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羅臼港,海上流冰群及虎頭海雕、白尾海雕<br> 知床半島位于北海道的東北部。羅臼港在知床半島中部、鄂霍茨克海根室海峽西邊的一側,海峽東邊就是日本號稱“北方領土”四島之一的國后島。地理上國后島與知床半島構成的海峽稱作根室海峽。<br> 圖81. 北海道地圖,藍點處是我們到過的地方,東北尖刺樣的半島就是知床半島。 圖82. 北海道東北部詳細地圖 圖83. 羅臼港遠眺。 圖84. 羅臼港西邊的群山。 羅臼港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自然遺產”所在地。這里根室海峽海洋物產豐富,各類海洋生物種類繁多。鄂霍茨克海是海豹、虎鯨等大型海洋生物喜歡光顧的海域。羅臼港周圍群山是棕熊及多種生物分布地;根室半島及“北方四島”、勘察加半島沿岸也是世界上大型猛禽毛腿漁鸮、虎頭海雕的重要棲息地。<br> 每年1月至3月,大量流冰從俄羅斯南方的海域,隨著西伯利亞吹來的北風,漂流到北海道東北角的鄂霍次克海海域。2月流冰頂峰期間,被流冰覆蓋的海面范圍,可大到超過15個北海道的面積。<br> 流冰的形成,是由于淡水從俄羅斯的40多條河川流入鄂霍次克海上游,降低了該區海水的含鹽量,在冬季攝氏零下數十度的寒冷氣溫下,含鹽量少過3.3%的海水結成冰層,漂浮于海面,并隨風一路漂流到北海道東北角。<br> 流冰漂來時,在北海道的稚內、枝幸、雄武、紋別(Monbetsu)、網走(Abashiri)、斜里和知床(Shiretoko)等地沿岸,以肉眼就能看到大小不一、厚度不等、鋪天蓋地和令人嘆為觀止的白皚皚的流冰。流冰厚度可達3米。年年從羅臼港乘船出海觀賞根室海峽大自然的奇觀大面積流冰,以及觀賞流冰上的虎頭海雕白尾海雕等猛禽,是聞名世界的奇特景觀。所以每年2月期間,世界各地大量游客和野生動物愛好者來到這里游玩觀賞。<br> 羅臼港2月觀賞流冰的船票太熱門了!我們提前半年預訂2月25日早5點的船票沒有預訂到,只預訂到早9點的船票和26日早5點的船票。25日早9點我們在羅臼港乘船出發,第一次出海觀賞流冰群和虎頭海雕、白尾海雕。<br><br> 圖85. 乘船離開羅臼港,前往流冰群。 圖86. 乘船不到1個小時,來到流冰群的邊緣,遠遠望去,流冰群猶如巨大的冰雪原野,寬廣無垠。 圖87. 近看巨大的流冰群,巨大冰塊相互連接形成高高低低的冰原,冰塊之間間隙和海水隱約可見;隨著浪涌冰原緩緩涌動,一些海雕們和鷗類鳥站在冰塊上,為平靜的冰原帶來了生機。冰原不遠處陸地是知床半島上的山脈。 大小不一的流冰塊匯集成巨大面積的流冰群,在陽光下白茫茫一片閃著銀色光芒,十分壯觀。冰上散布著許多虎頭海雕和白尾海雕,我雖然在國內琿春見過它們,但第一次見到這么多的的海雕們!和國內不同,這些猛禽不怎么怕人,可以在距離較近的范圍內觀察它們。 圖88. 流冰上的虎頭海雕。 圖89.流冰上的虎頭海雕。 圖90. 流冰群上的虎頭海雕。 圖91. 流冰上空飛翔的虎頭海雕。 虎頭海雕(英文名:Steller's Sea Eagle,學名:Haliaeetus pelagicus),是鷹形目鷹科海雕屬的鳥類,大型猛禽。虎頭海雕是目前所知全世界平均最重的鷹,平均每只重約6.8公斤。黃色的嘴特大。