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u>十年磨一劍</u></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一畫家羅會年創作《書畫印三國》側記</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564fa">賴華明</font></h5><h3>南康自古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恍如一顆耀眼的明星閃耀在贛州的上空,而旅粵畫家羅會年無疑是贛州文化名人系列收獲的一顆鉆石。祖籍南康的他出生于建國初期,先后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和改革開放,見證了社會的改革和生活的巨變。</h3><h3>像這一代的大多數人一樣,時代的烙印在他的經歷上都有所折射:上山下鄉、經商從政,有過新時代弄潮兒的豪情,也有過網絡信息時代的茫然。而在內心深處,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種深深的眷念與不解之情。進入天命之年后,回想各種經歷,覺得有些事情更值得去做,于是十年辛苦磨一劍,才在臨近花甲之年創作出《書畫印三國演義》藝術巨卷。</h3><h3>這個系列以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為背景,從隸書寫三國全文起,到篆刻經典故事,素描三國人物國畫。三種不同的中華民族傳統藝術形式凝聚了他藝術生涯的無數心得,以及在這十年里不斷挑戰自我,在各種磨難中堅持不懈、筆耕不輟的人生感悟。如今回首其間艱難的創作歷程,他突然有著一種鳳凰涅槃之后的解脫與重生。</h3> <p>羅會年與他完成的隸書三國長卷(24卷)。(上圖)</p> <p>羅會年的三國人物畫創作中。(上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選題</b></p><p>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博大精深的思想,足以洗滌我們的靈魂,激發我們的潛能,啟迪我們的智慧。偉人毛澤東曾對賀龍和徐海東兩位將領說過:中國有三部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誰不看完這三部小說,就不能算是中國人。可見一代偉人對中國古典文化的欣賞與推崇。在浩瀚的文學寶庫中,《三國演義》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書中的故事為大多數中國人所熟知,其典型的人物和故事也比較集中地表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里面的很多事例也被借用到當代的商場與戰場上。在當今中國文化日益受到世界重視的歷史時期,羅會年選擇該巨著作為這個藝術系列的核心,具有繼承歷史與承接未來的雙重意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書法</b></p><p>中華藝術素有“書畫同源”之說,兩者相輔相成,它們之間很多表現手法同出一轍,在藝術審美上也是一脈相通。從書法入手,主要因為其難度最大,《三國演義》整部小說有一百二十章回,共計六十二萬字,用毛筆書法手抄完成此書本身就是一項對體力與意志的嚴峻挑戰。</p><p>羅會年選擇書法使用了隸書,亦稱漢隸,它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字體,渾厚、凝重,莊雅,典樸,很適合表現三國演義的大氣磅礴之勢。</p><p>2003年,羅會年在完成《我愛中華》巨幅國畫的創作之后,便著手隸書寫三國的準備工作。在輕松地試寫了幾個章回后,不知不覺中發現已是厚厚的一大疊作品。不過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最終完成這個浩大工程所需要的時間、精力、耐力還是遠遠超出他最初的想象。四尺宣紙,長1.38米,高68厘米,每張34行,每行24字,用去宣紙近800張。每五回裝裱成一卷,每卷40至50米不等,總長1100余米。但開弓沒有回頭箭,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此作品終于在2010年完成。7年里,他利用別人享受生活樂趣的業余時間在書房的白紙黑字間耕耘,用中國傳統的書法形式書寫華夏文化智慧的結晶,這中間伴隨著難言的艱辛、不同的挑戰、自我的超越與怡然自得的藝術享受。</p><p>在書寫三國的7年里,他也經歷了人生中很多困難與打擊:高血壓中風一度讓他的手不能寫字;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人搶劫導致左腿粉碎性骨折,讓他倍受疼痛折磨;在探險大峽谷時因體力透支而昏厥倒地……這些遭遇曾讓他一度情緒低落,不時有放棄之念,幸好有家人及朋友們的關懷和幫助,最終得以堅持下來。當他書寫完三國長卷最后一行字時,心中百感交集:“此生無憾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國畫</b></p><p>書法注重氣勢、意態與韻律之美,中國畫在書法藝術的基礎上對抽象與意象之美進行了進一步升華。