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豐城堡</p><p><br></p><p>幾段殘垣,數(shù)間頹屋,偏偏又傳來一陣陣激烈的犬吠。一位大娘掀起厚厚的門簾進了屋,一會兒房頂上升起淡淡的炊煙。豐城堡村就在堡子里,堡子頗大,就是在古城里也不算小。堡子北面不遠處就是繁忙的高速公路,來來往往的車輛晝夜不停,忙忙碌碌,一閃而過。誰也沒有注意到堡子悄咪咪地將時間停留在歷史深處的某一刻。那是一個意氣風發(fā)的時代,堡子連同周圍的戍堡,以及北邊山頭上的烽墩與城墻,組成了長城防御體系的重要節(jié)點。</p><p>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談笑中錯過了出口,不得不多跑了幾十公里到豐城出口掉頭,索性也別上高速了,先到這里玩玩。豐城堡曾經(jīng)是山丹東面的軍事重鎮(zhèn),所處地亦名老軍鄉(xiāng),位于山丹縣東南四十公里的長城西側(cè)。</p> <p>堡子里古老的石盤,有點像磨盤。龍說是油坊里榨油的東西。村子里人煙稀少,據(jù)說好多人勞務(wù)輸出去了。</p> <p>外城的城門,左面屋旁的樹杈上有兩只鳥窩。</p> <p>北路口烽燧</p><p><br></p><p>龍約好了山丹的武老師一起去,這一塊他熟。龍介紹武老師,武松的武,據(jù)說他們家曾是琉球國王室,明成祖年間,光復(fù)臺灣,琉球歸附,皇帝賜姓而不受,官居正二品,算起來,武老師是琉球國小王子了。我們將車停在武老師家樓前的超市門口等同住這里的吳老師,我開玩笑說這是山丹二“wu”。</p><p>車出城往北過高速往龍首山。龍首山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北部,是河西走廊與蒙古高原之分界。紅寺山口是山丹通往外界的北路山口。峽谷不長,也不是很險要。進山不久,問二“wu”可曾留意過這一帶有烽燧固戍之類的遺址,說是有。果然老遠就看到路左面的山頂上有一座烽火臺。</p><p>沿著路邊的山脊往上走,覺得這條山脊有點太規(guī)整了,仔細看是人工堆砌的,頓悟這不是長城嗎。這條土壟從烽燧一路過來,穿過公路后變成了壕溝,壕溝往上是高聳險峻的山峰,峰頂隱約又有烽墩,這樣連起來就死死的鎖住了山口,敵萬不得通過。</p><p><br></p> <p>地圖上可以清楚的看到烽燧,城墻與壕溝,上部又有一道城壕。</p> <p>廢棄的古道,左邊是北口子烽燧,旁邊山坡上另有一道土筑的長城,墻體外圍有石塊壘砌。</p><p><br></p> <p>有紅寺山口字樣的碑牌。</p><p>《方輿紀要》卷山丹衛(wèi)記,紅寺山口在衛(wèi)北二十五里。光緒《甘肅新通志》載:紅寺山關(guān),舊紅寺山口,明嘉靖中修石關(guān)一道,住歇塘哨夜不收。紅寺山口亦稱北口子。</p> <p>長城墻體上的硅化木</p> <p>紅寺山關(guān) 紅寺湖 紅寺</p><p><br></p><p>山口下來有一片赤紅色的山崖。山崖壁立的中部離山腳數(shù)米處開鑿了兩個洞窟,看起來是一處佛教石窟遺址。走近仰望洞窟墻頂隱約有壁畫的痕跡,然而龍順著山崖探尋了一段,得出的結(jié)論,這里很有可能是個關(guān)卡驛站之類。</p><p>也許龍講的有道理,這片紅色的山崖緊據(jù)山口,崖壁上的洞窟也更有利于防守。但即是紅寺山關(guān),紅寺湖,這紅色山崖上的洞窟更有理由就是寺廟,只是日子久了,人們忘了這個茬了,只記住了這個名字。當然,也不排除在不同的時代這里充當著不同的角色。也曾是香火旺盛的寺廟,動蕩的時候變成了防守的關(guān)隘,歷史就是這樣,如今已完全廢棄和遺忘,顯然不久前還當過一段時間的羊圈。</p> <p>紅寺湖的梵高和神秘的部隊</p><p><br></p><p>紅寺湖的杏花兒啥時候開呀,花開了來寫生。琉球小王子武老師幾十年來守著山北紅寺湖這片熱土,常常以紅寺湖的風景為作畫的題材,龍稱他為“紅寺湖的梵高”。