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是二0一八年去過土耳其,已過了近二年了,為何至今才想起寫游記?首先,當然是這次新冠病情,讓我徹底心無旁騖地靜下來,在瀏覽照片中再次體驗旅行的樂趣,也算是宅家防疫打發消磨時間的最好方式吧。其次,土耳其這個國家確實也是精彩不容錯過之地,值得我用心去回味這趟有溫度的旅行。</p><p> 土耳其是一個怎樣的國家?能讓我聯想到的大概就是那踢法剽悍的足球,能在韓日世界杯中獲得季軍,其實力令人刮目相看!而網上有許多人說土耳其是浪漫的,也有人說土耳其是暴力的。浪漫源自于那些晨曦下五彩繽紛的熱氣球,暴力源自恐怖分子讓人們對穆斯林戴上了有色眼鏡。眾說紛紜讓這個國家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p><p> 事實中的土耳其什么模樣,唯有親自踏上這一塊土,接觸上這一方人,才算對這個國家有所了解。對走過三趟歐洲后的我,就很有沖動去看看這片打上歐洲烙印的亞洲土地。二年前的五月中旬,我從微信上偶爾看到一條土耳其旅游的信息,行程不錯、價格誘人!于是立馬下單,十天后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很快,阿聯酋航空的A380把我帶到了那里。</p><p> 此刻,請讓我按下土耳其之旅的回放鍵。</p> <p>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伊斯坦布爾。</p> <br> 一座城市,一半在歐洲,另一半在亞洲,這樣的城市世界上絕無僅有。這就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div> 一條海峽,將亞歐大陸分隔兩邊,伊斯坦布爾也被分成了兩半,這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div><div> 一座大橋,又把亞歐大陸連接起來,這就是博斯普魯斯大橋!</div> 游覽博斯普魯斯海峽最常見的方式便是搭乘游輪。五月的伊斯坦布爾陽光明媚,迎著徐徐春風,我靠在船舷邊,縱覽兩岸的清真寺、皇宮,還可以穿越大橋、遠眺城市美麗的風光,十分享受。 博斯普魯斯海峽又稱伊斯坦布爾海峽,把土耳其分隔成亞洲和歐洲兩部分。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一樣的旅游感受。人們競相來到這里尋覓一眼同時看見亞歐兩大洲的不一般體驗。 博斯普魯斯大橋是第一座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跨海大橋,連結了亞洲、歐洲兩個大陸。這座懸索橋的兩頭各有一呈“門”字形的橋塔,水中沒有橋墩,整個橋身用兩根粗大的鋼索牽引,每根鋼索由上萬根鋼絲擰成,支撐整個橋面,看起來蔚為壯觀。 <p>多瑪巴切清真寺面臨大海,古老的清真寺同皇宮、民居建筑交相輝映。這是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亞洲一側。</p> 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匯聚著無數的豪華建筑,這些都是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這是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歐洲一側。 