虎頭海雕在堪察加半島、鄂霍次克海沿岸、黑龍江、庫頁島北部及俄羅斯尚塔爾群島(Shantar Islands)一帶進行繁殖。大部分虎頭海雕在冬季里會臨時南遷至日本千島群島和北海道越冬。虎頭海雕分布的范圍不及白尾海雕廣泛。虎頭海雕物種的產地在西伯利亞,它們數量稀少、罕見,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圖92. 流冰上的白尾海雕。 圖93. 流冰上的白尾海雕。 圖94. 流冰上的白尾海雕。 圖95. 流冰上空飛翔的白尾海鵰 圖96. 流冰上空飛翔的白尾海鵰 白尾海雕(英文名:White-tailed Eagle,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是鷹形目鷹科海雕屬的鳥類,大型猛禽。體長82~91厘米,體重2.8~4.6公斤。體羽多為暗褐色,嘴、腳黃色。它的尾羽也呈楔形,均為純白色,與其他海雕不同,并因此得名。虹膜黃色,嘴和蠟膜為黃色,腳和趾為黃色,爪尖黑色。在中國,所有的猛禽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而白尾海雕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圖97. 幾只西伯利亞銀鷗站在流冰的邊緣 由于距離較近,我攜帶的500mm/f4鏡頭拍攝這些大型猛禽圖像構圖不好,甚至有些爆框了!不由得后悔沒有帶100-400mm鏡頭,只有明天再補救。流冰上許多鷗類鳥,仔細辨認應該是小灰背鷗和西伯利亞銀鷗。在眾多的猛禽和鷗類中選擇姿態滿意的目標拍攝并不容易。不停拍攝的匆忙中近1個小時就過去了,游船發出信號,開船離開了流冰群。 返回羅臼港才發現,這里是個水鳥的天堂!港口內和海港附近水面有多種水鳥:天鵝、斑背潛鴨、針尾鴨、巴氏鵲鴨,還有多種鷗類。它們在水面游動或者覓食,顯得十分熱鬧。 圖98. 海面上漂亮的大天鵝群。 圖99. 大天鵝。 圖100. 大天鵝近影。 圖101. 港灣海面上的斑背潛鴨(雄) 圖102. 斑背潛鴨(雌) 圖103. 罕見的巴氏鵲鴨(雄) 圖104. 罕見的巴氏鵲鴨(雌) 圖105. 海面上的巴氏鵲鴨群 巴氏鵲鴨(英文名:Barrow's Goldeneye,學名:Bucephala islandica),是雁形目鴨科鵲鴨屬的鳥類。別名:巴羅鵲鴨、冰洲鵲鴨、巴羅氏金眼鴨。巴氏鵲鴨生活在北美和冰島,在歐洲是一種罕見的旅鳥,它和分布于歐洲的鵲鴨有密切的關系。通常共同混群在一個有豐富的昆蟲以及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的湖上。在冬季轉移到非冰凍的湖泊和河流。我在這里第一次見到這種罕見的鳥類,很高興! 圖106. 海面上的針尾鴨(雄) 圖107. 海面上的針尾鴨(雄) 午飯休息后,我們開車沿著知床半島唯一的沿海公路,由羅臼港向東北行駛,瀏覽海邊自然風光。<div> 知床半島山地丘陵眾多,僅海邊公路旁可見一些住房和居民。這里和日本其它沿海地帶一樣,公路維修保養得很好,路面平整,設施齊全。海邊整齊投放了許多巨大的4角形混凝土防波石塊,保護海岸不被海浪侵蝕。</div> 圖108. 知床半島羅臼港東北部海岸。 圖109. 