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人世間》從1972年寫起,以周家兩代人的生活及其變遷作為核心內容。這是一部通過周氏一家反映社會歷史變遷的小說,也是周家兒女和他們那一代人幾十年成長的小說。其中先后寫到了知青插隊、三線建設、工農兵大學生、知青返城、恢復高考、國企改革、“下海”、職工下崗、棚戶區改造,一直寫到今天。幾乎囊括了上世紀70年代到當下中國關乎時代變遷的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但是它并不是將外部社會機械地穿插、疊加在故事情節之上,而是將之內化在人物命運及其情感與精神世界之中,通過人的感覺方式的變化呈現出社會生活總體性的變化。</p><p> 《人世間》用最簡樸的語言,走向普通人的內心,走向日常生活,寫出最平凡的人物形象,寫出了千千萬萬普通中國人情感的表達,作者從容、成熟、開闊、大氣,不時通過普通人的交流表達一些適合時代的觀點。雖然一百五六十萬字,但情節之中有很多情趣,比如周秉義與郝冬梅的戀愛過程,他們之間的語言交流,真實、可愛,不時讓人會心感嘆或者笑一笑;周秉昆和鄭娟之間的日常生活也充滿符合人物特點的佻皮,個性豐滿,吸引你一直讀下來,感受他們生活的感受,猶如融入到其中。 </p> <p> 《人世間》寫的是通常意義上的“好人”,他們的情感、見識、道德是一般人的水準,他們的遭遇也很少驚心動魄、曲折離奇的大起大落,他們經歷了絕大多數普通人都會經歷的生活變遷,在具體的人物中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它與《平凡的世界》挺像,雖然兩者涉及的歷史階段不太一樣,路遙以農民為中心,梁曉聲以工人為中心,但是沒有人懷疑他們寫的都是轉型時代里的中國人,是我們的祖輩、父輩和同代人。小說中的人物都是非常普通的平民,但是每個人身上都具有可貴的善良,是精神世界中非常高尚的人。小說中周家人出現的時候,只有周秉昆和他的老母親兩個人,父親周志剛在貴州,其他孩子下鄉。20歲的周秉昆待業在家。就是母子兩人,家里也不得安寧,姐姐與詩人馮化成的戀愛讓母親愁腸百結寢食難安。另一方面,那個年代的物質生活異常艱難,即便如此,人心還是善的。蔡曉光是一個普通人,他非常喜歡也深愛著周蓉,但周蓉已經名花有主。他為了不讓其他青年騷擾周蓉,便枉擔虛名地仍然假做周蓉的男友。這些細節并不驚天動地,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卻從一個方面表達了那個年代普通人的善良和樸素。</p><p><br></p> <p> 《人世間》以溫情的筆墨聚焦周秉昆等城市底層平民,敢于撕開對于城市底層平民的溫情脈脈的情感羈絆,正視其在歷史各個時期遭遇的種種沖擊,從而體現出歷史真實。小說上中下三部分別聚焦三個歷史時期,上部聚焦上山下鄉運動,中部聚焦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東北國企改革,下部聚焦21世紀以來城市“貧民區”的改造。雖然從總體上來看,平民的生活水平的確在不斷提高,但從生活的精髓來看,平民生活的壓抑感、動蕩不安感等卻是幾乎一層未變。從階層流動的可能性來看,幾十年來反而是日益走向了階層固化。以周秉昆家為例,雖然其哥哥姐姐借助高考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階層壟斷,經過周聰一代人的“消化”,到周聰的下一代人則又幾乎注定又要重新回到本原的階層。</p><p>“……可秉昆那孫子,塌鼻梁,小眼睛,厚嘴唇,大嘴巴,沒一處像你們周家的人,哪兒哪兒都像他媽。將來肯定是個丑男,又不是生在有錢人家,那就只能娶個丑老婆,再生個……”</p><p> 相貌與階層在小說中經常有相應的對應,作為一種堅韌而普遍的民間道理,被城市底層平民虔誠地信奉。這里借蔡曉光之口說出這些對秉昆孫子的評價,無疑有一種輪回說的陰影籠罩其上。