在這里你可以有一眼看兩洲的視界,感受兩座連接歐亞的大橋之雄姿,領悟在兩大洲簇擁下的海峽中暢游的獨特心境。 早晨起來窗外的老城沐浴在晨光中。 <p> 此次行程從伊斯坦布爾出發,再回到伊斯坦布爾:</p><p> 伊斯坦布爾→布爾薩(朱馬勒克茲克村)→伊茲密爾(以弗所古城)→庫薩達斯(愛琴海)→(棉花堡)→孔亞(梅夫拉那博物館)→卡帕多奇亞(世界上最壯觀的“風化區”)→薩夫蘭博盧(番紅花城)→伊斯坦布爾。</p> 有700年歷史的朱馬勒克茲克村,位于土耳其第四大城市布爾薩東部,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奧斯曼風格小鎮,于2014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它的建成可追溯至中世紀,如今村內依然有村民居住,也依舊保持著祥和寧靜的生活環境,在這里可以看到傳統的奧斯曼式建筑、石頭鋪就的老街以及各種傳統售貨小攤。 它是一座富有生活氣息的奧斯曼小鎮,并不被游客的到來而打亂她原本的節奏。該擺攤的擺攤,該吆喝的吆喝。 朱馬勒克茲克小鎮雖然是一座世界文化遺產小鎮,但是相對商業化的程度低,游客也不多。 布爾薩有一座“綠色清真寺”,其建筑風格為在塞爾柱風格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布爾薩式,寺的門框及窗楣上有許多書法作品。 大廳墻壁下部有六角形綠色瓷磚裝飾,因而得名“綠色清真寺”。寺內無數幾何型的彩色瓷磚構成的圖案令人覺得如同置身于織毯展覽館中,顯得高貴典雅。 下一站,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茲密爾。往南行駛十幾公里,就到達世界上最大的古希臘羅馬古城-以弗所!<div> 以弗所建于公元前7世紀,曾是古羅馬帝國在亞洲的首府,是古代商業及宗教中心。</div> 以弗所古城是古希臘人在亞細亞建立的一個大城市,當前大部分只剩廢墟,但卻是土耳其一個十分著名的旅游點。 庫瑞特大道,以弗所現存的主要建筑集中在大道附近,這條大道有各種神殿、紀念品店、絲綢店等。這條街上有很多希臘羅馬雕塑,是歐美著名品牌的靈感來源,例如耐克鞋、愛馬仕等等。 以弗所全盛期約有25萬人口,面積超過809公頃,它所遺留下的古跡,至今仍然是令人嘆為觀止。行走至此,眼前仿佛還原出了這座古城當初的模樣:馬車呼嘯而過留下深深的車轍印,耳邊已響起了人聲的喧鬧,羅馬帝國的世界就這樣在眼前緩緩展開。<div><br></div> 以弗所遺址至今只挖掘了一部分。已經挖掘出的那部分向我們展現了該城原來的繁華。在那個年代,漢朝同時期的首都長安的人口也是25萬,可以見得以弗所的規模之大。 亞底米神廟,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只留下一些圓柱。神廟出土的大部分藝術品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館。土耳其每年一度的駱駝摔跤冠軍賽每年冬天在古代以弗所的競技場舉行。 沿著以弗所主要大道庫利特斯街往下走,曾經輝煌顯赫的神殿只剩下幾根破敗不堪的石柱。我們跟著導游在這個古代迷宮里游走,在斷壁殘垣中傾聽歷史的悠遠回聲。 塞爾薩斯圖書館位于大街和大理石街的交叉口,現已經根據原來的造型重建,是古羅馬建筑的代表作。 圖書館建在九級臺階上,雙重的墻壁設計,精美的浮雕廊柱。 壁龕內的雕塑為智慧、命運、知識和美德女神。 顫顫巍巍了幾百年,依然不倒,真是杰作啊。 徜徉在古跡之中,感受著古羅馬的繁華,此時不需太多的講解。 