知床半島東北部海灣。 圖110. 海邊的居民住宅。 圖111. 我們計劃參觀的羅臼港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已經被大雪掩蓋,門口提示牌告知,目前期間不開館。 原計劃沿著羅臼港附近的公路向西穿行,通過知床半島山區游覽知床半島西部海邊景色,由于冬季大雪封山,道路禁止通行只得放棄。 沿著海邊行駛,過了羅臼港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見到一座小橋,山上清清的河流經過小橋匯入大海。河口附近居然有一群國內罕見的丑鴨在海邊嬉戲!這個偶然奇遇太讓人激動啦。 圖112. 偶遇海中的丑鴨群。 圖113. 漂亮的丑鴨(一雄三雌鴨) 圖114. 漂亮的丑鴨。 圖115. 漂亮的丑鴨(雄)。 丑鴨(英文名:Harlequin Duck,學名:Histrionicus histrionicus),是雁形目鴨科丑鴨屬的鳥類。<br> 丑鴨身長33-54 cm ,翼展56-66 cm,體重0.5-0.726 kg。身長適度,雄鳥體羽是灰藍色、黑色并具白色及紅色斑紋。臉及耳羽具白色點斑。<br> 雌鳥不同于雄鳥,體羽以棕色為主,頭部兩側有三個白點裝飾。它們豐富多彩的羽毛酷似意大利啞劇中多姿多彩的丑角,故名丑鴨。<br> 丑鴨喜歡活動于急流溪澗旁,巖石和灌叢間的深凹處、樹洞、湍急的河流。流連于水域和河流寬闊帶。丑鴨捕魚技術很強。食物主要包括水生昆蟲的幼蟲、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小型魚類和海洋蠕蟲。它們是群居動物,成對或成群活動。在繁殖季節喜歡隱蔽。它們能夠很好地適應惡劣環境,可以逆水行進,攀登陡峭山坡上很滑的巖石。在冬季多巖石港灣過冬。游泳時尾翹起。飛行快而低,起飛翅膀水面拍打。求偶期雄鳥發出高哨音,雌鳥作粗短叫聲。其它時候不鳴叫。<br><br> 四、朝霞中的流冰群和晨曦中的虎頭海雕、白尾海雕<div> 羅臼港乘船觀賞流冰群每天有2個航班:分別在早晨5點和上午9點開船。</div><div> 26日天還沒亮,我們駕車來到羅臼港碼頭,在停車場停好汽車,登上早5點的航班,再次出發到海上觀賞流冰群和虎頭海雕、白尾海雕。</div> 圖116. 乘坐早晨5點航船的人們。 圖117. 天漸漸亮起來,東方海面逐漸映射出朝霞和初升的太陽;我們乘坐的船再次靠近流冰群。流冰群清晨的景色非常漂亮。 圖118. 日出映射下的流冰群,朝霞紅彤彤的,流冰由于光線不足,呈現出暗藍色的色彩,與昨天上午陽光下的景色截然不同,十分迷人。 圖119. 太陽出來了,流冰群慢慢的變換著色彩,冰上的猛禽和鳥兒開始活躍了起來。 圖120. 一只小黑背鷗盯著我們觀光船慢慢靠近流冰群。 觀光船靠近流冰群停穩拋錨后,船員把成筐的魚拋向冰面:冬季鳥兒覓食困難,他們這是給猛禽等鳥兒提供食物。 圖121. 白尾海雕抓起食物迅速起飛。 圖122. 朝霞里抓著魚飛向遠處的白尾海雕。 圖123. 一只小黑背鷗掠過冰面,試圖在眾多海雕之間叼走食物。 圖124. 虎頭海雕紛紛過來搶食食物魚。 圖125. 吞食的虎頭海雕。 圖126. 飽餐的虎頭海雕。 圖127. 飽餐的虎頭海雕。 圖128. 埋頭大吃的虎頭海雕。 圖129. 