野上一一雙親不在的家里,自然是空蕩蕩的,而且荒涼。</p><p> 在這里,我們明顯能感覺得到,孤兒對父母的感恩之情是自然而然生發的,不需要人培養,不需要人誘導啟發,更無須旁人下命令。其實,不僅僅是"感恩",幾乎所有的人類情感,比如愛戴,尊敬,信任,鄙視,怨恨等等,都是心底里自然而然滋生的。這其實是一句廢話。何以為廢話?所謂廢話者,通常揭示的都是人盡皆知的常識。但是這樣的廢話,你還得時常去說,因為,"常識"倒經常為人們所忽略,或者忘記。</p><p> 既然感情是人心底"自然而然滋生"的,也就意味著,不能伸手討要別人的感情。你衣食無著落時,可以向別人伸手討要錢,反正天下乞丐這么多,人家也不覺得違逆情理,能幫襯點就幫襯點吧。但是你"缺愛"了,或是"感情饑渴"了,一伸手向人討要感情,這就顯得怪誕了。為什么?倘若討要對象是熟人,可能免不了彼此都尷尬:你要的東西,在下沒有啊!倘若是生人,人家可能會疑心自己遇見個神經病!不信,你試試看,明兒一大早,直戳戳撲到一個陌生的女士面前,說:"你愛我嗎?"或者:"你應該信任我。"不妨設想一下,那個女士會是什么反應?</p><p> 自然,更不能強制獲取別人的感情。常見泡沫影視劇里,有刁蠻任性的女子命令男主人公:"你必須愛我!"看到這樣的鏡頭,我們通常會覺著好玩。為什么會覺著好玩?一來我們都知道"強扭的瓜不甜",二來我們也清楚,那是搞影視的人為了吸引我們眼球,搞的噱頭。可是,有時侯現實卻并不好玩,比如就常有人強制別人或是愛自己,或是尊敬自己,或是信任自己,或是感恩自己。你若不遂他愿,他就會對你"印象不好",嘀咕你"品行不好“,或者"素質太差",要么直接斥責你"沒良心";還有可能設想著要對你進行什么什么專題教育;更有可能在你檔案上(或操行評語上)記上一筆;更甚者,為你的人生之路設置層層關卡,反正終歸要讓你心里塞豬毛,日子不好過。倒也不見有人強制別人鄙視自己,或是怨恨自己。可見,好與歹大家都分得門門清呢!我總有個感覺,強制獲取別人的感情,就像是江湖傳說中的"誅心"。殺人肉體也不過頭點地,但誅人心,卻是讓人活著,內心去承受烈火烹油的煎熬。與其茍且活著,倒還不如痛快一死。</p><p> 別人的感情,既不能伸手討要,也不能強制獲取,那要想獲得別人的愛呀、尊敬呀、信任呀等等感情,該怎么辦?這里就用得上中國人的那句俗語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p><p> 譬如感恩。</p><p> 《詩經》里 另外一首《木瓜》,寫"感恩"更直接,而且,對后世中國人文化心理的影響,是深入而持久的。"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下文是同義復沓,請容許我在此只輯錄這一段。怎么理解?(你)送我一只大木瓜,(我)就拿佩玉報答(你)。不僅僅是為了報答(你),還表達著我要永遠跟你相好的意思。也就是說,你做了初一,我就報你以十五;你送我月光,我即報你以陽光;你待我以真情,我必還你以真情……感恩的情愫就在這你來我往中,自然而然地滋生,并且流宕著;彼此的感情,也就在這你來我往中,逐漸升溫。不需要伸手討要,更不需要強制的力量,一切都是情出自愿,而又過后不悔的。</p><p> 其實,就這么簡單。</p><p> </p><p> </p><p> </p><p> </p> <p class="ql-block">趙永武,副研究館員,西安市"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西安市社區教育專家庫成員已發表作品200余萬字,出版文學作品集四部,多次獲獎。近年,潛心于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傳播工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县|
方正县|
和平区|
郯城县|
清苑县|
游戏|
晋中市|
长兴县|
永清县|
眉山市|
阿克|
连山|
博罗县|
固阳县|
荆门市|
宜春市|
泸定县|
绥宁县|
尚义县|
旌德县|
邹城市|
噶尔县|
当涂县|
玉树县|
海淀区|
滦南县|
崇礼县|
湟源县|
内江市|
麻城市|
景谷|
六枝特区|
保亭|
周至县|
遂溪县|
凤山县|
鹤壁市|
七台河市|
长岭县|
静宁县|
东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