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6年以來,我曾兩次去日本探親旅游,回來后就日本的櫻花季、自然風光等做過一些美篇。最近,在翻看照片時看到還有很多民俗文化方面的東西,想匯集起來與大家一起分享。</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從踏入那個國家第一刻起,我本能地感受到一種無邊界的包容。似乎沒有出國旅行的感覺,身邊的人都是黃皮膚黑眼睛,和我們一樣的面孔。觸目所及,不管是街名、店名、地名還是廣告,處處皆漢字。日本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習慣等均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和浸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路邊的井蓋,一看就明白是什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送快遞的小車,可愛吧l</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千多年前,大量的日本來華留學生即遣唐使,將先進的中華文明,包括漢語漢字帶到了日本,日本從此正式開始了使用文字記載語言的歷史。 至今,我們依然能夠看到許多熟悉的古詞匯。</span></p> <p>京都金閣寺的門票</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菜盤上刻印的詩是唐朝著名詩人杜甫的作品,《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中其中之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萬里戎王子,何年別月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異花開絕域,滋蔓匝清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漢使徒空到,神農竟不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露翻兼雨打,開坼漸離披。</span></p> <p> 到了步行街——下馬……有意思吧!</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宿駅(驛),令人懷古的名字。驛站是古代供傳遞宮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如今日本的車站大多都叫某某駅。新宿駅(驛)可以說是東京最大的交通樞紐了,擁有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小田急電鐵、京王電鐵、東京地鐵及都營地鐵等鐵路的巨型車站,僅各類出口就達200個以上。新宿站每日使用人次排名全日本第1位,也是世界上最高使用人次和最繁忙的鐵路車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猜測路邊小橋橋頭上這兩個字極有可能是從這里來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水調歌頭·疏水繞城郭</span></p><p> 宋代林淳</p><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疏水繞城郭,農利遍三山。使君重本,雅志初不在游觀。化出玉壺境界,揮灑錦囊詞翰,筆下涌波瀾。天巧無馀蘊,意匠自舒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擁鰲頭,民間樂,頌聲讓。養花天氣,云柔煙膩護朝寒。桃李滿城陰合,楊柳繞堤綠暗,幽鳥語間關。似訴風光好,留與后人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里的風景是不是也像宋代詩人所描述的那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個刀具店叫庖丁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庖丁解牛出自《莊子》,說的是一個名叫丁的廚師給文惠君宰牛,只聽刀子刺進牛體嘩嘩地響,一會就把牛分成了若干塊。這位丁師傅說:我的這把刀用了十九年啦,它宰的牛有幾千頭了,可是刀口像剛從磨石上磨出來一樣。其實丁師傅是掌握了牛的骨骼規律,下刀如神,刀才如此鋒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著名的淺草寺大殿門兩邊,一副長聯奪人眼球,用漢字書寫著:佛身圓滿無背相 十方來人皆對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哈哈!一看就知道是車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崇尚神社文化,到處遍布著大大小小的神社??,不計其數,供奉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有各種動物或一顆大樹??、一種生活用品、一塊石頭等……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原因是那里的人們大多都信奉神道教,這個教視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為神。