秉昆的孫子幾乎已經注定只能再回到城市底層。秉義妻子冬梅在秉義去世后的改嫁及遠走美國也是對這種階層固化的另一言說。冬梅只能離開周家,她身上的階層屬性決定了她不可能再在周家居留。這是與秉義的遺言并無關系的殘酷現實。如果階層不能流動,城市底層平民一生的奮斗就將變得毫無意義可言,他們對于權力與地位、金錢與物質等的追求也就將注定毫無希望可言,從這一方面也寫出了城市底層平民最為讓人驚心的絕望感。</p> <p> 《人世間》通過每年春節在周家老房子的聚會這一軸線,反映出城市底層平民獲得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每每觸及底層平民生活的各種艱難與悲哀。無論哪一個歷史時期,底層平民的生活都沒有任何保障,時刻在驚慌不安之中。三部之中,每一部中這些城市底層平民都在棲棲遑遑地發愁,失業是家常便飯,居無定所某種程度上也是普遍現象。周秉昆家的兩間房子已經足夠簡陋了,但依然是光字片一帶比較上等的房屋。正是在這里,小說中的底層人有了一個經常集合的地點,砥礪友誼,共渡艱難。像《長恨歌》中“圍爐夜話”的舊時上海小姐王琦瑤一樣,周秉昆們也與他們所在的時代疏離以至隔離。大歷史的波譎云詭當然影響他們的生活,但又看似與他們的生活毫無干系。他們永遠都是被壓在社會最底層的平民,只能在一種被限定的情境下生活。藉由這種幾乎停滯的底層生活,梁曉聲可謂窮形盡相地寫出了城市底層平民的痛苦與悲哀。</p><p><br></p> <p> 但城市底層平民的生活并不止步于痛苦與悲哀,通過對圍繞在周秉昆身邊的底層平民友情、愛情、親情的厚實敘寫,梁曉聲也寫出了底層平民生活的某種堅韌與頑強,甚至也寫出了底層平民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綿延不絕的溫情、溫暖與互相滋養、知足常樂的快樂。盡管每一種明亮的顏色背后都有一種灰暗的色調伴隨,也充滿了難以盡說的利益紛爭,流蕩著嫉妒、貪婪甚或無恥的氣息。梁曉聲愛城市底層平民,但并不將這種愛上升為溺愛,通過對底層平民的大膽剖析,梁曉聲也不放過對于底層平民劣根性的直書。秉昆媽、德寶爸對權力的崇拜讓人無語,龔維則和龔賓對名利態度的劇變讓人不寒而栗,周玥對于錢、親情、權力的勢利眼光讓人只能哀嘆,更有甚者,從小叛逆、文藝氣質濃厚,且成為知識分子之后的周蓉在冬梅媽面前卻也能夠表現出十足的市儈范兒……正因為愛之深,梁曉聲才更加“恨之切”,也才能夠將對底層平民的書寫推進到一個新的層次。</p><p> 因為生活艱難,親情、友情、愛情尤其是肉體之愛便多少具有了某種保護城市底層平民的作用。在一無所有、物質上赤貧的城市底層平民之間,親情、友情、愛情之花開得更為絢爛靚麗,也更加讓人感慨萬千。某種程度上,梁曉聲之所以念念不忘生養自己的那片土地及生活于那片土地上的人民,應該正是因為有這些溫暖的力量的支撐。梁曉聲筆下的城市底層生活史幾乎就是對于親情、友情、愛情的高調禮贊,這是一部“情”字當頭的小說,多有讓人感喟再三、甚難忘記的情感故事。將每一段友情、每一段親情、每一段愛情經營得恰到好處,梁曉聲也便可以說寫出了城市底層平民的生活史。在所有的艱難生活里,都可以看到底層平民之間厚重的親情、珍貴的友情以及寶貴的愛情,如同生活之經緯線一樣,它們將底層人的生活穿插得細致縝密,自成一體,成為一個有情有義的“民間”世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泉市|
比如县|
明星|
清水河县|
宝山区|
福清市|
朝阳县|
青神县|
来凤县|
肇源县|
石林|
吉木萨尔县|
静乐县|
毕节市|
五台县|
孟津县|
馆陶县|
石城县|
图木舒克市|
南江县|
建德市|
康定县|
新绛县|
桂林市|
贵港市|
东光县|
溆浦县|
银川市|
湖州市|
仁布县|
佳木斯市|
鄢陵县|
山丹县|
罗山县|
衡阳市|
宜城市|
弋阳县|
铁力市|
汽车|
东阳市|
关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