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周恩來總理功德無量,不僅是世界歷史的偉人,還是世界公認的美男子。他一生有無數經典的照片,可謂光照千秋,萬世流傳。有人選出了十張最具魅力的照片,不可否認,這十張照片,張張精彩,不僅記錄了周恩來偉大的歷史瞬間,也彰顯了周恩來巨大的個人魅力。如果要從眾多的照片中選出一張最具魅力、也最具代表性的照片,我以為,縱觀周恩來總理的豐功偉績和人生經歷,尤其是晚年的精神狀態,當選意大利著名攝影家焦爾焦·洛蒂1973年拍攝的《沉思中的周恩來 》。</p><p> 關于這張照片還有一段神奇而“歷臉”的故事,可以說,它是一個謊言留下的永恒瞬間,更為攝影師超人的膽識和智慧而嘆服。它講述的不僅是一張傳世名作誕生的過程和攝影師把不可能變為可能的成功范例,更是一個記者神奇的、“歷險”的、精彩的故事。美國著名企業家洛克菲勒說:“如果你要成功,你應該朝新的道路前進,不要跟隨被踩爛了的成功之路”。同時也揭示了一個記者或攝影師從課本里找不到的、最可貴的素養:機會、膽識和智慧。這對我們所有渴望成功的人來說,都有著觸動心靈的警醒和啟示。并以此紀念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誕辰122周年。</p> <p><br></p><p>附:周恩來最具魅力的十張照片(圖片來自網絡)</p> <p>第十名 :1922年,在柏林 風華正茂,英俊倜儻。</p> <p>第九名 喜歡看他的笑, 喜歡看他的開懷大笑,那種爽朗的笑,能感染一切的笑。</p> <p>第八名:小憩</p> <p>第七名:1946年5月3日,南京梅園新村。周公從容似春、大度如海、堅定自信、英俊瀟灑。</p> <p>第六名:總理的食指正指著他的酒窩(而且是左頰的比較深的酒窩);總理有時候會不自覺地微翹尾指, 這一張反映了此特點。</p> <p>第五名:歷史性的握手! 1972年2月,周恩來在機場迎接美國總統尼克松。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出訪未建交國家的總統。總理站在那里象青松一樣,尼克松飛奔過來和他握手。</p> <p>第四名:1973年 沉思中的周恩來 拍攝者:焦爾喬·洛迪。 很多人對這張照片做了很多方面分析,只有一條是公認無疑的——這張照片是經典中的經典。</p> <p>第三名:經典標準照</p><p> “ 二十多年了,終于有一天我悟出了一個理:總理這時時處處的“有”,原來是因為他那許許多多的“無”,那些最不該,最讓人想不到、受不了的“無”啊。</p><p> 總理的驚人之無有六。“一無”是死不留灰;“二無”是生而無后;“三無”是官而不顯;“四無”是黨而不私;“五無”是勞而無怨;“六無”是去不留言。 ”</p><p>——《大有大無周恩來》·梁衡</p> <p>第二名:1924年 黃埔軍校的周恩來。年輕的周恩來帥氣的容貌、堅毅的表情傾倒眾生。</p> <p>第一名:1954年4月,日內瓦會議上的周恩來。周恩來總理步入日內瓦會議會場,代表新中國第一次出現在國際舞臺,他的步履堅定,神情沉穩,形象英俊,讓西方世界為之震動。</p> <p>周恩來最具魅力的照片</p> <p>附: 周恩來傳世照片的故事:</p><p> 一個謊言留下永恒瞬間</p><p> </p><p> 我在外交部工作了34年,特別愛好攝影。在我看過的無數照片中,意大利著名攝影家焦爾焦·洛蒂為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拍攝的這張傳世之作,給我印象最深。當時,我一直想知道這張照片是怎么拍攝的,又是怎么流傳的,經歷過哪些有趣的故事,甚至還想和洛蒂先生見上一次面。現在可以說,我的這些愿望全實現了。</p><p> 照片記錄了周恩來總理晚年典型瞬間</p><p> 周恩來總理是我一生中最敬佩的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之一,他的光輝形象一直鼓舞著我。但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總理老了,臉上起了老年斑。