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等為主,是日本文化的根和魂,也是這個民族日常生活以及各種行為的思維邏輯基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稻荷神社??供奉的是狐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稻荷神主管豐產,已經納入日本神道教諸神的范疇,極受大家歡迎。狐貍神又稱作御前稻荷,被當作祈求商業繁盛(鴻運昌隆)的神明來信奉,就好像我們這里的土地公廟一樣,到處都可以看得到。許多企業把它當作運氣的象征,專門祭祀狐貍神的稻荷神社在日本各地相當普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個神社供奉的是青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供奉這顆樹的小神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一家門外的袖珍神社??,供奉著家里的日用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日本橋高樓林立下的福德神社建于9世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神社。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后,這座神社曾一度被遷至其他場所,后來于2014年在原先的地方重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東京都市政辦公大樓上俯瞰東京,(那里的市政府辦公樓可以隨便進出去)看到的大片綠地是明治神宮,是日本神道的中心和重要神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明治神宮是為供奉明治天皇及昭憲皇太后而修建的神宮,位于日本東京都澀谷區代代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神宮地處東京市中心,占地70公頃,緊鄰新宿商業區,占據了從代代木到原宿之間的整片地帶,是東京市中心最大的一塊綠地。建于1915年至1920年,二戰時被焚,1958年按原樣重建。神宮苑內種有各類樹木10萬余株,共計300多種,里面道路兩旁到處都是參天大樹,人們行走其中可以從喧鬧歸于寧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前段時間去逛書店,看到門口最醒目的位置推出的新書《我是貓》。這是在日本文學史上地位崇高的作家夏目漱石 1905年發表的第一篇長篇小說,也是他的成名作。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上海文藝出版社再版,讓我倍感親切,因為不久前我們剛剛去過日本東京的夏目漱石故居紀念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東京的夏目漱石紀念館在新宿區,離早稻田大學不遠,坐地鐵在早稻田站下車,跟著路標走上10分鐘左右,就能在住宅區中看到不大卻很精致的紀念館。作者原來的住宅在1945年的空襲中被燒毀,現在看到的是2017年9月重建的。</span></p> <h1> 紀念館中的書房,大小和過去的漱石書房相同,面積約13平方米左右,一整面墻的書架上擺放著很多書籍。地板上也堆放著書籍,但并不雜亂,而是整整齊齊一絲不茍地擺好。</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部《我是貓》讓夏目漱石成名,也成就了日本近代文學經典。該書以貓的視角審視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的社會變革,對日本中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思想和生活發出犀利但詼諧的批判,直面人性,內容深刻,意義深遠。</span></p> <h1> 紀念館的背后是漱石公園,建有漱石的銅像。漱石一生中養過3只貓,公園里還有祭祀漱石生前喜愛的貓的“貓之墓”。在紀念館各個展覽的指南中到處可見以貓為主題的可愛插圖和標記。</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女兒曾經求學的早稻田大學</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早稻田大學的創始人——大隈重信。他是明治時期日本著名的政治家、財政改革家,日本第8任和第17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對于學校是沒有任何私心的,我投入的只有自己的激情。然而今天我才能第一次來到這個講壇上……這所學校絕非一人之物,乃為國家所有,為社會所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897年,一位拄著拐杖的花甲老人走進東京專門學校,面對師生講述自己的辦學追求。在場的全校師生認真聆聽,為老人的赤誠情懷所感動。沒有誰會想到,這所私立學校將來會發展成為一所世界頂尖大學——早稻田大學。演講的老人也不會預見到,這所學校會成為他的一生最輝煌的事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早稻田大學里的孔子塑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早稻田大學附近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有軌電車荒川線,也叫“東京櫻花線”,是東京遺留的唯一的市內電車。