西伯利亞銀鷗銀鷗也加入早餐的行列。 圖130. 一只白尾海雕拿到一條魚。 圖131. 這條大魚被這只白尾海雕牢牢地抓在爪子里。 圖132. 虎頭海雕與白尾海雕為了一條魚發生劇烈爭斗! 圖133. 空中飛翔的白尾海雕帶著早餐離去。 圖134. 有些饑餓的白尾海雕在空中就開吃啦! 圖135. 這2只虎頭海雕在空中的激烈地爭奪一條魚!誰都不想撒手。 圖136. 烏鴉也到流冰上飽餐一頓! 圖137. 船上觀賞流冰和猛禽的我們。 圖138. 船上觀賞流冰和猛禽的人們。 經過這一陣混亂的鳥類大餐,猛禽及其它鳥兒吃飽了,流冰群上恢復了平靜。 圖139. 吃飽的虎頭海雕。 圖140. 展翅欲飛的虎頭海雕 圖141. 空中的虎頭海雕。 圖142. 流冰上空的小黑背鷗 圖143. 流冰上空的小黑背鷗 圖144. 流冰上空的西伯利亞銀鷗。 圖145. 西伯利亞銀鷗 1個小時的時間又到了,我們乘坐的海船及另外2艘海船發出信號準備返航。隨著輪船發動機轟鳴,船體移動,流冰上的鳥兒們發出不可思議的一幕:眾多猛禽及其它鳥兒轟然而起,飛到了輪船附近天空,它們是歡送我們這些帶來食物的人們?還是留戀這些船兒?不得而知啊。 圖146. 隨著船兒突然起飛在空中的大量鳥兒,它們飛舞著追隨船兒。 圖147. 跟隨我們船兒許久的鳥群。 25日上午和26日清晨我們2次觀賞流冰群和虎頭海雕、白尾海雕,比較一下我才明白,為什么早晨船票大受歡迎:早晨流冰群景色靚麗多彩,海雕們活躍多姿,無論是流冰群風光還是流冰上海雕們的雄姿,效果都要好于9點出發的第二班游船。 五、返程<div> 26日中午,在旅館結賬后我們開車來到羅臼港街上,路邊一個小餐館吸引了我們,決定在這就餐。這是一個很小、只有一對老夫妻經營的拉面館。在這個很小的營業廳里,除了我們還有一位顧客。在我們注視下老夫妻認真地做了一頓簡單又十分可口的日本拉面。閑聊得知,老夫妻的孩子目前在日本大城市工作,由于故土難離,他們在家鄉經營這個拉面館作為日常生活。慈祥的老太太認真稱贊兒媳的日語發音,和孩子討論地方日語語言的一些差別,熱情地教孩子說北海道日語方言。羅臼港雖然很小,交通不便,但居民的樸實熱情令人難忘。</div> 圖148. 羅臼港老夫妻經營的小拉面館。 圖149. 每人一份可口的日式拉面。 圖150. 這次北海道行程示意圖。 離開羅臼港駕車我們沒有直接回到女滿別機場,繞路前往知床半島的西北部斜里附近游覽。這里的海岸是鄂霍茨克海南部,海面上積聚大量的浮冰,一片冬季蕭殺荒涼景象,見不到鳥兒和其它動物。<div> 地理上鄂霍次克海被稱為太平洋冰窖,這是因為緯度較高,獲得太陽輻射少;沿岸寒流具有降溫減濕的作用;受冬季寒風影響大,降溫劇烈;另外,由于海域封閉,與大洋的能量交換較少,是它另一個因素。鄂霍次克海大部海面于10月至次年6月結冰。這里屬于知床半島另一側,是北部和西部海域,受亞洲大陸影響,屬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季1~2月平均氣溫-20~-24℃,海水結冰期長達7個月(11月至翌年6月),冰厚0.1米左右。羅臼港在知床半島南部和東部,由于知床半島山區的阻擋西部寒流,再加上靠近太平洋,受溫帶季風氣候影響,2月份羅臼港平均氣溫-5~-7℃,所以羅臼港見不到海冰,海面一片生機勃勃,與斜里海岸呈現截然不同的景色。