1973年,意大利《時代周刊》記者焦爾焦·洛蒂先生為總理拍攝的這張照片是一張半身像,整個畫面為暖色調,在深深的背景中,總理穿著灰色的中山裝,側身背倚沙發,左臂扶在沙發上,右臂微微靠在胸前,消瘦的面容,雙目深邃而堅毅地注視著前方。沙發是棕紅色的,緊靠沙發右側的茶幾上,擺放著一個有蓋、帶花的瓷茶杯。我更注意到,總理在中山裝左上方口袋上邊,別著一枚《為人民服務》的大紅色徽章,我知道,總理在諸多重要場合,總是別著這枚徽章。這張照片,極為準確地表現出了總理那個時期的精神面貌,再現了周總理的偉大。那時,現實主義的文藝作品,一定要刻畫出人物在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我認為,這張照片正是歷史的忠實記錄,是給敬愛的周總理留下的一幅經典之作。無怪乎若干年后,在洛蒂先生再次訪華時,鄧穎超大姐當面對他說,“這是總理生平中最好的一張照片”。</p><p> 撒了一個大謊終于拍成一張經典照片</p><p> 最近,我才弄明白:沒有總理點頭,就拍不成這張照片。1973年1月6日,意大利外交部長朱塞佩·梅迪奇率團訪華,作為《時代》周刊的攝影記者焦爾焦·洛蒂也隨團來訪。這是他第一次來華,特別想見到周總理,因為“周恩來的偉大人格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一次,他得知當天晚上周總理要接見意大利代表團,便找到意大利駐華大使,執意要去人民大會堂。大使告訴他,“所有代表團的記者都不允許為周恩來照相,你去可以,但不能拍照,你答應我的這個要求,才能讓你去。”洛蒂答應了大使要求,但出于職業習慣,還是帶上了照相機并且老琢磨著為周總理拍照片。按照安排,周總理在接見法國代表團后接見意大利代表團。只見接見廳大門打開,法國代表團的人員走了出來,聰明的洛蒂馬上走到法國駐華大使跟前問:“見到周恩來,我用什么語言和他說話呢?”大使說:“周總理的法語很流利,你可以用法語和他交談。”洛蒂一聽,欣喜若狂,因為他也懂法語。從這時起,洛蒂的兩只眼睛,就一直在觀察著接見廳里的環境、光線、設施和布局,揣摩著怎么拍照。接見意大利代表團的時刻到了!代表團成員和記者們三四十人排著隊,逐一與周總理握手。這時的洛蒂排在隊伍的中部,前面有人,后面也有人。當接見快進行到一半時,他馬上意識到:“排到我時,我只能一般性握手,根本沒有時間為總理拍照”。于是,他從隊伍里溜了出來,排到了隊尾。輪到他了,他謙恭地用法語對總理說:“尊敬的總理閣下,我來時撒了個大謊,答應不給您拍照,可是我覺得我很難見到您,不能不給您拍照,因此,請您允許。”周總理微微地點頭認可。洛蒂馬上請總理坐在沙發上,為總理拍了一張,但他馬上又意識到,無論角度還是總理姿勢,都不十分理想。就在這時,運氣來了,周總理的秘書在大廳門口叫了總理一聲,似乎要對總理說什么。總理上身微微向左轉動,雙眼向秘書望去。洛蒂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瞬間,第二次按下了快門。然后,他躬身向總理深深道謝后,一溜煙地跑開了。洛蒂曾對朋友說:“拍完后,我激動極了,好像做了一件一生中至關重要的大事。”</p><p> 偷梁換柱騙警衛“沒收”假膠卷</p><p> 洛蒂的行為引起了警衛人員的注意,他拍完照片后就一直在想:我下一步怎么辦?我怎么做才能把底片保留下來呢?他一面裝著和幾名意大利《晚郵報》記者漫無邊際地聊天,一面想著應對辦法。突然,他眼睛一亮,快速地把相機放在桌子底下,取出底片,又迅速裝上一卷新膠卷,并按了兩下快門。不一會兒,那個警衛人員來到他面前,很有禮貌地問他:“您是洛蒂先生嗎?”洛蒂答:“是”。警衛對他說,“您給周總理拍了照片,違反了我們有關規定,也違反了您自己不拍照片的承諾,請您立刻把底片交出來。”此時的洛蒂,像演員演戲似的向警衛人員“苦苦哀求”。見對方毫無讓步之意,執意索要,便又假裝“很不情愿”地當著警衛人員的面把相機打開,把膠卷從相機中取出曝光后,“十分沮喪”地交給了對方。后來有記者曾問洛蒂,為什么要讓膠卷曝光?他說:“如果我不這么做,他們在收走膠卷之后,肯定會馬上去沖洗,如果發現我給了他們一個空白膠卷,他們必定還會來找我,那就更麻煩了,非把我拍了的膠卷拿走不可。”若干年后,當談起這段“歷險記”時,他還是那么興奮,那么自豪,目光炯炯,像孩子一般得意忘形。</p><p> 照片被王傳斌參贊藏在箱子里帶回國</p><p> 我家住在東城區外交部街“老外交部”大院里,周總理這張傳世之作正是由住在這個院里的我國前駐意大利政務參贊王傳斌帶回國的。