</p><p>車從紅寺湖繞了一圈出來,地勢開始變得平坦。前面出現(xiàn)一塊圍起來的地方,應(yīng)該是什么單位機構(gòu)。同志們說這個不能拍照,是軍事禁區(qū),然后說出一串只能在很快速的時候才會很順溜的部隊番號。大概是很牛叉的什么兵種,導(dǎo)彈,火箭之類的。</p><p>據(jù)說附近村子口廢棄的大巴車是部隊的“軍人俱樂部”,紅寺湖的堿草喂出的羊肉格外的肥美,紅寺湖的羊要用紅寺湖的水煮了才香。當兵的人錢沒地方花,在某些時候,這里就成了消耗他們的工資,以及這些年輕人因為艱苦訓(xùn)練而無處釋放的荷爾蒙的地方……。</p> <p>居延塞</p><p>大湖村西有一座古城堡遺址,城堡四方四正,規(guī)模不小,約二百米見方。城墻損毀嚴重,亦有數(shù)米高,但大部分因為上部坍塌的城土擁聚,城墻斷面呈梯形,看起來給人感覺更像是堤壩,城內(nèi)也是空蕩蕩的,似一口巨大的抽干水的池塘。“池底”空無一物,偶有散落的石頭,可能是當年建筑的構(gòu)件,看起來很普通,沒有什么特點。</p><p>城門南向,兩邊的城墻略比其它地方高大厚重,隱約可以分辨是城兩邊的門墩。城門前有兩塊碑牌,一塊上面刻著“紅寺湖城堡遺址”為1989年公布,2017年立的。另一塊更早一點的碑上則刻著“堡子城遺址”亦為1989年公布的縣級文物單位,但沒有寫哪一年所立。看起來和紅寺山口長城遺址的碑是一批,都是用水泥做的。</p><p>之前做功課的時候,網(wǎng)上介紹此處有可能是張掖地區(qū)十二關(guān)之“居延塞”,亦注明此居延不是黑城之居延,但仍需考證。</p> <p>大湖</p><p>堡子城旁有小村曰大湖。說是到村子里看一眼,大湖應(yīng)該就是村口的澇壩。我說是水庫,吳老師說是“塘壩”。從龍首山發(fā)端的三塔塔河,由南往北,得益于河水的灌溉,依河分布著幾處小村落。河水貧瘠,為季節(jié)河,每座村子就筑了一座塘壩蓄水。</p><p>村后高臺地上有幾戶廢棄的房屋,院子里那些個壇壇罐罐都好好地放著,仿佛主人剛剛鎖了門去趕集了。</p> <p>碾子是碾子,缸是缸,人卻不知去向……。吳老師說這個是磙子,碾子是磨面的。</p> <p>出大湖,就到了蒙甘交界,此處設(shè)有收費站,特殊時期免費通行。</p><p>蒙古高原,除了公路牌上的蒙文標注,蒙古的氣質(zhì)就是遼遠壯闊。視野中只有一條平直的地平線,再就是眼前悠遠綿長如蒙古長調(diào)的道路。沒有參照物,空曠的空間稀釋了速度,車在平坦的道路上不知不覺跑到了一百多邁。</p> <p>地平線上出現(xiàn)了一些黑點,是駱駝。路牌上是三個字“五千米”,好科學(xué)嚴謹?shù)牡孛_@樣的地方我們一般叫十里鋪,但這兒沒有鋪,叫個十里也不順口,而五千米就很合適。</p><p>五千米是一個駱駝圈子。約有百十匹大大小小的駱駝在此處聚集。走近駝群,隨之而來的就是牲口濃郁的腥臊味兒。好在人對于嗅覺的適應(yīng)能力很強,過了一陣就不覺得了。</p><p>圍欄旁有兩間磚房,房前的椅子上坐著兩個蒙古漢子。他們對我們的造訪感到驚奇與排斥,直到武老師用一口地到的山丹話和兩支煙才打開了不太友好的僵局。</p> <p>離開五千米,到一個丁字路口,迎面牌子左右向的剪頭帶著速度和動感,有選擇綜合征的人肯定會瘋。往左是阿右旗的巴丹吉林鎮(zhèn),往右是我們要去的方向。方向往右一打,車向南直奔龍首山而去。約五公里右手有一處引水工程。(后來從地圖上看這里叫廟溝水庫,從此處到五千米正好為五公里)。</p> <p>廟溝,廟不知在何處,車進溝,左手看到一座白色的喇嘛塔。一下給無人區(qū)的野曠帶來了一些人文的溫暖。不是因為宗教給人以慰藉,在艱苦的牧區(qū),人與人相見不易,人們往往通過拜佛,祭廟等活動聯(lián)絡(luò)感情。塔修的很漂亮,可惜塔后面山上的信號塔太高,壓住了白塔的氣勢。</p> <p>額日布蓋</p><p>并不知道吳老師帶我們?nèi)ナ裁吹胤剑@一通猛跑。額日布蓋大峽谷是一處丹霞地貌風景區(qū),與國際網(wǎng)紅的張掖丹霞同處龍首山,也可以說是張掖丹霞地貌的一部分,只是此處太過遙遠而不為人知。