</div><div><br></div> 151. 知床半島西部斜里海岸景色。 圖152. 知床半島西部斜里海岸景色。 離開知床半島西北部斜里海邊,我們驅車前往女滿別機場,準備登機返回東京。 圖153. 天氣晴朗,沿途公里上積雪鏟除的干干凈凈,路旁“雪墻”顯示曾經積雪的深度。 圖154. 北海道原野大片積雪 ,只有動物留下部分小腳印。 圖155. 冰雪覆蓋下北海道寬廣的原野。 在前往女滿別機場路上,森林邊緣突然出現一只漂亮的狐貍,這是一只赤狐。慢慢地我們距離越來越近,它注視我們一會,發現沒有什么危險后,在雪地上翻騰起來,不知道它在尋找什么,尋找食物嗎?由于需要到機場按時登機,我們觀察赤狐一陣后開車離去。 圖156. 曠野中的赤狐。 圖157. 赤狐。 圖158. 狐貍停了下來,注視著我們。 圖159. 赤狐。 圖160. 發現沒有什么危險后,狐貍開始在雪地上尋找什么。 赤狐(學名:Vulpes vulpes):共有47個亞種。成獸體長62 - 72厘米,肩高40厘米,尾長20-40厘 ,體重5-7kg。毛色因季節和地區不同而有較大變異,一般背面棕灰或棕紅色,腹部白色或黃白色,尾尖白色,耳背面黑色或黑褐色,四肢外側黑色條紋延伸至足面。雄性略大。<br> 赤狐聽覺、嗅覺發達,性狡猾,行動敏捷。喜歡單獨活動。在夜晚捕食。通常夜里出來活動,白天隱蔽在洞中睡覺,長長的尾巴有防潮、保暖的作用,但在荒僻的地方,有時白天也會出來尋找食物。它的腿腳雖然較短,爪子卻很銳利,跑得也很快,追擊獵物時速度可達每小時50多公里,而且善于游泳和爬樹。主要以旱獺及鼠類為食,也吃野禽、蛙、魚、昆蟲等,還吃各種野果和農作物。<br> 分布于整個北半球,包含歐洲、北美洲、亞洲草原以及北非地區。是食肉目中分布最廣者。<div> 關于赤狐有許多資料,據研究觀察,赤狐幼仔出生的時候,雄獸總是呆在雌獸的旁邊。出生后14-18天幼狐才睜開眼睛,在這段時間里,雌獸精心地撫養和照顧赤狐們,從不離開,食物則由雄獸供給,整個哺乳期約為45天。<br></div> 幼仔喜歡在洞口曬太陽,生長的速度很快,1月齡左右體重就達到1千克,可以出洞活動,雄獸此時更加忙碌,不僅要給雌獸而且也要給長得很快的幼仔提供食物,如果這時如果雌獸不幸死亡,雄獸就要獨自承擔起養育后代的任務。雄狐是一個非常警覺的父親,赤狐們經常陪幼崽一起玩耍,并獨自一人承擔尋找食物、養活家人的任務。小狐貍出生3個月后,父親的養育任務結束,年輕小狐貍開始自己尋找食物。然而父親不會眼睜睜看著赤狐們挨餓,赤狐會把食物藏在小狐貍附近,教赤狐們如何發現食物。 全文完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镇县|
北流市|
郯城县|
贵港市|
叶城县|
咸阳市|
黄山市|
霞浦县|
县级市|
和林格尔县|
台前县|
淮阳县|
昌都县|
保亭|
大兴区|
湖北省|
长泰县|
三明市|
崇明县|
绥滨县|
兴化市|
海晏县|
梁河县|
綦江县|
淮阳县|
唐海县|
宽甸|
华宁县|
西华县|
晋城|
曲麻莱县|
普定县|
惠安县|
高邑县|
绵阳市|
景德镇市|
嫩江县|
秀山|
潜江市|
古丈县|
繁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