能容納二萬五千人的露天劇場氣勢恢宏,氣喘吁吁爬到最高處,仍未拍全完整。 站在劇場的舞臺前,依舊可以窺見當初的壯麗與雄偉! <p> 離開以弗所,前往愛琴海邊度假圣地-庫薩達斯,當今的庫薩達斯已成為土耳其和歐洲最著名的海灘度假勝地,擁有美麗的海灘和休閑場所。我們傍晚時分入住酒店。</p> 短短幾分鐘的陣雨過后,一輪彩虹掛在藍天上空,迎接來自遠方的客人。 <p>酒店房間面朝大海,陽臺觀賞日落視角不錯,但夕陽被烏云遮住,不一會兒卻透出一縷耶穌光,照在海面上甚是好看。</p> 從酒店出來步行幾分鐘就到達愛琴海邊,一片充滿著浪漫氣息的海洋,傍晚時分蔚藍色的海水顯得十分平靜。 <p> 棉花堡,距離愛琴海四個小時的車程。應該是土耳其名頭最響的旅游地之一了。她集各種贊譽于一身,諸如“世界七大奇觀”、美國地理頻道評選出一生必去的50個地方之一等等??傊菍儆谀欠N人未到、心已近的夢景了。</p> 棉花堡,因為泉水從山頂而下,經過千百年的鈣化沉淀,形成了層層相疊的半圓形的白色天然石灰巖階梯,遠看就如同一大朵大朵的棉花堆積在一起一樣,因此而得名棉花堡。 但現場給我的感覺有點名不副實,“棉花”的形象比預想中的差了一些。 倒是這瑤池重重疊疊,變化多端,更有池水蔚藍,有點人間仙境的味道。 不過,置身于棉花堡池水之內,赤腳行走并不是很舒服,這些白色的棉花并不像看起來那么光滑,甚至有些硌腳,我因年輕時缺乏農村勞動鍛煉,更是一瘸一拐,擔心手中的相機落水,所以便早早上岸。 棉花堡,除了大自然饋贈的潔白瑤池,還有人類的偉大建造,那就是與棉花堡咫尺之隔的希拉波利斯古城遺址。所以被世界遺產名錄列為自然、文化雙遺產。 古羅馬時代,棉花堡的溫泉水療就已經聞名遐邇,人們修建了大浴場,供自己享樂,同時又想到這么美的地方,一定是神仙居住的所在,于是又修筑了神廟......后來逐漸發展成了重要的城市希拉波利斯。兩千年以后的今天,古城已是斷壁殘垣,漫步其中,感慨萬分。 希拉波利斯古城博物館,在原來古城的南大浴室遺址上建設,里面展示了大量遺址里出土的雕像和石棺,包括古希臘及古羅馬的雕塑藝術品、大量古幣及金銀首飾等。 我對博物館饒有興趣,自己購票入內參觀。 次日上午早餐后,前往孔亞,這里是旋轉舞祈禱的故鄉。 梅夫拉那博物館。阿拉伯語“梅夫拉那”意為“大師”,梅夫拉那一千年前,創建了以旋轉舞祈禱而聞名的蘇菲教派。該博物館里安放著他及其弟子的石棺和伊斯蘭教的圣物。由此成為穆斯林的圣殿,每年約有150萬穆斯林從各地趕來朝圣。 該博物館外觀以其鋪滿綠色瓷磚的華麗尖塔而令人側目,這也是孔亞的地標。 下午我們的大巴駛往世界上最壯觀的“風化區”--卡帕多奇亞。途中順道參觀了蘇丹大客棧。<div><br></div> <p>景點不大,但是歷史意義非凡,是保存比較完整的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座驛站,此時恰好大片烏云壓城,讓這座很有歷史風貌的建筑增添了神圣的氣氛。</p> 不過很多房子都是空的,而且景點也沒有過多的開發,因此略顯無趣,我們稍微停留一下便離開了。 卡帕多奇亞,是土耳其之旅的最大亮點,也是我最期待的地方! <div> 卡帕多奇亞位于土耳其中部安納托利亞高原,這片地區是土耳其最具視覺震撼的地區。當你看到千年前的火山爆發和長年風雨侵蝕后形成的這些形態怪異的“月球地貌”的時候,你自然會理解了為什么這里被曾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評選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div><div> 卡帕多西亞最吸引人的三點是:巧奪天工的山洞石屋,凄涼壯麗的喀卡斯地貌和漫天的熱氣球。