中國畫用線條寫其狀貌,用墨韻追其神髓,東方含蘊和諧的意象在簡潔的幾點筆墨之中就可以給人無限的遐想。中國畫的以上特點很適合表現三國里面不同性格的人物。</p><p>羅會年從小喜歡畫畫,大學里學習美術專業,畢業之后也一直在相關行業里工作。經過之前的積累與《我愛中華》國畫的創作,他在中國畫對人物的描繪上有不少經驗與心得,這些在《書畫印三國演義》系列里都得到很好的繼承與發展。</p><p>漢末三國時期政治處于權勢真空期,各路英雄逐鹿中原。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面有名字記載的人物有1000多個,羅會年在其中挑選了100位大家熟悉的人物作為繪畫對像。三國人物的繪畫表現讓他思考最多的還是形式感,現在采用的是線描加渲染,仿古灑金宣紙本色為基調,表現那個歷史年代下人物的厚重、蒼勁與份量感。在人物特征、服飾與器械方面的刻畫,他主要通過閱讀原著對人物的描寫,并參考了清代版本的三國人物圖譜、連環畫報社出版的《三國演義》兒童讀物,以及《三國演義》電視連續劇。他根據畫面構圖的需要靈活加入人物的文字介紹,并配與之相關聯的印章,使畫面更加豐富與鮮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篆刻</b></p><p>除了“書畫同源”之外,書印也是姐妹藝術。用印章的形式來表現三國故事剛好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系列。篆刻所用的這100方印石來自浙江青田,羅會年選了《三國演義》里面膾炙人口的一百個經典故事,如“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等作為印文內容進行篆刻。篆刻是與書法有密切結合的一門傳統藝術,以刀代筆,在方寸之間,變化萬千,趣味無窮。印文與邊款,呼應關聯,相得益彰,印刻也因此有實際應用和欣賞收藏的雙重價值。通過在斗室里不斷的探索嘗試,雕刻,拓印,100方三國故事印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以挑燈夜戰、一鼓作氣的艱辛篆刻完成。</p><p>在篆刻的過程中,他體會到篆刻雖然只是一刀一石,但方寸之間,卻奧妙無窮。一方好印的誕生離不開篆刻者嚴謹的治印態度與精深的學養,它是篆刻者個性、閱歷、思想和技巧的綜合體現,要達到篆刻的情韻兼備、爐火純青的境界,必須花一輩子的心血去努力追求。</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尾聲</b></p><p>《書畫印三國演義》原創工作接近尾聲時,有人問羅會年:“你花這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完成這個工程,有市場價值嗎?”</p><p>“其實我的初衷只是用零碎的時間去做一件事。人生在世各有不同的追求,其生命意義無一不取決于自已對價值的定位與判斷。整個創作的過程雖然辛苦,但在其中我也享受到了創作帶來的巨大快樂,伴隨著技術的提高與感情的投入,這些作品記錄下來的,實際上就是我的整個生活。書畫同源,源于人心。中華文化啟迪世人謙遜好學,執著追求,與人為善,誠信做人,我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很多人生哲理,并通過作品也寄托了自己的抱負。”他欣慰的回答。</p><p>十年創作伴隨著風雨的磨練,十年辛苦不尋常!“自己今年臨近花甲,退休在即,回首往事宛如發生在昨天,不能不感慨光陰似箭。能在退休之前完成這項浩大的藝術工程,也算是給自己一份最好的禮物。”羅會年如是說。</p><p>生活的風雨沒有阻擋羅會年前進的腳步,他用飽滿的熱情書寫了藝術的輝煌。我們相信,花甲之年的羅會年還會繼續行進在藝術的道路上,用如火的激情和不懈的追求在今后的歲月里實現新的跨越! </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國畫創作】(附圖)</b></p><p><b style="color: rgb(25, 25, 25);">三國人物畫創作中</b></p> <p>畫室有點小,工程有點大</p> <p>作者與作品合影</p> <p>裝裱好的三國人物畫一百幅</p> <p>三國人物畫裝裱成品裝箱</p> <p>部分三國人物畫,取用四尺宣紙,豎式,一人一幅,共一百幅</p> <p>部分三國人物畫</p> <p>三國人物畫</p> <h3>三國人物-太史慈</h3> <h3>三國人物-楊修</h3> <h3>三國人物-荀攸</h3> <h3>三國人物-李典</h3> <h3>三國人物-劉彈</h3> <h3>三國人物-馬謖</h3> <h3>三國人物-司馬懿</h3> <h3>三國人物-華佗</h3>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隸體書法】(附圖)</b></p><p>2003年開始用隸體書寫全文62萬字的《三國演義》</p> <p>用業余時間書寫《三國演義》</p> <h3>該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能耽擱任何正常工作和活動,用零碎的業余時間做一件大事</h3> <h3>桌面上攤開宣紙,有空就寫,哪怕三行兩行</h3> <h3>享受書寫的過程,享受書寫的樂趣</h3> <p>文案上的紙筆現墨</p> <h3>裝裱好的三國書法作品。