額日布蓋景區(qū)就在龍首山的南麓山腳處。按照山丹二“wu”的說法,這里以前就是山丹的。我說這人家名字都是蒙古的了,什么日什么蓋的……。</p><p>景區(qū)還在開發(fā)期,這個季節(jié)游客很少,景區(qū)管理的人也沒上來,偌大的景區(qū)里就我們四個人。景區(qū)由左右兩條山谷為“V”字形分布組成。左面的山谷已經(jīng)開發(fā),鋪著木頭棧道,我戲稱是體制內(nèi)的,右手的山谷還沒來得及開發(fā),自然是在野的。吳老師之前來過,但一直遺憾沒有去過野的那條山谷,提議趁著剛到體能比較好去野谷探索。對于自然風景我沒有太多的訴求,自然是贊成的,于是四人一頭就鉆入了右邊的峽谷。</p><p>山谷兩側(cè)是由褐紅色層層疊疊的巖石,經(jīng)過億萬年外力作用形成了一座座如宮殿,如塔林,似是大佛,或如將軍,各種各樣的奇景異像。隨著山谷迴轉(zhuǎn),移步換景,大家就開始一驚一乍地喊叫,這個是猴,那個像貓,什么獅子,大象,老鷹,烏龜,駱駝。駱駝比較好,也符合這里的情境,那飽滿的駝峰,高昂的頭顱,還有耳朵呢,真是越看越像。崖上又有奇草異株,姿態(tài)冷峻,枝條干枯,迎風而立,實有傲人風骨。</p><p>山崖上有橫向的褶皺是不同的底層不同的質(zhì)地形成,也有些豎向的紋理,應(yīng)該是水流的侵蝕。比較奇特的是山壁上有一些洞穴,這些洞穴為水平方向,開口向下,如一座座外星人的飛船停靠在山壁上。</p><p>山谷里到處是風化剝離跌落的山體,有的斷面看起來還比較新。應(yīng)該是這種地貌處于衰退期了。分化瓦解的山體堆積在山腳形成坡地,山坡上低矮的灌木和帶刺的旱草間有羊場小道。靠近谷底的地方有一人多高白色的芨芨草,勁挺的莖桿在微風中微微顫動。谷底彎曲而平緩的沙地上留下很多動物的印跡。前行不時看到動物的骨骸,在山谷深處的草叢里還發(fā)現(xiàn)了一處鳥類的遺骸,其實就是一堆鳥毛,根據(jù)其黑色的羽毛來看,可能是一只烏鴉不幸被野狐子還是狼干掉了。</p> <p>鑲嵌著寶石的混凝土</p><p>一路上見得好多彩色晶瑩剔透的石頭,有的玉化程度很高。仔細看看這些石頭都來自于山體之中。在古老的地質(zhì)活躍期,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巖層,經(jīng)過長時間風化形成鵝卵石,在河谷地帶沉積,與泥沙形成沉積巖。在有一次的抬升中露出地表。這些閃亮亮的“寶石”就像是鑲嵌在水泥之中形成的“混凝土”。這個丹霞地貌就是這樣在億萬年復(fù)雜的地質(zhì)變化的揉搓中形成的,想起來著實不易。</p> <p>山谷迴轉(zhuǎn)曲折,來到一處山間開闊的高臺地上,就到頭了。武老師帶了一瓶可樂,細心的他還帶了幾只紙杯。站在高臺上一飲而盡,竟然生出些許豪邁,可樂堪比佳釀。感喟于大自然的神奇,武老師對山而拜。古有米芾拜石,今有武師叩山,亦為佳話。</p><p>折回景區(qū)口,踏上棧道,又到左邊的山谷,果然是更加壯麗雄偉,只是缺少了些許野性。流連處已是夕陽西下,山頭上現(xiàn)出了丹彩霞光。</p> <p>暮色中的蒙古高原遼闊而神秘,最好在天黑之前出山,緊趕慢趕,到紅寺山口,天還是黑了。感謝山丹的朋友,一人半斤炒羊肉片,一大碗尕面皮,一小碗肉湯溜溜縫,這頓飯,我記住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尔山市|
进贤县|
贺州市|
静宁县|
山阳县|
阜宁县|
高淳县|
兖州市|
香格里拉县|
楚雄市|
邮箱|
永宁县|
石家庄市|
安图县|
余姚市|
右玉县|
金川县|
环江|
潢川县|
桐庐县|
大城县|
吴忠市|
准格尔旗|
乐业县|
威远县|
中宁县|
祁东县|
凯里市|
淮安市|
麟游县|
隆昌县|
襄樊市|
托里县|
山东|
绵竹市|
通河县|
玉门市|
龙南县|
平顶山市|
樟树市|
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