它運行于三輪橋——早稻田之間,在行進的過程中會穿梭往返于住宅區,被譽為“市民之足”。 作為懷舊感十足的交通工具,都電荒川線至今依然很受歡迎,還被人們親切得稱為“叮叮電車”。在高速公路高低起伏、汽車眼花繚亂的東京街頭,咕咚咕咚行駛的都電荒川線帶給我們溫馨,讓人們回憶起已被遺忘的某些東西。</span></p> <h1> 棒球,在日本稱“野球”,一直以來是日本人酷愛的體育項目,幾乎所有的日本男人都玩過。雖說足球在日本的普及率大大提高了,但仍然無法撼動棒球的地位。</h1><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東京巨蛋位于日本東京文京區,是一座有55,000個座位的體育館,也是日本職棒讀賣巨人的主場,經常舉辦棒球、籃球與美式足球等比賽以及音樂表演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們去時正是一年一度的全國棒球聯賽開幕式,正值周末,人潮人海,熱鬧??????!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巨蛋旁邊有個大型游樂場,還有餐飲購物廣場(鯉魚旗下面)。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為什么掛鯉魚旗呢?源自中國古代傳說,《后漢書》中鯉魚躍上黃河中的龍門瀑布后變為龍的故事。鯉魚跳龍門成為立身成功的象征。所以日本人認為鯉魚預示好運,為了祈禱上天照看好自己的孩子,立起鯉魚旗以引起上天的注意。每年5月5日端午節也是日本男孩節,人們會懸掛鯉魚旗歡度節日,期盼孩子健康成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日本乘坐地鐵時,你會發現很多上班族正利用短暫的時間看書;在侯車的片刻,也會有人掏出隨身小冊子看上幾頁;出門旅行的話,背包里肯定會放上幾本書……讀書是一輩子的事,這個理念早已深入日本人的大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神保町古書街擁有130多年的歷史。這條街上大部分書店都以經營和收購舊書為主。站在這條舊書店街上,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她到處散發出的書卷氣息。街道兩側滿是書店的招牌,每個書店的名字似乎都能讓人感受到其各自獨特的文化底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內山完造先生1929年在中國上海創立了內山書店,至今已過九十多載光陰,曾經是魯迅先生晚年在上海時活動的場所。后來,內山的親屬在東京創辦了同樣的內山書店,以紀念和傳承書店的歷史。里面放著許多魯迅先生的照片和他的著作,一層大部分都是中文的書籍,二層三層是日文書和線裝本的老書。</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花了300日元(人民幣19元左右)淘了一本明治13年(1880年)日本老舊精寫抄本《墨場必攜》漢文。查詢后知作者是江戶時代著名書法家漢詩人市河米庵。他為了方便文人墨客吟詩作對,揮毫潑墨而輯,內收我國歷代名家名文、語錄等及春夏秋冬,鑒戒,閑適等各類嘉詞妙字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就是“工匠精神”</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的交通網絡星羅棋布,鐵路和地鐵交織,幾乎覆蓋了城市和近郊的每一個角落。每個車站的站臺上都有這樣的信息服務,清楚的告訴你乘幾號車廂下來后去什么地方最近。站臺上也清楚的標出幾號車廂的位置。 ???日本的地鐵出口比較多,像新宿、東京這樣的大站車站出口多達上百個,乘車前看看這個信息,就可以選擇自己乘坐幾號車廂,下車后就可以迅速找到要去地方的出口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是一個善于學習的民族 。唐代的時候他們派大量的遣唐使團,長期學習中國先進文明,通過模仿中國從一個落后的部落地區成為文明世界的成員。到了近代,我們因閉關鎖國夜郎自大,導致社會發展滯后一步步衰敗。日本卻改投師門,全面學習借鑒西方文明成果。明治維新以后,通過全盤西化,奠定了近代日本強盛的基礎。二戰期間,美國對東京進行了大轟炸,東京約1/4被夷為平地,近10萬人死亡,傷者也達10多萬人,近百萬人無家可歸。后又在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日本認識到美國的強大,又以美國為師,從政治體制到經濟體制全面轉變,迅速從戰敗的廢墟上重建家園,短短的幾十年時間一躍成為經濟強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源县|
洞口县|
塔城市|
大理市|
嘉祥县|
梧州市|
六盘水市|
黎城县|
德江县|
昭苏县|
班戈县|
伊宁市|
会宁县|
玉田县|
泊头市|
临漳县|
东城区|
佛学|
新闻|
朝阳区|
苍溪县|
上林县|
新乡市|
逊克县|
葫芦岛市|
法库县|
家居|
海丰县|
宝丰县|
巢湖市|
罗平县|
衡山县|
陵水|
华宁县|
长宁区|
达日县|
饶平县|
仙居县|
务川|
谷城县|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