《三國演義》共有一百二十回,每五回裝裱成一卷,每卷40一50米不等,共有24卷,總長1100多米</h3> <p>裝裱好的其中一卷</p> <p>《三國演義》開篇詞</p> <p>釆用隸體書寫</p> <p>隸書書寫(部局之一)</p> <p>隸書書寫(局部之二)</p> <p>隸書書寫(局部之三)</p> <p>隸書書寫(局部之四)</p> <p>隸書書寫(局部之五)</p> <p>隸書書寫(局部之六)</p> <p>隸書書寫(局部之七)</p> <p>隸書書寫(局部之八)</p> <p>每張四尺宣紙書寫有2O行,每行24字</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印章篆刻】(附圖)</b></p><p><b style="color: rgb(25, 25, 25);">三國故事印章篆刻中</b></p> <p>一印一盒裝</p> <p>印章篆刻中</p> <p>印章篆刻中</p> <p>印章邊款制作中</p> <h3>印章與邊款(部分)</h3> <p>三國印章一百方</p> <p>印章小長卷</p> <p>印章小長卷</p> <p>印章文曰:滾滾長江東近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p> <p>印章文曰:火燒赤壁</p> <p>印章文曰:孔明出山</p> <p>印章文曰:三顧茅廬</p> <p>部分印章</p> <p>印章文曰:大鬧鳳僅亭</p> <p>部分印章</p> <p>印章篆刻</p> <p>邊款一</p> <p>邊款二</p> <p>部分印章邊款</p> <p>書稿之一</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由孫茂青主編,北京九州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發行的《羅會年-書畫印三國演義》,一套十冊</h3> <h3>書樣</h3>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媒體報道】</b></p>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作者簡介】</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羅會年,男,五十年代初出生,江西南康人,九十年代初旅居廣東,現為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嶺南畫院簽約畫家。</span></h3><h3>藝術活動:</h3><h3>1986年《蒔田客》版畫,入選日本第十五屆國際版畫展;</h3><h3>1990年《中國警察》粉畫,入選全國第二屆“衛士之光”美術作品展;</h3><h3>2004年《高風》國畫,獲全國紀念鄧小平一百周年美術作品展一等獎;</h3><h3>2004年《我愛中華》國畫,獲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優秀獎;</h3><h3>2013年《于無聲處》國畫,入選“墨韻嶺南”全國中國畫展;</h3><h3>2013年《春曉》國畫,獲廣東省第十二展書畫影聯展銀獎;</h3><h3>2014年個人獲東莞市首屆文學藝術大獎;</h3><h3>2014年《鬧春》國畫,獲東莞市第一屆新莞人書畫大賽金獎;</h3><h3>2014年《吉日》國畫,入選廣東省建國65周年美術大展;</h3><h3>2015年《高速時代》國畫,獲東莞市職工書畫大賽金獎;</h3><h3>2015年《高速時代》國畫,獲廣東省第十三屆書畫影聯展銅獎;</h3><h3>2015年《高速時代》國畫,獲廣東省第六屆東莞風情美展銀獎;</h3><h3>2016年《入與自然》國畫,獲東莞首屆美術雙年展優秀獎(最高獎);</h3><h3>2016年《高速時代》國畫,入選廣東省慶祝建黨95周年優秀美術作品展,并由廣東省美術館收藏;</h3><h3>2016年《海貿前沿》國畫,獲東莞重大歷史題材展,并由東莞畫院收藏;</h3><h3>2016年《都市大極》國畫,入選廣東省體育美術作品展;</h3><h3>2017年《泥香飄大地》國畫,入選廣東省迎十九大優秀美術作品展;</h3><h3>出版有:《羅會年速寫集》《羅會年國畫集》《羅會年-書畫印三國演義》等</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拉玛依市|
兴业县|
四川省|
遂宁市|
卢氏县|
武鸣县|
江孜县|
阿拉善右旗|
大理市|
黄大仙区|
沈阳市|
石狮市|
桂阳县|
钦州市|
马关县|
策勒县|
周至县|
蓝田县|
五指山市|
内江市|
寿光市|
高青县|
林甸县|
霞浦县|
中江县|
双牌县|
桂东县|
呼和浩特市|
鄢陵县|
星座|
甘泉县|
安乡县|
乾安县|
岢岚县|
平凉市|
布拖县|
渑池县|
东丽区|
曲麻莱县|
海口市|
平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