前不久,我得到一本王老生前寫就的《跨世紀的回憶》,書中詳細地談到了這張照片從意大利帶回國內的來龍去脈。書里說,這張照片沖洗出來后,意大利《時代周刊》格外重視,將其刊登于該雜志封面,其他報刊多予轉載。1974年冬,原駐意大利商務參贊高竹峰同志任滿奉調回國,臨行前的一個夜晚,來到王傳斌同志房間,從懷中取出一件用白紙包裹著的物品,小心翼翼地打開,對王老說,你看這是什么?王老一看驚喜非常!原來是一張10英寸的周總理照片。高參贊對他說,這是一位意大利記者從中國回來后贈送給我的紀念品。我和你在這里一起工作和生活了好幾年,在即將分手之際,我把它給你留下,讓我們共同分享對周總理的尊敬和熱愛吧!王老欣然接受了這份“寶物”,并允諾一定要設法將其帶回國。</p><p> 王老在回憶錄中說,“1975年初,我回國休假,采取了妥善的方法,以保證順利通過海關。我把硬殼帆布箱的里面擦洗干凈,鋪上整潔的白紙,將總理的照片平鋪在上面,再用潔凈的白紙蓋好,以免與其他衣物接觸弄臟照片。一切就緒后,我比較放心了,但心里還是在默念:總理啊!叫您老人家暫時受委屈了! 我并非心甘情愿地把照片放在箱子底部啊! 讓我借助您的浩然正氣,能夠順利通過海關帶回國內吧! 這種可笑的祈禱,實為當時的真情所言。到達北京海關時,海關人員照例地問:箱子內有無違禁物品? 有無為他人捎帶的物品? 我說:我們在外奉公守法,從未買過什么違禁品,只是用自己的工資購買些生活必需品,按照規定不會為他人捎帶什么物品。就這樣得以順利過關。回到家中趕快開箱取出衣物,看到周總理的照片很平整,無任何褶皺,全家人都非常高興,一致同意將照片裝在鏡框里掛起來。打倒‘四人幫’以后,我老戰友的孩子李尚志到家里來,看到這張周總理的照片非常驚喜,那時他是新華社國內部的負責人,回去后將周總理照片的事報告了時任新華社社長的曾濤同志,他隨即決定請李尚志到我家中取走照片,翻拍后制版印刷。從此,這張周總理的照片很快傳播到全國,出現在各地的書店里,懸掛在家家戶戶,各種報刊雜志也予以刊登。”</p><p> 焦爾焦·洛蒂將原創照片留在中國</p><p> 此后,洛蒂先生也成了中國人民喜歡的人物,有關部門多次邀請他訪華。我十分想見到這位國際知名的攝影家。機會終于來了!2002年8月,我作為外交部攝影協會的常務副會長,應邀前往貴州都勻市參加在那里舉行的首屆國際攝影博覽會。8月20日上午,出席博覽會開幕式。我急速步入人民廣場的地下展廳,欣賞那里陳列著的數百幅名人佳作,突然間,眼前一亮,那張周總理大幅傳世照片和焦爾焦·洛蒂先生都呈現在我面前。洛蒂十分繁忙,我只得走上前去,用英語和他打了個招呼,他也抬起頭微笑著對我點了點頭,說了聲“Hello!”說完又忙別的去了。到了第二天上午,大家一起在沿江主要街道觀看大型巡游表演。這時,我又遇到了洛蒂先生。他滿頭銀發,身著白色T恤衫,手持照相機,不斷“咔嚓咔嚓”地拍攝貴州少數民族表演。不一會兒,他停下來,坐在路旁小椅子上休息,并和一位西方女攝影家親切交談。這時,旁邊有人連聲高喊:“Kiss(吻) 一個!” “Kiss 一個!”他倆雖然不好意思,但還是“順從民意”,來了那么一下。我不失時機地把相機鏡頭對準他們,抓下一張難得的瞬間。后來,我從博覽會主辦單位那里得知,洛蒂先生來到中國貴州非常高興。他說:“都勻這個中國西部小城市舉辦如此規模宏大的國際活動,令我吃驚,所以我毫無保留地向中國朋友講解了攝影專題知識,更毫無保留地把1973年拍攝的轟動全世界的《周恩來》原創照片留在了中國。我永遠是中國人民的朋友!”</p><p>(文章來源:2012年10月28日 北京晚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靖县|
温州市|
洛浦县|
凤凰县|
富平县|
冷水江市|
呼图壁县|
汪清县|
吉木乃县|
永修县|
和林格尔县|
准格尔旗|
安顺市|
民和|
莆田市|
阿拉善右旗|
萝北县|
曲松县|
修文县|
普兰县|
崇礼县|
如皋市|
五莲县|
晴隆县|
云阳县|
揭东县|
新泰市|
合肥市|
海林市|
宁安市|
长寿区|
宁波市|
清徐县|
广东省|
曲麻莱县|
界首市|
潞西市|
唐河县|
平罗县|
平湖市|
五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