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記憶故鄉美景?請梁斌老師斧正)</p><p><br></p><p> 最近,在美篇網上拜讀了八月桂花(筆名)編寫的《探源楊姓的千年奧秘》文章,增長了歷史知識,了解了楊姓起源,明白了楊氏家族歷代變遷史。</p><p> 尋根溯祖,家族同根。俗話說的好,楊姓本是一家人。“楊”是太陽的意思,由“木”和“昜”組成。“木”指扶桑,也稱楊樹,“昜”古同“陽”,是“日升湯谷”的形象描寫。以此為圖騰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楊氏族。</p> <p> 據有關史料記載,楊姓來源有五說:</p><p> 1、姬姓說。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稱唐叔虞,其兒子燮繼位后,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晉武公(燮的第10世孫)時封次子伯僑于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遂居華陰,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p><p> 2、賜姓說。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分支)后,賜當地少數民族為趙、張、楊、李等姓。</p><p> 3、他姓改楊姓說。如福建林姓遷居廣東梅州后改姓楊。《北史》載,楊義臣本姓尉遲,后改楊氏。</p><p> 4、他族改姓說。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施行漢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盧氏改為楊氏。</p><p> 5、以封地為姓說。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叔虞(又稱唐叔)的兒子燮繼位以后,因唐地南臨晉水,就改稱晉侯。這樣,叔虞就成了周代晉國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楊者。楊,在今山西洪洞東南。</p> <p> 據有關學者考證,楊姓是個大家族。楊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p><p> 宋朝時期,楊姓大約有21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2.7%,排在王、李、張、趙、劉、陳之后,為宋朝第7大姓。楊姓第一大省是四川。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陜西、山西,這三省楊姓大約占全國楊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南,這三省的楊姓又集中了20%。全國形成了以川湘、陜晉、冀豫為中心的三大塊楊姓聚集地。</p><p> 明朝時期,楊姓大約有24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2.5%,為明朝第6大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11.1%)、江西(10.7%)、江蘇(10.3%)、山東(10.1%),這四省楊姓大約占楊姓總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山西(9.4%)、四川(7.8%)、福建(7.6%)、陜西(5.9%)、湖南(5.5%),這五省的楊姓又集中了36%。浙江一躍成為楊姓第一大省。</p><p> 當代,楊姓總人口已超過4000萬,為全國6大姓之一,約占全國人口的3.1%。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云南三省,大約占楊姓總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山東、湖北、湖南、貴州、河北,這五省又集中了30%。</p><p> 至2015年2月,楊姓總人口約有4270萬,是中國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楊姓人口約有380萬,是楊姓第一大省。</p> <p> 楊氏家族從古至今,都具有一定的名望。據《中國人名大辭典》記載:收入楊姓歷代名人805名,占總名人數1.7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8位;楊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數2.02%,排在第6位;楊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的1.96%,排在第10位;楊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2.12%,排在第11位。下面列舉幾位實例:</p> <p> 隋文帝楊堅(541年-604年):隋朝建立者,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陜西省華陰縣)人,鮮卑賜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羅延。隋朝開國皇帝,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官至柱國大將軍,封為隨國公,楊堅承襲父爵。楊堅建立了隋朝,統一了中國。</p> <p> 初唐四杰之一楊炯: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唐代詩人,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p> <p> 北宋名將楊業(?—986年6月18日):原名重貴,戲說中又名楊繼業。原籍麟州,后徙并州。北宋名將。官至云州觀察使、判代州,贈太尉、大同軍節度使。</p> <p> 明代宰相楊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學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謚文貞,漢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人。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歷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余年,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同輔政,并稱“三楊”,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三楊”中,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后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p><p><br></p><p><br></p> <p> 清朝維新變法人士楊深秀:山西聞喜縣儀張村人。生于1849年4月24日(清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初二日)。12歲成秀才,21歲中舉,榜列第三名經魁。1871年22歲,入京參加辛未(同治十年)科會試,未中。在京拜師求教,鉆研漢學,力主今文經,尤喜《公羊傳》。</p> <p> 著名愛國將領楊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民國陜軍將領。刀客出身。 自護國起義以來,百戰不屈,歷經二虎守長安,雪夜奇襲唐生智,在潼關截斷西北軍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戰役,終至17路軍總指揮、陸軍二級上將,陜西省主席,勢力遍布于陜甘兩省絕大部分地區。后因與中央的矛盾,暗中聯絡紅軍,聯合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抓捕蔣介石而被囚十二年 。1949年9月6日,因武裝兵變主謀而于重慶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殺,終年56歲。2009年9月10日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p> <p> 國家領導人楊尚昆(1907年8月3日-1998年9月14日):號誠五,四川省潼南縣雙江鎮(今屬重慶)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并入上海大學學習。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國家和人民軍隊的卓越領導人。</p> <p>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中美關系松動后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p> <p> 航天英雄楊利偉:漢族 ,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人, 大學文化,身高1.68米,中共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特級航天員。歷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在中共十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楊利偉在原空軍部隊安全飛行1,350小時。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是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請多指教!</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金霍洛旗|
阳谷县|
东丽区|
宣威市|
乐平市|
华坪县|
襄垣县|
南汇区|
余干县|
郴州市|
南宁市|
白玉县|
西宁市|
宜兴市|
牙克石市|
金山区|
根河市|
五寨县|
富宁县|
色达县|
泗水县|
茂名市|
德州市|
太康县|
武宁县|
军事|
皋兰县|
子洲县|
甘洛县|
谷城县|
岱山县|
新乐市|
揭阳市|
文安县|
和政县|
万盛区|
霍州市|
紫金县|
磐石市|
阳泉市|
武城县|