</div> 格雷梅國家公園內的石林以壯觀的火山巖群、古老的巖穴教堂和洞穴式住房聞名于世,是卡帕多奇亞最典型的景觀之一。 格雷梅國家公園,有著30多座巖石洞穴教堂,公元9世紀之后,基督教創始初期教徒們為了躲避穆斯林追殺藏匿于此,為著信仰在奇石地形之間開鑿出一座座教堂。 盡管入口并不顯眼而且丑陋不堪,壁畫并不精美,但非常有歷史價值,畢竟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基督教堂。曾到過歐洲各地的大教堂,再看看這世界上最早的基督教堂,不僅感嘆宗教文化的源遠流長! 鴿子谷是個幽美寧靜的峽谷,高矮不一的巖石矗立在山谷間,巖壁上散落著大大小小許多鴿子洞。<br> 我在高處眺望峽谷,巖壁奇山異石林立,谷底郁郁蔥蔥,忽然,一群鴿子在我的頭頂上方飛過……。 烏奇薩爾城堡又稱為“烏奇薩要塞”,烏奇薩是“第三個堡壘”的意思,與另外兩個堡壘相比,這里最為壯觀,也是格雷梅的制高點。 我們在卡帕多西亞奇的山怪石中穿行,一路上感受火山噴發后形成的火山巖地形,高低起伏,顏色多變,還有狀若男性生殖器的石柱密密麻麻。其實這些石柱有更為優雅的名字——仙人煙囪。 一座座形態各異的石柱拔地而起,頭上還戴著奇奇怪怪的帽子。人們認為這里面住的是小精靈,就稱它們為仙人煙囪。 在一個叫帕夏貝的地方,有整個卡帕多奇亞地區最美、最可愛的仙人煙囪,這里除了有卡帕多西亞最高的仙人煙囪之外,玄武巖的仙人煙囪全是多頭式、尖帽式,非常特別。 借此學習一下地質知識:這種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起源于幾百萬年前的三座火山噴發。噴出的大量巖漿冷卻、鈣化, 凝固成的風化巖層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易于受腐蝕。之后,較耐腐蝕的玄武質火山巖覆蓋了松軟的風化巖層。隨著時光的流逝,玄武質巖石碎裂,變得疏松,將松軟的風化巖重又暴露出來。慢慢地,除了被玄武巖象傘一樣遮蓋起來的地方外,雨水把風化巖石侵蝕出一條條溝壑,形成了陡峭的神奇煙囪景觀。 穿梭石林間,仿佛在《藍精靈》和《星球大戰》的現場。 土耳其熱氣球聞名于世,尤以卡帕多奇亞為之最!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來此感受,乘坐那巨大的氣球升空,感受那份獨特的美景,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div> 土耳其對熱氣球飛行有十分嚴格的管理,尤其是氣象條件,能不能乘上完全碰運氣了,我們在卡帕多奇亞待兩個晚上,第一天起了個大早,但在酒店大堂就等了一個空,在我看來明明是個艷陽好天,卻被通知取消!第二天終于如愿了! </div> 那天凌晨四點半,熱氣球公司的旅行車準時來到酒店,此刻或許你還在沉睡,而我已經陶醉在卡帕多奇亞涼爽的風里,披星戴月的駛向那個神秘的地方。 不一會兒,我們到了山谷中,已經加熱的熱氣球在慢慢的豎起來,竹制的熱氣球倉位的是20人,配備一個駕駛員,艙室的圍欄高度1.5米,這樣一個巨大的熱氣球吊著一個竹籃子,就組成了一個獨特的空中流動觀景臺。 四周還是漆黑一片,到處是熱氣球充氣的巨響和紅藍火焰。無數巨大的斑斕氣球漸漸豎起,那景色很有超現實主義意味。 在我們興奮的呼叫聲中,氣球騰空而起,如同華爾茲般流暢和平穩。 熱氣球還在緩緩上升,地面的景物在漸漸變小……。 這是為我們操控熱氣球的土耳其大哥,這位老兄有多年駕駛熱氣球的經驗,對于升空、飛行和降落各個時段的操控動作,熟練麻利,神情松弛,但話語不多,直到熱氣球安全著陸、打開香檳那一刻我才看到他露出燦爛的笑容。 我以前乘坐纜車、飛機時,或多或少有點恐高的,事前預訂時還為這猶豫不決。說來也奇,此刻竟然沒有絲毫的感覺。 不經意間,天空已經升起了無數的熱氣球,五彩繽紛,蔚為壯觀。幾秒鐘內上升到一千多米的高空,眼前的景色豁然開闊,一塊塊溝壑縱橫的巖石連綿成片形成一座座奇特的山谷。 熱氣球最高升空高度為1500米,我們可以感覺到熱氣球高度的變化,但不是很明顯,說明駕駛員的操控技術非常熟練。 此刻,山背后的太陽升起來了,粉紅色的天幕上,熱氣球神游仙境,這是一種多么美妙的感受。日出看得多了,但在1500米高空的熱氣球上觀賞日出還是第一次。<br> 熱氣球帶著我們隨風飛向遠方的山谷,或高或低。我們飄過城鎮,飄過村莊,農田,葡萄園,這簡直是一片奇特的童話世界。 震撼,巨大的山脈仿佛動物的骨架呈現在下方,我們像是穿越魔界,但又像是在外星球,電影《星球大戰》就是選擇這里作為外景地。 在土耳其乘坐熱氣球,除了體驗與其他飛行器不同的感受之外,主要就是在這個空中流動的觀景臺欣賞卡帕多奇亞著名的石柱森林。駕駛員顯然了解我們的意思,所以操控著熱氣球在廣袤的石柱森林的上空飄來蕩去,也讓我們從空中可以仔細的觀賞卡帕多奇亞這一世界上獨特的地貌。 飄飄欲仙的一個小時空中游蕩快結束了,熱氣球在我們不知不覺中緩緩下降,我們看到了草地上正在降落的熱氣球碩大的身影,看到了已經降落的掛籃和散去的游客。 平穩落地了,地勤人員已擺好了香檳酒,遠處的還在漂移的彩色氣球,此刻我仿佛還未從空中的世界中回過神來,當香檳酒的泡沫飛濺而來時,才覺得熱氣球之行結束了……。發證書、舉杯祝賀、拍照留念,儀式感極佳的收尾! 回伊斯坦布爾途中,還要去土耳其最美麗的山城:番紅花城。<div> 番紅花城有將近千棟保存完整的十八、十九世紀建筑,是極具代表性的土耳其奧斯曼生活特點和風格的建筑群“活化石”。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div> 傍晚時分,我們到達番紅花城。我們下榻的民居小院在山丘上,晚餐后真奔山頂,在那里可以俯瞰番紅花城全景。 綿延山谷中,隱藏著一個錯落有致、依山勢而建的小城。白墻壁、紅屋頂,幾百棟風格獨特的建筑非常搶眼。 幾百年來,小城躲過了一個個災劫,幸運地在山谷中保存下來,且未曾改變自然古樸的風貌,因此成為奧斯曼帝國獨一無二的“露天博物館”。 早晨,太陽已經升起,而番紅花城尚未真正“醒來”。小鎮的人們依舊過著相對“慵懶”的生活。街頭異常的寧靜,這種難得的靜謐會使旅游人的身心徹底的松弛下來。 晨色中高聳的清真寺,宣禮塔直剌碧藍的天空。。 番紅花城有不少小鋪,至今仍有不少工匠以傳統手藝制作各種器具,多少代人以此為業,以此為生。逐漸放大的旅游業為他們造就了日益繁榮的商機。 轉了一圈,又回到了伊斯坦布爾,行程的最后一個重頭戲在等待著大家:藍色清真寺!<div> 同樣是宗教建筑,卻有著不同的稱謂。佛教的叫寺廟,道教叫宮觀,基督教叫教堂,而在伊斯蘭教里就是清真寺了;但所有的這些,都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為了打造精神世界的圖騰,人們不惜傾其所有,也由此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div> 去旅游,少不了要欣賞這些建筑藝術。我在巴黎、羅馬、米蘭、布達佩斯......已看過了許多教堂;而看清真寺,最有歷史沉淀的,當屬伊斯坦布爾了,這讓我非常向往。<br><div> 藍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也是伊斯坦布爾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建于1609年。</div> 藍色清真寺的外觀堪稱一大奇景,它是伊斯坦布爾最大的圓頂建筑,也是世界唯一擁有六座宣禮塔的清真寺,象征著它不可替代的宗教地位。因而成為了藍色清真寺極富視覺沖擊力的標識,遠遠望去,恍若天空之城。<br> 藍色清真寺實在太大了,進入庭院后,我無論退到哪里,都沒法把整體拍全。 與世界上所有清真寺一樣,游客進入參觀必須遵守穆斯林的規紀,脫鞋、女士戴頭巾……。 仰望一個個巨大的圓形穹頂,陽光透過二百多扇小窗戶的彩色玻璃照射進來,金藍交燦,美侖美煥。 每個窗紋的圖案都不同,透過窗花射進來的陽光也分成了很多條路徑,真的很美。 窗戶的裝飾色調和花紋,除了藝術還浸潤著悠久的歷史,為此清真寺特地豎起大幅的解釋欄,令人稱道。 走廊邊有水池供教徒凈身用,這位全神貫注修飾的老者,讓我不由自主地舉起了相機……。 圣索菲亞大教堂坐落在藍色清真寺對面。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長歷史,因其巨大的圓頂而聞名于世,它集教堂和清真寺于一體,是一幢"改變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 位于老城區的大巴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巴扎之一,僅出口就有26個,有至少58條室內街道和4000多間商鋪,2萬多人在這里工作。<div> 對于慕名而來的游客,購物已經不是目的,這里已然成為了不可錯過的景點。</div> 大巴扎位于老城不起眼的街內,我依靠手機導航,找到了這個難尋的地方。 進入大巴扎放眼望去猶如規模宏大的皇宮,高大的阿拉伯風格的立柱和拱樓連綿延長,望不到頭,著實讓人震撼。 非常喜歡這里的氛圍,滿滿的歷史感,商品琳瑯滿目,最喜歡中東風格的盤子,這里還是很多電影的取景地。 熱情好客的土耳其人對中國人十分友善。 <div>大巴扎的商品價格虛高,我反正僅觀光拍照,逛了一會兒就出來了。</div> 至此,土耳其之旅的回放結束了。<div> 說是旅行,其實僅僅是在她的西南部繞了一圈。行程雖然十分短暫,但我把她定位為一趟此生不容錯過的旅行,因為除了熱氣球的浪漫和神奇地貌的驚嘆,更多的是對于這個國家擁有的別樣體驗:</div><div> 它靠近歐洲,人們在精神上卻信仰伊斯蘭教,在那里的日子,無論是都市還是鄉鎮,每天凌晨總會從空中飄來讓人難以入眠的祈禱聲;</div><div> 它屬于亞洲,人們在物質上卻融入了歐洲的生活方式,是亞非亞!似歐非歐!<br></div> 也許,我可能不會再次踏上這個國度,但我的這個記憶鏈接已被深深地鑲嵌在腦海里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电白县|
沙坪坝区|
武鸣县|
枣强县|
眉山市|
三都|
普陀区|
双柏县|
九台市|
彭泽县|
乐平市|
文登市|
郯城县|
阿荣旗|
民勤县|
平远县|
乐清市|
新民市|
区。|
祁阳县|
沛县|
台中市|
驻马店市|
抚顺县|
微山县|
格尔木市|
杭锦旗|
定结县|
闵行区|
宣武区|
虞城县|
碌曲县|
南平市|
措美县|
盖州市|
潞西市|
忻州市|
南澳县|
留坝县|
泰来县|
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